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說年的散文
且不聽滿大街的小販們叫賣聲,且不看孩子們身上花花綠綠的衣服,老人臉上徐徐舒展的皺紋,也不用欣賞潔凈的窗戶上紅通通的窗花,單是“噼哩叭啦”的鞭炮聲滿大街響起,已經(jīng)讓人心慌意亂——年,真的要來了。
人們積攢了一年的鈔票似乎就是為了這幾天的“瘋狂購物”,商場賣服裝的柜臺前是最熱鬧的,馬路兩邊的便道上,到處都是賣年貨的,行人們也都是大包小包往家拎。
二十三,到年關(guān)。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傳出“咚咚”的菜刀和案板撞擊聲。不用說,那是在剁餃餡兒,準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二十四,掃房日。記得我們小時候住的是平房,在這一天,母親早早把我們喚醒,把家里能搬動的七零八碎、盆盆罐罐都搬到院子里,被子也被晾起來,在太陽下曝曬著;屋里那些不能搬動的物品就用報紙蓋上,然后,母親穿上舊衣服,蒙上頭巾,只露著眼睛,手持一根綁著笤帚的長竹竿,把屋頂,墻角的犄角旮旯完全掃一遍,掃完之后,再把所有的東西擦拭、整理好,搬進屋里;晾曬后的被子也用木棍敲打敲打,疊好放在床上;把家里沒有用的舊帽子、舊鞋子丟棄掉,意喻“丟掉愁帽子”,“破舊立新”。到了晚上,我們望著煥然一新的房屋,睡在有著陽光的“香味”的、柔軟的被窩里,想著期盼已久的新年即將到來,心情特別興奮。
過了小年,就開始了緊張的“春節(jié)序曲”的前奏,家里的炊煙不斷。出嫁的姐姐們送來了豐盛的食物,母親支起了灶火,姐姐們抽時間來幫襯著母親起年貨:蒸饅頭、燉大肉、炸丸子、剁餃餡……一個個忙的不亦樂乎。蒸饅頭還得蒸幾個花糕,那羅盤似的花糕四周點綴著幾顆紅棗,象征著團圓美滿;再蒸上兩個惟妙惟肖、憨態(tài)可掬的小刺猬,背上馱著元寶,放在門頭的兩角,意喻著年年進寶。花糕,刺猬是過年的花絮,家里一下子有了年的氣氛。
院子里飄逸著燉肉的香氣,聞著就垂涎欲滴。忍不住想嘗上一口,解解饞。在那個年代,只有過年,才能飽嘗到肉的美味。那炸好的丸子,色香味俱佳,母親用笊籬把它們撈在了盆子里,早被躍躍欲試地守候在灶臺邊的幾雙手塞進了嘴里,發(fā)出了響亮的咀嚼聲。母親故作生氣的笑著站在一旁,也不阻止。在母親看來,平日里兒女們吃了太多的苦,過年的時候,讓孩子們吃個痛快,也是母親心里的寬慰。
“咚咚咚咚”的剁餡聲,拉開了年的交響曲。一大盆子的餡子,調(diào)好了,有葷有素。三十的晚上,是素餡的,初一的早晨,是肉餡的;兩大盆餡兒,調(diào)好了放置在一邊,只等著新年的到來。記得有一年,勤快的二姐調(diào)好了一大盆子素餡,在往起端的時候,不慎失手,盆子摔落在地,一大盆子的餡灑落一地,母親心疼地直嘖嘴,只好吩咐姐姐把表面的餡小心翼翼地用鏟子斂起來,重新調(diào)了餡。這也讓我們懂得了做事要小心、穩(wěn)重的道理。
蒸、炸、燉、餡一一備齊后,所有的熟食和生食都放在了“天然大冰箱”——冰冷的院子里,在那個年代,是沒有現(xiàn)代化的冰箱的。期盼著天氣寒冷些,最好是上凍,備好的年貨才不至于發(fā)霉,變壞。如果遇到暖冬,我們就得張開大嘴拼命地吃,甚至要分給親戚們,才不至于浪費掉。
點香燭,請財神,請灶王……年前的每個日子,都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絮地過著。
貼對聯(lián)是過年的開場戲。小時候家里窮,母親找來些紅紙,自命不凡的我覺得肚子里有點墨水,寫下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墨寶”,貼在門邊,當看到別人家門前那些龍飛鳳舞字跡時,才感到天外有天。但不管怎樣,喜慶的年味還是到了家中。紅紅火火的對聯(lián)、條幅、斗方,貼滿了家中的角角落落。正門口貼的“出門見喜”,衣柜上貼的是“衣服滿箱”,水缸上貼的是“清水滿缸”,糧罐上貼的是“糧食滿倉”……普通人家貼對聯(lián)只是圖個喜慶,圖個吉利,期望因此帶來好運。
年,就這樣沒有例外的光顧著每一個家庭,年幼的,讓他們成長;年長的,帶去吉祥;窮人、富人都要過年,都一樣歡天喜地、享受親情的溫暖與喜慶的氛圍。
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兒女們趕回家中,和父母家人團聚在一起,年,吹響了“親情集結(jié)號”,無論是漂泊了多遠的游子,都渴望回到家中和親人團聚在一起,分享著久違的親情,讓思鄉(xiāng)的情懷得到慰藉。
在人們翹首期盼中,鞭炮禮花的絢爛熱鬧里,年,不緊不慢地來了。天還沒亮,第一聲鞭炮催醒了熟睡中的我們,睡意懵懵地睜開眼,便猜想著這第一掛鞭是誰家先點的。不久,一陣“嗶嗶剝剝”的鞭炮聲驚動全街,接著鞭炮聲連成一片,響徹云霄,那情景簡直驚天動地,讓人激動不已。姊妹們慌忙穿上已經(jīng)備好的新衣服(按照風俗習慣,初一是不準開箱開柜,動剪子的),穿在身上,對著鏡子自我欣賞一番;母親也顯得精神煥發(fā),拿來雪花膏,讓我們涂在臉上。穿上了嶄新的衣服,聞著芳香的雪花膏味,我們一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母親早早地煮好了餃子,給我們盛上。咬一口油汪汪的餃子,再一口一個,囫圇吞咽,那種美味,是從嘴里香到肚子里。有幾個餃子里還包了一分錢的硬幣,據(jù)說誰吃著了,一年都會有福氣;于是吃到硬幣的人心里會美滋滋的。母親在不斷地催著我們吃快點,因為拜年的一般天不亮就會光臨。
