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的讀書故事 推薦度:
- 范仲淹的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名人讀書的故事范仲淹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范仲淹的讀書故事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而范仲淹苦學終成才。下面我們?yōu)榇蠹規(guī)矸吨傺偷淖x書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故事一:劃粥斷齏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jīng)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擔?擅看畏吨傺投疾欢鄮В?guī)У臄?shù)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guī)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shù),不少。”
初到寺院時,糧米交給廚房,代為制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煞吨傺停瑥脑绲酵硪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jīng)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著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xù)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里的米粥涼透了,已經(jīng)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著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
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蔥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chuàng)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著“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著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臺上光輝業(yè)績的展現(xiàn),“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故事二:窖金苦讀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只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qū)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鉆到荊樹兩側(cè)。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cè)鼠洞閃著黃光,一側(cè)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cè)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cè)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fù)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災(zāi),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并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復(fù)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fù)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chǔ);另一方面,培養(yǎng)和鍛煉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范仲淹燒信
北宋時期,西夏王元昊經(jīng)常侵犯宋朝邊境進行挑釁。當時,名臣范仲淹擔任延州經(jīng)略,有一天,元昊派人給范仲淹送了一封信來,范仲淹打開一看,這封信是寫給皇帝的,元昊讓范仲淹把此信轉(zhuǎn)交皇帝。此信寫得極其傲慢無理,對皇帝及宋朝極盡侮辱之能事,是在辱沒宋朝皇帝的尊嚴。范仲淹看完此信后,二話不說,當著送信來使的面,把信燒了,然后命人將送信來使送出邊境。但此事后來被范仲淹的政敵們知道了,他們便以此事上奏朝廷,說“范仲淹只是邊境地區(qū)的一個官員,竟然把敵國的外交信件燒毀而不上報,所以應(yīng)該將范仲淹斬首!被实鄣么俗鄨,也怪罪下來,派人調(diào)查范仲淹。于是,范仲淹便上了一份折子替自己辯解,范仲淹在折子里說:“元昊的那封信,對陛下極盡辱侮,污言穢語,不堪入目。陛下如果看了此信,就必須立即發(fā)兵與其交戰(zhàn),這樣才能捍衛(wèi)陛下及大宋朝廷的尊嚴;如果不發(fā)兵,就等于向天下人承認了元昊對陛下的侮辱,陛下因此就會顏面盡失,被天下人恥笑。但依我朝現(xiàn)在的條件,尚無力發(fā)動戰(zhàn)爭。所以,我當著對方信使的面把此信燒掉了,是在告訴元昊,也是在告訴天下人,宋朝皇帝根本就沒有看到你的這封帶有侮辱性質(zhì)的信。所以,這只是邊官范仲淹一個受到侮辱罷了!被实勐犃朔吨傺偷慕忉,才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所以,不但沒有治罪于他,反而表揚了他。
范仲淹在燒信的同時,把對方對皇帝及國家的侮辱也一同燒掉了。而且,甘愿自己把侮辱承擔下來,既是一種聰明的處世智慧,也是一種令人仰望的擔當精神。
窮且益堅,胸懷天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寫的《岳陽樓記》備受歷代文人贊譽,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膾炙人口,展現(xiàn)了他為天下人謀福祉的廣闊胸懷。不少人就算不知道范仲淹,也一定都聽過這句話。范仲淹之所以一生為國為民,想讓天下人都過上好日子,這與他出身貧寒,少年時代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和艱辛不無關(guān)系。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他改嫁。家里雖然生活清苦,范母卻常以“孟母三遷”中的孟母自勉,給范仲淹講古人發(fā)奮讀書成材的故事,并教他用樹枝在地上寫字。后來,范仲淹在家附近的醴泉寺中苦讀三年,留下了“劃粥斷齏”的故事。范仲淹把苦難的生活當做自己的考驗,心無旁騖地讀書學習,為后來從政和做學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范仲淹從政后,政績卓著,既鐵面柔情、公正嚴明,又宅心仁厚、有情有義,廣受百姓愛戴。
范仲淹祖籍蘇州,對蘇州有特殊的感情,他任蘇州知州時選中一塊地,于是請風水先生來看。風水先生說這塊地太好了,住在此地必定子孫滿堂、飛黃騰達。范仲淹轉(zhuǎn)念一想,如果把這里變成學堂,將來成才的就是許許多多的子弟。因為小時候的求學經(jīng)歷,他希望更多貧寒家庭的孩子也能進學堂讀書。他很快把這塊地捐出來,建了蘇州州學。蘇州州學成為北宋規(guī)模最大的地方官辦學校,經(jīng)過明清兩代的發(fā)展,又成為規(guī)模龐大的蘇州府學,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寒窗苦讀,救世濟民,興辦學堂,不慕財富,先人后己……這就是范仲淹留給后世的清明家風。
【范仲淹的讀書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名人讀書的故事范仲淹07-01
范仲淹的故事02-10
范仲淹的故事02-25
《范仲淹》的故事05-21
范仲淹努力讀書的故事(精選10篇)03-08
(優(yōu))范仲淹的故事07-09
(通用)范仲淹的故事07-21
范仲淹的故事【優(yōu)秀】07-25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