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紅巖有感 推薦度:
- 讀《正面管教》有感 推薦度:
- 讀童年有感 推薦度:
- 讀《簡愛》有感 推薦度:
- 讀《昭君出塞》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邊城有感【薦】
認(rèn)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邊城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邊城有感1
不可否認(rèn),沈從文的《邊城》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件別致的藝術(shù)精品。就藝術(shù)手段對寫作意圖的準(zhǔn)確表達(dá),藝術(shù)要素與藝術(shù)要素間的協(xié)調(diào)有序以及作品蘊含滲透的主觀情感對讀者心理需求的準(zhǔn)確定向來說,《邊城》實在是了不起的作品,沈從文實在是了不起的小說家。目光挑剔的專業(yè)研究人員與口味一般的尋常讀者,對這樣的一件藝術(shù)品把玩欣賞嘖嘖稱嘆,也實在是事出有因。我也愿步入后塵,舉雙手贊成將《邊城》永遠(yuǎn)陳列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
然而,環(huán)繞《邊城》的最響亮最廣泛最持久的贊譽太刺耳,使我疑竇叢生。諸如“《邊城》歌頌人性的至美”,是“表現(xiàn)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贊美詩”等等。沈從文在《習(xí)作選集代序》中的夫子自道——“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則被到處引用,幾乎寫進(jìn)所有相關(guān)論文和專著,當(dāng)做所謂人性美觀點的護(hù)身法寶。而我,對上述觀點是否定的。
《邊城》中,沒有大快樂,沒有大悲傷,沒有澎湃的激情,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頑強的追求,沒有執(zhí)著的堅持。沒有分裂背離,沒有沖突對立;目標(biāo)的飄忽引不起熱切的追想,隔靴搔癢似的關(guān)心帶不來深沉的反思,生活的貧困激不起對環(huán)境的厭棄,活動范圍的狹小不會導(dǎo)致對外面大世界的向往,戀人的生離只是在心中漾起幾縷漣漪,親屬的死別不過是哭泣一陣——這難得一見的漣漪與淚水注定了很快就消失。因為它們只是與人的歸屬需要等低層次需要相聯(lián)系,因而不可能像人的自尊與自我實現(xiàn)等高級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生的痛苦那樣深廣強烈持久。馬克思說過“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這里有乖巧的少女、和氣的小伙、疏財?shù)念^面人物、厚道的貧困老人,但就是沒有卓爾不群特立獨行的個性。整個茶峒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如平靜清澈的一池秋水,無波無瀾、無溝無陵、無雜質(zhì)無異味。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間和諧一致親密無間,處于一體化狀態(tài)。
十七歲的山村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虎視眈眈的碾坊,不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封建宗法關(guān)系,不是已露頭緒的勢利化的價值取向,不是善意的誤會和并非善意的傳言——不是像許多專家學(xué)者所說的那樣,是外在客觀因素造成的不可抗的天災(zāi),相反,它是由當(dāng)事人的主體性太微弱引發(fā)的愛情責(zé)任事故。不管是翠翠還是老船工抑或是儺送,都沒有在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建立起為我性的社會關(guān)系,只要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主體意識增強一些,翠翠的愛情悲劇就不會發(fā)生。假如翠翠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思想解放一點,假如她能排除干擾勇敢地追求愛情,她就一定能得到愛情,后人就用不著費神尋找她愛情悲劇的原因?上Т浯渥允贾两K從沒有什么能表征她主體性的行為。直到小說結(jié)尾,她還在等著,盡管那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她甚至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xiāng)遠(yuǎn)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只有這一切都已發(fā)生,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后,她才如夢初醒“哭了一個夜晚”。這一切都說明,在很大程度上,翠翠是自在地而不是自覺地,是被動地而不是主動地,是途徑迷茫地而不是策略明確地,是不小心滑到愛河中而不是奮不顧身地跳到愛河中。她沒有能力抓住機遇,是她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愛情。
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結(jié)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后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后在一起了嗎?
看過《邊城》,明白了我以后不管做什么都應(yīng)當(dāng)努力爭取,即使沒有滿意的結(jié)果但我可以說我爭取過了,不是有句話說的好“重要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既然你努力過,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我不想做第二個翠翠,所以我會把握機會,爭取到屬于自己的東西。
讀邊城有感2
從圖書館借來《邊鄉(xiāng)》,幾近是一口氣將它讀完。掩卷閉目,已經(jīng)是深夜時分,一股莫明的悲傷濃濃的襲來,名著讀后感。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進(jìn)茶峒的年夜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鄉(xiāng)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yuǎn)遠(yuǎn)有了小小好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年夜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克不及落底,卻仍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
《邊鄉(xiāng)》里的文字老是不經(jīng)意的挑逗著我的心弦,文中隨處浸潤著湘楚景致,隨處是質(zhì)樸樸實的風(fēng)味情面,字里止間飄散著一種濃濃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難熬圍繞,像是觸及到了甚么,是眷念女時那個有著溫陽的夏季午后?還是現(xiàn)正在那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全國?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那官路將遠(yuǎn)湘西領(lǐng)土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鄉(xiāng)時,有讀書筆記大全一小溪,溪邊有座黑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那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那便是沈從文先死帶給我們的他的邊鄉(xiāng),一座沉默的鄉(xiāng),一座樸實的鄉(xiāng),一座宿命的鄉(xiāng),從開初到完畢仿佛皆正在默默的啞忍著甚么。翠翠,那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那座鄉(xiāng)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正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yuǎn)地方的人女開初,她便選擇了沉默,固然心里起伏不定,皮相卻初末如一。