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琵琶行》教案1
1。教學設計,選好角度!杜眯小肥悄捴巳丝诘膫鹘y(tǒng)名篇,過去教學很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為主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我教這一堂課,改變了教學的角度,選擇了這樣一個突破口:把本詩的欣賞與對聯(lián)的學習結合起來。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兩條教學線,一條線是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這是主線,其結構設計為“整體感知”——“鑒賞探究”——“自主欣賞”三個步驟;另一條線是對聯(lián)的欣賞與創(chuàng)作,這是副線,其結構設計為“引讀對聯(lián)”——“賞析對聯(lián)”——“創(chuàng)作對聯(lián)”三個環(huán)節(jié)。這樣設計,避免了教學的單一性,增強了教學的立體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文化氛圍。
2。解讀文本,突出重點!杜眯小愤@首詩值得欣賞的內容很多。我在處理教材、解讀文本的時候,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詩中兩個關鍵的地方,突出其重點。一是詩中的音樂描寫,這是詩的主要藝術特色之所在,似乎形成這樣一個規(guī)律,教《琵琶行》就必須講音樂描寫;一是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這涉及到詩的主題。敘事詩是通過人物的命運來反映現(xiàn)實的,而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詩人的強烈共鳴,詩人才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揭示出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的共同點,才能夠讓學生進入詩的境界。在教學這兩個重點內容的時候,我采取了欣賞與探究相結合的教法,在欣賞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賞。欣賞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詩的內容,進而提升語文學習的人文品位。我認為,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審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進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這便是我在教學中的一種追求。
3。改變學習形式,促進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越俎代庖。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芏鄷r候,老師一進課堂,就難于管住自己的“嘴”,就給忘了學生的活動。這堂課,我的出發(fā)點是力圖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學習的生動局面,我改變了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聽的方式,在學習形式上,我設計為“誦讀式感悟”、“探究式鑒賞”、“自主式賞析”和“獨立式創(chuàng)作”,這樣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自主欣賞”這一板塊的設計,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生的賞析異彩紛呈,體現(xiàn)了個性化閱讀的特點。這堂課還有一點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學生對學對聯(lián)、寫對聯(lián)很感興趣,尤其是他們在課下相互討論、切磋,共同研究,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從中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才能。我認為,語文學習就是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在課下動起來,這就是我們語文老師所期待的一種學習狀態(tài)。
《琵琶行》教案2
【目標預設】
1、鑒賞詩歌中高超的音樂描寫。
2、分析琵琶女形象。
3、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步驟】
活動一:走近文本。
1、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
他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辈⑦@一主張付諸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
白詩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統(tǒng)治者罪惡的政治諷喻詩。代表作《秦中吟》10首、《新樂府》50首。
二是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當時號稱“千字律詩”,流傳極廣,正如宣宗所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生平與詩作
時期生活特點詩歌特點
前期
。ㄈ胧说劫H江州司馬前)仕途一帆風順,始終抱著“為民請命”“兼濟天下”的宗旨。以諷喻詩為主。代表作品為《賣炭翁》
后期
(貶江州司馬到死)
是他“獨善其身”的時期,揉和儒家“樂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來作“明哲保身”的法寶;诤蕖叭畾馓珘,胸中多是非”。以閑適詩和感傷詩為主。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
閑適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2、《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tǒng)稱“歌行”。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活動二:詩歌鑒賞。
一、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句式:),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曹穆二善才(句式:),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默(),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句式:)。予出官(京官外調)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句式:),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問:小序有什么作用?
二、賞“景”
。ǎ保皾£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ǎ玻皠e時茫茫江浸月”
。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4)繞船明月江水寒
(5)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三、品“聲”
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有三處描寫音樂:
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
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
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
。ㄒ唬┮宦勁醚嘁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總結:【第一曲:悲涼、傷感】
思考:寫琵琶聲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寫的?
。ǘ┰俾勁迷V淪落
【琵琶女出場】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1、“尋”、“問”……這一系列的動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2、琵琶女為何“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總結:【第二曲:雄渾、激昂、大氣】
賞析1:作者是如何描繪音樂的?歌女的琵琶曲為何感人?
賞析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ㄈ┤勁们嗌罎
琵琶女:同情和感激詩人:設問側面表現(xiàn)感傷之深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相通,心靈相融
問:我們能否從琵琶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問:琵琶女是怎樣一個形象
問:為何作者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嘆呢?他們“同”在何處?
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男兒有淚不輕彈”白居易的“淚”只為琵琶女而灑嗎
總結:【第三曲:凄涼、悲傷】
思考:本節(jié)描寫琵琶女的演奏技藝時,用了哪些手法?
《琵琶行》教案3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誦讀要求。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語設計:
提起李白,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摯的感情,有清麗的詞句,但我們也許只感到它的優(yōu)美,并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因為同樣意境的語句,在其他人的詩里同樣可以讀到。再后來,讀的詩越來越多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綸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體濃”… …也許從這里我們開始驚詫于他才思的綺麗,那些打破常規(guī)而有無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來的?他的字里行間,果然帶有一股飄忽飛逸的神仙氣息。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二時我們學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哪有通篇記述夢境的?人間哪有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間的言語!他的句子沒有任何格律的束縛,有的是《詩經》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興遞飛,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飛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在他的夢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塵土,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tài):上穿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時空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解題
1、簡介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3、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賹W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趯φ兆⑨尩诙握b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回答疑。
、鄯配浺艋蚪處熍錁贩蹲x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基調。
(2)內容與形式的總理。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極寫蜀道隔絕之久與開辟之難。
“上有六龍會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第二層,從現(xiàn)實山勢高危的角度,極寫蜀道度越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xiàn)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與開頭的“噫吁巇,危乎高哉“一句照應,顯得意味深長。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xiàn)結束了全詩,將“蜀道難”的內容概括無余,使讀者興無窮之嘆。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復出現(xiàn),不僅在詩的結構上起著統(tǒng)攝、鉤連、總括的作用,而且對全詩的詠嘆基調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3)詩人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了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鳳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語句,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xiàn)實的內涵。
3、欣賞品味。分析詩歌藝術特色:
(1)善用反復:
文中三次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xiàn)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3)夸張到極至的技巧:(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一個“難”字。
(5) 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guī)哀啼”等傳說的出現(xiàn),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一個“難”字。
4、賞析詩句:
(1)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2)“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xiàn)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課堂訓練。
(1)閱讀課文,經自由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
(2)背誦這首詩。
6、 課堂小結: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詩,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琵琶行》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內容,掌握序言內容
2、賞析詩歌,品味詩句中豐富的內涵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描寫的妙處,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歸納詩歌的主旨;
2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設想】
一思一得,詩歌的理解感悟最終還是要靠學生自己,所以本課堂教學主要還是著重于設計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人出色的音樂描寫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才是重點解決的問題。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從琵琶聲中感受琵琶音樂;播放詩歌朗誦,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播放音圖并茂的歌曲讓學生模仿寫作等方式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理解詩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úシ乓欢闻们陡呱搅魉罚┐蠹议]上眼睛,聆聽這段美妙的琵琶曲。一邊聽,我一邊給你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大家都有聽過: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并贊嘆不絕。伯牙十分驚嘆,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會欣賞我的琴聲呢?他請子期上船,并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xiàn)在彈一曲,請你說出曲子內容。說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后說: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嘆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詩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紅顏知己,他被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兩人的共同遭遇使得他們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杜眯小肥俏覈膶W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寫作背景。《琵琶行》創(chuàng)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鎮(zhèn)李師道派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請捕刺客,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被指責越職奏事,貶為江州刺史;又進而誣陷他作《賞花》《新井》詩“甚傷名教”,再貶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加之州司馬雖然名義上是刺史的佐史,實際上是一種閑散職務,這對白居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郁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chuàng)作出這首傳世名篇。
三、解題!杜眯校ú⑿颍吩鳌杜靡。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因與“歌”大同小異,常統(tǒng)稱“歌行”,統(tǒng)稱“歌行體”。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jié)、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于變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四、誦讀詩歌,并理解文中難懂字詞(朗讀詩歌時,要求借鑒配樂朗誦,讀出全詩凄涼、壓抑的感情基調,體會詩歌意境)
五、整體把握。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
明確:敘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
2、把握主要內容:
這首詩主要記敘白居易貶謫江州時,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一事。詩中主要塑造了兩個形象: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前者為主,后者為賓。既表達了對琵琶女晚年沉淪遭遇的同情,表達了詩人的凄涼心境。
3、詩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學生快速默讀詩序文和全詩,把彼此對應的部分找出來。
明確: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第四、五句(“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同詩的第二、三段對應;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對應。
4、分析結構:這首詩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猶抱琵琶半遮面”)寫遇到琵琶女的經過:江邊送客,正苦于沒有音樂的時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部分(“轉軸撥弦三兩聲”至“唯見江心秋月白”)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情況,詳細描寫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沉吟放撥插弦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寫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部分(“我聞琵琶已嘆息”至篇終)寫作者的感慨:對琵琶女的同情,并借此抒發(fā)了自己遷謫后的郁悶心情。
六、賞析
1、為什么白居易會發(fā)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從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中來尋找答案)
明確:樂妓:早年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色藝雙絕);現(xiàn)在境況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身居高位、名動京師”(高官厚祿);現(xiàn)在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淪落凄涼)。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由“盛”(風光無限、春風得意)而“衰”(淪落天涯、境況凄涼)。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xiàn)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盡情地傾述了自己的悲憤之情。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
2、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憂郁之情?
