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shù)學日記10篇
篇一:關于分數(shù)的學習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shù)。分數(shù)有分子、分母和分數(shù)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shù)線。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shù),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shù)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shù)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shù)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shù)小,分母小的分數(shù)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shù)大,分子小的分數(shù)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shù)時,一般先寫分數(shù)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
篇二:我的數(shù)學小實驗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篇三:有趣的二十四點
星期天,我和揚文一起玩了24點游戲。游戲規(guī)則很簡單:每人分別抽四張牌,然后用“+、-、×、÷”這幾種計算方法最后得數(shù)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戲開始了,我們各抽了四張牌。唉!我的牌怎么這么糟呀!你看,四張都是A。這時,只聽揚文說:“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钡谝惠,我輸了。但我并沒有灰心喪氣,因為后面還有機會,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贏一把。我又抽了四張牌“6、5、8、3”。我激動得馬上脫口而出:“6-5=1,8×3=24,24÷1=24,F(xiàn)在是1比1平了。”
揚文說:“有什么的,我一定會在下一回合勝過你的!钡谌睾系搅,我又抽了四張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聽揚文大聲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贏了。”我看著他那得意的樣子,無計可施。
雖然這次游戲我輸了,但是我覺得24點真有趣,同時也感到數(shù)學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學習數(shù)學,靈活運用“+、-、×、÷”的混合運算,在下一次的24點游戲中,一定要用得得心應手,當個高手。
篇四:我的發(fā)現(xiàn)
同學們,在你們的數(shù)學學習中是否和我一樣,有一些不經意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我就來介紹我的幾個發(fā)現(xiàn)。
如果要你算一個多位數(shù)乘5,你是不是準備列豎式?我卻可以口算,因為我發(fā)現(xiàn)一個小訣竅。想知道嗎?讓我來告訴你:算48532×5的積,先找到這個數(shù)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會口算嗎?242660這就是48532×5的積了。知道為什么嗎?我把原來的數(shù)先擴大10倍,再縮小2倍,是不是相當于擴大5倍呀?你掌握這個小竅門了嗎?
同樣的發(fā)現(xiàn)我還有:一個數(shù)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為什么?)一個數(shù)乘15呢?用剛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經想到了吧,再擴大10倍就好了!
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多位數(shù),末兩位符合這個要求:十位上十奇數(shù),個位上是5,用它乘5,積的末兩位肯定是75。我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多位數(shù)的個位與5相乘得25,積的個位是5,向十位進2,而十位的奇數(shù)與5相乘的到的是幾十五,這個5應該和個位進上來的5相加寫在十位上,所以這個積的十位上肯定是7,個位上肯定是5。同樣的道理,你不難推出,一個多位數(shù)十位上是偶數(shù),個位上是5,它與5相乘,積的末兩位肯定是25。
這個發(fā)現(xiàn)能用我前面所說的一個數(shù)乘5的巧妙算法來解釋嗎?想想看,它們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數(shù)擴大10倍后,末兩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數(shù)1,與50合起來150÷2=75是末兩位上的數(shù)字,也可能百位上沒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兩位上的數(shù)字。
同學們,我的這個小發(fā)現(xiàn)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這是我自己動腦筋觀察和思考的結果。偉大的發(fā)現(xiàn)不是由這點點滴滴組成的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的人吧!
篇五:地瓜用處多
星期六,我跟媽媽到鄉(xiāng)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見農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個個地瓜就像一個個胖娃娃,對著農民伯伯笑,媽媽告訴我:“現(xiàn)在是地瓜收獲的季節(jié)”,然后她又自言自語地說:“今天地瓜又豐富了”,我說:“收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媽媽說:“地瓜作用可大著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條……”
媽媽知道我學了百分數(shù),就問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對媽媽說:“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蔽液闷娴貑枊寢專骸斑@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說:“我們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時就少不了它,我們一家三口人吃一頓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們10斤,可供我們做幾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對媽媽說:“能做25次”。媽媽說:“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夠吃一年嗎?”我說:“還吃不完呢,過年時還可以加餐一次!眿寢屨f:“你還真能算,其實它還可以做成茹粉湯、茹粉條、茹粉結!