文中的結(jié)局疼愛她的祖女正在雷雨夜里死,天保淹死,黑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情人離去。翠翠仍然重復(fù)著母親的命運,惟有守候,“那人年夜概永久不會回來,年夜概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死從人物的心里深處,以細(xì)練而又細(xì)心,散濃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情面不自禁的融進(jìn)人物的心靈全國,融進(jìn)湘西那片質(zhì)樸漂明的土地,融進(jìn)那群溫良坦率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說話的沉聲陳說著全數(shù)仄易遠(yuǎn)族的哀思,理睬呼喚我們炎黃子孫賦性的親信,正是果為愛得那般深沉才孕育了那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正在想,為何取名《邊鄉(xiāng)》,正在心里它就那么“遙遠(yuǎn)”嗎?還是正在沈從文先死心靈深處正守護(hù)著甚么?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皆有一座“邊鄉(xiāng)”嗎?年夜概那座悲天憫人的鄉(xiāng)已隨著汗青的激流沉進(jìn)那薄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死戰(zhàn)社會的深深思慮。
讀邊城有感3
生存是運動的,圖畫是運動的,邊城讀后感1800字。生存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鄉(xiāng)村山城是一幅運動的圖畫。千年萬年穩(wěn)定。生存外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位置可以疏忽不計。但是畫中統(tǒng)統(tǒng)于畫外的人永久充溢向往。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紀(jì)錄:問今是何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些無論魏晉的人的生存在他人眼中倒是恍然大悟,地皮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怡然自樂。
沈從文也有文《桃源與沅洲》說:"千百年來念書人關(guān)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樣改動,以是每當(dāng)國力弱弱發(fā)作事故時,想做遺民的必多,這文增加了很多人的夢想,添加了很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邊的人呢,卻無人自以為是遺民或神仙,也從未曾有人遇著遺民或神仙。"
鄉(xiāng)村確實只是得志人酒后的談資或空閑人的雅興。至于生存在那邊的人呢,卻無人以為本人是神仙和遺民。他們生活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著圖畫的完滿與汗青的厚重。他們無法解脫如畫般運動的運氣與生存。這潛伏活動的喜劇運氣。
《邊城》里那一種繁重陳舊運動的邊城景色,以及邊城大人物的生存情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旭日西沉,小船收渡。這生存有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舊道西風(fēng)瘦馬。這意象與滋味。
它們沉淀了廣大滄桑,寂靜凄婉的悲壯。
作為圖景,有永不褪色的觀賞代價,濃重的鄉(xiāng)洋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存此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慘,無法。
翠翠的母親與一個軍官私生下她就早去世去,父親她剛降生起就遠(yuǎn)去,讀后感《邊城讀后感1800字》。從小相伴翠翠的是黃狗,爺爺,渡船,渡口以及對母親依稀回想。成年累月感覺的是臨溪石頭,天光日月,河風(fēng)。
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的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眼珠明朗如水晶。天然長養(yǎng)她且教誨她,為人靈活生動,到處儼然一只小植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鼬一樣,從不想到殘暴事變,從不憂愁,從不動氣…儼然圖景中一道景色。她生存在這亙古穩(wěn)定的圖畫里。
風(fēng)和陰沉的氣候無人過渡,竟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巖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往水中拋去,鏃的使身邊的黃狗自巖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返來;或翠翠與黃狗張著耳朵聽祖父講城里許多年前的和平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做成的豎笛含嘴里吹迎親送女的曲子…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舟子。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登纜索讓船慢慢過來。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zhàn)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yuǎn)去,方反轉(zhuǎn)展轉(zhuǎn)船上,把船接近近家的岸邊。單獨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頭上打扮新娘子…
寧靜,陳舊而祥和,天然樸素。
但是翠翠倒是敏感軟弱,孤單難過的。
倘若爺爺去世了…吊腳樓上的曲聲與這幽怨的心思絕對應(yīng)。倘若爺爺去世了,會有戶人家等著她?這是她獨一透破這圖畫的路?引出了翠翠心中秘密昏暗的一段戀愛故事。筆觸岑寂平庸,語句沒有任何宣染美麗。白描淡淡的不克不及再淡。但是白描中仍看到后果的厚重。秘密難過的是他們的戀愛沒有開端就消逝。翠翠不做聲,心中只想哭,但是沒來由可哭。祖父再問下去,便引到了翠翠去世去的母親…老人說了一陣,緘默了…
原來來做媒的是為老大。而站在對溪高岸竹林里為她唱歌的倒是老二。老二想做云雀,老二有墨客性情。翠翠喜好老二不喜好老大。筆墨總在二總是為要一座碾水房照舊一只渡船著游動,在渡船上爺爺重復(fù)訊問中連續(xù)。老二愛翠翠,喜好翠翠,他在碧溪阻為她唱了一十七個早晨的歌。他認(rèn)定本人擲中便是個撐船的。翠翠覺得生存平靜凡了,感觸心中有些薄薄的蒼涼,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翠翠夢見在夢中被一團(tuán)體的歌聲浮起來,上懸崖摘了一把虎耳草。
而先說媒的是老大,老大卻去世去了。翠翠還不知怎樣回事就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老二由于家庭的阻力,舍棄翠翠下桃源去。翠翠的戀愛幻滅。爺爺去世了,她仍與黃狗來弄渡船。
整個只在一幅寧靜滄桑的的圖畫中。給人無以接受的悲嗆,無以承載的分量。畫外幾多人對這種白描的圖畫不感興味?不會想象那邊是個世外桃源?但有幾多人真正去過文中所表敘的生存?生存不是圖畫。生存需求活動。
到了冬天,誰人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睦。但是誰人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魂魄悄悄浮起的年老人,還未曾回茶峒。蒼涼質(zhì)樸,難過完畢了。
一切心思浮動,一切山水日月平靜入畫中,固結(jié)畫中。堆積它厚重的配景:世外桃源照舊小山城?小山城是世外桃源,可那種生存卻不是想象的。所謂無論魏晉的人從不知本人是神仙和遺民。生存差別圖畫。
讀邊城有感4
家里有一本《邊城》,是爸媽在鳳凰古城買回的。那時年紀(jì)還小,這樣一本白底黑字沒有多余色彩的書、一本充滿了鄉(xiāng)間農(nóng)田照片和線條粗糙圖畫的書,實在不能引起我的興致,那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樣來自鳳凰城的姜糖,醇厚甜美,不像我們本地的姜糖辣得嗆人。
后來長大了,知道了沈從文,明白封面上那三個大字的重量,就把《邊城》從眾多書中挑出來,放進(jìn)最看重的小書柜里,但是還不看——嗨,有“一把辛酸淚”書成的《紅樓夢》、有催人心智引人思考的《鄉(xiāng)土中國》、有神秘又不失親切的《蘇菲的世界》……為什么要讀一本淡似粗茶的《邊城》呢?
