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唐詩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唐詩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南遇天寶樂叟
白頭老叟泣且言:
“祿山未亂入梨園。
能彈琵琶和法曲,
多在華清隨至尊。
是時天下太平久,
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環(huán)佩合,
萬國會同車馬奔。
金鈿照耀石甕寺,
蘭麝熏煮溫湯源。
貴妃宛轉(zhuǎn)侍君側(cè),
體弱不勝珠翠繁。
冬雪飄飖錦袍暖,
春風(fēng)蕩漾霓裳翻。
歡娛未足燕寇至,
弓勁馬肥胡語喧。
豳土人遷避夷狄,
鼎湖龍去哭軒轅。
從此漂淪落南土,
萬人死盡一身存。
秋風(fēng)江上浪無限,
暮雨舟中酒一樽。
涸魚久失風(fēng)波勢,
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來君莫問,
驪山渭水如荒村。
新豐樹老籠明月,
長生殿暗鎖青云。
紅葉紛紛蓋欹瓦,
綠苔重重封環(huán)垣。
唯有中官作宮使,
每年寒食一開門!
【賞析】
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的標志,此后這個一度繁榮富強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此詩通過作者與天寶老樂師的對話,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亂前后數(shù)十年間社會的巨大變化。昔盛今衰,國家治亂,皆從天寶樂叟的對談中娓娓道出!短扑卧姶肌氛f:“前敘樂叟之言,天寶舊事也。后敘告樂叟之言,亂后景象也。俯仰今昔,滿目蒼涼,言外黯然欲絕。樂叟未必實有其人,特借以抒感慨之思耳!
此詩通篇都是樂叟與詩人的對話,前者敘述了個人的不幸遭遇,后者記敘了在京華故地的所見所聞。
此詩的開頭與《新豐折臂翁》和《琵琶行》有類似之處,但《折臂翁》是詩人看到一個可憐的`斷臂老人后上前詢問,才引出一個凄慘動人的故事!杜眯小穭t是詩人送客之際,“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才互相同情,互訴衰腸,結(jié)為知音。此詩則不然,天寶樂叟似乎是極偶然地向詩人訴說一個故事,而詩人則以“我自秦來君莫問”一句接敘他的見聞。他們所以有共同語言,互相傾聽對方的哀怨,都是建立在“自秦來”三字上。
兩人都對國家的前后變遷有深刻的體會。天寶樂叟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詩人強烈的共鳴;而詩人本人正過著凄苦的貶謫生活,是他們產(chǎn)生共鳴的內(nèi)在原因,因此他們也同是“天涯淪落人”,結(jié)構(gòu)安排和藝術(shù)手法雖然有別,但與詩人的名作《琵琶行》實為異曲同工。
天寶樂叟敘述的故事并不復(fù)雜。安史之亂前,他是玄宗身邊的一個藝人。那時天下太平。每當皇帝駐蹕華清宮時,他就隨侍身邊,以演奏琵琶和法曲為業(yè)。那時千官問候起居,萬國朝拜皇帝,眾多命婦的首飾照亮了石甕寺。更有宛轉(zhuǎn)柔媚之楊貴妃,衣袂飄飄,舞姿翩翩。何等繁華啊!然而好景不長,燕寇至,胡語喧,玄宗倉皇出逃,繼又憂郁而死。樂叟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職業(yè),不幸漂泊南土,秋風(fēng)江上,暮雨舟中,日日只有借酒澆愁而已。
這個故事之所以真切感人。不僅在于老樂叟是“邊泣邊言”, 飽含著極深的感情來敘述這段悲劇,更在于詩人運用了對比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對天寶盛世的繁華景象的鋪陳與安史之亂后“萬人死盡一身存”的悲劇場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兩相對比,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刻。從“千官起居環(huán)佩合”至“春風(fēng)蕩漾霓裳翻”八句渲染盛世的繁華,詩人不僅運用了“千官起居”、“萬國會同”這類顯示氣勢宏大的辭語,更兼“金鈿照耀石甕寺”一句用眾多命婦金鈿首飾之光的強烈從側(cè)面來加以烘襯。這四句是面的描繪,接下來關(guān)于楊貴妃的四句是點上的刻畫。點面結(jié)合,正如寫景詩既有遠景,又有特寫,容易加深印象,感染讀者的心靈。
