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
《背影》是朱自清寫在1927年的回憶性散文,感動了許多讀者。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碇熳郧迳⑽牡乃囆g特點。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
內(nèi)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真,真實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實的自我;美,意境美,語言美,真和美結合構成朱自清散文的藝術格調和風采。
朱自清散文藝術的真:
一、真實的思想。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內(nèi)容中的進步傾向,形成了藝術上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特色。他主張散文創(chuàng)作要提倡寫實,要求深入觀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寫實的文學。
二、真切的情感。治學嚴謹?shù)膽B(tài)度。觀察的細致入微,感受的細微用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著極其動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實的自我。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觀點,內(nèi)心的變化,直接告訴讀者,使讀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靜靜談心,真率,溫馨,純美。
朱自清散文藝術的美:
一、意境美。意境是散文的藝術表現(xiàn)形態(tài)。優(yōu)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動人心,使讀者如臨其境,心馳神往。1抒情和敘事相融合,創(chuàng)造一種情景交融,物與我渾的妙境,2、抒情和議論相結合,顯示一種將人生的徹悟,歷史的開掘,理性的思考,都融會于一體的藝術境界。
二、語言美。1、樸素自然,平中見奇2、精彩動人的修辭3、富于變化的句式,善于運用迭字、迭詞[即得疊字、重疊詞]。4、朱自清先生還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規(guī)句式的沉悶。 [關鍵詞]:真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適不過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藝術核心,真實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話語,真實的思想,構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藝術格調和風采;美,朱先生的散文,意境美,語言美,如詩如畫,給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藝術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內(nèi)容中的進步傾向,形成了藝術上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特色。他主張散文創(chuàng)作要提倡寫實,要求深入觀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寫實的文學。所以,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敘述的人、事、還有景致,給人的感覺,都是真實的,好像朱先生就我們在身邊,給我們講著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親,他的愛人,他的兒女,他的朋友,他的見聞、美景等等。
如《背影》、《兒女》、《擇偶記》、《給亡婦》等,都記錄了先生和家人的真實生活。這些散文,雖然寫法不同,表現(xiàn)格調也不一樣,有的歡快,有的低沉,有的樸實,有的幽默。但是里面寫的內(nèi)容,都是真實感人的。你看,不能忘懷的父親的背影,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小事,那么平凡,那么有樂趣。甚至心中的煩惱、“丑事”,也不遮不掩的展示在讀者面前。特別在《兒女》一文,“我結婚那一年,才十九歲,有了阿九;二十三歲,又有了阿菜。那時我正像一匹野馬,那能容這些累贅的鞍韉,轡頭,和韁繩?擺脫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覺地時時在擺脫著,F(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日子,真苦了這兩個孩子;真是難以寬宥的種種暴行呢!”[1]其中,朱先生描述了自己由年輕時煩孩子、經(jīng)常打罵孩子,逐漸自己人到中年了,成熟了,會愛會疼孩子了,也能從家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生活的樂趣了的心路歷程。