寒假終于讀了《邊城》,才知原來這是一個那么小的故事,簡單到不過一條溪、一座山城,便孕育了這個故事。可這個故事卻也不輕快,少女蜜一樣稠的心事、少年火一樣的熱情和骨氣、老船夫古樹年輪一樣密的思緒,拌著這片土地上傳承一代又一代的規(guī)矩、行事、道德,發(fā)酵出這個草綠色的歌謠般的故事。
沈從文說,《邊城》不是為文學(xué)評論家、批評家和大多數(shù)讀者而寫,他寫《邊城》是為記錄在他的混亂年代,作為“世界一小角隅”的農(nóng)村曾經(jīng)的“樸質(zhì)、勤儉、和平、正直”。因此,我看這本書便不能太馬虎怠慢了,也不能只滿足于了解一個兩家人間的故事——其中有隱話要說的,好好讀讀吧!
那個女孩是這樣的惹人憐愛:“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作者的筆都為她軟下來,仿佛生怕戳傷了翠翠細(xì)嫩的皮膚。
兩個青年是這樣的意氣風(fēng)發(fā):“都結(jié)實如小公牛”“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大的“豪放豁達(dá)”“不拒常套小節(jié)”,小的“眼眉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為人聰明而又富于感情”。這些作者想要敘述的青年人的優(yōu)良品格,都集中于這二人身上,將郁郁蔥蔥的邊城最旺盛的生氣都賦予他們。
老船夫是這樣的淳樸重義:“骨頭硬硬的”“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路上遇見老友一定要與他喝場痛快酒、渡客給多了錢像別人對少給錢的人那樣絕不退讓一毫。然而歲月磨礪了他寬厚的品性,也必然留下了生活的傷痛和謹(jǐn)慎細(xì)密的心思。
老船夫為一件事苦惱: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更知道翠翠無言的嘴后牽動著怎樣一顆被朦朧情感籠罩的心。他為翠翠的婚事煩擾,卻不敢輕易開口。每每要試探外孫女的心思,總是要解釋一番“我給你說個笑話你聽聽”“這不過是笑話不必氣惱”。在傳達(dá)對翠翠婚事態(tài)度時,甚至也要作“馬路”“車路”的隱喻。但是也不能全怪老船夫扭扭捏捏,一方面他縱然難開口,可他更明白翠翠的脾氣,意會她的羞澀,了解她低頭掐蔥、舉頭望月時不能張口的怦然心動。
翠翠中意二老,但從她自察這份中意就再不敢輕舉妄動了,她不愿去有二老的吊腳樓里、不愿上有二老的船、不愿望見有二老的方向……可她的心又深深地渴望著、癡盼著,見到他,以無人能知曉的方式。她不是這樣退避的人,不認(rèn)識二老的翠翠,誤會二老輕慢她,一句輕輕又脆脆的“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一句氣鼓鼓的“狗,你叫也看人叫!”莫不把俏皮的姑娘模樣發(fā)揮到巧妙境地。
或許這是茶峒人的特色之處,是“樸質(zhì)、勤儉、和平、正直”的人在處理個人情感時的極致,對他人的心愿總是盡力了解和滿足,可一旦要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絕不敢聲張。正如老船夫被翠翠看出喜歡上河街勸人喝酒會害羞到亂嚷起來,心里的愿望,是這些人的秘密,猜測但不點破這些秘密,亦是生活在這片青山綠水間人們的情趣之一。
讀到大老乘船而下,一種不安的隱情漸漸浮上書頁來,千條萬條線索被這種極致的害羞和委婉像利針一樣,穿了起來。二老離開、老船夫四處打聽二老的情況、翠翠更沉靜地等待下去。那些過往時光里問不出的話,老船夫最終也問不出口,但他的心急已經(jīng)讓順順一家會意,卻因一個人的死亡黯淡了熱情!袄洗蛘f著,二老不置可否不動感情地聽下去”,那種夜半起來歌唱的歡暢和興趣已經(jīng)失去,一場多人編織的暗流中養(yǎng)成的感情,在一方的淡漠中,又如暗流般遠(yuǎn)去。
再后來,老船夫也死了,留下翠翠一人,懷著她盼望的、等待的心愿。
這或許不算是一個悲劇,翠翠自有她要承擔(dān)的責(zé)任和經(jīng)歷的苦難,老船夫早就無奈地看透這一點。誰說二老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呢!而沒有二老又如何,翠翠依然是這樣,傍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茶會越熬越濃……
讀邊城有感5
琉璃般透明純粹,美得讓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題記
純美的湘西世界,潔凈美好的茶峒小鎮(zhèn),給我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涓涓溪水,繞山阻流,環(huán)繞在這座小鎮(zhèn)旁邊。溪流如弓背,清澈見底,一眼看去,魚兒好似在空中暢游;水中小小的白石子,還有些帶花紋的馬淄石子,在明媚的陽光下閃閃發(fā)亮,別有一番意境。常年作深翠顏色的細(xì)竹,迫人眼目,與那青山綠水構(gòu)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令人回味無窮。
在半山腰上有一座白塔,塔下住著翠翠和她的爺爺。他們在一起管理渡船,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然而,直到一個端午節(jié),翠翠和二佬第一次相遇,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這個柔美純樸的少女,對二佬一見鐘情。不過她把心中的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藏著,不對任何人說。日子就這樣靜靜地流淌著,后來二佬的哥哥大佬也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盡管翠翠始終不表明自己的心愿,但,她早已有了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
不久之后,大佬溺死在揣急的漩渦之中,二佬隨之毅然離家闖天下,那回響在小溪邊悠揚的歌聲也消失了……最終,爺爺去世了,翠翠也總算明白了始末。她痛哭起來,為她失去的親人,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赡埽谀衬昴吃履橙,二佬回來把翠翠接走;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yuǎn)聳立在她的心中。
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在我認(rèn)為,如果翠翠能夠表明自己的意愿,或許遺憾也不會產(chǎn)生。畢竟,無論什么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很難迎來童話般的結(jié)局。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自己的邊城里不斷尋找、發(fā)現(xiàn)、探索,而不是等待。
這本書,沒有過對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樸實無華的文筆;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有的只是自然的美麗和人性的純粹;沒有震撼人心的言語,有的只是最干凈的語句和淡淡的鄉(xiāng)村故事。
合上書,閉上眼,半山腰,一戶人家,一個女孩,一個老人,和一只黃狗。天亮了,他們便來到橋旁邊,渡船嬉戲,笑聲回蕩在山間;夕陽西下時,小船收渡,他們便一同走著小路回家,一路說說笑笑。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zhuǎn),如天上的白云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沒有壯麗的詩篇,也沒有宏大的場景,但美得動人。
