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推薦度:
-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推薦度:
-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多寫讀后感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閱讀能夠暴露出我們的死角和不足,其中對黑暗的揭露是人文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通過文字傳遞的意蘊可深可淺,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也許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思考。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關(guān)于夢想與追尋的書,小說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jīng)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已有牢靠的職業(yè)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jīng)]有人能夠理解。他在巴黎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而且為了尋找表現(xiàn)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jīng)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他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shù)氣質(zhì)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chuàng)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風(fēng) 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xiàn)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shù)、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著夢想,斯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他的噩運,更準確的說是一個被夢想俘虜?shù)娜嗽谧分鹱约旱呢\。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后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nèi)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小說里的那個“我”問他:“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說:“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我”再問他:“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說:“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這樣的人當然可惡。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zé)任心,不屑和“社會”發(fā)生任何關(guān)系。但他又很無辜,因為他的眼里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如果說他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么妖冶,多么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人們”里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子定格在查爾斯的最后時光。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里,那位因麻 風(fēng)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墻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涌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jīng)失明,只能聆聽顏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風(fēng),紅色是尖叫。我承認,此情此景不能喚起我絲毫的憐憫,因為心中唯有敬畏——駭然與敬畏。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寧靜。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勝利。雖不信神,我想這就是那個人們應(yīng)當在胸前劃一個十字架說“阿門”的情景。
他的頭腦里只惦記一件事,仿佛生來就是為這件事而來。他為了能做到渴望的這件事,可以拋棄一切,完全出自內(nèi)在的激情和熱情,有種“時不我待”的契機,如若不去做這事就會感到時時不安與惶恐,完全沒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說,他的整個身心全都被這件事給拽住了,就像他給自己挖了一個洞,有東西拉著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說他“六親不認”、“太自私了”,但他確實是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厭倦自己的碌碌無為、按部就班,當別人問他是否會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過去。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現(xiàn)在!
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活著只為追求真理,而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認可并喜歡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歡的事情,什么時候啟程都不晚,也許某時像有人指引一般,讓你靠近,明白自己來到這世上真正的意義。
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只能作為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鑒價值。相對而言書中真正聰明的倒是二流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開創(chuàng)性的繪畫才能,便專心畫畫糊口。他有自己的畫室,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鑒賞力。他完全明白創(chuàng)作的痛苦,“在美被創(chuàng)造出以后,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
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復(fù)藝術(shù)家經(jīng)歷過的一番冒險。”當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天才的破壞力,但這只是情節(jié)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雖然藝術(shù)才能極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畫些庸俗的題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畫中蘊含的藝術(shù)之美,即使這種藝術(shù)之美還未能被當時的主流審美情趣接受。出于對美本能的向往,他無私地資助思,幫助他。他雖然是個平庸的畫家,但是在為人上卻有偉大之處。他自己無法創(chuàng)造美,但是他那種欣賞美的才能以及對人的熱忱正直,讓他變得偉大而不平庸。這是普通人而能偉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歡他,因為我覺得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確實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達到的。
