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

時間:2023-06-13 14:17:07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

  一、人物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稱“盛唐四大家”。唐朝,華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遷下邽(今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下邽鎮(zhèn))。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到新鄭,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鄭縣(今河南省新鄭)東郭宅。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迸c元稹合稱“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帶便發(fā)生了戰(zhàn)事。蒲鎮(zhèn)李正已割據(jù)河南十余州,戰(zhàn)火燒的民不聊生。白居易兩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于長安,不久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戰(zhàn)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籬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籬(濟南徽符籬集)度過童年時光。白居易和并稱“苻籬五子”的苻籬人劉翕習、張仲遠、章美退、賈握中、賈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溝寺,登五武里山,詩酒盤桓,稱盛會焉。后為躲避中原戰(zhàn)亂轉(zhuǎn)移到江南。遷居住于武宗會昌六年。是另一文學家白行簡的兄長。白居易自幼聰穎,讀書十分刻苦,讀的口都生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頭發(fā)就白了。他的詩不僅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在日本和朝鮮也有很大影響。他還與元稹共同發(fā)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稱“香山居士”。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陽,葬于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啜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記》,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極積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應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二、人物生平

  1、簡歷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業(yè)”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zhàn)亂顛沛流離五,六年。少年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貞元十八年,于元稹同舉書判拔崒科。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貞元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于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朝政。他能不畏權貴近臣,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召回朝任職。十年,因上書請撲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zhuǎn)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22年)請求外放,先后為航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行州任為了紀念他還把靠西湖一面的堤,命名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書監(jiān),明年轉(zhuǎn)邢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因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書制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把節(jié)石灘以利舟民。75歲病逝,葬于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其撰寫墓志銘。白居易是彌了信徒他組織了一個學會,叫一時上升會。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彌勒境界。為了望生彌勒,白居易寫過一份決心書:仰慈氏形,稱慈氏名,愿我來世,一時上升。慈氏就是彌勒,彌勒是音譯,慈氏是意譯。我敬仰慈氏菩薩的身形,我呼喚慈氏菩薩的名字,喜望來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彌勒菩薩的身邊。

  2、為官

  一生以44歲被貶為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嗸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jīng)失常癥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guī)矩,回故鄉(xiāng)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再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身受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者不與處理,白居易很氣憤,上書力主緝拿兇手,以肅法紀?赡切┤F說他是潛越行為;于是被貶為州刺史。后又被貶為江州司馬。

  3、被貶后

  貶官江州給百居易以很大的打擊,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召回長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門爭權奪利,于是他極力請求外放,長慶二年出任杭州刺史,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條長堤,并寫了一首《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nèi)牒涡钏潘顬a及時就不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親白季庚都是詩人。在這種假庭背景下,白居易又讀書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也嗜酒成性。白居易家中釀有美酒,每次喝酒必有絲竹伴奏,與他喝酒的都是社會名流入裴度、劉禹錫等。他宴請賓客有時宰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多只空囊,內(nèi)裝美酒佳肴,隨船而行,要吃喝時就拉起一只,直到吃完為止。他是以天酒醉來解除九天疲勞的。他說:“不要輕視一天的酒醉,這是為消除九天的疲勞。

  白居易后來老了,體弱多病,他在67歲時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這個醉吟先生當然就是他自已。他在《傳》中說:有個醉吟先生,不知道姓名、籍貫、官職,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家有個池塘、竹竿、喬木、臺榭、舟橋等。他愛好喝酒、吟詩彈琴,與酒徒、詩友、琴侶一起游樂。

  4、詩歌作品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元和初年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xiàn)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diào)諷喻的傾向:“今褒貶值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zhì)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嚴懲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至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nèi)容單純的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在《新樂府明》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這里的“質(zhì)而徑”、“直而切”、“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diào)了語言須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即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琵琶行》于《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野用敘述、描寫來表現(xiàn)事件,但卻把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shù)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妙寫和環(huán)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了聲葷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把聲和事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出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xiàn)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shù)姆諊、烘托詩格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qū)⑵嗬涞脑律⒄銥r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tǒng)統(tǒng)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5、經(jīng)典之作

  《放言五首》(其三)

  贈軍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莦。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背景)

  唐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已得心情:“死詩老閑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shù)度登朝何處榮”(其五)。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zhuǎn)官通州司馬,聞訊后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偕下了五首《放言》詩奉和。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陜西渭南縣),生于唐太宗大歷七年,卒于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年間(821---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歷二年(825年),調(diào)任蘇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后卒于洛陽的香山。

  《池上足下作》

  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閑居半是池。

  食飽窗前新睡后,腳輕林下獨行時。

  水能性淡為我友,竹解心慮即我?guī)煛?/p>

  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以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簡析》

  這是以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guī)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顿x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的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并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年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huán),生生不已得規(guī)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苦“枯榮”二字意思的發(fā)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的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有點出友人即將經(jīng)歷的處所。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青草比喻充寒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全詩章法嚴謹,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在“賦得體”中堪稱絕唱。

  據(jù)歷史記載:白居易十六歲時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當翻開詩卷,都到這首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時,不僅連聲稱贊首:“有才如此,居亦何難!”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時藝術造詣之高。

  《憶江南》(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憶江南》(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很到歸時放始休,月明人倚樓。

  須知諸相皆非相,弱住無余卻有余。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無人知。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詩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早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漫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磬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承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衰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宛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歸。

  梨園弟子百發(fā)新,椒房阿堅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稍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睡與共。

  悠悠輕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些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壁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思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又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琵琶。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登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近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又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事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數(shù)教房地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所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文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竹笛,嘔啞嘲晰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軍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拓展知識:詩歌理論

  《琵琶行圖》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chǎn)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

  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tǒng),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強調(diào)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xiàn)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杜c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李商隱生平簡介01-12

唐代詩人元稹的生平故事09-05

唐代詩人王維的簡介07-29

唐代詩人柳宗元簡介11-27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12-02

唐代詩人元稹簡介10-29

唐代詩人王維簡介07-26

唐代詩人杜甫的簡介11-24

詩人元稹的生平簡介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