讀邊城有感6
當(dāng)指尖穿梭于絲絲入扣的靜逸時,眼前,便會有一滴晶瑩的露珠,透著流年的玲瓏剔透,攜著悠遠(yuǎn)而又綿長的傳說,望向我……
讀《邊城》,像聽一個說書人,倚在河邊,以泠泠流水般的節(jié)律和充滿鄉(xiāng)音的口吻,講一個很遠(yuǎn)的故事……這個故事,隨遠(yuǎn)處的云飄來,和著雨水滴落,正好浸潤一個人的枯喉,滋養(yǎng)一顆滿懷鄉(xiāng)愁的心。從文先生把他的故鄉(xiāng)變成了每個人的故鄉(xiāng),即便生長在黃沙飛揚的西北,鍛造成一株堅韌的胡楊,心里流淌過這份綿軟,也不能不想起家鄉(xiāng)同有的淳樸與自然。無論是擊碎了空氣的一陣鼓聲,是延長了天際線的一句號子,還是濕潤了清晨的一闋鳥鳴,滴落在心湖,都是溫柔的。
《邊城》是一滴在草葉邊沿滾動的露珠,澄澈明凈。茶峒的情很醇,是長案上煎得焦黃的鯉魚豆腐;是唇齒邊緣的朱紅筷子;是爺爺手里搖晃的遇誰都要給啜一口的酒葫蘆;甚至是風(fēng)塵女子于愛憎得失間揉進(jìn)生命里的眼淚與歡笑。因為民風(fēng)的淳樸,沒有妄加的指摘與輕視,比起充滿現(xiàn)代文明的地域,鄉(xiāng)人的情懷更博大,愛意更真切。
情醇厚卻不沉重,而是極輕盈雅致。是翠翠眼里流轉(zhuǎn)的秋波和漸而浮現(xiàn)紅色的臉頰,是黃狗撒脫的歡吠,是讓靈魂隨著夜霧浮起的歌聲。始終記得這樣一段:當(dāng)春水漲進(jìn)河口人家,人們就搬上梯子,順著圍墻與屋檐入城去,相互扶持,待水退了再回去。艱苦的環(huán)境讓他們貼近自然,返璞歸真,造就契合藍(lán)天碧波的平淡從容,即便是苦難也被他們的真情熔鑄成一枚星,鑲嵌在夢里。
儺送與翠翠,沒有卿卿我我,沒有駭俗之舉,更無關(guān)金錢名利,那古樸村莊孕育的愛情,融化在四目對接處,蕩漾在月光下的情歌里,盡管最后剩下一場不知盡頭的等待,希望卻未曾消磨,沅水和著淡淡的哀愁,不覺壓抑,恰沖淡了現(xiàn)實中的黑暗苦痛,自愿在心里辟出一塊凈土,容下一處叫茶峒的地方,清甜的風(fēng)自會吹拂在心底的各個角落。先生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這廟供奉的是‘人性’!彼罱ㄆ鹱跄_樓,賦予神圣的靈性,讓泥土一樣厚實的民俗有剔透的光澤,是抒情詩,是風(fēng)俗畫,在這片土地上實現(xiàn)了雅與俗的統(tǒng)一!靶嵌菲湮,赤子其人”。先生晚年做夢常呼喚翠翠,只有同懷一顆赤誠無邪之心的人才能與茶峒的流水相依偎,才能上得了那條渡船。先生的心,想必也常常受那風(fēng)的吹拂。
《邊城》如一滴折射太陽光芒的露珠,小小的光芒攜著夜的黑,讓困惑被星星讀懂,被窗戶看見。一片世外桃源,一朵因等待無法結(jié)果卻永不枯萎的愛情之花,不只訴說了作者思鄉(xiāng)的情意,更是對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思考。他贊賞鄉(xiāng)人牧歌式的靈魂相接,用心交談的生活方式,熱愛他們以“心安”為原始本真的精神追求。身處繁華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曾說“美在生命”,美在靈動,更美在實在與頑強。正是這份執(zhí)念,產(chǎn)生了關(guān)乎古樸文化的隱痛。一情一景都與都市文明產(chǎn)生了鮮明對比,從鄉(xiāng)人逃避發(fā)春水,到天保闖灘遇難,一次次遭受自然侵襲,始終守住對自然的虔誠與熱愛,我們慨嘆溫婉之下隱藏的強大生命,更感到鄉(xiāng)人不得已的生存方式和人生足跡在歷史命運前的徘徊。對人生的隱憂,對至美的不舍,他選擇在“人與自然”至高理想的燭照下完成對生命的剖析,即便湘西世界不被都市文化驚擾是場夢,至少把那個夢留在一叢書香里。
史鐵生曾描述過露珠落地金花四濺的場景,《邊城》便是那顆露珠,惟寧靜的人才能等到它的奇美!哆叧恰防镉幸欢卧挘骸八腥说娜兆佣荚谶@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里過去,一份安靜增加了對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我們還有多少這樣的單純寂寞呢?一顆浮動的心難以咀嚼《邊城》里的淡香,更不會有翠翠一樣翩躚在云端的美夢,F(xiàn)在的人多追求濃烈,而不能靜享一寸時光。關(guān)于一片葉打旋的姿勢,一朵云散開的情狀,一條河被驚醒的神態(tài)多半是不懂的。
我很幸運,讀《邊城》是坐在一輛大巴上,周圍的人都睡去,疲憊的他們在此時終于了無心事,放下了習(xí)慣的焦灼神情,他們的臉上透出關(guān)乎初心的絲絲安詳。微雨過后,正值天氣漸涼,這份溫軟足以與湘西小鎮(zhèn)接連,帶著我的思緒走入了從文先生的邊城。
讀邊城有感7
那是一個湘西邊城內(nèi)的故事,一座城,一條舟,一次黃狗,一群人,好幾年……
入眼,是一條陋簡的舟,在清幽干凈的江面緩緩駛著,老翁的銀發(fā)在日光下的閃著光,手里動作不停,有力的撐著、劃著桿。船上是個俊俏的女孩,望著天,眼里有光,有云。邊上是一只亂竄的黃狗。這就是一個家庭了,同時也是《邊城》中的人物主線;蛟S是批判黑暗社會、抨擊人性類的作品讀多了,《邊城》倒顯得像是餐桌上一堆雞雞鴨魚肉中的青菜小粥,不是寡然無味,而是別有風(fēng)味。
沈從文先生在書中選擇先對過邊城人文景物的描寫,無論是景、地理位置,還是質(zhì)樸的民風(fēng),都刻畫得深入人心,使我在心中暗嘆:邊城真是個地杰人靈的好地方。
大概是因為邊城那淳樸的風(fēng)氣,以至于那故事也沾染了些。沒有波濤洶涌,邊城里的江河一直都是細(xì)水長流。
故事前段是渡船老翁和孫女翠翠的日常生活,平淡卻也有趣得緊。讓人不自覺青靜下心來,偶爾透出,一絲愉悅。很舒服。后段是圍繞翠翠的婚嫁展開的。倒也不復(fù)雜,也就是兩兄弟都喜歡上了一個女人。
大概是因為和老翁有著莫名的擔(dān)心,因此我也是偏向于翠翠和大佬在一起的,但翠翠喜的是二佬。以至于讀著時不免帶著愁思,生怕她像《雷雨》中的四鳳一般,走了老一輩的路。
一路看下來,整個作品是極好的,上下繞著一股暖意。沒有勾心斗角,沒有暗來箭明槍,正如“洗凈塵埃的田園”。
沈從文先生曾在舊題記中說這本書是寫給“本身已離開了學(xué)校,或始終無從接近學(xué)校,置身于文學(xué)批評外的人”,雖說我是從文先生口中無法讀懂這本書的一類人,但我會多讀幾遍,再參透多些的。
望能多次品讀后,能為城中一磚,江中一水。
讀邊城有感8
讀罷《邊城》,心中久久無法平靜,那些平淡樸實而優(yōu)美的文字,那純潔美麗卻不得不以悲劇結(jié)尾的愛情。
熱鬧的小鎮(zhèn)中,每個人都是快樂的,他們淳樸善良地相處,樂于助人卻不求回報,甚至面對愛情,也要謙讓起來。三個端午節(jié)的故事,美麗單純的翠翠用行動和話語堅定了對愛的決心?蓱z祖父始終擔(dān)心她走母親的老路,不肯告訴她事情的真相。世事無常,偶然的因素太多,我們既無法預(yù)測美好,也不能改變事實。每一次機緣巧合往往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陷入變化莫測的事端。
在感嘆邊城人們的人性美的同時,我也感受到現(xiàn)代生活的渾濁。擺渡的老船夫過渡不收錢,翠翠的嬌憨與伶俐,儺送的善良淳樸,順順的豪爽大方,在現(xiàn)代的社會是何等少見。但是,人性中也有卑劣自私的一面。順順和二老不愿讓間接害死大老的翠翠嫁給二老而使老船夫死在雨夜,讓不知前因后果的翠翠孤單地守著渡船!
