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魯迅故居

時間:2023-04-13 04:38:22 魯迅 我要投稿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F(xiàn)已成為重要的人文博物館。對于研究和傳播20世紀前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大的意義。魯迅的一生為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事業(yè)竭盡心力,輾轉(zhuǎn)流離。因此其居住地也不斷變換。魯迅先生的一生居住的地方主要有四個:北京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紹興魯迅故居,廣州魯迅故居。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

魯迅故居

  上海魯迅故居

  位于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jié)構(gòu),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zhàn)斗性雜文,并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nóng)紅軍勝利到達陜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等等事情。

  故居坐北朝南,走進黑鐵皮大門,是一個小花園。走上臺階,就是會客室。中間擺著西式餐桌。西墻放著書櫥、手搖留聲機和瞿秋白去江西瑞金時贈給魯迅的工作臺。過玻璃屏風門,便是餐室。正中放著廣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圓坐椅。西墻角是一只雙層碗櫥和四只圓凳,東墻放著衣帽架。這些簡樸用具,反映了當時魯迅全家的生活狀況。他僅靠微薄稿費收入維持家庭生活,但對接濟他人,支持革命群眾團體,是非?犊摹T隰斞傅娜沼浿,留有多次捐款的記載。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著書桌和陳舊的藤椅,魯迅當年身伏書桌,寫出了許多叫敵人膽顫心驚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許多雜文就在這里誕生。靠東墻是一張黑鐵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頭,均按原樣布置。1936年,魯迅重病纏身,仍堅持寫作。宋慶齡知道后,語重心長地給他寫了一封信。后來魯迅就在這張鐵床上不幸逝世。梳妝臺上掛著一個舊時的日歷牌,日歷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臺上的鬧鐘,指針對著5點25分,這些珍貴的物件,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館名為已故周恩來總理親題。建筑外形具有魯迅故鄉(xiāng)民間住宅的傳統(tǒng)風格。館內(nèi)的1.7萬余件陳列品,概括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發(fā)展和戰(zhàn)斗歷程,重點表現(xiàn)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會和文化活動。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間他陸續(xù)出版了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后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shù)論叢書》。他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1930年魯迅參加發(fā)起并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擔任“左聯(lián)”領(lǐng)導工作。期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政府和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時期堅決的斗爭。

  魯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區(qū)橫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魯迅搬至現(xiàn)山陰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陸新

  村)9號,這是魯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陸新村是一群紅磚紅瓦磚木結(jié)構(gòu)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魯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積222.72平方米,F(xiàn)屋內(nèi)陳列著主人生前用過的珍貴物品和寫作用具。故居按照魯迅生前居住時的情景復原;屋前有小花圃,種植桃樹、紫荊、石榴等花木。底層前間是客廳,沿西墻放有書櫥和瞿秋白留贈的書桌。后間是餐室,東墻放著西式衣架帽架。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書齋。東面是張鐵床,沿西墻放著大衣柜、茶幾、兩把藤椅和一只鏡臺,鏡臺上陳列著外國版畫。一幅周海嬰出生16日時的油畫像掛在山墻的五斗櫥的上端。南窗糊著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著文具、煙具和花具。窗邊壁上的日歷維持著原狀:民國25年(1936年)10月19日,鏡臺上的鬧鐘指針停在凌晨5時25分,顯示著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

  三樓前間有陽臺,在海嬰與保姆的臥室,除一張大床外,室內(nèi)陳設(shè)簡單。后間是客房,放著簡單的臥具、桌椅和書櫥,在這里魯迅掩護過瞿秋白、馮雪峰等共產(chǎn)黨人。魯迅故居內(nèi)的家具絕大部分是原物。

  剛到上海魯迅住在景云里23號時,每日總要到由日本友人內(nèi)山完造開的書店看書、購書,隨著交往的日益加深,魯迅和內(nèi)山完造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內(nèi)山完造始終如一地忠實于他們之間的友誼,并設(shè)法保護魯迅的安全。另外魯迅與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袖瞿秋白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誼。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國民政府殺害。為了紀念亡友,魯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瞿秋白的《海上述林》出版、譯作上。這一年他經(jīng)常在病中,體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還支撐著病軀,堅持一遍、兩遍地看校樣,表達了他對亡友的無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終年56歲。魯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為思想家和

