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龍山湖游記散文
豐樂湖蜿蜒于群山峻嶺間,因其狀酷似一條巨龍,又有許多關(guān)于龍的傳說和與龍有關(guān)的名字,如老龍?zhí)丁埍P廟、龍溪等,故豐樂湖又被稱之為龍山湖。
總聽有朋友抱怨,說睡眠不行,心情煩燥等等,我便會對他說,去豐樂湖小住幾日吧,一切都會好起來。一位上海的老總,間隔不長時間就要在龍山湖住上一周,自稱是享受心靈的SPA。
夜宿龍山湖,沒有了塵世的喧囂,只有蟋蟀等不知名蟲兒的呢喃;有風(fēng)兒掠過竹林,竹梢沙沙的歌唱;偶爾會有一只夜鳥,發(fā)出一聲不合時宜的驚叫。倚在湖畔小樓的床榻,讀一本喜愛的雜志,你會在一種靜謐和溫馨的氛圍中進入夢鄉(xiāng)。
清晨,總會被畫眉們千迴百轉(zhuǎn)的歌聲從沉沉睡夢中鬧醒,拉開窗簾,面對群山和龍山湖伸個懶腰,心情如湖水一樣清澈而平和。有薄霧從山那邊緩緩飄來,在陽光映射下,或明或暗,又似被鍍了金邊,著了紅油彩。鳥兒們?nèi)栽谂d奮地,不知疲倦地追逐、嬉鬧和鳴叫,遠遠的村莊里依稀傳來幾聲公雞打鳴,為這空靈的龍山湖又平添幾許清幽。
坐在臨湖的陽臺上,泡一杯黃山毛蜂,看那嫩綠又似雀舌的小芽在水中舒緩地飄漾,仿佛是一群睡眼朦朧的小機靈在打著哈欠,伸著小胳臂腿,慢慢蘇醒過來。不一會,淡綠色的茶汁和茶香幽幽地沁出,品上一口,真是“可以清心”啊。無怪乎龍山湖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綠色,我想,一定是雨水將那滿山遍野的茶葉滋潤、浸泡,滲透入湖。
湖畔有著連片的茶園,是黃山毛峰的原產(chǎn)地。在長潭村還有衛(wèi)星茶園,當年就有村里的一位姑娘被評為全國采茶冠軍,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采茶場景由前蘇聯(lián)兩家直升飛機現(xiàn)場拍攝。如今小姑娘已是白發(fā)鬂鬂,依然用手帕珍貴地包裹著獲得的獎?wù),珍藏著豐樂湖的一段歷史和榮耀。
湖中有不大亦不小的木質(zhì)游船,可容十余人;有蓬,又不與浙江水鄉(xiāng)的烏篷船雷同,須三名船工搖櫓前行。泛舟湖上,微風(fēng)拂面,聽悠揚的牧笛聲,所有的煩憂都會隨風(fēng)飄散。
湖長約28公里,是華東海拔最高的湖泊。湖中島嶼、半島形態(tài)、大小各異:關(guān)公義島、容成仙臺、金牛嬉水、醉倚湖心……光聽名兒就知道一定很奇妙。聽湖邊容溪村的七旬老人介紹,傳說黃帝攜容成子、浮丘公在黃山修煉,后成仙;容成子則是在湖中這島上得道的,故名容成仙臺。他孩時常去島上玩耍,那時是有亭子和石碑的,亭六角,碑還是黟縣青的,上刻“容成臺”三字,為清代徽州大學(xué)士許承堯所書。只可惜現(xiàn)在亭子已蕩然無存,石碑也被村里修橋埋在了最底層。
湖中原來還有一座龍盤廟,供奉的是關(guān)帝老爺,香火一直很旺,“破四舊”時被毀。廟旁有一棵老櫧樹,約三百多年,后被人剝皮而枯死。當?shù)卮迕窀嬖V我,當事人不久竟暴病而亡,有名有實。方圓幾里都謂之“神樹”,不敢冒犯。我懷著幾分敬畏去拜謁了這棵老樹。樹干呈褐色,得幾人合抱,滿是樹洞、結(jié)疤和厚厚的青苔。雖已枯死多年,浸透著滄桑,卻真切地給人以震撼和力量——幾株枝干虬龍一樣向外伸展,仿佛在找尋著什么,又欲掙脫、騰飛而去,是要飛天入云,還是要潛入湖去?我久久地沉默于老樹下,思緒萬千……