邊城的白塔邊,美麗的陽光守護(hù)著孤單的女孩。生活也許充滿了未知,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下去……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里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也飛速發(fā)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fēng),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jìn)象牙塔里,躲進(jìn)《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墒菫榱松,我又無法逃避現(xiàn)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rèn)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讀了《邊城》,讓我放棄一切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一切繁雜的考慮推理,享受那份獨特的淳樸。
讀邊城有感9
沈從文的《邊城》以老船夫、翠翠、順順、大老、二老、老馬兵等人物為主導(dǎo),描寫了茶峒的秀美風(fēng)光,記錄了茶峒的日常生活,刻畫了老船工的善良、翠翠的羞答、順順的慷慨、老大的帥氣、老二的倔強、老馬兵的敬鄭大遠(yuǎn)程教育網(wǎng)業(yè)。以茶峒風(fēng)景和日常生活為背景,以愛情為主線,書寫出了一首美麗的田園詩歌。
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老船夫和孫女翠翠在鄭大遠(yuǎn)程教育網(wǎng)渡口擺渡,空閑時間,他們常到茶峒城內(nèi)游玩。船總順順常熱情招待他們,其兩個兒子都喜歡翠翠,老大在提親沒有得到回應(yīng)后,駕船遠(yuǎn)行不幸身亡。老二雖然生氣,但還是在心里愛著翠翠。面對團(tuán)總女兒的提婚,老二寧要翠翠家的渡船,不要團(tuán)總家的碾坊。因被逼婚,老二與父親爭吵后,負(fù)氣離家遠(yuǎn)走,一直沒回。
因為大兒子的意外落水身亡,順順對翠翠祖父有了一定的隔閡,加上老船夫的語言表達(dá)較差,找順順探問老二婚姻口風(fēng)時,順順當(dāng)時氣惱,說出了拒絕的話。加上中寨人的刻意誤導(dǎo)及其它的誤會,老船夫飽受打擊,不幸染病身鄭大遠(yuǎn)程教育網(wǎng)亡。老船夫死后,順順牽頭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將老船夫細(xì)心安葬,找老馬兵接替擺渡,并照看翠翠。老馬兵告訴了翠翠往事的真相,翠翠把很多事情弄明白后,大哭一場,繼續(xù)在渡口擺船,等待自己的心上人。
此外,文章還描寫了翠翠父母的愛情。翠翠的父親是位軍人,與翠翠的母親相識,但在當(dāng)時的特定條件限制下,翠翠的父母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平平淡淡的生活。私奔不成,翠翠的父親既不愿拋棄責(zé)任也不愿放棄愛情,服毒自殺。翠翠的母親因舍不得腹中的骨肉,忍辱偷生,生下翠翠后,鄭大遠(yuǎn)程教育網(wǎng)故意喝涼水而死,也算自殺身亡;有一種愛情叫人生死相隨,或許是翠翠父親和母親間的這種愛情吧。記得有位男子偽造自殺現(xiàn)場騙保,不幸的是,因事先沒告訴家人,其妻子悲傷過度,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三人自殺身亡。男子回來后,在妻子孩子身邊放聲大哭。對那男的來說,妻子因愛他而死,或許盡快到天堂陪伴在妻子的身邊才是最好的歸屬。
關(guān)于翠翠的愛情,盡管心中喜歡二老,但翠翠始終用羞答答的態(tài)度去面對。第一次讀邊城,印象較為深刻的是:翠翠因性格等原因多次錯失了接受或表明愛情的機會,真替翠翠感到可惜和著急,如:其祖父多次提問婚事,她裝作不答;如:見到心上人來過河渡船,翠翠因害羞回頭就跑掉了。最近一次讀邊城,認(rèn)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xí)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時代對愛情有不同的表達(dá)方式,或許是淳樸的本質(zhì),讓翠翠始終對愛情躲躲閃閃。
文章的最后說:“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翠翠到底怎么樣了,她會不會和二老在一起?有一種愛情,需要等待,說的或許就是翠翠的愛情吧;蛟S,經(jīng)歷過等待,翠翠的愛情才會更加鄭大遠(yuǎn)程教育網(wǎng)美好。
冬天到了,盡管那位年輕人還沒有歸來,但白塔已經(jīng)修好了,翠翠的心上人歸來的時間還會遠(yuǎn)嗎?作者:周君波
讀邊城有感10
天邊紅暈漸起,樹的光影甜蜜而憂傷,仿若染上了一縷凄美的粉紅色,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
在湘西這個與世無爭且民風(fēng)淳樸的邊遠(yuǎn)小城里,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倆,他們熱情并且淳樸,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直到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大會上,孫女翠翠邂逅了相貌英俊的青年儺送,自此便將他放在了心上,念念不忘。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了翠翠,并托人向她的祖父提親。當(dāng)?shù)氐耐鯃F(tuán)總也看上了儺送,想讓他當(dāng)自己的女婿,并愿意以新磨坊為陪嫁。但是已經(jīng)心有所屬的儺送只想娶翠翠為妻,于是大哥與他商量好都用唱浪漫山歌的方式來求愛,讓翠翠自己作選擇。
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為了成全互相愛慕的他們,決定外出闖灘,卻不料,因為一場意外死去了。而儺送自責(zé)地認(rèn)為哥哥天保是因他而死,過不了心里的那道坎,于是拋下了翠翠,自己走了。祖父為翠翠的婚事也是操碎了心,竟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晚上去世了。最后翠翠仍執(zhí)著地等待著儺送,癡心地等,不放棄地等。因為她相信,他一定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他從美與愛之間入手,寫出了偉大的純樸的愛情故事;通過寫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悲劇,淡化了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冷漠,去謳歌一種人性和一種愛。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描寫的愛情故事中的翠翠與儺送既沒有山盟海誓的承諾,也沒有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金錢的誘惑和權(quán)力之間的威逼,有的只是農(nóng)村男女淳樸簡單的愛情,這種情感光明、干凈,更能在不經(jīng)意間引起人們的震撼。作者對他們愛的方式給予很高的贊揚,而且稱贊了湘西人民崇高的節(jié)氣和心靈的純凈:天保和儺送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以及天保兄弟對翠翠的純潔尊重的愛,祖父對翠翠的真切關(guān)愛,翠翠對儺送的執(zhí)著純真的愛。這些都讓我們?yōu)橹畡尤,為之感動,為之沉醉?/p>