明確:詩人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于現(xiàn)狀,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边@都是非常激越雄壯的曲子,正好能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也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激烈的情感。
3、請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否激起詩人如此強烈的情感?
明確:江南小調是歡快的、流暢的感情,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才激起了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感傷情感。
第二課時
一、欣賞這千古絕唱的音樂描寫。
(音樂并不象高聳入云的山峰,奔騰不息的河流,翁郁蒼翠的林木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縹緲難以捕捉,歷代用詩歌來表現(xiàn)音樂的作品很少,堪稱精品的就更罕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謂描寫音樂的極品,自唐以來歷詠不衰,實乃千古絕唱,現(xiàn)在我們就來欣賞它。)
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這是詩人描寫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fā)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她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悲慘的遭遇和內心的哀愁: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高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這兩句寫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寫得特別入神。
第二部分是“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風得意的青年時代。那時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形象生動!按笾樾≈槁溆癖P”更使人覺得在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語,和歡快時滾燙的淚水,讓人過耳不忘。接著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寫弦音像黃鶯(在)花下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優(yōu)美動聽。這更進一步寫出了琵琶女內心的歡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著,發(fā)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壓抑著,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此時此刻真是無聲勝有聲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長,“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她“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怎不肝腸寸斷?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边@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這時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為何?
明確: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這現(xiàn)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八南乙宦暼缌巡保缌巡,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被撕裂,是憤激的哀號?傊娙瞬坏珜懗隽伺门魳芳妓嚨母叱,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憂怨,一個弦上彈憂怨,他們都有一樣的愁怨,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二、賞析描寫無形的音樂所運用的方法:
明確:第一,就是運用比喻(修辭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把音樂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lián)想;第二,就是用雙聲疊韻詞(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第三,就是運用的對比(有聲和無聲)、動靜結合的方法;第四就是運用心情來表現(xiàn)音樂:如“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xiàn)了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弦聲的低沉;第五就是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有了畫面感: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的表達了出來,并能區(qū)別音調音色的變化。
三、分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明確: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四。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明確: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fā)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五、總結
正是因為有了相同的境遇,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寫下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
六、比較閱讀《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二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不同!扼眢笠返囊魳访鑼憳O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著重寫樂曲的藝術效應,多用夸張手法,也顯示了詩人的奇特想像!杜眯小返囊魳访鑼憚t屬于現(xiàn)實主義范疇,詩人著重寫的是樂曲的藝術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琵琶行》教案5
內容預覽:
第4課《琵琶行(節(jié)選)》教案
誦讀、賞析、探討
。保囵B(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玻畬W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A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B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感受“聲中之情”
聲音描寫技巧高超,要求講完其段落后,學生能及時掌握并背誦。
主旨方面重點比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名句。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短圃姟肥俏覈姼璧囊蛔叻,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著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白居易 ,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著,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F(xiàn)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習“序”
1. 快速閱讀,疏通字詞
2. 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內容?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過;(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點明寫作動機;(4)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凄切傷懷
四、錄音范讀 ,整體感知
思考:1. 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 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 是什么把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4. 全詩共寫了幾次音樂?(連帶詩歌結構)是怎樣寫的?
第一次 詩人送客聞琴 (暗寫、側面烘托)
第二次 邀見、彈奏《霓裳》《六幺》(明寫、詳寫)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明寫、略寫、側面烘托)
5. 哪一次音樂寫得最精彩?(轉入精讀)
五、精讀音樂段
(一)詩中關于音樂的描寫(第二自然段劃分層次)
A找出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八個比喻句(板書)
音樂 特征 情感
轉軸撥弦 和緩低沉 (序曲) 先有情
低眉信手 聲聲思
輕攏慢捻抹復挑 (過渡) 無限事
1. 如急雨 粗重急驟
2. 如私語 輕微委婉
3. 珠玉落盤 清脆圓潤
4. 鶯語花底 宛轉流暢
5. 冰泉冷澀 阻塞壓抑 幽愁暗恨
6. 銀瓶乍破 激越奔涌(高潮)
7. 鐵騎突出 高亢雄壯
8. 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終)、余韻悠悠
B八個比喻句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些特征?音樂的旋律有什么變化?
(1)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為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視覺、聽覺融通--通感)
。2)以形摹聲(視覺角度)
。3)聽者與彈者情感交織
(4)景特描寫烘托氣氛
六、學習3、4、5自然段
1. 思考:作者為何聽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動,詩中有沒有告訴我們原因?
2.閱讀3、4自然段(板書)
比較詩人與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賞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 年老色衰
門庭若市 門前冷落
下嫁賈人 獨守空船
。ㄔ攲懮剑詫懜惺埽
同是天涯淪落人,
詩人(凄苦)
辭帝京,謫居臥病,
地僻無音樂,不聞絲竹
黃蘆苦竹,杜鵑啼血
山歌村笛,嘔啞嘲哳
。ㄔ攲懜惺,略寫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識
七、總結主旨
詩中通過對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對歌女的同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天涯淪落人”之恨
《琵琶行》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的身世及領會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2、理解把握課文的內容。
3、領會用各種比喻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和領會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2、領會用各種比喻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
難點:理解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及表達的內容。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方法:誦讀、點撥、討論等方式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了解琵琶女的身世和詩人的處境,進一步理解他們產生共鳴的原因,
2、誦讀課文,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感情基調。
〈二〉教學過程
1、聽誦讀錄音,了解課文梗概。(用一句話概括)
2、誦讀全文,初步感受作者抒發(fā)的情感。
3、了解琵琶女的身世
。1)找出寫琵琶女身世的句子(①序言部分第3句,②正文第三段2—11句);
(2)誦讀相關句子,理解一些文言詞語意思,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琵琶女的身世。
4、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
(1)找出寫詩人當時處境的句子(①序言部分第1句,②正文第四段3—8句);(2)誦讀相關句子,結合課文注解③,再作一些關于作者身世的補充。
5、兩人的遭遇有什么相同之處?用原文詩句概括。(“同是天涯淪落人”)
解釋“淪落”含義,并結合以上(1)、(2)點進一步理解兩人“淪落”的具體表現(xiàn):
琵琶女:年輕貌美、技藝高超、歡笑作樂——年老色衰、冷落飄零;(怨)
作者:京城高官、高朋滿座、詩酒流連——謫居臥病,凄涼落魄。(恨)
為下一步理解兩人能產生共鳴作鋪墊。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理解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及表達的內容;
2、領悟琵琶女通過音樂變化流露的情感變化。
〈二〉教學過程
1、提問: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確: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略寫;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而演奏,詳寫;第三次是明寫,略寫。
2、賞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學生自由朗讀詩的第一段。
(2)提問、思考:
、倜鑼懢拔锞渥拥奶攸c及作用:蕭瑟,渲染氣氛,烘托心情。
、凇爸魅送鼩w客不發(fā)”,為什么?(琵琶聲的情調觸發(fā)了主客的心情)
。3)學生誦誦第一段,體味其中作者的感情。
3、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2)學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弦,嫻熟、傳情,并進入狀態(tài)。
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概寫琵琶女演奏,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以及怨怨恨之情。
第三階段(“輕攏慢捻抹復桃……四弦一聲如裂帛”)具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的情景。
。3)鑒賞詩人表現(xiàn)樂曲情調的的手法
①找出琵琶女演湊的句子,并說說演湊的'內容。
、谠谘轀愔,詩人先寫琵琶女調弦的動作和神情,有何作用?
、劬唧w找出描慕聲音和比喻兩種表現(xiàn)手法,說說有何作用,并誦讀相應句子。
、苷f說琵琶女演奏中流露的情感變化。
。4)末句“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什么作用?
明確:側面烘托,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沉浸余音的境界中。
。5)學生誦誦第二段,進一步領會琵琶女的感情變化。
4、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學生默讀5段。
。2)作者寫琵琶女第一、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確: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境界。第一、三次作者從側面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5、討論:
。1)兩人產生共鳴的原因:
①琵琶聲優(yōu)美動人;
、谠庥鱿嗨,心靈觸動。
。2)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三〉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xiàn)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2)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四〉作業(yè)
學生誦讀第二段,進一步領會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以及蘊含的情感。
〈五〉板書設計
琵琶行(并序)
琵琶女白居易
京倡京官
商婦謫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韋首建
《琵琶行》教案7
【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yōu)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在“閱讀與鑒賞”中也要求“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杜眯小钒雅门纳硎,詩人自己被貶的遭遇,以及琵琶藝人精湛的彈奏技藝很好地柔合在一起,采用情景交融、遞相詠嘆的藝術手法,塑造出兩個感情相互交融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抒發(fā)了詩人憂郁悲憤的主觀感情。教學本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入情景,體驗人物情感,理解詩歌意蘊,結合語境,感悟詩中描寫音樂語句的藝術魅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⑴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⑵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⑶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師:一位盲人將要離開人世間時,對別人說 “ 我多想看看陽光及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 人們請來了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首曲子,盲人留下熱淚說:“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陽光、鮮花、小鳥、河流”,盲人帶著喜悅滿足地離開了人間;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后,老淚縱橫地說:“我觸摸到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美妙的音樂能引起不同經歷、不同心境的人的共鳴!杜眯小分信门纳畛辆畹难葑嗑褪挂淮娙税拙右卒粶I下,F(xiàn)在就請同學體會文中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作者化動聽琴聲為美妙詩句的非凡本領,探究作者淚濕青衫的原因。
。ㄒ霉适,巧設懸念,利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 、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自讀思考題
。ǎ保┳衷~正音 :
湓 pén( 江名 ) 賈 g ǔ ( 商人 ) 思 sì( 名詞,思緒 ) 嘈 cáo( 聲音粗重 )
舫 f ǎ ng( 船 ) 蝦蟆 hámó 鈿 diàn( 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裝飾品 ) 篦 bì( 用竹子做成的梳頭用具 ) 嘔啞 ōuyā( 象聲詞,樂聲嘈雜 ) 嘲哳 zhāozhā( 象聲詞,聲音細碎 )
。ǎ玻┬⌒蛟谖闹杏惺裁醋饔?