再到《給亡婦》的末段,“我和隱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培墳上來;因為她病了沒有成。我們想告訴你,五個孩子都好,我們一定盡心教養(yǎng)他們,讓他們對得起死了的母親一你!謙,好好兒放心安睡吧,你。”[2]通過這些樸素的文字,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好丈夫、好父親的形象,非常親切感人,這些文章就是今天年輕的 “爸爸”“媽媽”們讀了也會受啟發(fā),從而知道應該怎樣去與孩子、家人友好想處、幸福生活了。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到游記《歐游雜記》等,這些散文,真實的描寫自然風光、記錄下了先生的旅游行程和感受,無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讀者朋友好像就在月光下的清華園荷塘邊散步,還有青蛙呱呱叫,還有蟬蟲知知唱:那水上的城市威尼斯,單單小河道就有四百十一八條,橋就有三百七十八座,讀者就像與朱先生一道,搭著“剛朵拉”小船,正在旅游休閑呢。
其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那么親切、感人,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固然與他高超的寫作技巧有關,與先生對事物深入觀察,體驗現(xiàn)實,熱愛生活,用心去寫作有很大的關系。先生寫作,要求自己“說自己的話”,說到后來,都“無話可說”了,在《論無話可說》一文中,“我覺行自己是一張枯葉,一張爛紙,在這個大時代里。” [3]只有用自己的全身心去寫作的人,才會有這種好像被掏空的感覺。
在《山野拾掇》一文里,朱先生認為自己是“凡事要問底細:‘打破沙缸問到底!還要問沙缸從哪里起?’他們于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所以于每事每物,必要拆開來看,拆穿來看:無論錙銖之別,淄澠之辯,總要看出而后已,正如顯微鏡一樣。這樣可以辯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獨得的秘密!”[4]比如大家熟悉的《荷 塘月色》,“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志與水里的蛙聲”,有了蟬鳴知了曲,青蛙呱呱唱,美麗的荷塘月色景致,就活潑起來了。這蟬鳴蛙叫的熱鬧,也更好的反襯出此時先生的心情了一“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反也沒有。”[5]可是,有人說,晚上哪里有蟬鳴知了唱的?朱自清先生經(jīng)過自己多次實地考察,還請教了專家,證實了蟬在平時的黑夜里是不叫的,但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是會叫的。這個事實,體現(xiàn)了先生尊重生活,尊重現(xiàn)實,觀察細致入微的作風。足見朱先生散文藝術的“真”,是來之不易的,要有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用心去感受,才得來的。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讓讀者倍覺親切,與他善于傾訴有好大關系。比如,用直抒胸臆的辦法,把自己的觀點、內(nèi)心變化,直接告訴讀者,就像與讀者談心一樣,與大家分享喜怒哀樂。把內(nèi)心的思想認識傾訴出來。“我在那小西洋人兩顆槍彈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覺著有被吞食的危險,于是身子不知不覺地縮小一大有在奇境中的阿麗思的勁兒!我木木然目送那父與子下了電車,在馬路上開步走;那小西洋人覺未一回頭,斷然地去了。我這時有了迫切的國家之感!我做著黃種的中國人,而現(xiàn)在還是白種人的世界,他們的驕傲與踐踏當然會來的:我所以張皇失措而覺著恐怖者,因為那驕傲我的,踐踏我的,不是別人,只是一個十來歲的‘白種的’孩子,竟是一個十來歲的白種的‘孩子’!”[6]這是《白種人一上帝的驕子》的一個小段落,朱先生內(nèi)心為什么會在一個十歲白人小孩子面前,覺得受了那么大的屈辱呢?在國內(nèi)的上海尚這樣,一個十歲的白人孩子尚這樣,怪不得鬼子連“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的牌子都敢寫出來。這時,朱先生有了“迫切的國家之感!”在文章里,朱自清先生把自己感受的屈辱、對國家民族落后的憂慮,與讀者朋友訴說。朱自清先生創(chuàng)作散文的時候,把讀者朋友,當是了自己的知音來傾訴了。
又比如在《生命的價格一七毛錢》里,控訴了賣孩子的罪惡,“我親眼看見的一條最賤的生命,是七毛錢買來的!”“錢世界里的生命市場存在一日,都是我們孩子的危險!都是我們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這是誰之罪呢?這是誰之責呢?”[7]朱先生的憤怒,躍然紙上!
讀著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眼前總會浮現(xiàn)先生的形象,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怒,博學多才,態(tài)度誠懇,思想進步的高大形象1先有朱自清先生寫文章時的情真意切,才有先生的文章的真切近人。
二、朱自清先生散文藝術的美。
首先,是意境美。意境是詩歌散文的藝術表現(xiàn)形態(tài)。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描繪的客觀事物。具體點說,意境就是作者在描寫生活情景時,內(nèi)情與外境高度融洽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妙和諧的藝術境界,是情與景水乳交融、物與我渾然為一的藝術產(chǎn)兒。故此,優(yōu)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動人心,使讀者如臨其境,心馳神往。
在抒情和敘事相融合的意境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洋溢著一種真摯的“人情美”。在《背影》中,記敘了多年前父親地、浦口車站送他乘火車北上念書的情景,朱先生通過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背影的描寫,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慈愛和兒子對父親深沉的威念。