而在這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物質(zhì)社會中,人們?yōu)榱怂^的權(quán)利和金錢,將自己貪婪的本性釋放的一覽無余。利益來往的途徑是那么的便利,而人們的溝通似還在牙牙學(xué)語的階段。但在作者的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們美麗、勤奮、善良的本性,給這部作品增添了純凈樸素的心意,這無疑使讀者的心境又提高了一個階層,讓我們知道這個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方純凈透明的凈土,宛若世外桃源,人心珍貴如斯。
在故事的末尾,“可是到了冬天,那個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眱偷母杪暚F(xiàn)在只能出現(xiàn)在翠翠的夢里和心里,將翠翠的癡情和悲哀刻畫的深刻無比。
“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回不來了”。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給了淳樸善良又癡情翠翠一種無限的幻想和困惑。
“也許明天回來”。
又給了翠翠一種堅持下去的信念和希望。這樣的自我安慰,更將翠翠的堅強樂觀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結(jié)尾,給本文的添加了神秘色彩,又給了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足以見沈從文先生的功底深厚。
《邊城》對于我來說,不僅是人類品性的一種倒映,而且把人們帶進(jìn)了作者描繪的這一幅美麗淳樸的鄉(xiāng)村圖中,使我回憶起我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也勾起了我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星星點點的金黃慢慢被點亮,整個世界即將沐浴在新的光明之中,這是黎明的到來!
讀邊城有感11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松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
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xì)膩的再現(xiàn)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里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于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于憂郁等待竟是一場悲劇。
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yuǎn)的“桃源”地方。
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后,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于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夫在睡夢中帶著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邊城》的結(jié)尾也揮灑的十分悲壯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墒悄莻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先生詩歌般精妙的幾筆點綴,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無限的牽掛期盼。
讀邊城有感12
"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后,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見底。深潭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xì)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這便是《邊城》里的湘西,這便是湘西的山和水,清爽爽,秀幽幽。
《邊城》是一幅清新、自然、秀麗的鄉(xiāng)土山水畫。山水唯美,鄉(xiāng)土中孕生的故事純粹。然而它最不缺的便是彌漫始終的悲涼氣氛,悠悠散發(fā)于美得如夢如幻的湘西世界。
故事以兩個青年的愛情為主線,貫穿了沅水邊小城茶峒里的種種人事和自然。沒有刻意的精雕細(xì)琢,文字淡雅而釋然,卻在字里行間映射出了湘西柔美而濕潤的景色,那是傳統(tǒng)價值尚存,人與人之間保持著恰當(dāng)好處的距離,純粹的近乎完美。然,悲劇便是將美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于是沈從文用極美的文筆寫下了一個極大的悲哀。所以能讓翠翠夢中漂浮起來的歌聲在那一夜之后再也沒有響起,大佬落入漩渦后再也沒有回來,二佬下了桃園踏上了一條不知歸期的路,爺爺在雷雨交加的夜晚郁郁離開人世,藏在翠翠心頭的愛終究只是陷入了也許永遠(yuǎn)沒有盡頭的等待——"也許那個人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小山城里眾人的悲劇在于他們是自然的,他們只能有一種自然的符合人性的人生發(fā)展模式。因為愛而導(dǎo)致的自然與人的沖突的.命運悲劇,有一種淡然而深刻的悲劇美。"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到這個當(dāng)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倘若這黃昏不美也罷,可偏偏由于它是美的,卻已是黃昏,稍縱即逝。
"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在沈從文贊美故土清新的人事、自然時,就已包容著他獨特的悲劇意蘊,傳達(dá)出這位湘西之子對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最本真的審美和藝術(shù)關(guān)照。簡樸的受偶然的命運支配的人生形式盡管帶有悲劇性,但仍不失為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美與悲的交融纏綿展現(xiàn)的是更深刻的人生,恰似我們的生活,總有一些美好的瞬間,也有一些無法彌補的遺憾。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但正是由于這種不完美,才顯示出生活本身的美好。熱愛生活,積極對待生命中的美,也用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遺憾,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讀邊城有感13
讀邊城,像是被沈先生的文字拉著、拽著浸入小鄉(xiāng)的夢中。美滋滋的,飄飄然的,邊城的夢,小鄉(xiāng)的人,我們的生活,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相互交織......