吃完餃子,挨門挨戶地磕頭,是大年初一的重頭戲。姊妹們結(jié)伴同行,首先去的是爺爺奶奶家,在長輩面前,那頭磕的恭敬而虔誠的。記得奶奶病重那一年,她老人家躺在床上,看著地下的子孫輩們一個個拜倒在自己的面前,祈福她老人家早日回復(fù)健康,老人家滿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在我們這個大家族中,每個家庭少則五六個孩子,多則七八個孩子。每到初一,傾家出動,成群結(jié)隊,互走互串,親戚家磕頭是必不可少的,鄰居家一聲祝福含笑而過,誰家都是家里走了一撥又一撥,口袋被糖、花生、瓜子等塞得滿滿的。平日里有些不和睦的,在初一這天,見了面都感到親切,他們春風滿面,即使不說話,也沒有了拔劍弩張的仇恨。春節(jié),本來就是春天的開始,冬天的冰凍三尺,也被到來的暖意融化了。
在歡聲笑語中,歡快的時刻總是不知不覺悄然而過。轉(zhuǎn)眼間到了中午,初一的中午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炒盤子、扣碗肉、炸丸子、海帶、粉條、山藥……配在一起燉著白菜。人們喝著葡萄酒、各種飲料,把一年中的美味佳肴都享受盡了,吃的滿嘴流油,直打飽嗝,方才放下筷子。到了下午,補上早起的黎明覺。睡醒之后,接著串門,同學(xué)朋友家,湊在一起逛街游玩,直玩到日落西山,方肯依依不舍地離開。
夜幕降臨了,紅紅火火的大年也落下了帷幕。接下來的日子,初二是媳婦回娘家,初三祭奠逝去的親人,不串門,不走動。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過了十五過十六,過了十六從頭受”。意味著春節(jié)終結(jié),新年伊始,人們又投入到新的一年繁忙的工作和學(xué)習中去了。
越來越懷念過去過年的感覺,那種對年的日夜期盼,讓人怦然心動。常?释氐酵陼r過年的那種激情中去,在無涯的時光中,尋找到那率真的童心。
時代在發(fā)展,過年的氛圍也在悄悄的改變著。如今,人們住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區(qū)里,家,在封閉的鋼筋水泥中,做飯用的是天然氣,沒有了煙火的熏烤,再沒有了老輩子人住的那么破舊了,掃房,只是在潔白的墻上象征地把墻角撣一下,便潔凈如初。
在物質(zhì)生活無比豐富的今天,年貨幾乎不用準備了,集市、超市到處都是,超市的大門大年初一都向你敞開著,琳瑯滿目的年貨應(yīng)有盡有,一應(yīng)俱全。雖然在人們的習慣中,還是要備點年貨,但已經(jīng)學(xué)會享受的人們,過的是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化生活——一個大冰箱,備足了過年的所有年貨,只等著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團聚在餐桌旁了。更有省心的,提前在飯店預(yù)約,到時親朋好友推杯換盞,舉杯同慶,歡樂的年味同樣洋溢其中。
在現(xiàn)代化通訊工具日益發(fā)達的今天,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有了電話,便少了春節(jié)里的勞碌奔波,一個電話過去,把春節(jié)的祝福送給了對方,電話里,聽得到對方親切的話語,朗朗的笑聲。即使不見面,也一樣溫馨如故。再到后來,又有了短信,群發(fā)短信,可以把祝福的話語同時轉(zhuǎn)送給許多親朋好友;想出去走動走動,坐上私家車,便可以舉家風風光光地出行,飽覽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愉悅著身心。
如今,很多人不用研磨鋪紙地寫對聯(lián)了,各種印刷精美的對聯(lián)在街上惹人注目,有的商家還會免費贈送你幾副對聯(lián),購物的同時,把金光閃閃的福氣迎到了家。造型各異的中國結(jié),巧奪天工的窗花,無不彰顯著現(xiàn)代化工藝的精妙絕倫與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這些都是過去無法比擬的。
今天的過年少了諸如拜年磕頭、辦年貨等項目,同時也多了許多選擇,如看春節(jié)晚會,看花燈,猜謎語,朋友聚會,居家旅游……但不變的是喜慶,是團圓,更多了瀟灑、多了享受、多了安詳、多了幸福感。過去的熱鬧已經(jīng)過去,而傳承下來的是那濃濃的親情,友情、寬容、快樂……
其實,只要我們都心懷善良、陽光、積極、美好,每天都是過年呢,一如詩中所言: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你說,是嗎?
【過年說年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說過年的散文03-25
也說過年散文10-06
說過年詩歌09-11
過年的年味散文04-09
2018年過年的散文12-05
過年了,過年樂散文12-04
過年了散文05-31
過年了的散文12-05
過年了經(jīng)典散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