。ń淮鷷r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ǎ常┬⌒蛞呀涊^清楚地講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懺姾峡梢愿玫厥闱檫_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ǎ矗└爬ㄔ娙嗽谶@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 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聞聽琵琶女彈奏琵琶、講述身世,并為她作了這首《琵琶行》。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 )
。ǎ担 理清詩歌思路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么?(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詩人的情感有什么變化?(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兩個。詩人、琵琶女。)
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 、課堂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3 、教師小結。
。ㄒ龑W生自學,讓學生借用注釋、工具書等,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和整體把握文意的能力。)
三、品味鑒賞,體景悟情
1 、賞“景”
有感情朗讀課文,劃出敘述景物環(huán)境的句子,討論其在詩歌中的作用。
。ā皾£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江東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構成了清晰如畫的意境,又由于聲律與情韻的配合,令人頓感受秋涼襲不斷,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 別時茫茫江浸月 ”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無不彌漫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憂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再次出現(xiàn)做好了準備。其它如:“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明月江水寒”、“黃蘆苦竹繞宅生”等。)
2 、品“聲”
。ǎ保┮魳肥菧贤ㄔ娙伺c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邀相見,再聞琵琶訴淪落,三聞琵琶濕青衫。)
。ǎ玻┦鞘裁礃拥呐寐暰谷蝗绱擞形透腥玖δ?
①一聞琵琶是什么樣的聲音?
。m未明寫,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谝宦勁寐劼暡灰娙,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 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讀,達到背誦)
a 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征。(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tài)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
b 誦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容和表現(xiàn)力。(調弦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xù)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c 鑒賞具體描寫樂聲的詩句 .
詩人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樂聲的?(借助語言的音韻摹聲,兼用比喻、通感加強其形象性。)
對照注釋,結合作比事物特點,體會比喻所表現(xiàn)的樂聲特點;
依據樂聲特點體會樂曲的發(fā)展變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請同學們用曲線圖來表示音樂的發(fā)展變化。(旋律變化,心潮起伏。樂聲造像:琵琶女身懷絕藝,心懷哀怨。)
、廴勁,為何詩人“淚濕青衫”?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相通,心靈相融。)
3 、悟“情”
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ǎ保┕磩澇鑫闹心荏w現(xiàn)“聲中之情”的詩句。
。ㄎ闯汕{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ǎ常└鶕n文,學生先朗讀,后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ㄅ门且毁u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群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4 、識“知音”
。ǎ保⿲W生討論: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么?(過渡到詩人的處境: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2)交流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多向“對話”交流,不僅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更能培養(yǎng)學生品味文言文意蘊的閱讀鑒賞能力。)
四、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必惗喾艺f:“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音樂能夠為我們創(chuàng)造和展示一個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你會涌現(xiàn)出許多美妙的想象,再呈兒時編織過的金色的夢,你會忘卻生活中的種種不快,任憑溫柔的微風撫弄;你會一改往昔的沉靜,只覺得熱血在沸騰……如果你細心地尋覓,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構成這個世界的“基本物質”竟然如此簡單,它只是幾個最普通的符號。這些簡單而又神奇的符號,就是音樂世界。
古今中外,有關音樂的佳話不勝枚舉,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本詩中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請你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對音樂的理解來個性化地解讀《十面埋伏》等琵琶名曲,運用課文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寫一篇聽后感,在全班交流。
。ㄓ酶挥袉l(fā)性的引言,激勵每一個學生個性化地鑒賞音樂,讓學生帶著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生活閱歷來感悟音樂,運用課文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起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作用。)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三個方面的特色:
1 、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兩次閱讀活動,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思考有關問題,并嘗試概述課文情節(jié),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在引導學生賞析課文,品味鑒賞課文中的環(huán)境美、用語言描述的音樂美、人物的情感美時,在教師示范賞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深層次地研讀課文。這樣安排,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投入到閱讀實踐中去,用學生的閱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教給學生文言詩文的學習方法,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本教學設計中,一是安排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等掌握字詞,疏通文意,通過概述課文內容,提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二是通過師生的平等交流對話,讓學生初步領悟如何賞析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以教師的鑒賞方法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閱讀和表達。三是在學生自主欣賞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評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生交流評議的過程,既是相互取長補短,共享學習資源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提高文文欣賞能力的過程。
3 、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學生賞析《十面埋伏》等琵琶名曲,寫聽后感,既讓學生將課文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加以遷移運用,舉一反三,又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
《琵琶行》教案8
學習目標1.理清全文脈絡,分析本課的結構特點。2.學習描寫音樂的方法,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3.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字音辨識
(1)單音字
、黉云挚( ) ②錚錚( )
、蹜懭( )④謫居( )
、葺痘( )⑥霓裳( )
、吖芟( )⑧紅綃( )
、徙y篦( )
答案①Pén ②zhēnɡ ③mǐn ④zhé ⑤dí ⑥ní⑦xián ⑧xiāo ⑨bì
(2)多音字
、倨谖r
、凵
答案①piāo/piǎo/piào ②há/xiā ③chánɡ/shɑnɡ
2.辨形組詞
答案(1)鈿頭/佃戶(2)西舫/作坊(3)貶謫/嫡系/水滴(4)撥弦/堅忍不拔/跋涉
3.通假舉要
曲終收撥當心畫:xx
答案通“劃”,用撥子劃
4.詞語解釋
(1)左遷九江郡司馬:xx
(2)委身為賈人婦:xx
(3)使快彈數(shù)曲:xx
(4)曲罷憫然:xx
(5)恬然自安:xx
(6)弦弦掩抑聲聲思:xx
(7)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xx
(8)幽咽泉流冰下難:xx
(9)夢啼妝淚紅闌干:xx
(10)又聞此語重唧唧:
(11)嘔啞嘲哳難為聽:
(12)卻坐促弦弦轉急:
答案(1)貶官,降職(2)托身。文中是嫁的意思(3)暢快(4)憂郁的樣子(5)淡泊寧靜的樣子(6)低沉抑郁(7)隨手(8)低泣聲,文中形容堵塞不暢的水流聲(9)縱橫錯亂的樣子(10)嘆息聲(11)形容聲音繁雜,也作“啁哳” (12)退回(原處)坐下
5.古今異義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義:xxxx
今義:時間詞,今年的下一年。
(2)因為長句
古義:xxxx
今義:介詞,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連詞,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關系。
(3)似訴平生不得志
古義:xxxx
今義:志愿實現(xiàn)(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4)鐵騎突出刀槍鳴
古義:xxxx
今義:沖出;鼓出來;超過一般地顯露出來;使超過一般。
(5)整頓衣裳起斂容
古義:xxxx
今義: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多指組織、紀律、作風等)。
(6)暮去朝來顏色故
古義:xxxx
今義:色彩。
(7)老大嫁作商人婦
古義:xxxx
今義:排行第一的人。
(8)去來江口守空船
古義:xxxx
今義:去了又來。
(9)凄凄不似向前聲
古義:xxxx
今義:向著前方。
答案(1)第二年。(2)因此創(chuàng)作。(3)稱心如意。(4)突然發(fā)出。(5)整理。(6)面容的色澤。(7)年紀大了。(8)走了以后。(9)以前。
6.一詞多義
(1)言
(2)命
(3)數(shù)
(4)暫
答案(1)名詞,話/名詞,字/動詞,說(2)動詞,叫,吩咐,命令/動詞,命名,題名
(3)數(shù)詞,幾,表示不確定的數(shù)目/名詞,數(shù)量(4)副詞,短暫/副詞,忽然,一下子
7.詞類活用
(1)遂命酒:xx
(2)歌以贈之:xx
(3)聞舟中夜彈琵琶者:xx
(4)商人重利輕別離:xx
答案(1)名詞用作動詞,擺酒(2)名詞用作動詞,作歌(3)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重;以……為輕
8.虛詞辨析
(1)是
(2)為
答案(1)指示代詞,這,此/動詞,表示肯定判斷,是(2)動詞,創(chuàng)作/動詞,彈奏/介詞,替,給
9.句式特點
體會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譯文:xxxx
(2)江州司馬青衫濕。
譯文:xxxx
(3)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譯文:xxxx
(4)轉徙于江湖間。
譯文:xxxx
(5)送客湓浦口。
譯文:xxxx
(6)使快彈數(shù)曲。
譯文:xxxx
答案(1)被動句,無標志被動句。
這天晚上我才體會到被貶謫的意味。
(2)被動句,無標志被動句。
我這江州司馬的青衫已被淚水浸濕。
(3)狀語后置句,“于穆、曹二善才”是后置的狀語,“于”是后置的標志。
曾經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樂師學藝。
(4)狀語后置句,“于江湖間”是后置的狀語,“于”是后置的標志。
在江湖上輾轉奔波。
(5)省略句,“送客”后省略“于”。
(我)去湓浦口為朋友送行。
(6)省略句,“使”后省略“之”。
讓(她)暢快地彈幾支曲子。
10.名言警句
(1)課文名句
、偾Ш羧f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②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弁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課外名句——白居易名句
、俑拯S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谠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堕L恨歌》
、厶扉L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軄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跺X塘湖春行》
⑤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赌航鳌
⑥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斗叛晕迨(其三)》
一、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與元稹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詩作,其中《新樂府》《秦中吟》等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了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二、背景展示