書中的小城,依山傍水,湖泊,篷船,城墻,吊腳樓......茶峒帶著它獨有的松散愜意與慵懶進(jìn)入我們的眼簾;婦人,戎兵,纖夫,紅薯,扁擔(dān)......這是那些以前有的,此刻未來也必然所有的,擔(dān)著我們生活的點滴,擔(dān)著我們生活的期望。這生活在小城中的人,在那樣日子里,同我們一樣,隱隱約約的有著對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城外的河街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酒樓,雜貨鋪,茶館,不僅僅粉飾了河街的素面,給人們的生活也平添了許多點綴。那里的人們平常、甚至庸俗,婦女將自我的感情封于男人身上,將自我的愛憎揉進(jìn)了生活中,滲入血液,這是小城人們的淳樸與憧憬。
城內(nèi)的天保與儺送,城外的翠翠,因那些廟會結(jié)下了不可了斷的緣。有情有義的城,是素淡不輕粉飾而又耀著光輝的城,那城太過夢想離我們太遙遠(yuǎn)。
我們重新聽起這首歌,歌中唱著翠翠,唱著儺送,唱著河,唱著船,唱著完美的感情和淳樸的生活。懷著對完美感情憧憬的翠翠與爺爺進(jìn)城去看廟會,在那晚,翠翠找不到爺爺,在河頭遇到了儺送,小伙子邀翠翠到自家的茶館里,翠翠以為是傳言中那誘人的壞人,拒絕了,但那人卻在她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一連幾日,山的那頭有歌聲傳來,翠翠輕輕地把靈魂浮起,看天上的星星,卻轉(zhuǎn)瞬即逝......
以后的那些日子里,我想翠翠大概常想起儺送在河那岸的歌聲。而其中不清不楚的曖昧讓天保帶著迷惑逝世,在河的災(zāi)難中,在水的蕩滌里;使?fàn)敔攷е话沧屝∏缘袅?所有的一切頭也不回的走離了故事。只是、只是在冬天又修好了那個白塔,只是,一切都成為過往。在邊城里,完美的事物自我是有歸屬的。天保走了以后,儺送也消失了蹤跡,遠(yuǎn)去的,遠(yuǎn)去的是背影還是歌?是人還是情......其實,什么也未曾走遠(yuǎn),什么也未曾離開,他們都還在城內(nèi),只是分隔在河兩側(cè),他們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在彼此的生活中匆匆走過。但正如作者所言,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最終難免產(chǎn)生了杯具。
一切都仿佛是個夢,從昨日到今日,夢醒了,兩手空空,只留下了記憶,邊城帶著素淡的光輝,質(zhì)樸中自有其蘊藉,雋永之致是唯一可觸碰的回憶。
從河的那岸再渡到這岸,從城的那頭再走到這頭,將歌從那山再唱到這山,那人也許“明天”會來。邊城的夢,小鄉(xiāng)的人,我們的生活未完待續(xù)......
讀邊城有感14
初讀《邊城》,不由得感嘆茶峒的淳樸民風(fēng),老船夫堅持不要過渡的錢,還為渡客準(zhǔn)備香煙和煙草,這里的人如這里的風(fēng)景,純凈美好,質(zhì)樸真誠。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xì)細(xì)地淌著,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但就是這樣的文風(fēng),卻能夠深深地探入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凈的邊城。
在這座古城居住的苗族茶峒,自古有通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是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苗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了解認(rèn)識對方,直到分手或結(jié)親,這就是所謂的“走馬路”。這后一種方式,表現(xiàn)了湘西民眾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不僅僅是一部描寫民俗風(fēng)物的小說,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愛情悲劇。翠翠,一個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仙女,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對儺送的愛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說這種愛似乎一直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xiàn)的。
在夢里,她聽到一種悅耳的歌聲,柔軟而又纏綿,于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到處飛,飛到溪邊懸崖半山腰……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品嘗到甜美的愛情?涩F(xiàn)實卻似乎遠(yuǎn)離了她。于是,她只能癡癡地坐在溪邊,凄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少女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她的淳樸,她無法拒絕天保,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yuǎn)走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歸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惋惜和悠長的牽掛期盼,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未來還是要自己去爭取,翠翠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也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yīng)屬于她的那份幸福。
人世間的美好與凄涼都在這里呈現(xiàn),翠翠與爺爺?shù)闹辽钣H情,天保、儺送兩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孫二人與村里人的和諧融洽,質(zhì)樸的鄰里關(guān)系,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淳厚的民俗與民風(fēng)……我總在想,為何這個小說叫“邊城”,在人心里它就這么遙遠(yuǎn)嗎?還是沈先生心靈深處在守護(hù)著什么?在懷念著什么?