作品在平淡的敘述和細微的言行中流露真情。從父親“甚是仔細”的再三叮囑茶房還不放心,從決定親自送我并忙著照看行李,與車夫講價錢或是上車替兒子撿定座位到最后又穿過鐵路過柵欄攀月臺買橘子方才離去。無不顯出父親對兒子的深摯的關愛之情。
父親的一舉手一投足,總易牽動作者感情的弦索,激起心靈的顫動,所以即使平常而瑣碎的小事,亦充溢著一般強烈而深厚的感情,從而產(chǎn)生了非凡的感染力,父親的衰老、疲憊的背影負載著人世的艱難與悲哀,而父親忘我的愛終于使兒子感到自責,父親的“背影”在父子分手后便“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8]這代表一種失落和惆悵,作品最后還簡述了父親別后的眷戀之情。
《給亡婦》是朱自清先生30年代追憶他的第一個妻子的悼亡之作,幾乎都是家庭瑣事,集中敘述了亡妻無私的母愛和親情。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深切的哀思和懷念,極見深情,催人淚下,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在抒情和議論描寫相結合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朱先生的散文,顯示出一種“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詩情畫意美。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畫。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了這一點,用重彩筆描繪各種風景畫、風俗畫, 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個詩意濃郁的意境,古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談,能夠繪出影像的是畫,透出神韻的是詩。好的畫和好的詩是相輔相成、渾然一體的。朱自清先生雖寫的是散文,卻與詩畫有異曲同工的妙處。他的散文,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稱散文意境創(chuàng)造的經(jīng)典之作。有道是“言為心聲”。朱自清通過美倫美奐的景物描寫,將其郁結的心聲藝術地折射給讀者,通過文中營造的幽遠意境,巧妙地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懷,讓讀者在不言中藝術地體味底蘊。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直抒胸臆:“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9]為了求得片刻的閑適,作者想去看看月下的荷塘,但是作者沒有先寫荷塘,而是先描繪荷塘的小路及荷塘周圍的靜謐的環(huán)境。
作者對荷塘月色的描繪非常真切細致。第四、五、六段,重點寫景,先寫荷葉、荷花、花苞、花香、這是靜的畫面;再寫微風過處時的震顫。“像空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邊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10]這是動的描繪。隨后,再從各個側面寫月光的影射、傾瀉、投影,把視覺所及的光、物交錯在一起,組成一幅令人心醉的優(yōu)美的畫面:寫月色,映襯得荷塘格外恬美;寫荷塘,反映出月光的動人。描寫景物的角度經(jīng)常變換,時而平視,時而俯視,時遠時近,有上有下,使得整個畫面具有立體感,在畫面的布局上,層次分明,淡濃相宜,疏密適度,具有濃郁的詩意。
而“寂莫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葉像婷婷的舞女的裙”;以及“荷花零星點綴下如粒粒明珠,又如閃爍的星星,如剛出浴的美人”。“風送荷香,吹動荷葉,露出了脈脈含情的綠水。”使人感到了一種醇醇欲醉的濃香撲面而來,溫馨而又甜蜜。月光則更美了,如“流水一般”, “靜瀉在葉子和花上”,“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罩著青紗的夢。”“參著斑駁”的灌木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和影和諧的旋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動靜結合、虛實如生、濃淡適宜、疏密有致的“情意化了”的風景畫。[11]在這個清幽恬靜的月下世界里,“我”盡釋生活的困擾和現(xiàn)實的負載,身心在迷人的夜景中逍遙自在。“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以不理”,“什么都可以不想”,只剩下一個人“獨處的妙處”。[12]讀著作者的描寫,置身作者創(chuàng)造的夢幻境界,人們不禁也和作者一道放開心懷,輕松地神游在沒有煩擾與喧囂的塵外世界里。
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春的景象被朱自清先生描寫的多精彩呀!“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晴,像星星,還眨呀眨的。”[13]讀者仿佛置身于萬物復蘇,爭奇斗艷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味一幅清麗明朗的水彩畫。遠處可見五彩繽紛的花色,近處可聽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翻飛,下有野花活潑調皮的眨眼。遠、近、上、下、雖是信筆點染, 無事雕琢,卻又成為高妙的藝術品。幾多詩意,幾許春色,從一幅動的、立體的畫面中溢了出來,充滿著生機!