最奇妙的是露伴荷花。這是一座百余畝的半島,與205國道銜接,延伸入湖,前端竟似許多荷花的花瓣漂浮水中。站在山高處,你甚至能感到荷花是在浮動的。島上沒有建筑,有的依然是成片油油綠綠、茁茁壯壯的茶樹。當?shù)厝朔Q此處風(fēng)水最佳,“頭頂七姑尖,腳踩兩油棉。誰能葬得著,代代出狀元”。既然如此,為何島上又無一座墳塋呢?說是原先葬過一人,卻托夢給家人要求“搬家”。移棺時,雖經(jīng)五載,竟完好未腐,令人稱奇、咋舌。更有人稱,在荷花瓣覓得過傳說中的五色土,更讓此處增添神密色彩。我曾不止一次登上荷花瓣,好奇地找了半天,都是黏性很強的黃土。但對于這些故事和傳說,我還是很愿意相信的,這也是一種文化。
最妙的是下點小雨,湖面漣漪點點,兩岸的茶樹、翠竹濯洗得愈發(fā)翠綠,不遠處掩映林間的白墻農(nóng)舍朦朦朧朧,遠山或黛色更重了,或淡極欲無,湖面和天空也似乎要融為一體。如果碰巧有一葉漁舟掠過,那更是一幅天成、妙絕的山水畫卷。
讀過一段描繪龍山湖的文字,“上游沿湖兩岸群山錯落,高山峽谷,波光輕盈,有三峽之俊秀;中游島嶼綠洲,青瓦農(nóng)舍,漁歌帆影,有千島湖之清麗;下游水面開闊,綠水如碧,有洞庭之煙波”,寫得很美,卻有些顯得文過其實。龍山湖的美和韻致并非能簡單地以三峽、千島湖和洞庭湖來等同,她有著其淳樸的個性,給人是寧靜的享受和心靈的回歸。大凡都愛將湖比作女人,那么,我想,龍山湖應(yīng)該是素面朝天,清純善良的女人,是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愛看的女人。叫人總也看不夠。
船行群山幽谷間,有成群的魚兒在游弋,間或又有幾只好奇地躍出水面。據(jù)說最大的有百余斤重,真是成魚仙了。也正常,生活在這湖里的魚,喝的是源至黃山的清泉,看的是原生態(tài)的山水,沾染的是湖中的仙氣,一定是有靈性的,就是古人描繪的“溪頭日日食桃花”的精靈。
湖畔總有人在垂釣,有的撐著太陽傘,有的戴著遮陽帽、草帽,有的就是一頂箬笠,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張志和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的詩句。據(jù)史書記載,張志和“每垂釣,不設(shè)餌,志不在魚也”,那么在龍山湖垂釣,垂釣的恐怕也不僅僅是魚吧,應(yīng)是這山、這水、這境,垂釣的是一份美麗的心境。
佇立船頭,禁不住喊唱一句山歌,聲音在水面和山間久久回蕩,我已完全地融入這“人入畫圖里,仙升明鏡中”的悠悠龍山湖。
【龍山湖游記散文】相關(guān)文章:
乘風(fēng)湖現(xiàn)代散文07-06
經(jīng)典游記散文10-05
游記散文:漓江游記10-17
一湖冬雨散文08-06
敘述心湖泛舟的散文06-09
踏青金牛湖的短文散文10-18
描寫青海湖散文05-31
白馬湖朱自清散文06-29
黃山游記散文09-23
登山游記散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