《琵琶行》創(chuàng)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喻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元和十年,被貶為江州刺史;又進而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加之州司馬是一種閑散職務,這對白居易來說是莫大的嘲弄。他連遭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郁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chuàng)作出這首傳世名篇。
三、文化常識
歌行體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特點有:
(1)篇幅可短可長。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
(2)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fā)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
(3)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案栊小斌w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沖破了格律詩的束縛。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4)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文白對譯
白居易才華橫溢,卻生不逢時;他滿懷忠誠,卻連遭貶謫;他憂國憂民,卻屢見民間疾苦。心中充滿惆悵,化為一聲嘆息,訴不盡心中悲涼。那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化為千古絕唱,載入史冊。是什么讓白居易發(fā)出這樣的慨嘆呢?又是誰讓他吟出這樣的慨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踏著他平平仄仄的詩行走進那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
下面是本文結構思維導圖,讀完思考后面的兩個問題。
(1)請概括“品琴音”的“發(fā)展、高潮”部分的內容,并將其分別填入圖中①②處。
(2)請寫出本詩的主旨句,并將其填入圖中③處。
答案①鶯語泉流②銀瓶鐵騎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詩前小序有什么作用?誦讀全詩,找出詩歌中和小序呼應的地方。
答:xxxx
答案(1)小序的作用: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過;②概述琵琶女的身世;③點明寫作動機;④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凄切傷懷。(2)詩歌中和小序呼應的地方:①“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第一段;②“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第二、三段;③“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第四段。
2.音樂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藝術,詩人是運用了什么手法將琵琶聲寫得如此動人的?請結合第二段進行賞析。
答:xxxx
答案(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化抽象為形象。如將“大弦”比作“急雨”,將“小弦”比作“私語”;將清脆悅耳、錯落有致、圓潤的聲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將婉轉流暢的聲音比作花底的鶯語,將激越雄壯、高亢激昂的聲音比作鐵騎突出刀槍的鳴響。(2)疊詞、擬聲詞、聯(lián)綿詞的運用!班朽小薄扒星小薄伴g關”(疊韻)“幽咽”(雙聲)表現(xiàn)出音樂的節(jié)奏和韻律。(3)側面烘托。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作結,通過聽眾的反應和對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來展示音樂的美妙。
3.琵琶女的第一次彈奏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
答:xxxx
答案(1)用“東船西舫悄無言”的寂靜無聲側面烘托琵琶女非凡的技藝,說明周圍船上的人
們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2)“江心秋月白”提醒詩人從樂聲中回到現(xiàn)實中來,詩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緒上的波瀾。(3)景物描寫點染烘托了濃重的氛圍,與復雜的樂聲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美妙的意境。
4.白居易和琵琶女有何相似之處,以至于引起了詩人強烈的共鳴?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的意蘊?
答:xxxx
答案(1)相似之處:①兩人都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②兩人都才華出眾,一個是名揚京都的女藝人,一個是才氣橫溢的大詩人;③兩人都落魄失意,一個年長色衰嫁商人,一個犯顏直諫貶江州。(2)意蘊:這兩句詩直抒“天涯淪落”之感,當為全詩的主旨所在。詩人通過淪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來抒發(fā)自己憂國遭貶的政治苦悶,把對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對被貶謫的滿腔怨憤、對封建社會冷酷黑暗的揭露全部交織在一起,是封建社會士大夫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現(xiàn)已成了人們表達同病相憐、互相慰藉的名句。
5.找出詩歌中的幾處環(huán)境描寫,并分析它們的作用。
答:xxxx
答案(1)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寫詩人于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了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2)“別時茫茫江浸月”,敘述分別時的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3)“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周圍環(huán)境的寂靜。雖然音樂結束了,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到被秋月照亮的江心,仿佛江心秋月也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該句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了令人回味的意境。(4)“繞船月明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huán)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5)“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生活的環(huán)境,渲染了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片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動人。
詩人與琵琶女可謂萍水相逢,一次這樣的邂逅為什么會在詩人心底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蕩以至不能自持?請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xxxx
答案(觀點一)音樂認同。課文第四段有“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的交代。由課文第二段詩人對樂曲的音色、音質、節(jié)奏、旋律所作的十分準確細致、形象生動的描繪,
可以看出詩人深諳音樂,而今卻被迫遠離音樂,詩人正處在一種音樂饑渴的狀態(tài),這就可以解釋他為什么會對演奏技藝高超絕倫的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激動了。而琵琶女只有得遇知音才會賣弄出渾身本領,白居易也只有在享受高水平表演時才會如癡如醉,于是,《琵琶行》同時展示了詩的魅力和音樂的魔力,堪稱絕唱。
(觀點二)身世認同。琵琶女兩次為詩人演奏中間插入了自訴身世的情節(jié),它大大改變了作品的思想重心,精彩的琵琶奏樂因此變成了琵琶女心情故事的伴奏,很可能也成了白居易官場浮沉的背景音樂?梢哉f琵琶女和詩人有著完全相同的無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無意中撥動了詩人最敏感的心弦,以致這位江州司馬不免青衫濕。完成了身世認同的詩人與琵琶女一見如故,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年浩嘆。
(觀點三)文化認同。淪落天涯的共同命運造成他們“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生活基礎,更重要的是詩人一貫的平民情結和普世主義的思想,使他始終對民間疾苦有著強烈的關心,尤其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將自己放在了與琵琶女完全相同的地位,“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不是居高臨下的屈就,而是完全平等的相知、相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最后的失態(tài)痛哭,正是徹底放下士大夫架子后的自然宣泄,宣示了精英文化對大眾文化的認同。
鑒賞詩歌的側面烘托手法
1.內涵: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則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側面烘托就是對事物的側面描寫。它的藝術效果,可以與渲染相媲美。
2.側面烘托的常見類型:
(1)人烘托人。如《陌上!分薪琛靶姓摺薄吧倌辍钡鹊姆磻獊砗嫱星亓_敷驚人的美貌。
(2)物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是以鬧襯靜。
(3)以物托人(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幾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的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
3.作用:運用側面烘托手法不僅可以使主體事物的特征得以強化,更加鮮明突出,而且還可以在對照中使讀者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對主要事物的認識,從而收到單純用正面描寫所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比喻
《琵琶行并序》中運用了許多形象、新鮮、貼切的比喻來表現(xiàn)琵琶曲中復雜、細微的音響變化,給予讀者十分深刻和具體的印象。如以人們在生活中時常接觸到的聲音作比,以驟降的“急雨”比喻粗弦奏出的粗重繁促的音節(jié);以小兒女般的輕柔“私語”比喻細弦輕細綿密的聲音;以大珠小珠灑落在玉盤中的聲音比喻樂聲的清脆悅耳與高低交錯;以花間流轉的“鶯語”比喻樂聲的婉轉流利;以冰下堵塞不暢的“泉流”比喻樂聲的幽咽;以銀瓶乍破水漿迸濺,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比喻樂聲休止后又驟然響起時的鏗鏘激越;以撕裂絹帛的聲音比喻四弦齊撥時樂聲的短促脆亮。聯(lián)翩的妙喻能賦予抽象的音樂以具體可感的聲、色、形的形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把樂音的特點和旋律的變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技巧點撥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它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甲、乙兩種事物是本質不同的兩種事物)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它能將抽象化為具體,將無形化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遷移運用
請寫一個片段,描寫一段景色,至少用到三個比喻句,不少于200字。
答:xxxx
答案(示例)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驹谒,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裾;她輕輕地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節(jié)選自朱自清《綠》)
一、課本素材
點擊素材白居易被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琵琶行并序》。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她的凄涼身世,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遭遇的無限同情,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自己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這里,詩人把一個歌女視為自己的紅塵知己,以人照己,哭己哭人;潞5母〕痢⑸谋,全部融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運用示例白居易對于身世淪落的歌女,未作任何物質的施舍,只因“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琵琶行并序》便獲得了永世傳唱。雖為貶謫之人,但畢竟是朝廷命官,能和一個投歡賣笑的歌女互敘身世,這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同情不是一種炫耀、一種交換,而是一種與功利機巧全然無關的情感享受。不作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相處,是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平等的情感流動,這樣的同情便是美的極致。
二、課外素材
杭州圖書館十年不拒乞丐
被稱贊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
“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焙贾菔袌D書館館長褚樹青如是說。因為從20xx年起,杭州市圖書館就開始實行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圖書館對這些特殊讀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這一舉措推行以來,一直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滿。褚館長的話在網上引發(fā)好評如潮,不少網友直贊這位館長有北大遺風。
選材感言當杭州圖書館堅持向乞丐和拾荒者開放時,尊重使中華大地溫暖如春。尊重他人,平等地對待他人,尤其是學會尊重弱勢群體,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美好。乞丐、拾荒者作為弱勢群體,雖然物質上貧窮,但不等于他們精神上同樣貧窮;也許他們身上有點臟,但是心靈并不臟。他們有閱讀、學習和求知的需求,他們也許更需要補充精神的維他命。圖書館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等弱勢群體,充分體現(xiàn)了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彰顯了一個開放型公共圖書館應有的胸懷,更是對弱勢群體精神的救助。
