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祥老師《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之我見
引導語:歡迎大家學習與借鑒劉祥老師講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課文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一:營造氛圍,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詩歌
在這個過程中,劉老師選取了語言導入和音樂引入兩個內容作為閱讀前的鋪墊。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劉老師的語言無疑是優(yōu)美而富有引導性,優(yōu)美是長處而引導性則成為其短處。因為如果我們想讓學生以主體的角度去感知詩歌的內容,最佳的方案是不能用教師的角度給學生以暗示。劉老師前面說“今天,我們將共同走進一首不朽的唐詩。學習這首詩歌,需要有一種很特別的學習氛圍。下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做,來,雙手上舉,想像著你的頭頂上,此刻就是一輪碩大的明月,F在,你雙手捧住她,對,用雙手捧住,讓這月兒慢慢地融化進你的手心里,然后,經過你的頭頂,進入大腦,再一點點向下,經過你的心臟,融入你的血液。……”其實已經是把自己的感受化作了語言的引導,這樣做雖然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受,但無疑也使學生喪失了一部分感受的空間,因而在后面學生的回答中我們會看到有的學生的回答并不是就著詩歌本身展開而是就著劉老師的引導而發(fā)。從而使得學生對“月”的感受上的比重更甚于在探索作者情感上的比重。
再來說說音樂導入。隨著多媒體手段的廣泛應用,音樂導入已經成為了很多課堂上的亮點。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音樂并不是語文課程的必要手段,當我們音樂的烘托中理所當然比一般課堂能夠獲得更豐富的效果,這是它有利的一面。然而這同樣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些新問題,音樂的具體起什么樣的作用?怎樣區(qū)分學生感受到內容是音樂的影響,還是來自對文本內容的感知?選取怎樣的音樂才是有助于語文教學的展開?要回答這些問題恐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的。筆者在這里也無意在這些方面多做表述,只就著“選取怎樣的音樂才是有助于語文教學的展開?”這個問題來分析一下劉老師所使用的音樂。
劉老師在這堂課里多次播放了樂曲《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因為劉老師認為這首樂曲是和詩歌的主題相吻合的,然而這首樂曲雖然名稱為是“春江花月夜”但這首樂曲并不是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而創(chuàng)作的。這首樂曲本來是琵琶曲《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從前一個名稱上看我們可以看出這首樂曲主要是以夕陽作為主要意象來展開的,而從后兩個名稱上看我們不難得出這首樂曲是根據白居易《琵琶行》的意境創(chuàng)作的。那么這首樂曲為什么現在的名稱是“春江花月夜”呢?原來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琵琶記》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也就是說這首樂曲雖然為“春江花月夜”,但不論其所表現的主題意境,還是名稱由來其實均是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沒有關聯。那么只從名稱上來進行引導和體會樂曲的意境,只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放棄樂曲的主題,另一個是放棄詩歌的主題。而在這堂課中在前面劉老師的語言引導下,就教學過程而言筆者個人覺得這堂課無論在樂曲的主題上還是在詩歌的主題上均有放棄,而在語言引導下產生了一個新的主題——月的主題。
教學過程二:靜讀涵泳,初品感受詩歌的內容之美
靜讀涵泳這個環(huán)節(jié)設置的比較好,但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呢?學生剛聽完音樂,恐怕還不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到閱讀活動中來,因此只憑一次閱讀就讓學生談詩歌的內容之美,學生能夠從詩歌本身感知的東西并不多,所以大部分的發(fā)言,其實不是來自于詩歌的內容,而是前面的引導詞和音樂。這里面的亮點是生3的回答:“月亮很亮很高,一個人很孤獨”,“抒情主人公。應該在初春季節(jié),還比較寒涼,抒情主人公一個人靜靜地佇立在長江邊上,一會兒仰頭望月,一會兒低頭觀水。他由這孤獨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鄉(xiāng),于是心中充滿了憂傷。”可這個回答也不是就詩歌的內容展開而是對詩歌意境的感受,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由內容引申到對詩作主題探究的契機,但由于這個契機出現得太早,在很多具體內容沒有落實的情況下,教師無法利用這個機會。
教學過程三:淺吟低唱,二品詩歌的畫面之美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傾向于不加背景音樂讓學生自己來讀,詩歌本身已經具備了音樂性的節(jié)奏,在吟讀中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才是重要的。配樂吟讀不是正常環(huán)境下的閱讀狀態(tài),而且可能分散學生對文本的關注能力。所以在談到畫面美的時候,只有部分學生(生7)注意到詩歌里面的其它意象,而大多數學生依然是在題目和“月”上做文章。
教學過程四:推薦朗讀,三品詩歌的音韻之美
這個環(huán)節(jié)其實可以歸到上面“過程三”之中的,沒有必要獨立出來。
教學過程五:個性闡釋,四品詩歌的意境之美
劉老師的學生的豐富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著實讓人羨慕。只是個性闡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了個性闡釋,必然要有共性感知的內容,然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沒有看到劉老師引導學生對詩歌意境的探究,反而再一次引導學生查詢“月”的蹤跡。其實生16的回答已經說明學生已經做好了探究意境的準備,只要回到生3的話題就可以進一步明確作者所要再現的是什么樣的情感了。
教學過程六:意境再造,五品詩歌的情感之美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意境再造,筆者猜測劉老師是想通過詩歌中的意象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從學生的表現來看這個目的無疑是成功的達成了。但就學生的表達來看更接近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轉化。至于詩歌中的情感卻是沒有涉及。
教學過程七:師生共讀,在美讀中擁滿懷優(yōu)美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非常成功的。
寫到這里,筆者不禁自問如果是自己來上這堂課會是什么樣呢?很遺憾自己還沒有教過這篇詩歌,所以只能借劉祥老師的教學過程做一些紙上談兵的認識。如果我來設計這堂課,我會如下安排教學過程:
1、營造氛圍,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詩歌
2、淺吟低唱,初品詩歌的音韻之美
3、品讀詩句,二品詩歌的畫面之美
4、靜讀涵泳,三品感受詩歌的內容之美
5、意境再造,四品詩歌的意境之美
6、個性闡釋,五品詩歌的情感之美
7、師生共讀,在美讀中擁滿懷優(yōu)美
以上是筆者閱讀劉祥老師的課堂實錄后的一些疑惑和看法,自知其中認識錯誤和偏頗的地方很多。希望大家積極批評和指正,共同探討最佳的教學設計之路。
【劉祥老師《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之我見】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 課堂實錄11-04
《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12-28
《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10-22
《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范文06-21
張若虛詩作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08-22
《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09-28
《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2篇06-01
【熱】《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2篇09-27
我的老師課文課堂實錄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