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有一般濃郁的抒情意味,貯滿一種淳潔清幽的摯情。然而,在這股感情后面,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份厚重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負載,讀來格外厚實。正是這份淳真厚實的感情稍然無聲地外化在令人驚嘆的精美描寫之中,景物才被情意化而變成詩意盎然的意境。作者的獨到之處就在于不露痕跡地在意境的營造過程中托寓了自己的情思。在《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文,更是將朱自清先生濃郁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朱先生喜愛古典詩詞。有深厚的古典文學的功底,他把散文當詩來寫,努力在散文中創(chuàng)造詩情畫意的境界。作者以他那生花妙筆,饒有趣致地描繪他與友人泛舟“十里秦淮”,面對由畫舫燈影、珠簾錦帳、美酒絲竹以及槳聲歌妓編織成的畸形繁華,盡情地抒發(fā)對金陵文化的懷古幽情,以及覺醒了的 知識分子面對現(xiàn)實而引起的感傷、幻滅、苦悶和掙扎的思想情緒。文章深沉老辣,充盈歷史感。正是“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作在清麗委婉的文字里,載滿了濃重逼人的歷史云煙以及現(xiàn)實人生的滄桑感慨,將這種人生徹悟、歷史開掘和理性思考融匯于眼前景象的迷人描寫之中,編就一個“晃蕩的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文中”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列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遠處一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云,亮得現(xiàn)出異彩,像美麗的貝殼一般。白云下例是黑黑的一帶輪廓;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guī)則的曲線。”[14]這一段,既有近物的細致刻畫,也有遠景的淡淡勾勒,而這一切又是為了突出畫面的主體一月兒,為了寫出壽淮河上獨特的月景。從形態(tài)、精神兩個方面,把沒有生命的東西寫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色彩淡雅,畫面優(yōu)美。更可貴的,這并不是客觀描繪,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先生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畫面里去了,在那里尋找到了寄托。
最后,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語言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僅具有至醇至真的詩意美,而且在語言上質樸、凝練、新穎、自然。
1、樸素自然,平中見奇
朱自清先生非常注重語言的錘煉,但在運用語言時,決不矯揉造作,加以修飾渲染。如《春》中寫草:“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寫人的活動:“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15]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延用了生活中的口語形式,不去注意的修飾,形成了樸素、自然的語言特點。
朱自清先生提倡人民用口語化的語言寫文章,他的散文有“白話美術文的模范”的美譽!侗秤啊芬晃,朱自清先生全用自描記敘事實,不做任何修飾、渲染,通篇文章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罹父親,但“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話里的詞藻。文中用詞造句都經(jīng)過認真考慮,決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16]這里的“說定”,如果換成“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是說而不定,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父親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咐的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了遍數(shù)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的內(nèi)容之詳,把送行中應注意的細微末節(jié)都提到了。這些詞語的運用強調說明了父親已為兒子上火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的愛子之情躍然紙上,文中評議與所表達的感情,渾然一體,達到了“得意而忘言”的藝術境界。
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先生崇尚樸實,但絕不顯露寒傖,朱自清追求雅淡,但是雅中有麗,平里透奇,如開篇說:“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的船要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17]這樣的語句一層層寫下去,突出了秦淮河的船與眾不同。如盯改為“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意思的表達上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后一種說法,字用的少,但卻失去了樸素天然的味道。運用第一種說法,像是作者在同別人談家常,聊天似的。這就是朱自請先生的語言了。
還有些作品。如《荷塘月色》、《綠》等,語言華美、纖 ?蛇@些文章都是一些濃彩重墨的工筆畫,因此需要語言華麗,才能使形象顯得豐滿濃厚。雖然文字經(jīng)過了精雕細刻,千錘百煉,而且顯得雍容華貴,但是這些語言讀來,瑯瑯上口,頗有情韻,更顯示了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
2、精彩動人的修辭
首先是比喻的運用得心應手,運用這種藝術表現(xiàn)技巧,對作品“詩意”增色不少。難狀之聲。難描之形,難繪之景,難傳之情,朱自清先生憑借精巧的比喻藝術給讀者描繪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使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出現(xiàn)了一個幽深迷人的意景。他寫春,獨具慧眼,敏銳捕捉主體和喻體“質”的相似點,把春天的美麗附于“剛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氣美,“小姑娘”的艷麗容顏美,“青年”的健壯身子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放射出詩意的光輝。
