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清照為何下海追宋高宗?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今山東濟南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才女碰上亂世,不管因之產(chǎn)生了多么輝煌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于個人命運而言,卻是大不幸。在封建男權(quán)社會,女性總是攀援在男性這棵枝干上生存,可是戰(zhàn)亂將她所攀援的枝干毀滅了,她毫無保護地被推到命運的火線上,滿腹才華不能給她帶來任何保障,只能賦予她生動記錄時代的可能性。
李清照便是才女逢亂世的典型之一。在她凄凄慘慘戚戚的后半生,沒有了任何安全屏障和生存保障,更有甚者,居然還要擔(dān)當(dāng)起冒著戰(zhàn)火,孤身在驚濤駭浪去找朝廷,去向朝廷表忠心的艱險任務(wù)。
成就一個李清照,不容易。
謎團:
大海漂泊訴求啥
在講述李清照這段經(jīng)歷以前,我們先讀她寫于建安四年(即1130年)的一首詞《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xué)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訴求對象很神秘
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姐姐已經(jīng)47歲了,雖然是文藝大姐,但47歲真的已經(jīng)不是一個浪漫的年齡了,更不會浪漫到去大海上吹吹風(fēng),看天河。
這首《漁家傲》常常被我們理解為李清照姐姐的浪漫情懷,從字面上看,確乎如此。你看,在李姐姐筆下,茫茫大海上,曙光微露,遼闊的天空與云一般的波濤連接,天上的銀河正在緩緩運轉(zhuǎn),好像千萬帆船在起舞。
何其浩大的氣象,接著便是魔幻主義,一位人格化的老天爺——“帝”——出現(xiàn)了,他殷勤地問:“李美眉,你要去哪里啊?”李清照姐姐答:“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我只知道我要去的地方很遠很遠,可是天色已黃昏,我能去哪里?我只是一個會寫點詩詞的女子,除了寫幾句讓人驚嘆的詩詞,我什么也做不了。”
對李清照的哀傷和嘆息,老天爺沉默了。
最后,李清照很抓狂,她在大海上對著蒼天高呼:“姐想飛得更高,就坐著這條船,借九萬里長風(fēng),希望這風(fēng)不停地吹,像傳說中的大鵬一樣,將姐的小船兒一直吹到傳說中的三座仙山上去。”
李清照為何漂泊海上,為何“仿佛夢魂歸帝所”,這個“帝”到底是誰?這次的海上旅行,李清照到底要干什么?追逐什么?表白什么?訴求什么?李清照所著《金石錄后序》都有交代。
冤屈:
被謠傳向金國獻寶 都是收藏惹的禍
趙明誠哥哥與李清照姐姐是幸福的一對,然而,他們不幸都踩在一個歷史的轉(zhuǎn)折點上,靖康之難爆發(fā)了。戰(zhàn)亂,對于這樣一個小資家庭而言,有兩重的考驗。
第一重:生離死別的考驗。第二重:擔(dān)當(dāng)民族救亡任務(wù)的考驗。趙哥和李美眉是怎樣面對這種考驗的。首先,在生離死別中,這小兩口還有一個使命,文化使命,小兩口收藏了大量的書、畫、彝、鼎,在戰(zhàn)亂中,由小兩口帶著這些重量級文物跑,不僅有文化含量,更有物理上的重量,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更難堪的,趙先生是個有朝廷使命的人,不能亂跑,重擔(dān)就落在柔弱的李清照身上,李姐姐問趙哥哥:“萬一亂兵來了,我咋辦?哪些該扔?哪些該拿?”
當(dāng)時趙先生對老婆做指示:先扔輜重,接著扔衣被,實在不行了,才可以扔書畫,如果扔書畫還不行,只好扔古代器皿,但是有一條原則不能動,那些商朝周朝的鼎,絕對不能扔,如果到了最后的關(guān)頭,親愛的老婆,我勸你抱著它們同歸于盡——“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
狠心的老公,居然勸老婆與文物共存亡,而老婆居然答應(yīng)了,在文化面前,愛情可以不要,家庭可以不要,性命可以不要,彼此覺得這種共存亡的要求是合理而不過分的,可見李清照兩口子完全以收藏品為“天”。從人與物共存亡的默契,可看出中華文化之不斷絕,或出于斯。
然而,殊不知,兩口子的口碑,成也收藏,敗也收藏。設(shè)身處地想一想,在那么一個戰(zhàn)亂年代,一對夫婦閑著沒事,命不要,家不要,扛著多達十五車的文物亂跑,懂的人說這是文化,不懂的人呢?就會嘰嘰喳喳議論,圖得啥呢?有什么居心?
