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全詩賞析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這首詩是李白游五松山時,借宿在一位貧苦婦女荀媼家,受到殷勤款待,親眼目睹了農(nóng)家的辛勞和貧苦,有感而作的。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注釋】
⑴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銅陵市南。媼(ǎo):婦人。
、萍帕龋(內(nèi)心)冷落孤寂。
⑶秋作:秋收勞動。田家:農(nóng)家。秋作:秋天的勞作?啵簞趧拥男量,心中的悲苦。
、纫刽┖阂归g舂米寒冷。舂:將谷物或藥倒進器具進行搗碎破殼。此句中“寒”與上句“苦”,既指農(nóng)家勞動辛苦,亦指家境貧寒。
、晒蜻M: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淺水植物“菰”的別名,俗稱茭白。秋天結(jié)小圓柱形的果實,叫做菰米。用菰米做飯,香美可口,稱“雕胡飯”,古人當做美餐。
、仕乇P:白色的盤子。一說是素菜盤。
⑺慚:慚愧。漂母:在水邊漂洗絲絮的婦人。《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漢時韓信少時窮困,在淮陰城下釣魚,一洗衣老婦見他饑餓,便給他飯吃。后來韓信助劉邦平定天下,功高封楚王,以千金報答漂母。此詩以漂母比荀媼。
、倘x:多次推托。不能餐:慚愧得吃不下。
【白話譯文】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農(nóng)家,心中感到十分苦悶而孤單。
農(nóng)家秋來的勞作更加繁忙,鄰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媼給我端來菰米飯,盛滿像月光一樣皎潔的素盤。
這不禁使我慚愧地想起了接濟韓信的漂母,一再辭謝而不敢進餐。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一生漫游各地,飽覽名山大川。他的作品深得“江山之助”。這是人所共知的。他的詩歌豪放逸麗,實有得于此。在漫游的過程中,李白接觸了大量下層勞動人民。勞動人民男耕女織的辛勤,忍饑挨凍的苦難,誠以待人的美德,慷慨無私的奉獻,都使他深受感動。他的作品在飄飄欲仙的高蹈曠達中又時時流露出對此處還有一行于世情的執(zhí)著、對于人民的關(guān)切,實亦有得于此。
此詩題下原注:“宣州”。詹锳《李白詩文系年》將此詩系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當時李白往來于宣城、歷陽之間。五松山在安徽銅陵縣南,山上有大松,一本五枝,蒼鱗老干,翠色參天。山名原先不詳,李白至此,始把它命名為五松山。此山以風景清幽引人入勝,故李白在另一首詩中云:“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州。蕭颯鳴洞壑,終年風雨秋。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大概五松山的勝景迷人,李白流連忘返,不覺天晚,無法趕回縣城,只好到山下隨便找個農(nóng)民借宿。于是荀媼這位純樸的老農(nóng)婦有幸接待了這位大詩人。詩人受到主人誠摯的款待,深為感動,這首詩就是寫詩人當時的心情。
【賞析】
此詩題目雖然只有八個字,卻點出了作者游歷的地點(五松山)、時間(傍晚)和與此相關(guān)的事情(投宿)、人物(荀媼)。
開頭兩句“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寫出詩人寂寞的情懷。這里不是寫游山以后的感受,而是指進入荀家后見到凄涼家境陡然產(chǎn)生的憂郁感。祖國的河山是如此的美好,按理說,生息在這塊大好河山上的人民應(yīng)該是富足的,而實際上人民的生活十分艱難困頓。這種巨大的反差,引起了詩人心靈的震顫。于是便促膝詢訪白屋寒舍窮年的勞苦,側(cè)耳傾聽寂寥山村夜晚的呻吟。“田家秋作若”是作者詢訪所得。說“田家”而不說“荀家”,說明李白與人民的接觸決非就此一家。在游歷中,他接觸到的農(nóng)氏境況大致相似。“田家”一詞具有深廣的概括性。“秋作”指秋收勞動。在農(nóng)家,一年四季的春種、夏耘、秋收、冬藏中,唯秋收是最令人喜悅的,而現(xiàn)在的“秋作”卻感到“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從詩中始終未出現(xiàn)男子一事來看,當時賦役繁重,男人或過早地亡故了,或正在遠方征戰(zhàn)服役,未有歸期,沉重的農(nóng)業(yè)勞動擔子壓到上年紀的農(nóng)婦肩上,不得不“苦”。其時史思明的叛亂尚未最后平定,而江淮一帶戰(zhàn)事又起,丁壯被大批抽調(diào)到前線去,連偏僻的五松山村也不能幸免。