《荷塘月色》更是如此,朱先生將出水的荷葉,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葉子中零星點綴著的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18]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顯示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的比喻,更是叫人拍案叫絕。當描繪燈下水景和水面燈光時,寫道:“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19]多么新奇的比喻啊!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實比實,朱自清則不然,偏偏以虛比實。“水光”,“光芒”都是眼里看的見的,相比而言,“夢”都是虛的了。“夢的眼睛”更是子虛烏有了。然而,奇跡正在這兒產(chǎn)生了,表面上看,這樣比法果是越比越渺茫,單實際上,正好表現(xiàn)了秦淮河上燈火初明時,波浪峰尖上跳蕩的燈光的情景,越琢磨越有味道。朱自清先生巧妙用比喻,是頗費工夫的了。
比喻用的精彩,其他修辭也同樣讓人另眼相看!洞骸分袛M人的運用,“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20]一個“鉆”字,就表現(xiàn)出了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再加上“偷偷地”修飾,狀其不知不覺出現(xiàn),生動的表現(xiàn)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給寫活了。
又如《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生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好。”[21]這一句朱自清用了排比的手法,讀來朗朗上口。
3、富于變化的句式,善于運用迭字、迭詞[即重疊字、重疊詞]。
朱自清先生錘煉詞語的功底很深厚,他的散文中有不少凝練形象的字,句式也富有變化。在散文中有著對稱或排比的句式,既流暢又整齊。疊詞疊句的運用在描述中加強了表現(xiàn)力!洞骸分,“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200]這些語言,顯得活潑自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善于運用迭字迭詞。使靜態(tài)的景物寫成“活的”了,呈現(xiàn)生氣勃勃的景象。
“這是小小一片高原,在明西峰與少婦峰之間,三百二十英尺長,厚厚地堆著白雪。雪上雖只是淡淡的日光,乍看竟耀得人睜不開眼。這兒可望得遠了。一層層的峰巒起伏著,有戴雪的,有不戴的;總之越遠越淡下去。山縫里躲躲閃閃一些玩具般的屋子,據(jù)說便是交湖了。原上一頭插著瑞士白十字國旗,在風里颯颯地響,頗有些氣勢。山上不時地雪崩,沙沙沙沙流下來像水一般,遠看很好玩兒。”[23]這是《歐游雜記.瑞士》描寫雪原景物的段落。
其中的“白雪”“日光”“峰巒”“屋子”“國旗”原來都是靜態(tài)的,朱自清先生除了使用迭詞“厚厚”“淡淡”“層層”繪形繪色外,又巧妙的使用動詞迭詞“躲躲閃閃”,使遠處交湖山間的屋子,就擬人化,情趣怏然了。文末又用擬聲迭字“颯颯”“沙沙沙沙”,寫出了旗幟的飄動、雪粒的崩瀉。這樣,小小的高原,靜中有動,動靜交映,整個就寫活了。
朱自清先生特別在《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綠》、《荷 塘月色》、《春》等文章的鍵段落,都集中、大量使用迭字迭詞來描寫景物,盡情極致地抒發(fā)感情,以取得最大的藝術效果。
《荷塘月色》注重的疊詞運用用達26處,“蓊 翁郁郁”、“|曲曲折折”、“亭亭的”、“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等等,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疊詞多達72出之多, “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漣漪”、“于是人們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朦朦朧朧”、“富富麗麗”等,這一些疊詞的運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長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兒化語的運用,使文章讀起來錯落有致,瑯瑯上口,美不勝收。
4、朱自清先生還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規(guī)句式的沉悶,使文章語言在冼煉中表現(xiàn)出多樣性。
在《歐游雜記.序》中,朱先生自己就有專門論述。“可是老是用這一套,誰耐煩!再說這三種句子都顯示靜態(tài),也夠沉悶的。”[24]朱先生舉例說“他的胳膊底下鉆出一個孩子”,一個“鉆”字就比靜態(tài)的畫中說他胳臂底下“有”個孩子活了。正是朱自清先生這樣時時處處為讀者著想,用心作文,幾十年如一日,他的散文藝術,才取得這么高的成就。
參考文獻:
《朱自清作品精編》漓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具體段落引文出處如下:
[1]:引自《兒女》
[2]:引自《給亡婦》
[3]:引自《論無話可說》
[4]:引自《山野拾掇》
[5]:引自《荷 塘月色》
[6]:引自《白種人一上帝的驕子》
[7]:引自《生命的價格一七毛錢》
[8]、[16]:引自《背影》
[9]、[10]、[11]、[12][18]:引自《荷塘月色》
[13]、[15]、[20]、[22]:引自《春》
[14]、[17]、[19]、[21]:引自《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23]:引自《歐游雜記.瑞士》
[24]:引自《歐游雜記.序》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相關文章:
朱自清的散文的藝術特點05-30
朱自清創(chuàng)作散文的藝術特點08-27
朱自清散文的特點10-10
論朱自清散文的特點08-21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07-31
論朱自清的散文特點08-06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魅力07-07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07-04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09-20
朱自清的散文藝術淺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