被誤解為內(nèi)奸
麻煩來了,就在1129年,一個叫張飛卿的學(xué)士,拿了一個玉壺給李清照兩口子看,估計是要他們鑒定,兩口子看了之后,說這是珉,一種像玉的石頭。三人談了很久,之后,張飛卿拿著玉壺走了。
很普通的一起鑒定,居然被扭曲成一樁政治事件,人們紛紛傳說:“不得了啦,趙明誠李清照那兩口子,吃我大宋的皇糧,居然吃里扒外,去勾結(jié)金國。你們不信?那天晚上他們就拿了一件玉壺,要張飛卿獻給金國的金兀術(shù),表示投款效忠,然后要將十五車的珍貴文物獻給金寇。”
都是文物惹的禍,一對獻身于文物收藏的夫妻就這么被塑造成了大宋內(nèi)奸。
緊接著,有人向朝廷告密。內(nèi)奸罪是戰(zhàn)時最嚴(yán)重的罪行,可謂人人得而誅之。只會寫寫詩詞,玩賞文物,流連于“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李清照姐姐,哪里當(dāng)?shù)闷疬@樣的曲解和驚嚇,她當(dāng)時“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盡將家中所有銅器文物,欲赴外廷投進。”
將家里所有的文物打包運輸,打算送到大宋朝廷去,表白自己的忠心。
尷尬:
李清照丈夫貪生怕死 臨陣跑人
李清照之所以如此驚惶,還有一重因素,就是因為她老公曾有過不良表現(xiàn)。趙明誠是個純粹的文人,軟弱,擔(dān)當(dāng)不起民族危亡時刻的重任,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第二重考驗。
據(jù)《續(xù)資治通鑒》記載,公元1128年,趙明誠任江寧知府,第二年,在趙明誠管轄區(qū)內(nèi)的御營統(tǒng)治官王亦密謀叛亂,趙明誠已得到消息,卻不作任何部署。倒是他的部下挺管事的,沒讓知府操心,順順利利平息了王亦的叛亂,然后去向趙知府匯報,可知府大人哪去了?原來,一大早就坐著籮筐從城頭上溜人了。也難怪有人傳說趙明誠會投敵。臨陣脫逃,朝廷當(dāng)然革職處理。
所以說,李清照這番舉動,也是為著丈夫贖罪表白,多少心里有點發(fā)虛。單純而真誠的她,居然想到去找朝廷。
朝廷在哪里?漂在海上。此時,趙明誠已死,重擔(dān)就落在這么一個“人比黃花瘦”的弱女子身上,單純的李清照姐姐居然雇了一條船,在驚濤駭浪的大海上,去找朝廷。李清照對這次航海有記載:“走黃巖,雇舟入海,奔行朝”,在浙江黃巖雇了一條船下海,所謂“行朝”,就是大宋朝廷。
去海上找朝廷申訴
為什么朝廷跑到海上去了?看過《說岳全傳》你就知道,當(dāng)年金兵南下,宋高宗趙構(gòu)嚇得坐船入海。李清照滿世界追著宋高宗跑,追到臺州,追到溫州,追到杭州,驚魂未定的趙構(gòu)哪里知道,追在他屁股后頭的,除了氣勢洶洶的金兵,居然還有一個叫李清照的女子,帶著滿心的忠誠和委屈以及惶恐,穿越海浪來追他,要討一個清白。
李清照姐姐也是不省事,趙構(gòu)連半壁江山和他的父皇、皇兄都不要了,還要你的那幾擔(dān)書畫彝鼎做什么?
所以,從李清照的自述來看,或許她詞中所寫的“帝”可能就是宋高宗,而“殷勤問我歸何處”,可能就是她幻想能與宋高宗,或者說朝廷能夠體諒她的一片忠心和苦心,過問她的冤屈,然而,大宋朝廷自顧不暇,哪里有心思管你的那些文物,在溝通不成的苦悶中,李清照姐姐才產(chǎn)生了“篷舟吹取三山去”的悲愴吶喊。因此,要讀懂宋詞的內(nèi)涵,一定要先弄懂宋朝的內(nèi)涵。
【李清照為何下海追宋高宗?】相關(guān)文章:
宋李清照詩詞06-01
李清照的詞精選11-10
李清照詩集03-27
李清照的詩集01-28
李清照隨筆01-10
李清照的評價04-11
細說李清照06-09
李清照的詩詞11-21
李清照經(jīng)典的古詩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