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1、有志者事竟成典故:
東漢時,耿龠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zhàn)斗非常激烈。后來,耿龠的大腿被一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xù)戰(zhàn)斗,
終于把敵人打得大敗。漢光武帝表揚了耿龠。并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
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于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
漢光武帝講的“有志者事竟成”一句,后來常被人們引用,成了成語。
志者事竟成也!逗鬂h書·耿傳》
2、臥薪嘗膽典故: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后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倰行淖载煟骸澳阃藭髷≈鑶幔俊本瓦@樣勾踐與命運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fā)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于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3、三千越甲可吞吳典故:
越國本已亡國,但憑著勾踐等君臣忍辱負重、從大處著想,結果非但越國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恥,率領越軍(此處“三千越甲”為虛數,并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國士兵)反滅了吳國。并挾滅吳的余威渡淮北上,與諸侯會盟,終于成就了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夢!熬\所至,金石為開”,越國臣民的堅忍得到最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