  文學家的價值, 不但沒有被歷史沖淡,而且愈發(fā)明晰、愈益增輝。魯迅光輝的一生正如毛澤東所評價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t斞赶壬按估喜蛔兊那嗄甑臒崆,到死不屈戰(zhàn)士的精神,將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間”。

  魯迅故居現(xiàn)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故居旁的魯迅公園內(nèi),建有魯迅紀念館,同時供人瞻仰。

  地址:虹口區(qū)山陰路132弄9號

  交通指南:旅游10號線、軌道交通三號線(明珠線)--虹口足球場站下、機場四線魯迅公園終點站,公交18、21、70、51、52、97、139等。

  魯迅先生的墓在附近的四川北路2288號的魯迅公園內(nèi)。魯迅故居邊上的6號住宅即是茅盾寓所。附近還有多倫路名人文化街、虹口體育場、內(nèi)山完造寓所、瞿秋白故居。

  門票價格:8元

  紹興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于紹興市東昌坊口,在魯迅紀念館西側(cè)。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出生在這里,一直生活到18歲去外地讀書,以后回故鄉(xiāng)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紀念館西側(cè)是魯迅故居,紀念館東側(cè)是三味書屋、魯迅曾在這里學習了五年。 現(xiàn)魯迅故居臨街的兩扇黑漆石庫門系原新臺門的邊門,由魯迅一家于1913年前后經(jīng)過修繕獨家進出。新臺門坐北朝南共六進,有八十余間房子,連后園即百草園在內(nèi)占地4000平方米,是老臺門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建的。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臺門,世系綿延,至1918年,周氏房族衰落,才經(jīng)族人共議把這座屋宇連同屋后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屋宇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魯迅家基本被保存了下來。

  跨入樹蔭掩翳的石庫門,穿過臺門斗,隔一小天井,便是一間普通的泥地平屋,往東走過側(cè)門,繞過拐彎處的石欄水井,沿長廊進內(nèi)就是當年魯迅一家的住處。臺門易主前后這里均為五間樓房,只是房基和格局稍有改變。1881年農(nóng)歷八月初三辰時,魯迅就出生在這進房子的西次間樓下,他回故鄉(xiāng)任教期間也以西首第一間樓五為臥室。

  樓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鋪面,天井里種著一株高大的桂樹,每到深秋,桂香撲鼻,因而又稱桂花明堂。過天井有兩間南北向的樓房,前后樓披,花格門窗。東首樓下中間用板壁隔開,前半間稱“小堂前”,后半間是魯迅母親魯瑞的臥室。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房間,后半間是過道。小堂前里方桌、太師椅、條案、茶幾仍照原樣擺放著,魯迅孩提時代常到此處看書、習字、畫畫,他影寫的《詩中畫》就誕生在這里。一到夏天的晚上,魯迅總愛躺在桂花樹下的小板桌上纏著祖母給他講“水漫金山”、“貓是老虎的師父”的故事。魯迅13歲的時候,祖父科場案事發(fā),家道由此中落,由小康附入貧困,他幾乎每天從母親手里接過首飾,跑到恒濟當鋪把它遞到比他高出一倍的柜臺上,在侮蔑里接了錢,又到同樣高的柜臺給久病的父親去買藥。魯迅在家庭的衰落中看透了世態(tài)的卑俗。

  出過道往北經(jīng)過走廊,與魯瑞臥室相隔一個天井,就是魯迅家的廚房。三眼大灶,一應(yīng)炊具,仍

  紹興

  保持著原樣。廚房北首,隔一狹小天井有三間平屋,當年運水的父親曾在此為周家做一些雜務(wù),還為魯迅做過竹器玩具。過三間平屋就是百草園了。

  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已道盡了百草園的斑讕色彩、盎然情趣。百草園占地近2000平方米,有大小兩園,南稱大園,與西邊梁家園子隔一堵1米多高的泥墻。有“無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墻根”至今仍留存如故。百草園易主后,北端的小園建了花廳,并向西延伸擴建了假山,南端的池塘邊也筑了圍墻,但大園仍基本保持著原樣。如今,短墻外的梁家園子已與小園聯(lián)成一片,有亭子、假山、水池、花草、翠竹、樹林、飛鳥,鶯啼燕語,草木萋萋,是閑暇休憩的好地方。

