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人生哲理
朋友圈流傳著一句很適合拿來當QQ簽名的話:“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
這話除了稍微“非主流”了一點,其實也不無道理,其實如果我們?nèi)ビ^察身邊的聰明人,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這樣:
你可以很容易地和他們結識,互相也都談得來,他們尊重你的信仰觀點,你也理解他們的處境,但是當你們吃吃喝喝之后,想要深一步了解時,會發(fā)現(xiàn)他會有意無意地和你保持著微妙的距離,讓你們之間雖然熟悉,但是始終隔著一層紗。
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多數(shù)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shù)同等級的聰明人深交。
1、和聰明人做朋友,層次不對等的人難以交流
著名美劇《生活大爆炸》可以說是非常夸張地展現(xiàn)了“層次對等”這一概念,該劇描述了一大群高智商死宅,他們是物理學、宇宙學等等領域的拔尖人才,所以當其他平凡人角色加入時,他們之間不一樣的思想的碰撞,制造了無數(shù)笑料。
天才死宅嘲諷著凡人啥都不懂,凡人嫌棄著天才們各種怪癖,沒有生活常識。
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其實往往是想要去結識高手的“你”會更加惶恐:當你想要和一群高手天才做朋友時,你是不是會準備很久,會去想自己談論的話題會不會太LOW了,人家都看不上?
這種情況說難聽點,就是你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種層次,其實不僅僅是智商,也是閱歷,交際能力等等綜合實力的一種集合。
咱們這樣的凡人思考問題往往都是A推理出B,B推導到C,然而聰明人們可不是這樣,他們可能A過了就是E,然后就到H了,更甚者靈光一閃,大喊一聲“尤里卡!”直接A到Z。
所以如果說聰明人要和很多人交朋友,他們就不得不降低到ABCD這個檔次去,甚至還要去解釋自己為什么會省略那些步驟。
這種情況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2、時間有限,應該把時間交給更重要的事
在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中,天才們的形象往往帶有孤僻、討厭社交這樣的特征。
他們要不就是自身有社交缺陷,害怕社交;要么就是社交技巧MAX的高手,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影視作品中,前一種情況更多,而現(xiàn)實生活中,后一種更多。
因為社交本身就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就拿咱們普通人來說,過節(jié)要走人戶串門,平日里要打點和同事的關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地和不那么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這些時間,對于聰明人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所以他們往往會直接跳過這些選項,而是專注地去做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
他們這樣,可能會被他人側目,覺得“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杰出的成就。近年來最熟悉的這類例子,就是“蘋果之父”:喬布斯。
3、別說功利,人脈確實分質量和價值
上述說了那么多,并不是說聰明人們都是自私的,不重感情的人,而是說他們更看重自己的追求,在社交的選擇上,會比我們更加謹慎,且有價值。
英國心理學期刊曾經(jīng)發(fā)布了一項關于人類學的研究。
他們發(fā)現(xiàn),與摯友的互動越多,一個人就覺得自己越快樂。而廣義上的社交越頻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反而越低。
換句話說就是,咱們普通人現(xiàn)在口頭中的“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多去認識些人”,其實是在讓我們過的越來越不開心的。
反觀聰明人,他們往往只看重重要的人,進行社交活動,而重要的人,就是“親人”和“摯友”,這兩類人,也已經(jīng)是滿足了一個人感性上和理性上的幾乎所有訴求了。
你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QQ,微信上數(shù)百個、甚至上千個好友,你要花大把的時間去刷朋友圈點贊或者評論,生怕錯過了什么東西導致自己可能在今后的什么時候,缺少一筆談資。
然而這些疲于奔命式地把時間灌注在這樣的“淺層朋友”身上,真的很值得嗎?你的時間和精力就這么廉價嗎?
所以與其愚蠢地追求“朋友多”,倒不如學學聰明人的做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專注于事。
那么在想要嘗試的領域,卻結識了解一些“摯友”,卻結識一些真的高層次的,能夠幫助到自己的人。
不需要多,但要走心。請把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身上。
【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胡適:合群走得遠獨處飛得高的感悟05-05
作文欣賞:《怕死未必不英雄》04-02
老實與聰明人生哲理10-05
多多未必益善人生哲理10-30
做人需要適度聰明人生哲理07-06
誠懇為人必定贏得他人的贊賞的人生哲理07-17
做個不合群的人又有何妨人生哲理文章05-01
人生未必會事事順心的人生哲理10-15
看得太遠未必就好人生哲理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