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別解-散文
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性放曠,善談笑”,是開元、天寶年間頗有名氣的詩人。天寶三載(744年),他86歲高齡,“因病恍惚”,“求還鄉(xiāng)里”。膾炙人口的《回鄉(xiāng)偶書》就作于此時。其詩曰: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通俗明快,感情真切,是唐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此選本必錄,流傳甚廣。因其明白如話,只需“望文生義”,就可以解釋得十分透徹,所以一般選本的注釋都極為簡略。大多數(shù)讀物,如較為權威的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這樣分析其妙處:回鄉(xiāng)者“鬢毛衰”,“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fā)問作好鋪墊。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柨蛷暮翁巵怼,在兒童,這只是淡淡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他的無窮感慨……”
其他注本的解釋大致相類。粗粗看來,這樣的解釋并沒有什么不對,然而細細玩味,有兩點不能不讓人懷疑。首先,詩人離家五十多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即使鬢顏不改,兒童也不會相識。那么詩人為何在惜墨如金的絕句中出現(xiàn)“鬢毛衰”的“閑筆”呢?其次,兒童不認識這位多年沒有回鄉(xiāng)的.歸客,初次見到陌生人,表現(xiàn)出驚奇、好奇應是常情,然而這里卻是“笑問”!靶Α弊制娇斩行┩回。如果把兒童的“笑問”看作是殷勤好客,能講得通,但成人化色彩太濃。
鑒于此,筆者從新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了解讀,認為這里的“兒童”并非“當今的兒童”,而是“當年的兒童”,即詩人兒童時代在家鄉(xiāng)一起玩耍的少年伙伴。
讓我們步入詩人的情感體驗吧:詩人年輕時就告別了親人和兒時伙伴離開家鄉(xiāng)。仕途風云,年華流逝,歲月無情地在詩人臉上留下烙印,老態(tài)龍鐘,鬢發(fā)蒼蒼。如今回到家鄉(xiāng),與自己的兒時伙伴相見,本來彼此都十分熟悉,但此時,卻因“鬢毛衰”而“相見不相識”,而且還要“笑問客從何處來”。
當年的兒童,詩人兒時的伙伴,這時都是與詩人年齡相仿的老人了,本是好客的家鄉(xiāng)人,如今更是因見“鄉(xiāng)音無改”的同鄉(xiāng)人而殷勤備至,所以又有“笑問”!靶Α保粌H描繪出家鄉(xiāng)人的音容笑貌,而且也輕松而含蓄地投射出詩人回到家鄉(xiāng)時的喜悅和對歲月的感嘆。彼此熟悉的少年朋友,如今卻陌生起來,以至相見亦不相識,一可笑也;游子歸來,找到了歸宿,卻被問道:“客從何處來?”久居他鄉(xiāng)的主人回家依舊是“客”,二可笑也!“笑”使全詩達到了“句絕而意不絕”的藝術效果。
解釋古籍中的字詞,要像清代訓詁學家王引之所說“揆之本文而協(xié),驗之他卷而通!,即:不僅在本文中能講通,而且在另外的例句中都能解釋通暢。把“兒童”理解為“當年的兒童”“兒童時代的朋友”,唐人有無類似的用法呢?隋唐之交的王績,其《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遂以為問》云:“殷勤訪朋舊,屈曲問童孩。”這里的“朋舊”與“童孩”互文見義,“童孩”就不指“現(xiàn)在的兒童”,而是指自己孩提時的伙伴
【“兒童”別解-散文】相關文章:
為政以德別解12-06
愛的別解詩歌06-12
《錦瑟》別解(網(wǎng)友來稿)12-06
荊公體別解論文04-24
杜甫《贈李白》詩別解09-28
解春風的經(jīng)典散文08-21
別解《短歌行》(網(wǎng)友來稿)12-06
《尚書別解序》原文賞析及譯文03-03
別春散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