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沂蒙山區(qū)古村落利山澗散文
沂蒙山區(qū)費縣,城西南五公里,溫涼河東岸,有一處遺棄的古村落。古村落是山區(qū)人生存延續(xù)的記憶,濃縮了近千年沂蒙山鄉(xiāng)村的歷史。
利山澗古村,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進村只有一條石塊鋪成的石橋相通。石橋?qū)挾鬃笥,可供來往行人相錯而過,石橋高度不足一米,中間橋下幾塊大石頭支撐,河水石隙流過,潺潺的流水聲,仿佛聆聽到音樂、歌謠和舞蹈混合著的古韻。河上游有一位漁民水中撒網(wǎng)鋪魚,下游遠處有一只小船扯掛魚網(wǎng);河面時而幾只野鴨游蕩紛飛。
對面連接石橋即是山坡,山坡即是山路了。這時還看不到山村的影子。順著山坡左彎右彎登山,兩邊可見層層薄石板壘起開墾的田地。山路上是碎石塊、碎石片和碎石渣,野草一團團一簇簇地生長著。再向前,可看到高高的石墻,這里就是古村落了。村落路邊處處可見香椿芽樹、櫻桃樹、杏樹、棗樹,還有槐樹、臭椿、楊樹等,尤其在山墻生長的樹木,初夏那旺盛的生命力,凝視令人肅然起敬。
山村屋房三十幾座,現(xiàn)大多空空蕩蕩,缺少了屋頂,有的已經(jīng)坍塌,房內(nèi)坍塌部分可辨屋梁是山木的,屋頂是山草的。村巷石頭階梯相連,村中間還有一座遺棄的石碾,它靜靜地訴說著往事,只是沒有了那縷縷炊煙的伙伴。高處觀看四周,山村在半山腰,地貌呈u型,東高西低,微有坡度,北面房屋居住,南邊農(nóng)田耕種,面積一百多畝。
山村一隅,仍有一戶朱姓兩個老人居住,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鑠,講述著所知道的一切。古村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間,祖先因避難,夜間挑著擔子過河隱居于此,因村于利尖崮北側的山灣里,故名利山澗。前些年山村最多居住三十戶人家,一百三十一人,現(xiàn)在都搬到河西岸的南坡村和縣城居住了,他倆年紀大了,這里還有幾畝地種,住得習慣了,就沒有搬走。
夕陽西下,恰遇羊群在古村往返,問那黝黑的牧羊人,這里放羊的人還多么,他說已經(jīng)很少了,山那邊村只有他自己了,他那帶著濃厚方言的話和融入羊群的背影,令人若有所思。但那山石路上留下的一串串羊糞,倒是沒有一點異味,卻有著一股股濃濃的清香,混合著山石的味,真的,這石頭有它自己的味道……
古村落之行,細心留意觀察,石是青色的,是碳酸鹽巖,該屬于喀斯特地貌了。那么,五億年很久以前,這里該是一片海洋,海洋很平靜,沉淀形成的石層,有一天長出了這山,山石見證了海洋植物生長演變的過程,見證了這山里人們生存、繁衍和奮斗的足跡。麻姑真的若在,她一定會告訴來過這里的人們,以后這里是最美的景區(qū),再以后這里是最美的居住地,許多人搬進這曾經(jīng)有故事的古山村里。
本次同游者,妻子,女兒。嘆滄海桑田,惜原始之美,故記之以念。
【沂蒙山區(qū)古村落利山澗散文】相關文章:
山澗幽徑詩歌(通用10首)07-21
《古村落》閱讀試題及答案07-04
范仲淹賑災興利11-03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yōu)秀散文:愛上散文06-28
經(jīng)典散文精選06-28
最大吉大利的春聯(lián)02-15
《科利亞的木匣》課文原文09-20
最經(jīng)典《黑塔利亞》經(jīng)典的句子07-02
范仲淹賑災興利原文翻譯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