  魯迅故居這是一幢中式兩層樓房。一切陳設(shè)均按當時實際情況原樣成列。這里可以看到魯迅家里的客廳(通常用來吃飯和會客的)、臥室、廚房、百草園等。

  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代上學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書屋系清末紹興城內(nèi)有名的私塾。房內(nèi)正中墻上掛有“三味書屋”的匾額和松鹿圖。房柱上有一副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讀書!狈績(nèi)擺設(shè)有方桌、木椅,是當時原物。在書房的東北角有一張桌面上刻有“早”字的書桌,就是當年魯迅的。書屋后有小園,為魯迅及其同學課余游玩之處。

  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這里原有的正中大門是六扇黑漆竹門,改建后已不復存在。

  新臺門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它是老臺門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建的,同時建造的還有過橋臺門。

  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臺門,世系綿延,到了清光緒、宣統(tǒng)年間,整個周氏房族逐漸衰落。1918年,經(jīng)族人共議將這群屋宇連同屋后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朱熹后代)

  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魯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的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已經(jīng)恢復舊觀,原來的家俱也多數(shù)找回,并按原樣陳列。

  地址:魯迅故里步行街47號

  交通:紹興繞城高速進城。

  門票:憑身份證可以免費領(lǐng)取

  廣州魯迅故居

  白云路西段的白云樓西側(cè)的26 號(現(xiàn)7號)二樓,在這里,他寫下了在廣州期間的大部分著作。 4月 6日,李大釗被害,魯迅憂心如焚,他沉重地感覺到:革命的果實有可能被葬送。4月10日,當廣州熱烈慶祝北伐軍攻占上海和南京的時候,他寫下《慶祝滬寧克服的那一邊》,希望給革命的人們增加一點危機意識。

  4月15日,廣東方面的國民政府反動軍警到中大抓人,魯迅出面勸說校方保護學生無效,于4月21日正式向中大提出辭職。 此后一直到離開廣州前,他每天閉門整理舊作。在這里,他編訂了《朝花夕拾》、《野草》,一氣寫了一個新的雜感系列:《辭大義》、《答有恒先生》、《反“漫談”》、《憂“天乳”》、《革“首領(lǐng)”》、《談“激烈 ”》等,寫下了《可惡罪》、《小雜感》、《略談香港》等30多篇富于戰(zhàn)斗性的雜文、散文。

  1927年9月27日,他與許廣平一起乘船離開廣州,前往上海進行另一場戰(zhàn)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有關(guān)專家認為,對于整個一生來說,魯迅只在廣州作了短暫的停留,然而,他的革命思想?yún)s是在這兒形成、夯實的。

  2013年,文史專家們正在努力爭取讓白云樓恢復魯迅故居的原貌,讓它和魯迅紀念園遙遙相望,增強魯迅紀念園的紀念意義。

  民國 廣州 白云樓魯迅故居 位于廣州市白云路白云樓。該樓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3層樓房。面向東南,長度因地形關(guān)系,前后不同,前約93米、后約74米、深約28米。西南和北面墻壁上刻有多處用水泥制作的“白云樓”匾額,建于1924年。原為郵政部門職工宿舍,魯迅租賃了西側(cè)第一道門2樓的1廳3房,于1927年3月29日從中山大學鐘樓遷到這里居住。當年,魯迅和他的好友許壽裳各住一房,許壽裳的女兒許廣平和女工合住一房,會客廳在入門處。室內(nèi)陳設(shè)簡樸,椅子是竹制的。魯迅的房子,窗戶正對馬路,房間擺滿書籍。樓下西側(cè)是走廊,面對東濠涌,以螺旋式樓梯通上二、三樓。