千年琵琶聲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遷九江郡司馬,在鄱陽湖邊住了下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被琵琶聲驚醒,循著琵琶聲,詩人發(fā)現(xiàn)了自己。面對鄱陽湖他流下了兩行清淚。琵琶聲和著淚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這里仍然能夠聽到嘈嘈切切的聲音。
我也是被琵琶聲驚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聲裂帛,仿佛就在耳邊,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個瞬間,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聲響在詩人的詩里,撥弦的人輕攏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歡,琵琶聲漸行漸遠,在心頭響起,在詩里隱沒,書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馬,淚濕青衫。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但求一醉的白司馬,湖心的飛鳥,湖邊的新芽,挑不明詩人的醉眼昏花。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詩人的酒杯,舉得起,卻放不下。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石獅子立在湖邊有上千年了,你們還記不記得那個白司馬?白司馬怕是已經記不得你們了,那天,晚歸的詩人真的醉了,烈酒燒灼著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難酬的壯志;烈酒蒙眬了他的雙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聲并未遠去,但春天還是來了。
詩,是有氣味的,這會兒的詩,有一種濕漉漉的青草的芳香。詩人一來,滿山的清流鳴泉便開始吟詠唱和,天罡浩蕩,那是風在尋章摘句。詩人一伸手,便拽了滿把的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典。
詩實在是太多了,詩人專門為它們建造了家園。
白居易草堂,這是一個詩的樂園。日上三竿,詩人在這里高臥,伸一個懶腰,竟也是詩意盎然。
我獨坐在草堂前,守候著詩人,守候著白司馬有些遲了的春天。
琵琶還在,我分明聽到了欣喜的彈撥,比詩人的腳步更迫切,比詩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詩人的詩更浪漫。
詩人歸來了,一起歸來的,有詩,有酒,還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詩。分不清誰更醉人,誰更燦爛。分不清誰會芳華于彈指之間,誰將流傳得更加久遠。有花,有酒,白司馬醉倒在詩的面前,詩無言,詩是詩人最初和最終的家園,詩是詩人永遠的春天。
讀后啟悟讀此文,我們好像站在了煙雨濛濛的江南;聽此曲,我們好像坐在了千年之前的那個夜晚。文章以飽蘸感情的筆墨讓我們再次聆聽了那如泣如訴的琵琶聲,見證了那灑滿淚水的青衫。千古絕唱《琵琶行》如花,如酒,成就了詩人永遠的醉人的春天。
一、基礎知識檢測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使快彈數(shù)曲快:快速
B.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信:隨意
C.如聽仙樂耳暫明暫:暫時
D.卻坐促弦弦轉急轉:轉變
答案B
解析A項快:暢快。C項暫:忽然,一下子。D項轉:更,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B項均為數(shù)詞,幾,表示不確定的數(shù)目。A項動詞,說/名詞,字。C項動詞,命名,題名/名詞,性命。D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輕/形容詞,輕柔。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C項均為介詞,在。A項介詞,替/動詞,是。B項連詞,因此,于是,就/名詞,原因,機緣。D項連詞,和/介詞,和。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整頓衣裳起斂容
D.凄凄不似向前聲
答案B
解析A項古義:突然發(fā)出。今義:沖出;鼓出來;超出一般地顯露出來;使超過一般。C項古義:整理。今義: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多指組織、紀律、作風等)。D項古義:以前。今義:向著前方。
5.下列各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遂命酒
A.商人重利輕別離
B.歌以贈之
C.聞舟中夜彈琵琶者
D.砯崖轉石萬壑雷
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項均是名詞用作動詞。A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重;以……為輕。C項名詞作狀語,在夜里。D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回轉。
6.下列各句中的省略成分補充錯誤的一項是( )
A.送客(于)湓浦口
B.使(之)快彈數(shù)曲
C.沉吟放撥(于)插弦中
D.感(于)斯人(之)言
答案C
解析應為“沉吟放撥插(于)弦中”。
7.下列對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B.白居易是中唐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C.白居易詩歌的雙璧是《琵琶行》和《賣炭翁》。
D.放在文章開頭的叫序,放在結尾的叫跋。
答案C
解析應是《琵琶行》和《長恨歌》。
8.閱讀端正好,將《琵琶行并序》(第一節(jié))仿寫成端正好。
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琵琶行并序》(第一節(jié)):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答:xxxx
答案(示例一)秋風起,夜無邊,江浸月,楓荻亂飛。帶不走離別滋味,讓我一夜醉。
(示例二)秋瑟瑟,夜沉沉,月茫茫,馬蹄亂狂。勸君舉杯洗愁腸,滿壺是離傷。
9.對下面詩句進行擴展,使其更加豐富、形象,擴展后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答:xxxx
答案(示例)天邊掛著一輪孤月,似罩上了幾分淡淡的云靄,又像蒙上了揮之不去的層層霧障,總是那么不透明。江風襲來,枯敗的楓葉紛紛滑落,漂浮在江面上順流而下,幾朵破敗的荻花也隨風瑟瑟地抖動著,風過后,枝干光禿禿的,留下幾分孤寂。在一片寂寞的氛圍中,我送客人來到了潯陽江頭。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表現(xiàn)琵琶女年長色衰后寂寞處境的詩句是“弟走從軍阿姨死,。門前冷落鞍馬稀,”。
(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樂音和旋律的變化,如表現(xiàn)急切而愉悅情調的句子是“,”,表現(xiàn)旋律婉轉而流暢的句子是“”,表現(xiàn)熱烈緊張的場面的句子是“,”。樂曲的終止也寫得很好,“,”,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3)詩中不止一次出現(xiàn)月亮這個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詩句是“,”。
(4)《明湖居聽書》寫小玉說書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杜眯小分幸灿蓄愃魄榫,以表現(xiàn)琵琶女的高超技藝,這些詩句是“,”。
答案(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暮去朝來顏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婦(2)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3)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4)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二、課內閱讀強化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11.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尋聲暗問彈者誰( )
(2)弦弦掩抑聲聲思( )
(3)間關鶯語花底滑( )
答案(1)悄悄(2)低沉抑郁(3)形容鳥聲婉轉
12.下列對“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句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傳神地寫出了琵琶女羞澀的神態(tài)。
B.寫琵琶女端莊自重,不肯輕易見客。
C.準確地寫出了琵琶女此時的羞澀、猶疑等復雜的心理活動,還暗示出她的無限的幽愁暗恨。
D.寫出了琵琶女深夜與陌生人相見后心懷畏懼,演奏時十分拘束的神態(tài)。
答案C
解析A、B兩項表述不全面。D項“心懷畏懼”“拘束”的表述不正確。
13.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輕攏”一句描寫琵琶女的彈奏動作,表現(xiàn)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兩句寫出了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xiàn)!叭缂庇辍薄叭缢秸Z”使兩種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聽覺形象為視覺形象,給人以“耳不暇接”的感覺。
D.“間關”一句繼續(xù)寫旋律的變化,用“鶯語花底”這一美的視覺形象,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
答案C
解析“大珠”一句并不是“化聽覺形象為視覺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在玉盤上的聲音來形容琵琶彈奏的樂曲的清脆悅耳。
14.下列對“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以環(huán)境的寧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昂揚。
B.以聽眾的專注反襯音樂演奏的成功。
C.以環(huán)境的靜寂側面烘托琵琶女技藝的高超。
D.渲染靜寂的氣氛,襯托聽眾感情的凄涼。
答案C
解析A項“襯托音樂演奏的昂揚”錯。B項“反襯音樂演奏的成功”不是這兩句在文中作用最恰當?shù)谋硎觥項“襯托聽眾感情的凄涼”錯。
15.選文生動地描寫了琵琶女彈奏樂曲的全過程,請仔細閱讀選文后十六句,用幾個詞語概括樂曲旋律的變化。(每空4個字)
( )→( )→( )→( )→戛然而止
答案流暢婉轉低沉冷澀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解析解答本題,需要找出描寫樂曲旋律的句子,然后按題干要求進行概括。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盤”是一層,突出樂曲的流暢婉轉;從“間關鶯語花底滑”到“此時無聲勝有聲”是說樂曲由低沉冷澀到間歇停頓;“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句是說樂曲的激越雄壯;剩下的為一層,說樂曲戛然而止。
三、課外閱讀拓展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夜箏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1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選詞造語十分工整!白闲浼t弦”不僅暗示出彈箏者的樂妓身份,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
B.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表現(xiàn)了女子處境的孤單,也寫出了她已全神貫注于箏樂的神態(tài),“自彈自感”把演奏者靈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
C.第三句集中筆力,寫出一個無聲的頃刻!跋夷,是樂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指咽”,是如泣如訴的情緒上升到頂點所起的突變;這無聲是“聲!,而不是一味的沉寂。
D.三、四句不僅引導讀者發(fā)現(xiàn)了奇妙的無聲之美,更通過這一無聲的頃刻讓讀者去領悟想象那箏曲全部的美妙。和《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相通之處。
答案B
解析“女子處境的孤單”錯,應是旁若無人的意思。
17.有學者認為,《夜箏》是《琵琶行》的一個精妙的縮本。簡要分析這首詩與《琵琶行》在
描寫音樂上的不同。
答:xxxx
答案《琵琶行》是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既對琵琶樂本身作了繪聲繪色的鋪陳描寫,也在最后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側面烘托了音樂的美妙;而《夜箏》則從側面落筆,通過演奏者的裝束、表情和聽眾的感受來襯托音樂,沒有對音樂進行正面描寫。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聽流人①水調子②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樂人。②水調子:水調歌。這首詩大約作于王昌齡晚年赴龍標(今湖南黔陽)貶所途中,寫聽箏樂而引起的感慨。
1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寫景,并列三個意象(孤舟、微月、楓林),構成極凄清的意境,一方面點明了“愁”,另一方面也為箏曲的演奏安排了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
B.第二句“分付”同“與”字照應,意味著奏出的箏曲與遷客心境相印!八{子”本來哀切,此時又融入流落江湖的樂人(“流人”)的主觀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遷謫者內心的共鳴。
C.第三句寫景側重描寫音樂,運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萬重雨”的視覺形象,表達出詩人聽音樂時的復雜心情。
D.這首詩想象新穎獨特,發(fā)人妙思。此詩從句法、音韻到通感的運用,頗具特色,而且都服務于意境的創(chuàng)造,渾融含蓄。
答案A
解析“愁”字并未點明,而是見于言外的。
19.這首詩中“斷弦”二字有很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請就“斷弦”這一細節(jié)作簡要分析。
答:xxxx
答案(1)反映了箏曲的激越。前句“嶺色千重萬重雨”是箏曲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形象,想象瑰麗,表現(xiàn)了樂音的繁促酣暢。“斷弦”表明激越的音樂達到了琴弦的極限。(2)表現(xiàn)了彈箏人的激憤情感。(3)揭示了“淚痕深”的原因。正因為箏曲激越,樂人傾情演奏,乃至“斷弦”,才深深打動了“客心”。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聞琴
孫氏
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
初疑颯颯涼風勁,又似蕭蕭暮雨零。
近比流泉來碧嶂,遠如玄鶴下青冥。
夜深彈罷堪惆悵,露濕叢蘭月滿庭。
2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描寫調弦的過程,琴音由嘈雜到純凈。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運用湘妃的典故,總寫琴聲的哀怨。
B.頷聯(lián)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自然界中常聽見的風聲、雨聲,形象地表現(xiàn)琴聲,化抽象為具體。
C.頸聯(lián)寫聽琴感受。琴聲如在耳邊,仿佛泉水從青色的山峰上流瀉下來;琴聲越來越遠,又如黑鶴從青蒼幽遠的天空飛下。
D.“遠如玄鶴下青冥”中的“青冥”即藍天。該句運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視覺寫聽覺,表現(xiàn)了琴聲的曠遠。
答案B
