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湖心亭看雪古詩賞析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岱湖心亭看雪古詩賞析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賞析鑒賞
西湖風光,以溫媚俏麗為特色。蘇東坡說:“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痹欣擅枥L得更為艷氣,道是:“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波紋如綾,溫風如酒”。又由于鄰近杭州城,這里日常車水馬龍,士女群集,歌吹如沸,其繁華喧鬧也是一般風景名勝所少見的。
然而張岱筆下的西湖,卻呈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面貌。只有白色的雪同白色的霧氣,籠罩了湖山,游漾在天空,除此以外更無一聲一色,純?nèi)皇且粋素潔而寧靜的世界。對熟悉西湖的人來說,因為日常見慣了它的俏麗與繁華,此時對它的寧靜,感覺更為強烈。猶如眼看流光溢彩、嬉聲如潮的'舞場變得昏暗空寂,造成的印象格外異樣。那么,人們從中可以體味到什么?也許是:在紛繁多彩、光怪陸離的物相背后,宇宙還有一種深邃不可測的虛寂無形的本質(zhì)?或者想到:一切繁華景象、一切美麗事物,都將銷亡凈盡?但張岱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描繪了一幅清絕的圖景,覆蓋在人們熟悉的西湖印象上。
寫景的手段巧妙得很。西湖的范圍不算大也不算小,若在湖邊和湖中看,特別是在夜里或雨天,水面顯得空闊浩渺;若登上湖旁的山峰俯視,則見長堤如細帶,舟船如草葉,人形如豆粒。作者好像電影攝影師在操縱鏡頭,或用平視,讓人看到天地一色的空瀠;或用俯視,讓人看到湖中景物的渺小。兩者結(jié)合,西湖之游,似乎成了一粟幻影漂泊于蒼海。
張岱游西湖,在十二月,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之時,又在更定即深夜以后,小舟獨往,顯是著意追求孤獨之境。其實人生無處不孤獨。譬如在萬千眾中,未嘗不覺得周際漠漠;即如親朋滿座,酒酣情濃,笑語四起,忽視之恍恍,猶在陌路,自覺彼此了不相干,亦是常事。說來人生本是偶然,在這路途中結(jié)成的所謂親疏遠近,更是偶然中的偶然。但在人群中所感覺的孤獨,常伴隨失落的迷惘、空洞無所附著的悲哀。只有在寂靜的自然中,孤獨才是充實而平靜的。那么張岱是否因為他那揮金如土、縱情嬉游的生活中意識到了生命的空洞與疲倦,來這寧靜的自然中探求生命的依歸?但他什么也沒有說。
如果懂得人生無處不孤獨,也就懂得人生無處不可親近。當張岱劃船到湖心亭時,見二客對坐,一童子煮酒,自是大出意外,文章忽起波瀾。但這意外之遇,并未破壞此番夜游的興味。因為彼此在對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與共同的美感。一時知己,別后不見,飲三大白,揮袖而散,真是難得的機緣。這機緣告訴人們什么?是不是說,人與自然可以有一種神秘的感通,人與人,只要脫離利害,同樣可以相互感通?是不是說,人世常孤獨而又常不孤獨?但作者還是什么也不說。
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于心而已。
作者介紹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通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等。他是繼明代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后,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遠的散文家。其文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亡之后,對故國往事的懷念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之中。
【張岱湖心亭看雪古詩賞析鑒賞】相關(guān)文章:
賞析鑒賞張岱《湖心亭看雪》09-19
張岱《湖心亭看雪》鑒賞09-14
張岱《湖心亭看雪》是賞析11-23
《湖心亭看雪》賞析張岱08-28
張岱湖心亭看雪賞析10-26
賞析張岱的《湖心亭看雪》09-10
《湖心亭看雪》張岱賞析10-23
逐句鑒賞張岱的《湖心亭看雪》09-14
張岱《湖心亭看雪》短文鑒賞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