  1927年初魯迅到廣州,住在中山大學鐘樓二樓。不久,廣州國民政府反動當局,繼蔣中正在上海制造的“四·一二”政變后,4月15日也進行了大屠殺。魯迅的好學生、中共廣東區(qū)委學委副書記、中山大學學生會主席畢磊也被捕,魯迅極力進行營救未遂,后憤然辭去了在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wù),蟄居白云樓寫作。他拒絕了新權(quán)貴們的威迫、利誘以及特務(wù)的盯梢,以銳利的筆鋒,寫下了《可惡罪》、《小雜感》、《扣絲雜感》、《談“激烈”》、《略談香港》等著作,與這些狗狼之輩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并于9月27日偕同許廣平離開這里,前往上海。

  魯迅故居現(xiàn)尚保存完好。

  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魯迅故居

  魯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叫周樹人,

  字豫山、豫亭,后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fā)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故居信息

  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內(nèi)宮門口二條19號 ,是魯迅1924

  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一生撰寫了許多著作,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華蓋集》、《續(xù)編華蓋集》、《墳》、《野草》、《彷徨》等不朽作品,印行了《中國小說史略》、《熱風》等著作,同時還主持編輯了《語絲》、《莽原》等周刊雜志。1979年,魯迅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21號魯迅故居,是魯迅1924年春自己設(shè)計改建的,同年5月搬來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離開北京,去到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魯迅兩次從上;乇本┛赐赣H,也是住在這里。

  故居介紹

  魯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從建筑到空間陳設(shè),都是比較簡樸的。在這里,魯迅完成了

  許多戰(zhàn)斗作品,《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這里寫的。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這是魯迅在散文《秋夜》一開頭說的兩句話。

  站在魯迅故居的后園里朝遠處望,我沒有看到棗樹,看到的是樓房和遠處灰蒙蒙的天空。故居的前院和后小院的通道處,倒是有兩棵棗樹,由于無人采摘,棗樹上結(jié)滿了熟透的棗子,許多都掉落在地上,在土里腐爛了。

  一旁的接待人員說:“那兩棵當年的棗樹都沒了,這幾棵,是后來補種上去的!

  棗樹沒了,魯迅也沒了,留下來的是那些立在原地、傻呆呆等著主人回來的房子,以及魯迅當年手植的丁香。它們已歷經(jīng)了70多年的風雨,枝繁葉茂,快遮擋住了院子里的天空。

  去魯迅生前的故居看看,是我的一個愿望。

  出阜成門地鐵站,東行一程,再往北轉(zhuǎn),喧鬧聲漸少。兩溜老舊的平房間有一扇朱紅色的大門,那就是魯迅故居——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21號。

  大門里什么東西也沒有,有工人正在忙碌地鋪地板,灰頭土面的。博物館負責人說:“我們原計劃趕在10月19日魯迅逝世70周年前完工,現(xiàn)在恐怕是要推遲了。魯迅故居的門從5月份就關(guān)閉了。等博物館修繕好后,一起對外開放。”

  魯迅故居是一座青瓦灰墻的小四合院,東墻上掛著“西三條胡同21號”的門牌還能依稀辨認。再旁邊,是郭沫若寫的“魯迅故居”的牌子。

  故居的門果然關(guān)著。一番糾纏后,終于準我進去看看。從正門進去,是很小的一個院子。北邊是他的母

  親和他妻子朱安的臥室。西邊是廚房,東邊是女工們的臥室,南邊是魯迅會客和藏書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間小房子,北京人稱為“老虎尾巴”的地方,是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魯迅故居的接待員說:“這不算什么很好很講究的四合院。但魯迅當時急著搬進來,就顧不得那許多了!