比喻貼切也是這首詩的一個特點。以“豳土人遷避夷狄,鼎湖龍去哭軒轅”二句為例,上句寫周代祖先世居豳地。因避夷狄之擾遷往岐山居住,以此借喻玄宗避安祿山之亂,遷往西蜀十分恰當。下句指唐玄宗之死,鼎湖龍去:傳說黃帝曾在荊山(河南靈寶縣)鑄鼎,鼎成后乘龍上天而去。后世因名其地為鼎湖。軒轅:即黃帝。這句是借喻玄的去世。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載,唐人傳說玄宗服玉、金丹等物,李輔國命刺客以鐵槌擊之,腦骨成玉,破腦取丹乃死;又說玄宗臨死時,自言: “上帝命我作‘孔升真人’”。這當然是荒誕無稽之說,但也由此可見玄宗之死可能與修煉等事有些關(guān)聯(lián)。詩人以亶父遷豳、鼎湖龍去的典故設(shè)喻,也十分妥貼。
詩的最后八句是詩人告訴樂叟驪山渭水遭受戰(zhàn)亂后的凄涼景象。樂叟所述個人遭遇和詩人所言驪山渭水一帶的巨大變遷,從本質(zhì)上揭示了唐代社會盛極而衰的整個歷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5年)。
樂叟(sǒu):老年樂師。
祿山:指安史之亂首領(lǐng)安祿山。
梨園:唐玄宗時教練歌舞藝術(shù)的場所。
和(hè):指伴奏。
法曲:西域各族音樂傳到中原地區(qū)后,與漢族的清商樂相結(jié)合,到隋代正式形成法曲。
年年十月坐朝元:指唐玄宗每年十月到驪山華清宮過冬。朝元:朝元閣,在華清官內(nèi)。
起居:群臣平日朝見皇帝,稱為起居,原有問候生活情況的意思,后成朝廷制度。
環(huán)佩:衣帶上系的佩玉。
合:聚集。
萬國:周代本指諸侯。這里泛指各地地方長官與周邊各族的使者。
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
金鈿(diàn):女子所戴鑲嵌金花寶石的頭飾。
石甕(wèng)寺:在驪山半腰石甕谷中,寺以谷名。
蘭麝(shè):香料。
溫湯:溫泉。
宛轉(zhuǎn):體態(tài)柔美。
霓(ní)裳:表演《霓裳羽衣舞》時所穿的舞衣。
翻:飄揚。
燕寇(kòu):指安祿山。安祿山兼范陽、平盧、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常駐范陽。范陽屬古燕國地。
胡:古代對北方和西北各族的稱呼。
豳(bīn)土人遷避夷狄(dí):周族原居豳(今陜西旬邑一帶)地,后因戎狄侵擾,古公宣父率族遷到岐山下的周原。這里指唐玄宗避安祿山之亂逃離長安。夷狄:古代對四方各族的通稱。
鼎湖龍去哭軒轅:傳說黃帝在荊山(今河南靈寶境內(nèi))鑄鼎,鼎成,有龍下迎,乘龍而去。后人稱此處為鼎湖。這里指唐玄宗去世。軒轅:即黃帝,姬姓,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
長生殿:在臨潼華清官內(nèi)。
欹(qī)瓦:傾側(cè)不正的屋瓦。
壞垣(yuán):倒塌的墻。垣:矮墻,泛指墻。
中官:宦官。
宮使:宮中使臣。這里指派往華清官祭掃的使臣。
寒食:寒食節(jié),古代祭掃的日子,在農(nóng)歷清明前一天,相傳春秋時晉國介之推輔佐重耳回國,后隱于山中,重耳燒山逼他出來,他抱樹燒死。重耳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日生火煮飯,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正月,詩人以中書舍人的身份,上疏論述如何解決河北藩鎮(zhèn)之亂的問題,未被采納。這時,朝政日荒,朋黨傾軋,詩人便請求離京。七月,詩人改官杭州刺史,同年十一月至杭州。詩人便在任杭州刺史時作下這首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太原人,后家新鄭。唐貞元十六年(800年)擢進士,十九年(803年)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二年(807年)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遷左拾遺。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遭暗殺,白居易上奏請輯辦兇手,為權(quán)貴忌恨,貶為江州司馬。后歷任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等職。著有《長慶集》七十五卷,《六帖》三十卷。
【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唐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原文及鑒賞12-30
《江南遇天寶樂叟 白居易》詩歌鑒賞11-19
白居易唐詩《杜陵叟》原文賞析09-21
白居易唐詩鑒賞《杜陵叟》09-21
《杜陵叟》白居易唐詩鑒賞09-07
《憶江南》白居易唐詩注釋翻譯及其賞析04-22
白居易《杜陵叟》賞析08-23
白居易唐詩賞析11-13
《憶江南三首》白居易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