解析應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1.請賞析尾聯(lián)的藝術手法。
答:xxxx
答案(1)運用了烘托手法或側面描寫。“露濕叢蘭月滿庭”通過描寫月光滿庭、露濕叢蘭的寂靜,烘托出聽眾沉浸在音樂中不愿抽離的情形,從側面突出了琴聲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藝的高超。(2)以景結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鋪滿庭院,院中一叢叢的蘭花都被露水打濕,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音樂結束的惆悵之情,韻味悠長,意猶未盡。
鑒賞詩歌的側面烘托手法的步驟
明確詩歌所寫的主體事物→找出其他事物→根據詩歌主旨,聯(lián)系詩句分析側面烘托手法→從表達內容、情感方面分析作用。
《琵琶行》教案9
【教學要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第二自然段。
2、鑒賞這首詩歌。
3、理清全文脈絡(三次彈奏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4、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大家是否喜歡中國的古音樂?
音樂是中國的國粹,請同學們欣賞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們從這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感受到了中國古典的音樂美。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音樂,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篇與音樂有關的古典
詩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聽錄音
三、自由讀課文
文題全解:
本詩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言事,觸犯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此年秋天于潯陽江上聞人彈琵琶,傷感不已,因此作詩。作者通過塑造一位備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旨。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是“童子能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全文以三次演奏為主線:
第一次演奏(暗寫)詩人送客聞琴,第二次演奏(明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江洲司馬青衫濕”(側面烘托)。
四、賞析序言
序言交代了寫作動機,請問:
1、寫作動機是什么?
2、序言一共七句,與正文彼此相對應的段落是哪幾段?
五、全體同學速讀第一段
問:本段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景色,渲染了氣氛,為全詩奠定了基調。
析:時間、──夜,地點、潯陽江頭,“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昂雎勊吓寐暎魅送鼩w客不發(fā)”。從側面烘托琴技,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六、全體同學精讀第二段
第二次演奏(明寫)江心聆聽琵琶曲。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敘身世,詩人述“遷謫意”。
1、請找出表現(xiàn)詩人心情的動詞心情矛盾的句子。
2、全詩描寫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
析1:“尋”“問”“移”“邀”“添”“回”“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見的迫切心情。“千呼萬呼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練而又細膩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此時的矛盾復雜的心情,本不愿出場但又不得已。
析2:樂聲描寫是這個精彩段中尤為精彩的部分,根據樂聲的起伏,感情的變化,它可以分為三個小層次:
第一層: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描寫樂聲。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盤”三組比喻,描寫樂聲由急驟粗重而急促輕細,而紛繁清脆;感情由悲憤而凄苦,而悲憤凄苦傾瀉而出,達到演奏的第一個XX。
第二層:以“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三個比喻,描寫樂聲由上層紛繁清脆的XX轉入婉轉低回艱澀難通,低到無聲;達到演奏的低潮!皠e有幽愁暗狠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常被引用的名句,體現(xiàn)著詩人對“聲暫歇”藝術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贊美,彈者已將聽者帶入樂聲意境中去。
第三層: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個比喻描寫突然發(fā)出的樂聲不但雄壯,而且激越;“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猛然煞住的樂聲;感情由激憤而凄厲。這一層樂聲在上層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XX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層凄楚無聲,轉入激昂憤慨,恣肆奔騰,進而凄厲無盡;演奏在XX中陡然結束。這段樂聲描寫,運用一連串貼切形象的比喻,描寫出琵琶聲聲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層出,不愧歷來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
七、全體同學讀第三、四段
問:請同學們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題句。
析:江中聽訴身世苦,同病相憐感慨多。寫由彈奏結束到自敘身世的動作和神情。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寫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伎生涯。介紹籍貫和住處,接著寫自己才貌雙全、色藝出眾,極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歡樂”奢華,為反襯后來的凄涼生活作鋪墊。后面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生活道路發(fā)生大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嫁作商人婦過著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主題揭露黑暗現(xiàn)實,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白居易任諫管時,因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洲司馬,(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相同)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同情。
八、分析第五段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江洲司馬青衫濕”(側面烘托)。
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映,包含著非常復雜的感情,有對詩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對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問句從側面表現(xiàn)自己感傷程度之深。
一問一答,形象地說明了全詩的主題,江洲司馬之淚,既是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峰時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
九、討論
1、琵琶女為何選擇嫁給商人?
(提示:是不是商人有錢?可不可以嫁給“董永”那樣的農民呢?)
2、她的選擇是自愿的,還是無奈?
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
4、白居易會不會愛上琵琶女?
(提示:同情與愛情有區(qū)別嗎?)
《琵琶行》教案10
教學要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第二自然段。
2,鑒賞這首詩歌。
3,理清全文脈絡,[三次彈奏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4,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教程要求:
一導入課文
問:大家是否喜歡中國的古音樂?
音樂是中國的國粹,請同學們欣賞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們從這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感受到了中國古典的音樂美。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音樂,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篇與音樂有關的古典詩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聽錄音
三、自由讀課文
文題全解本詩作于元和十年[8xx]。白居易因上書言事,觸犯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此年秋天于潯陽江上聞人彈琵琶,傷感不已,因此作詩。
作者通過塑造一位備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旨。《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是“童子能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四、賞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寫作動機,請問:1寫作動機是什么?
2序言一共七句,與正文彼此相對應的段落是哪幾段?
五、全體同學速讀第一段
問:本段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景色,渲染了氣氛,為全詩奠定了基調。
析:時間、——夜,地點、潯陽江頭,“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昂雎勊吓寐,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從側面烘托琴技,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六、全體同學精讀第二段
第二次演奏[明寫]江心聆聽琵琶曲。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敘身世,詩人述“遷謫意”。
1、請找出表現(xiàn)詩人心情的動詞心情矛盾的句子。
2、全詩描寫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
析:“尋”“問”“移”“邀”“添”“回”“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見的迫切心情。“千呼萬呼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練而又細膩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此時的矛盾復雜的心情,本不愿出場但又不得已。樂聲描寫是這個精彩段中尤為精彩的部分,根據樂聲的起伏,感情的變化,它可以分為三個小層次。
第一層: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描寫樂聲。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盤”三組比喻,描寫樂聲由急驟粗重而急促輕細,而紛繁清脆;感情由悲憤而凄苦,而悲憤凄苦傾瀉而出,達到演奏的第一個高潮。
第二層:以“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三個比喻,描寫樂聲由上層紛繁清脆的高潮轉入婉轉低回艱澀難通,低到無聲;達到演奏的低潮!皠e有幽愁暗狠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常被引用的名句,體現(xiàn)著詩人對“聲暫歇”藝術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贊美,彈者已將聽者帶入樂聲意境中去。
第三層: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個比喻描寫突然發(fā)出的樂聲不但雄壯,而且激越;“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猛然煞住的樂聲;感情由激憤而凄厲。這一層樂聲在上層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層凄楚無聲,轉入激昂憤慨,恣肆奔騰,進而凄厲無盡;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結束。這段樂聲描寫,運用一連串貼切形象的比喻,描寫出琵琶聲聲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層出,不愧歷來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
八、全體同學讀第三、四段
問:請同學們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題句
析:江中聽訴身世苦同病相憐感慨多寫由彈奏結束到自敘身世的動作和神情。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寫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伎生涯。介紹籍貫和住處,接著寫自己才貌雙全、色藝出眾,極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歡樂”奢華,為反襯后來的凄涼生活作鋪墊。后面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生活道路發(fā)生大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嫁作商人婦過著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主題揭露黑暗現(xiàn)實,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白居易任諫管時,因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洲司馬,[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相同]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同情。
第五段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江洲司馬青衫濕”[側面烘托]。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映,包含著非常復雜的感情,有對詩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對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問句從側面表現(xiàn)自己感傷程度之深。一問一答,形象地說明了全詩的主題,江洲司馬之淚,既是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峰時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
討論:
1琵琶女為何選擇嫁給商人?可不可以嫁給“董永”那樣的農民呢?