讀邊城有感15
當(dāng)我?guī)е环N嘗試的心情翻開那本曾被朱光潛先生稱為“是在世界范圍里已受到熱烈歡迎的一部作品”,被美國學(xué)者金介甫盛贊為“是世界上好多文學(xué)者永遠(yuǎn)要看,而且要給自己的子女看的”精巧的《邊城》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為這位在文學(xué)史上幾度沉浮、幾度受人非議的作家所描繪的一切而感動。于是在這種激情的誘發(fā)下,不禁斗膽提起筆來,談?wù)勎业囊稽c感受。 在這里,我要說明的一點是,我不想再在沈從文是不是一個自覺的民主主義者、是不是把他的創(chuàng)作和時政緊密相連而達(dá)到“文以載道”的效果等問題上糾纏不清。
我想說的只是作為理想主義者、作為抒情小說家的沈先生筆下描繪出的那種從容不迫的韻味和平靜舒緩的格調(diào);那種將詩和散文相融合,用親切素淡的語言塑造的或者講述人生的善惡與悲歡,或者歌唱生命與人性的藝術(shù)境界;那份無處不顯示作者的聰靈雅靜而又暗藏苦悶、孤寂靈魂的和諧。記得冰心曾說過:能表現(xiàn)自己的文學(xué),就是“真”的文學(xué)。而作為青少年時代在湘西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生長并且有士兵生涯的沈從文,正是將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親身經(jīng)歷到的一切敘述于筆端。在我們眼前展現(xiàn)一幅幅寧靜淳樸的田園詩般的湘西人民風(fēng)情畫,同時又寄托了他所追求的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各得其樂的人生理想。正如她自己所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主要不在領(lǐng)導(dǎo)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yīng)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從他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是“對于人類智慧與美麗永遠(yuǎn)的傾心,康健誠實的贊頌”。
在其代表作《邊城》中,作者娓娓道出湘西的邊境“茶峒”的住戶——“老人、女孩子、黃狗”與“儺送、順順、天!钡热酥g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與人物的善良心地。無論是植根于當(dāng)?shù)赜七h(yuǎn)歷史土壤里的“爺爺”那種自甘貧苦而生性達(dá)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還是在古老傳統(tǒng)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塵埃的“翠翠”“儺送”那種初涉人世而摒棄舊俗、雖歷風(fēng)雨而其志不渝的聰慧,作者無不憑著自己敏銳的藝術(shù)感受力,捕捉最能傳神的自然景物于一體,達(dá)到自然與人性美的映照,并使自然景物的描寫成為人物情緒的延伸和擴散。如成為大人的“翠翠”會在黃昏來時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鄉(xiāng)生意人的雜亂聲音而感到凄涼,從而萌生“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意念。既達(dá)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效果,又暗示出人對自己命運自主把握的主題。她乖巧伶俐又帶有山區(qū)女孩的淳樸,天真而不嬌嫩,就如湛藍(lán)的天空下剛長上青枝翠葉的嫩竹,而她在戀愛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愛美,則更是真切感人。從課本所節(jié)選小說的13、14、15章來看,翠翠對“愛”的到來是懷著既向往又擔(dān)憂的復(fù)雜心理的。當(dāng)夜幕降臨,祖父仍“忙個不息”時,她心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她“成熟中的生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她擔(dān)心在這個“規(guī)矩”中聽歌的日子過去了,頓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頭。而這正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心理最細(xì)致入微的生動寫照,洋溢著愛和美的柔情蜜意。包括祖父試探地問她“你試告我,愿意哪一個”時,她立刻嬌嗔地把話題岔開,掩飾內(nèi)心的真情,無一不包含一個初涉愛河的少女的羞澀。當(dāng)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爺爺?shù)墓陋殹⑵嗫、傷心與焦慮時,她又不免擔(dān)憂起來。于是認(rèn)真地說:“爺爺,我一定不走……”這是怎樣一幅充滿祖孫之愛的人間情畫啊。作者用其清新細(xì)膩的筆觸,生動地寫出了湘西淳樸的社會風(fēng)氣。這種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xiàn)在天保兄弟身上。作者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xiàn)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愛翠翠,都是以感情為重的。在他們心目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甚至頭腦里沒有這些概念。他們慎重選擇愛人,但在自己的幸福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又能忍痛割愛,成人之美。
正如小說所寫:“弟弟一開口,哥哥卻因為明知不是敵手,更不能開口了。”愛情本身有“排他性”,按茶峒的習(xí)俗也是不興“情人奉讓”的,但他們卻都以互助互愛的德性,以一種作者所理想的優(yōu)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沈從文在他的《習(xí)作選集代序》中曾這樣寫道:“我除了用文學(xué)捕捉感覺與事象以外,儼然與外界絕緣,不相粘附。我以為應(yīng)當(dāng)如此,必須如此。一切作品都需要個性,都必須浸著作者人格和感情。想達(dá)到這個目的,寫作時要獨斷,要徹底地獨斷!彼@樣說了,他也努力這樣做了,很有閉門編織理想夢、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味道。他的確為自己造了座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chǔ),用堅硬石塊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勻稱,形體雖小而纖巧,是理想的建筑,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边@就是沈從文這位多產(chǎn)作家的所有作品中始終蘊涵的主題。不重在罵誰諷誰,不在模仿誰,不過是一種屬于精神方面而使情感“凝聚成為淵潭,平鋪成為湖泊”的“情緒的體操”。他的對農(nóng)人和士兵的溫情,他的對健壯、勤勞、誠實、善良、充滿生機、具有各種人類美質(zhì)的理想人的熱愛,他的對勇敢、天真、愛美等人性美的謳歌,無不像一條清澈的小溪從他文字的海洋中汩汩涌出。說他的作品帶給人的是“暗香”,也正是因為他區(qū)別于同時代作家的風(fēng)格而獨具的特色。在我看來,這正是作家清新的故事中蘊藏的熱情,樸實的文字中說隱伏的悲痛。時而含隱深沉,訴說著人世的悲涼與不平;時而慷慨歡悅,歌唱著生命和人性、風(fēng)俗和人情,最終共同交織成理想的獨具一格的樂章。這便是我眼中的沈從文,純潔如天使,質(zhì)樸像脫俗的“翠翠”“天!薄皟汀薄褪腔蠲撁摰奶S在他筆下的人物——美麗如傳說,神奇似仙境。而沈從文呢?卻退隱在人物事件背后,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會在他們的演變之中。他沒有作為革命者和詩人的郭沫若作品中那種直抒胸臆的強烈燃燒的感情,更沒有作為思想家和斗士的魯迅作品中反映國民靈魂的精深透徹,他只是懷抱一點屬于人性的真誠溫暖的情感,超越世俗所要求的倫理道德價值,用人心人事作曲歌詠出別樣的情致和韻味,以其纏綿委婉的曲調(diào)輕輕叩擊你的心扉;又描繪出一個個動人的情境,產(chǎn)生滋潤心田的詩的意境、詩的情緒、詩的韻律。
“在鄉(xiāng)下住,黃昏時獨自到后山高處去,望天空云影,由紫轉(zhuǎn)黑。天空尚凈白,云已墨黑。樹影亦如墨色,夜尚未來。遠(yuǎn)望滇池,一片薄煙,令人十分感動!弊骷以凇堕L庚》中曾這樣感嘆。而此刻讓我感動的卻是幻想中的黃昏,我仿佛看到一枝驛外獨放的臘梅,在朦朧的月色下微微浮動,暗香襲人……
【讀邊城有感【薦】】相關(guān)文章:
讀《邊城》有感【薦】07-12
【薦】讀《邊城》有感06-30
【熱門】讀邊城有感03-05
【精】讀邊城有感03-04
讀邊城有感【精】01-14
讀邊城有感【熱門】01-13
讀邊城有感【熱】01-13
【推薦】讀邊城有感01-13
讀《邊城》有感【推薦】07-12
讀《邊城》有感【精】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