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如此深重,李白實在不能無動于衷。一個“苦”字,充分寫出了他對于人民的同情。“鄰女夜舂寒”,是詩人隔墻聽到的聲音?磥磬徟彩枪驴嗔尕辏瑹o依無靠。她的丈夫和父親的去向恐怕與荀家的男人差不多。她們不幸的遭遇,只可催人暗自淚下,卻不便多問。于是詩人只好保持沉默了。但一個“寒”字告訴讀者,詩人不僅在體恤鄰女的`苦難,而且也是在體恤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廣大人民的苦難。詩人心頭涌上的陣陣酸楚,使他無法平靜。回想自己當年想“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抱負,顧視目前流放歸來,一事無成,衰病交加的晚景,更增萬般感慨。
荀媼無疑是一位心地善良、熱情好客的勞動婦女。她得知今日的投宿者就是人人尊敬的大詩人李白時,總想招待得好一點。雞黍是中國古代農(nóng)村招待客人的傳統(tǒng)品種,而在一貧如洗的茅舍中連這也沒有,可把荀媼給愁壞了。她猛然想到,秋天是菰米成熟的季節(jié)。于是“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這兩句字字值得玩味。“跪進”兩字有人說是因為李白是席地跪坐,所以荀媼將飯端來時也跪下身子呈進給他。其實,中國古代跪坐的習慣到唐代已經(jīng)逐漸改變?yōu)榇鼓_坐,坐具也逐漸由席變?yōu)榇病㈤、椅。這在唐代傳奇中屢見不鮮。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沒有一人是跪坐在地上的,一般都是垂腳坐在椅子上,或盤腿、跪坐在床榻上。在唐代的農(nóng)村中,簡陋的板床不難找到。荀媼的“跪進”,顯然是出于尊敬。荀媼把飯做好以后,又特地用“素盤”——一只洗得干干凈凈、潔白明亮的盤子裝好,可見其恭敬誠摯,不同尋常。這一切,李白都看得真切,內(nèi)心不能不大受感動。“月光明素盤”,極寫雕胡飯的晶瑩潔白,如珍珠般耀眼。李白知道,這每一顆飯粒都來之不易;他更明白,這每一顆飯粒都標志著老婦的一片美好的心意。鄰女夜舂的聲音沉重地打在詩人的心坎上,已經(jīng)使他的心情無法平靜。而今荀媼罄其所有的殷勤招待,更使他深感受之有愧。
結(jié)尾二句“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包孕著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漂母”是秦末淮陰地方一個以漂洗絲綿為業(yè)的老婦。她看到在城下垂釣的韓信正在挨餓,便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根本不望報施。后來韓信佐漢滅楚,平定天下,被封為楚王,以千金酬謝漂母。后人又建祠表彰漂母的樂于助人的精神。李白把荀媼比作漂母,無異于獻上一瓣心香,感激和崇敬之情兼而有之。李白的另外一層意思雖然沒有說出,但也不難體會,那就是以韓信自況。韓信在平定戰(zhàn)亂中屢建奇功,而李白卻始終未獲施展抱負的機會。在另一首詩中,李白曾說:“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韓才。”在祖國的大地上,漂母到處可見,而要遇到能夠力薦韓信的蕭何、大膽任用韓信的劉邦一類人物實在太難了。他熱愛、同情、體貼勞動人民,但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卻無法解除人民的苦難。因此雕胡飯雖然香美,他卻義不下咽。
在唐代,描寫達官貴人或文人雅士宴集的詩作多得不勝枚舉,而描寫詩人在貧苦農(nóng)民家里就餐的詩篇十分少見。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表明他是很能接近農(nóng)民的,但詩中借題發(fā)揮,美化府主嚴武。田父的形象未免失真。此詩純屬對農(nóng)婦的謳歌,并真實樸素地寫出了詩人在善良勤勞而又遭遇不幸的農(nóng)婦面前的深刻復雜的內(nèi)心感情活動。這不僅在李白的詩中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其美學價值之高,在整個唐詩中也是數(shù)得著的。
李白的性格本來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常常“一醉累月輕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樣地桀驁不馴?墒,對一個普通的山村婦女卻是如此謙恭,如此誠摯,充分顯示了李白的可貴品質(zhì)。
李白的詩以豪邁飄逸著稱,但這首詩卻沒有一點縱放。風格極為樸素自然。詩人用平鋪直敘的寫法,像在敘述他夜宿山村的過程,談他的親切感受,語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跡而頗有情韻,是李白詩中別具一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