篇六:巧解幾何難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shù)。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阎闹挥袃蓚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shù),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shù)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shù),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shù)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shù)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shù))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shù)各是哪個數(shù)。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shù)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篇七:談談對零的認識
零看上去很單調,就是沒有,其實它非常地豐富,它隱藏了許多。在數(shù)學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題,你應該考慮零。
在幾何中,“0”經常被作為記號。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題里,比如每個有理數(shù)都有倒數(shù),“0”卻沒有,有理數(shù)分為正數(shù)、負數(shù)。“0”,一個數(shù)就分為一類,這不特殊嗎?在除數(shù)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數(shù)。零作被除數(shù),不管除以什么數(shù)(“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們會忽視零,但它卻起著重要的責任。如,問等于幾?有些人就不能聯(lián)想到“0”。在數(shù)數(shù)時,有人就會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數(shù)有幾個?有人就會定有8個。其實還有0。如:有哪些數(shù)的絕對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數(shù)和零(也可以稱之為非負數(shù))。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斕。在期末后開家長會,老師那里登記的犯錯本給家長看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記著“0”,這表示我們沒有犯過錯,家長高興,我們高興。但是在卷子上我們都不希望看到這個數(shù)或接近這個數(shù)的整正數(shù),否則回家的日子就難過了。在比賽中,誰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豐富的。我認為零在題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題時應考慮零。零在不同的場合也能使人的情緒改變。它是美妙而又豐富的。
篇八:對0的認識
0是一個奇妙的數(shù)字,又是一個中學生經常遇見的“老朋友”了,計算,概念,都要遇見。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沒有,簡直可稱得上是數(shù)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個奇怪的數(shù)字,放在體積、面積、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單位里面,都表示沒有,以表示時間、一個人的年齡、賽跑的剛開始、起點。
在數(shù)學王國數(shù)字庫自然數(shù)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當然是最小的。沒有0,便沒有一毓的自然數(shù),因為0是自然數(shù)的起點。
在計算里,0乘以任何一個數(shù),包括負數(shù)、分數(shù)、0都,0的絕對值也等于0,在有理數(shù)中,它的絕對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個數(shù)都,0加上一個數(shù),仍得那個數(shù),如:0+1=1,0+1.8375=1.8375。0減去一個數(shù),得那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如:0-1=-1,0-87=-87。
在數(shù)軸中,0為原點,也為邊界線,把正負兩大數(shù)分開,0為什么奇妙呢?因為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它只是一個整數(shù),當0和正數(shù)在一起時,叫非負數(shù),和負數(shù)在一起時,叫非正數(shù),數(shù)軸上,0又為我們判斷正負數(shù)大小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右邊為正數(shù),左邊為負數(shù),右邊的數(shù)始終比左邊大,說明正數(shù)大于負數(shù),0大于負數(shù),卻小于正數(shù)。
在幾何中,0度角表示一條射線,它并沒有角,也沒有度數(shù),0平方米,表示沒有面積,0米長,表示沒有高度。0斤重,表示沒有質量,0立方米,表示沒有體積。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國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國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篇九:一道數(shù)學題
中午時分,我吃完了午飯,閑著沒事做,便拿起了一本名叫《尖子生題庫》的'書。翻開負數(shù)的這一章,看了一下前面的講解,又翻到了習題部分去做習題。我先看了一下習題,內容雖然多,但很容易,。心想:”嗨!這也叫做《尖子生題庫》呀,這么容易,我閉著眼睛也能把它全作對!
于是,我開始做題了,填空題,判斷題,我不一會兒就作了兩頁。到應用題了,我以為會難一些便認真地看了題,一點兒也不難,刷刷,兩三下我就寫得只剩下一道應用題了。草草地看了一下題容易容易,不對,不是已經給了速度嗎?那這個“+15”和“—15”是用來做什么的呢我思來想去,這簡直就是山重水復疑無路啊,我又看了看題,還是不會。這時,我想到了在一本書中看到的一個公式,好像對于這道題剛好對上。我便急忙去把我買的所有關于數(shù)學的工具書都翻了出來,找呀找,怎么沒有呢?我明明在書上看到這一個公式的,怎么會找不到。事實就是事實,我便翻了翻后面的答案:200÷(35+15)+200÷(35-15)=14小時,為什么用200除以35呢?這時行程問題中的,我便拿起《小學畢業(yè)總復習》這本書,翻到有關于行程問題的這一頁,里面有一個公式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它是用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時間,這些加十五和減十五是加減法而不是正負號。
數(shù)學題真是需要認真的讀和仔細的去理解呀!
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復雜,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認真,不能小看它。
篇十:舊方法解決新題型
“冬冬,快去做張數(shù)學試卷!明天就要考試了,你還不緊不慢的,真不自覺!眿寢層謬Z叨了起來,我也只好惟命是從,乖乖地去做試卷了。
我拿起筆,飛一般地寫起了試卷,可做到了一題,我手中的筆停住了。這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3輛卡車要將910噸水泥運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輛比第二輛多運30噸,第三輛比第二輛少運20噸。3輛卡車各運多少噸?這種題目可是有點兒棘手啊。和以前我們做過的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類型的題目可不一樣,以前都是只有兩個數(shù)要求,可這一次要求三個數(shù)。我想了很久,終于是豁然開朗,知道該怎么做了。其實,做這種題的方法和以前做過的也一樣,只不過是換個形式罷了。于是,我便做了起來。因為不知道第一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所以先算第二輛的,用“910-30+20=900(噸)”第一輛卡車比第二輛卡車多運30噸水泥,所以要減去30噸,第三輛卡車比第二輛卡車少運20噸水泥,所以要加上20噸,算出三輛卡車如果全是第二輛卡車運水泥的噸數(shù)共運多少噸,再用“900÷3=300(噸)”算出第二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由于題目中說了第一輛卡車比第二輛多運水泥30噸,第三輛卡車比第二輛少運20噸,我們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噸)”算出第一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用“300-20=280(噸)”算出第三輛卡車運水泥多少噸。就這樣,我把這一題的答案輕輕松松地算了出來。
自從做出了這一題后,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是活的,是瞬息萬變的,有些新的題型都不過是把舊的題型換個形式或說法而已,我們只有跟著它變,用已經學會的舊方法來解決新的題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數(shù)學的奧秘,在數(shù)學王國中不斷地進步。
【六年級數(shù)學日記】相關文章:
數(shù)學六年級日記12-09
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03-23
六年級的數(shù)學日記06-28
數(shù)學日記 六年級05-14
六年級學生日記:數(shù)學日記06-28
關于六年級的數(shù)學日記:處處有數(shù)學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