  的確,魯迅顧不得那許多了。因為和兄弟周作人的失和,他不得不離開從前的八道灣11號——那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很大的院子,還有池塘,有兄弟,還有母親。

  整個宅院都由他親自設(shè)計

  魯迅想著搬家,但他那時候經(jīng)濟拮據(jù),沒有錢,不得不臨時搬到一個只有幾平方米的房子里。

  住了9個月后,他向老朋友齊壽山、許壽裳各借400銀元,買下了阜成門內(nèi)宮門口西三條21號的院子,

  也就是現(xiàn)在這座宅院。這本是一座破舊不堪的院子,但為了給母親和自己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魯迅親自設(shè)計并繪制了草圖,對院內(nèi)原有的6間舊屋進行了改造翻修。原來只有老屋6間,北房、南房各有3間;他買下后做了一番改造:東西各加了兩小間廂房,使小院布局更加合理、實用;同時又挖了水井,種上刺梅、丁香、碧桃等花木,使這座小小的北京四合院別具一格,有了南方可人的景觀。同年5月,魯迅帶著母親、妻子住到了這里。

  后院的中心,果然有一口他親自打鑿的苦井。但是周圍圍上了白色的柵欄,非常的顯眼。只是井上被兩塊大石板蓋住,不知道是否還有井水。故居接待員笑著回答說:“北京近年地下水都普遍下沉,井里早沒水了!”

  魯迅臥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間小房子,這也是魯迅設(shè)計的“作品”,北京人把這樣的屋子稱為“老虎尾巴”。走進去,里面的面積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張長凳架著兩塊木板的單人床,單人床邊上是一張書桌,書桌前依序擺放著一盞煤油燈、一個舊式鬧鐘和一個相框。相框里,是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推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后園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讀過魯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雜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這片屋檐下誕生的。離開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這樣溫馨而傷感的作品,魯迅以后再也沒有寫出過了。

  他的妻子獨自守護在這里

  在魯迅故居里轉(zhuǎn)了一圈,在南房里看到有青年給魯迅畫的像掛在墻上:人依然是瘦的,眼神似乎在笑,又似乎有些哀傷,也似乎有調(diào)侃和諷刺地看著每個來的游客。

  在“老虎尾巴”上,接待人員指著窗下一張長凳架著兩塊木板的單人床,說:“魯迅看書累了,就睡在這里。他和朱安不睡在一起!

  關(guān)于朱安,曾經(jīng)住在阜成門內(nèi)橫四條2號的張大爺有一些印象。他說,他們家就和魯迅故居隔著一道墻,只是到了1953年,要建魯迅故居博物館,他們家的房子被政府收購,這才遷往別處。

  張大爺說:“朱安女士是纏足,而且不會說北京話,因此外出辦事不太方便。作為鄰居,朱安女士常托我父親代她向上海郵寄包裹,主要是圖書、資料等。有時也請求代筆幫她寫信。她常給我們小孩一些糖果,還叫我們‘小寶寶’,我們很喜歡她。背后,我們小孩子稱她為‘小寶寶奶奶’,不過她那一口紹興話,我們是一點也聽不懂的!

  在魯迅1926年離開北京后,朱安一直陪伴在魯迅的母親身旁。魯迅母親1943年去世后,這個沒有得到愛情的舊式女子獨自守護故居,直到1947年6月去世,像影子一樣消失在這個寂寞的世間。

  朱安和魯迅的婚姻是一個不幸,而這種不幸似乎不是某一個人造成的。

  前去拜謁的人數(shù)都數(shù)不清

  魯迅離開這里已經(jīng)80年,追尋前來的拜謁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接待員說:“許廣平回北京,在這里住過。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現(xiàn)在也常來。有時候,他還帶著孫子來。那個老頭,頭發(fā)都白了,挺有意思的!

  探訪指南

  魯迅離開北京后,他的母親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這里生活,直至她們相繼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無人照顧。為使魯迅的手稿、藏書不致受損,魯迅的生前好友從法院的渠道,以“接管”為名,把魯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魯迅故居】相關(guān)文章:

魯迅的故居位于何處10-26

王安石故居05-13

北京老舍故居06-09

老舍故居簡介08-17

參觀魯迅故居有感(通用27篇)02-17

魯迅故居觀后感(精選46篇)08-29

文天祥故居在哪里10-19

魯迅的經(jīng)典語句06-24

精選魯迅的詩句12-08

魯迅經(jīng)典座右銘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