2、她的選擇是自愿的,還是無奈?
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
4、白居易會不會愛上琵琶女?
《琵琶行》教案11
教學目標:
體會詩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輔助:
幻燈片
開課時間:
。玻皒x年3月
開課班級:
高三(6)班
教學過程:
1. 導入
唐宣宗李忱曾寫詩贊揚白居易的詩,其中兩句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說說這兩句詩說的什么意思嗎?
(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琵琶篇”理解)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傳之廣,也由此可見它的感染力之強。
那么,《琵琶行》為什么有那么強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聆聽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間蘊涵的強大的情感力量。
2. 齊讀全詩,再次走進文本。
3. 分析:中學語文在線
、 教師提問:琵琶篇里說琵琶,全詩一共寫了幾次聽曲?幾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樣的感情?
三次:岸上聞曲 船上聽曲 船上再聽曲
第一次:只寫聲從水上傳來,且極富吸引力,并無特別的情緒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聲”,凄涼
② 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緒?
齊聲讀第三節(jié),說說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輕時色藝雙全,受人追捧;年長色衰,門前冷落;委身賈人,獨守空船。
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 聽了這支飽含著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聽了琵琶女的身世傾訴,作者有什么反應?
作者為什么要嘆息?
作者為什么會有“天涯淪落”之感?
這種“天涯淪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點?(四個問題分步提,學生答出第一個后再問第二個,依次類推)
齊讀第四節(jié),思考問題。
“我聞此語重唧唧” (落實“唧唧”一詞,“唧唧”即嘆息)。
“同是天涯淪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白居易的身世經歷:謫居 臥病 地僻 心苦
相似點:都從京城二來,都曾受盡恩寵如今備嘗冷落,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 第三次的演奏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聲”?
齊讀第五節(jié),思考問題。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鳴,這次的彈奏包含兩個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內涵更深重。
、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句的情感內涵?(討論進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強調本詩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⑥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聽了不禁潸然淚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們讀了唏噓不已。人生的沉浮誰能主宰?只可嘆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請同學們再讀2、3兩節(jié),找出最能打動你情感的語句,并說出你的體會。
教師預計學生可能交流的語句:
l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曾經年輕貌美,才藝出眾,卻不知年長色衰后竟有那樣凄涼的人生!
l “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l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回想曾經的青春年少,曾經的風光無限,有豪華奢侈的縱酒放歌,有醉生夢死揮霍光陰,和今日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年長色衰,無奈委身于重利輕離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獨守空船
看江水冰涼,明月無情,這時刻是何滋味?以景襯情。
l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
“忽夢”實非偶然。內心時刻被巨大的淪落感侵蝕著,那一道道縱橫的淚痕實在是無人傾訴而無奈時的一種情感釋放呀!白日的痛苦誰都不愿帶到夢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夢也痛苦,然則何時而樂也?
l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貶謫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有兼濟之志,后期則獨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連陰雨,雪上加霜。
耳不聞雅樂,眼不見令人賞心悅目之景,見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這樣的感傷之景,聽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從中來的杜鵑聲和猿哀鳴,怎能不時時被貶謫之意包圍?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良辰美景無人同賞,一人獨飲用孤獨寂寞釀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與“絲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顯然有寓意,流露對貶官的怨言。
l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興奮、激動中看出對絲竹之聲的饑渴,這實在是貶謫帶來的巨大的精神痛苦!
⑦ 評價學生的發(fā)言,以一副教師自創(chuàng)對聯(lián)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上聯(lián):琵琶女奏琵琶曲,彈者有心,聽者有意
下聯(lián):白居易嘆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涼
橫批:同是天涯淪落人
4. 小結本課重點,布置作業(yè),結束此課。
《琵琶行》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這種文學體裁;
2、領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涵;
3、體會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的出色音樂描寫。
【教學難點】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教學準備】錄音機、樂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音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它不像藍天白云、飛禽走獸、山峰河流那樣可視可感。如何才能把這難以捉摸的音樂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呢?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寫音樂的典范,自唐以來歷詠不衰。今天,我們就一起聆聽這美妙的音樂。(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這種體裁
學生閱讀相關資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學依次朗讀序文和全詩,每人讀一段,并正音。
2、小聲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教師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把握詩歌內容:
學生快速默讀詩序文和全詩,把彼此對應的部分找出來。
明確: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第四、五句(“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同詩的第二、三段對應;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對應。
四、作業(yè):反復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鑒賞詩歌:
1、提問: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確: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
2、賞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學生自由朗讀詩的'第一段。
。2)學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沒有明確交代,同學們能判定出是哪種基調嗎?有什么理由?
明確:它的基調是悲涼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確實打動了“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其余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寫?zhàn)T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托它的。
。3)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一段。
3、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2)學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弦,并已進入樂曲的境界中。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寫琵琶演奏大概根據當時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第三極端(“輕攏慢捻抹復桃……四弦一聲如裂帛”)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鄉(xiāng)》。
(3)學生思考:作者分幾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個樂段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是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xiàn)樂曲情調的?
明確:作者分四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憂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第四樂段寫樂曲的終止,寫出了琵琶樂曲終止時的特點,跟鋼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終止全曲一樣具有顯著的藝術效果,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4)本段用“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小側面烘托,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
。5)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二段。
4、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學生默讀三至五段。
。2)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調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明確:調子悲涼,與《霓裳》、《六么》不同,從“滿座重聞皆掩泣”和“江州司馬青衫濕”可看出。
。3)作者寫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確: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境界。第三次作者從側面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二、比較閱讀李賀《李憑箜篌引》
三、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找白居易其他詩歌作品,如《長恨歌》。
《琵琶行》教案13
一、誦讀
、僮杂烧b讀全詩,標注生字字音。
②小組分段齊讀,教師辨正字音。
、圩杂梢髡b全詩,畫出動人詩句。
二、內容
、俑爬ㄔ娮鲀热
②抓住聲音描寫
三、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明確: 琵琶聲是媒介
彼此心聲有共鳴
點撥:
“我” 聽 琵琶聲(比喻) 識 琵琶女
帝京朝臣 長安倡女
江州司馬 (謫居臥。 商人婦(獨守空船)
泣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四、你怎么理解“司馬青衫濕”,詩人的眼淚是為什么而流?
①學生討論
、趥別回答
、埸c撥:官場失意、人事茫茫;遠別親人、他鄉(xiāng)孤苦;朋友離別、相見無期等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
五、分角色誦讀全詩。
六、布置作業(yè):
有人對“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不同理解,認為千百年來人
們都這句詩當作對琵琶女害羞、矜持的神態(tài)描寫不符合詩人本意。理由在于:
、倥门缒陮W成琵琶,以賣藝為生,當眾表演已成習慣。
、谝磺K了,和詩人沒有充分的'交流了解而自述身世及內心隱秘,可見其性格外向。
、厶拼鐣L氣開化,男女大防并不嚴格,琵琶女雖為有夫之婦,禮教束縛不會成為她心頭顧忌。
、茉诎拙右椎男⌒蛑姓f琵琶女“曲罷憫然”,足見她內心憂郁、惆悵、凄苦,結合其身世不難看出琵琶女此時正處于失落、后悔、孤獨、厭倦的情緒中。
所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是她不了解詩人,不愿表演供人作樂,
自己衷腸無法傾訴,沒有知音的郁郁寡歡的心理折射。對此種意見你有何看法?請寫一篇短文談談。
《琵琶行》教案14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順暢地誦讀全詩并當堂背誦第二節(jié);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導入。
二、誦讀鑒賞:
。ㄒ唬┓蹲x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ǘ┯懻摼v,點撥要點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
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共同點?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3!皽S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 商婦 怨
2)讀P53注釋②、序、第一節(jié)與第四節(jié)相關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
京官 謫官 恨
4!跋喾旰伪卦嘧R”,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lián)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別離情。
5。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
6。是什么樣的琵琶聲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聞琵琶是什么樣的聲音,不知道,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2)一聞琵琶聞聲不見人,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第二節(jié)是重點精彩詩節(jié),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讀,達到背誦)
、 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tài)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 誦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容和表現(xiàn)力。
調弦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xù)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 鑒賞具體描寫樂聲的詩句:
詩人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樂聲的?