施特略夫曾說過的一段話:“為什么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jīng)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shù)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chuàng)造出來。在美被創(chuàng)造出以后,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復(fù)藝術(shù)家經(jīng)歷過的一番冒險!泵纷屖┨芈苑蜻@樣一個毫無才能的畫家來講這句話,表現(xiàn)出一種特別的張力。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氣去感受體會想象那些天才所經(jīng)歷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蘭德和施特略夫這兩種人生,一個是偉大的不幸,另一個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個人能夠選擇的話,我想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后者,卻在選擇的同時又都對遙遠的偉大趨之若鶩,不斷幻想非凡的蒞臨。但要知道,“偉大”實在是一條靈魂的不歸路. 如果狠不下心來傷人傷己,那還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為理解了美,意識到了天才的可貴,也不得不忍受無窮的屈辱與折磨來完成他的理想主義。到最后,真正的理想與結(jié)果根本無關(guān),就好象斯特里克蘭德必須畫畫,哪怕失明;而他畫畫這件事卻與畫根本無關(guān)。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xiàn)實。正像毛姆說的那樣,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痹铝痢笔敲篮枚b遠的,就像人們追尋的夢想,但追尋的過程也許孤苦,甚至最后會一無所得;‘六便士’象征著世俗、瑣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價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是個股票經(jīng)紀人,生活富裕美滿,有—兒一女。四十余歲的他卻突然拋棄已經(jīng)結(jié)婚十七年的妻子,前去巴黎,只為了畫畫!他窮困潦倒,生病時被一個善良的畫家德克羅夫幫助,卻勾引了畫家的老婆布蘭琪。后來斯特里克蘭又和布蘭琪發(fā)生了矛盾,最終導(dǎo)致布蘭琪的自殺。看到這兒,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斯特里克蘭是一個不可救藥的人 渣,但也能看出他對繪畫的執(zhí)著,對其他一切非議、愛情、事業(yè)、貧窮都不在意,他堅強得像一個魔鬼,只為繪畫。追求理想的人很多,但是為了理想而完全拋棄現(xiàn)實的人卻少之又少。
更可貴的是,斯特里克蘭的理想是純粹的、不為名利的,只是為了創(chuàng)作出他內(nèi)心中獨特的美的世界。最終在遠離塵囂的太平洋的小島上,他完成了他最偉大的壁畫,帶著一生的感慨和滿足死去了。但他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強迫他的新妻子在他死后燒毀了壁畫?吹竭@兒,你也許會覺得他是一個變態(tài)狂,畢竟誰會燒毀自己一生的結(jié)晶啊?伤@樣做了。死后,他的天才才被世人知曉,但其實他也不在乎,就跟他燒畫一樣,因為他畫畫只是給自己的靈魂看的,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目的達到了,畫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月亮”代表著追逐理想,“六便士”代表安于現(xiàn)實。理想和現(xiàn)實向來是如此矛盾,但又息息相關(guān)。也許現(xiàn)實就是你的理想,而逐夢也許只是為了現(xiàn)實。但追逐夢想的人仍然是少數(shù),因為多數(shù)人無法擺脫現(xiàn)實的羈絆。月亮只有一個,六便士卻滿地都是,這些逐夢者注定了孤獨。他們必須承擔失敗的風(fēng)險,甚至是妻離子散的痛苦。
在本書中,人性也是十分復(fù)雜、不可思議、變幻莫測的。斯特里克蘭卑鄙卻高尚,德克羅夫善良卻愚蠢,布蘭琪賢惠沉穩(wěn)卻見異思遷,斯特里克蘭夫人友善大方卻虛偽物質(zhì)…一每個人的靈魂都有與日常生活中所展現(xiàn)的截然相反或他們不想顯露出來的一部分,在群體的日常生活中被掩蓋、被壓制,在平淡的生活中忘卻,正如作者所言,“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所以當人受到了某種刺激,這些壓抑已久的部分就會被瘋狂地傾瀉出來,人自己都無法控制,就像斯特里克蘭的離家出走。
世界上循規(guī)蹈矩的人太多,哪怕一點創(chuàng)新也是可貴的;世界上執(zhí)著的人太少,堅持下來定能勝利。斯特里克蘭特立獨行、堅持作畫的后半生最終為他得到了“著名畫家”的.稱號,可這一切已經(jīng)和他沒有關(guān)系了。當然,他依舊不在意,因為他畫畫只是為了孤芳自賞。大多數(shù)人看畫,只是跟風(fēng),畫里真正的東西,到頭來只有畫家自己能懂,又何必給人看呢?最偉大的天才起初大多都不被世人看好。正因為如此,斯特里克蘭作畫卻不賣畫,也不與他人看,只是贈送少許給他認為善良的人。繪畫已經(jīng)發(fā)展了幾千年,但描畫美、作為心靈的依托和理想與真實之間的媒介的初衷早已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討好權(quán)勢的手段。大部分畫家都屈服于世俗,繪畫難有質(zhì)的飛躍,依舊是宗教畫、權(quán)貴肖像畫,干人一面。直到19世紀,繪畫開始革新,涌現(xiàn)出莫奈、梵·高、高更等印象派畫家,繪畫逐漸“看不懂了”,逐漸成為表達個人情感(將抽象的感情用畫表現(xiàn)出來)、表達思想的工具。但依然有些最具才華的藝術(shù)家不被人理解,貧苦潦倒地過了一生,死后才被他的伯樂發(fā)現(xiàn),諸如梵·高、高更(書中斯特里克蘭的原型),真是可悲可嘆。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3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
——題記
作者說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guān),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shù)的選擇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xiàn)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zhuǎn)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chǔ)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zhí)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wěn)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欲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nèi)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和新聞?wù)鎸,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著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會向生活妥協(xié),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后他的畫沒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后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jīng)典都注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歡書里的這段話:“我總覺得大多數(shù)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5-10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03-11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4篇03-14
月亮的秘密09-13
描寫月亮的話09-05
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02-27
走月亮仿寫12-19
讀月亮上的篝火有感03-16
月亮鎮(zhèn)來了夢巫婆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