借助語言的音韻摹聲,兼用比喻、通感加強其形象性。
對照注釋,結合作比事物特點,體會比喻所表現(xiàn)的樂聲特點;
依據樂聲特點體會樂曲的發(fā)展變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試畫曲線圖示樂曲發(fā)展變化)
旋律變化,心潮起伏。
樂聲造像:琵琶女身懷絕藝,心懷哀怨。
3)三聞琵琶,為何 “凄凄不似向前聲”,詩人“淚濕青衫”?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更加相通,達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結,強化感受
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薄蹲x注釋唐詩三百首》批語)
讀《琵琶行》有感: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板書設計
《琵琶行》教案15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導入:在今天陶淵明的故鄉(xiāng),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園林建筑,名叫琵琶亭。為什么這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園林,會以琵琶來命名呢?話還得從公元815年的一首詩說起,就是現(xiàn)在我們要學的這首《琵琶行》。
講解:現(xiàn)在我們來閱讀一下詩前小序,概括出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閱讀,并回答)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幾只客船停泊在潯陽江頭,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燈火。岸邊楓樹上滿是紅葉,和水中盧荻的白花一起點綴著秋色。故事就這樣開場了。
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詩人是用哪一句詩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什么白居易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感嘆呢?(先閱讀3、4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xiàn)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
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琵琶女以前是個才色雙絕,名動教坊的商女;如今是個年老色衰、獨守空船的商人婦。而白居易以前呢?
白居易16歲初到長安,拿詩卷給前輩詩人顧況請教,為及見詩,只見其名,顧況便調侃道: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等看到詩作中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聯(lián)時,便改口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白居易的理想自然不是當個名滿天下的詩人。二十九歲,一舉成進士,三十二歲又以拔萃登科,為校書郎,三十五歲復應制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以第四等入選,由校書郎為幸至尉,不久入為翰林學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遺。十年之內,三登科第;名入眾耳,跡升清貴。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左拾遺。在中國歷史上,向皇帝諫諍的人,理由不見得正確,目標不見得遠大,但他們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看到壞的,我要說;不讓我說,不可以(李敖)。為此,白居易寫下了很多令權貴寵臣變色、切齒的詩篇和奏章。如見他卻成了個臥病潯陽,潦倒他鄉(xiāng)的謫臣。一個只要受到權力的敵視或迫害,幾乎馬上就要從社會結構和倫理關系中開除出去。
從琵琶女和白居易前半生的跌宕來看,大家如何來評價他們,大家覺得在他們來眼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們先看琵琶女,當她風頭最健的時候,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王孫公子各個都湊去燒錢,琵琶女也沉醉在溫柔鄉(xiāng)中。這讓我想起,英國作家格里麥斯頓的一句話:一個美麗的女子是眼睛的天堂,錢袋的煉獄,靈魂的地獄。
容貌就是出身,就是身份證,就是通行證,就是獲取恩寵的利器。美貌是女人最具兌換力的資產,它可以用來換取社會地位,換取金錢,甚至換取愛情。但這份資產依賴于一具會逐漸衰老的軀體,所以這是一份既可利用又正在失去的資產。容顏的美麗,如同扳機扣動時的一道閃光,又像迅速一頓的后挫力,其短暫性是令人無可奈何的。名花再傾城傾國也有凋零的時候。千古紅顏,大浪淘沙,能在偉大的文化進程中留下點兒什么的女子,大都是與文字有些關系的。那些曾享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環(huán)肥燕瘦盛譽的美女們,因為少了文化和精神的滋養(yǎng),美貌隨著韶華一去無蹤,不得不感嘆流光無情,只是庸庸碌碌地在自己的天地間消弭了如花似玉的生命。不,她們不是美,只是漂亮。而女人真正的美,卻是源于內心,源于過人的才華,與深刻的思想。能與文字結緣的女人,往往才是最具有誘惑力的女人。
白居易出身書香門第,自小受到的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建立功名,是文人的主旋律。白居易的終極理想自然是卿相之夢。于是長安便成了他向往的地方。公元742年,42歲的布衣李白,帶著經天緯地的雄心,來到長安;公元745年,懷著兼濟天下的夢想,來到長安。長安是光影搖曳的舞臺,也是勇者闖蕩的天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他們對于自身命運的不可把握,除了來自統(tǒng)治者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力風云外,還得提防文人間的相互妒忌、告密、攻擊和迫害。
為什么琵琶女彈奏的是宮廷名曲,而不是江南小調?這說明什么?琵琶女不滿于現(xiàn)狀,一直留戀的是過去風花雪月、紙醉金迷的賣笑生涯。舞臺是她的一半生命,失去了舞臺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從她的骨子里還是充滿了對商人的不滿,以至于有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陵買茶去的怨恨之言。用《霸王別姬》中那師父的不好聽的話來說:都是下九流,誰嫌棄誰呢?雖然商人算不上下九流,也是社會的平民中的最底層了,而琵琶女是賣唱的歌女,老大嫁做商人婦實在不甘心,她畢竟見過大世面。還一直是呆在當時世界上都稱得上國際大都市的長安城。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危機,又不斷克服危機的過程。人只有在危機中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生才有活力。
如果琵琶女彈奏的是后者,她能否引起詩人內心的波瀾?從小序中,我們找一句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錚錚然有京都聲)
正因為琵琶女對昔日榮光難以釋懷,正因為詩人對卿相之夢念念不忘,京都聲才使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白居易的筆來欣賞一下京都聲的魅力。
一、形象美
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寫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驟;小弦切切如私語,如私語寫出弦音的幽細、委婉;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盤中的碰擊聲來摹寫交錯撥動粗弦細弦時發(fā)出的圓潤之聲;間關鶯語花底滑,用黃鶯的叫聲從花叢里傳出來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轉;幽咽泉流水下難,凝絕不通聲暫歇,用冰下流泉的響聲比喻樂聲的哽咽吞澀,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銀瓶乍潑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用銀瓶乍裂、水漿迸出、騎兵沖殺、刀劍齊鳴的聲音、比喻說去中間休止后的驟響,似千軍萬馬馳騁,突出琵琶聲的激越雄奇;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于人心動之時戛然而止。這些接連不斷的比喻,新鮮、貼切、動人,能使讀者體會到激揚、幽抑、喜樂、哀愁等情緒。
二、音韻美
音韻美是指詩人在描寫音樂時,能體現(xiàn)音樂的韻律。詩人重在從聽覺效果上模擬聲音,讓人讀起來感受到濃濃的韻味。如詩中用疊音詞弦弦、聲聲、嘈嘈、切切和雙聲疊韻詞間關、幽咽。這些詞,要么直接模擬聲音,要么使詩句增加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加強了音樂的悅耳動聽和韻律節(jié)奏。這樣準確地繪聲擬音,就能給人以真切直觀的聽覺實感。
三、情感美
白居易在詩中渲染人物的情感,使讀者與情境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這是情感美的具體體現(xiàn)。在《琵琶行》中,詩人主要是通過點撥彈奏者的感情,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是讀者與之同喜,與之同悲。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琵琶女試彈琵琶義蘊育著自己的情思;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琵琶女彈弦過程就是抒情過程;接下來攏挑收撥畫,這是彈奏的指法,不僅寫出琵琶女技藝的熟練,更是借彈奏過程動作的變化,寫琵琶女內心感情的波瀾。彈者投入,聽者亦是入情,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江洲司馬青衫濕琵琶女彈出同是天下淪落人的心聲,引起詩人、客人感情的共鳴。
四、烘托美
烘托,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出色的烘托也是白居易描繪音樂的精妙手法之一。他往往巧妙地通過對音樂效果的描寫(包括環(huán)境描寫和人的感受)來烘托琵琶聲的優(yōu)美動聽,深切感人,達到良好的審美效果,這就是烘托美。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慘別的江岸,相對無言的凄清時刻,忽聞水上琵琶聲,竟使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動心移情的音樂,不僅使人流連忘返,還誘得人們去尋聲暗問,這不烘托了樂聲的藝術魅力和感人力量嗎?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未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之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結語: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曲調是撩撥感情之弦的陣陣和風,又是叩擊感覺門扉的纖纖素手。她喚醒記憶,這記憶便將曾對其發(fā)生影響的種種往事追尋、再現(xiàn)。一千多年前,一位謫居臥病的潦倒文人,一位遲暮色衰的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曲《霓裳》、一曲《六幺》、一番肺腑言、一把辛酸淚,踩著詩行,踏著平仄,走進了經典,走進了永恒。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音樂得詩句?
為什么失意文人總能與風塵女子惺惺相惜?
這是一節(jié)文學賞析課,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并欣賞作者怎樣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再現(xiàn)琵琶女的千古絕唱的技法,為此,在課堂設計上,就突出了對直接或間接描寫音樂的詩句的賞析上,在前兩節(jié)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同學們進行了細致生動深刻的鑒賞,有很多地方甚至是獨特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體學生與文本對話還是非常成功的,應該說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師生對話不太充分,除有關長安對詩人意味著什么?一處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外,別處都僅僅停留在一般性的總結上,而生生對話更是極不充分。
【《琵琶行》教案】相關文章:
琵琶行 教案03-24
琵琶行的教案03-23
《琵琶行》教案04-20
琵琶行的 教案04-20
琵琶行教案11-09
琵琶行并序教案04-21
《琵琶行》并序教案03-30
琵琶行的優(yōu)秀教案04-09
琵琶行音樂教案03-24
琵琶行(并序)教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