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描寫牛屋我曾經(jīng)的天堂散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抒發(fā)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牛屋我曾經(jīng)的天堂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描寫牛屋我曾經(jīng)的天堂散文 篇1
飛雪彌眼,如霧飄騰。又是一年風舞羽衣時。
小孩子們喜歡雪。風里,雪里。打著,鬧著,笑著。
看著孩子們那憨癡天真樣,自己竟呆呆癡癡,仿佛旋入時空隧道,回到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
我的童年,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
那時,也有冬天,也下雪,但比現(xiàn)在要冷得多。冬至以后,村里村外,大坑小坑,全都上了實凍。我們小孩子,就在上面打陀螺,推桶箍。
那時,最怕的天氣,就是雨攪雪。俗語說,雨攪雪,下半月。要是遇上刮大風,那就慘了。下著雨,飄著雪,刮著風。不出半天,樹枝就咯吱咯吱的響。老百姓說,那叫下流冰。茅草屋檐下掛的冰凌,差不多就要挨著地了。路邊,溝坡,結(jié)了冰甲。不小心掉下去,很難爬上來。
小孩子喜雪,玩雪。白天,追著,跑著,鬧著,不覺得冷。最難過的,是夜里。被子薄,半夜暖不溫。蜷曲著,手抱著膝蓋,上牙磕下牙,哆哆嗦嗦。睜著眼,睡不著。
風停了,雪住了。干冷干冷的,不到立春不化凍。這冬天,咋過?
小孩子機靈,腦瓜子活絡(luò)。不幾天,我們就找到了越冬的暖房。那就是,我們生產(chǎn)隊的牛屋。
說是牛屋,其實也有騾馬驢在里面。習慣了,反正都是牲口,都叫牛屋。
冬天的牛屋,生產(chǎn)隊一級保護單位。生產(chǎn)隊再窮,牲口的取暖,還是要保證的。沒了牲口,重活兒累活兒,少了幫手,遭殃的就是人了。入冬第一件事,就是給牛屋備干柴。牛屋外,干樹枝,堆了一垛,足夠一冬用?粗且欢飧刹,我們偷偷笑了。
我們的床鋪,就安排在與牛屋相連的干草屋里。干草屋與牛屋,中間有門相通,方便飼養(yǎng)員夜間喂牲口,也方便暖氣流進我們的房間。
睡覺時,我們兩兩結(jié)合。一個被子鋪在底下,一個蓋在上面,兩人打通腿。被子鋪在干草上,躺上去軟綿綿的。忽閃一下,像海綿一樣。我們一鋪挨一鋪,被窩擠被窩,熱身貼熱身。那感覺,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就像開了空調(diào)一般。半夜里,光著身子起來小便,并不覺得多冷。
外屋,就是牛屋。三間房,三面圍著牲口槽。對著門口的半間,空著。門口掛著草簾子,屋里生著劈柴火。大人們圍著火堆,吧嗒著旱煙袋。或講笑話,或講故事。最多的就是一個接一個,講著駭人聽聞的,青面獠牙的鬼故事。幾個老輩子爺爺,講他們跑反躲匪逃丁要飯的事,講得噓唏流淚。指著我們,說,娃們遇上了好時辰,不用東躲西藏了。我受的新時代的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長印哥是當時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初中畢業(yè)生,愛看鼓詞演義,嘴頭子利落,說鼓詞像模像樣。他一到,大家就纏著他說鼓詞。年輕人,愛表現(xiàn),愛張揚。經(jīng)不起三說兩讓,就亮起了嗓門。《岳飛傳》,《濟公傳》,《白蛇傳》,《水滸傳》……許許多多的故事,就是那個時候,在牛屋里聽到的。
屋外,呼呼颼颼的狂風,咯吱咯吱的凍枝。屋內(nèi),熱乎乎的被窩,一竄一竄的火苗,一段一段的故事,一陣一陣的`笑聲。此時,覺得自己,何等的幸福。
講累了,長印哥會停下來,讓我們背書,作為繼續(xù)講的條件。有一次,他聽說老師讓我們抄了蟾虎寺的四景詞碑文,就讓背寫冬的那一段。為了聽故事,我們像對著老師一樣,扯起喉嚨背起來:
朔風漸高,碎剪鵝毛?刺煅,玻璃世界?鄄耢椋て骗偓。長至日皎,長至日皎,青山衣素,水架冰橋。六花飄,共賞寒梅服紫貂,圍爐淺酌過通宵。
背完了,又考問,何人所作。我們大眼瞪小眼,紅著臉,愿聽教誨。這時,長印哥便洋洋得意,拿腔撇調(diào),慢慢道來:
話說當時,我們繩李村西頭,有座千年古剎,名曰蟾虎寺。建構(gòu)恢弘,威武儼然。蒼松翠柏,掩映寶殿。暮鼓晨鐘,紫氣盤盤。澗溝溪流,清音回旋。立于四周觀蟾虎,蟾虎趴于低洼處;立于蟾虎觀四周,四周盡在洼處中。此地了不得,乃鐘秀聚氣之寶地。蟾虎寺之奇秀,引來了仙人呂洞賓。步曲徑,循松濤,沿溪流,目蒼翠,聆清音,嗅花香…… 看迷了,醉了。提筆,寫下了蟾虎寺春夏秋冬四景詞。寺僧如獲至寶,請人丹書勒石,樹于寺門之前,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蟾虎寺四景詞碑。
大家聽了,都說他是全村最有學問的。他也不謙虛,說,那是,不然,書不就白讀了?說真的,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從小就能知道“將相本無種,白屋出公卿”、“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臣”、“英雄不問出處”等大道理,還多虧了長印哥這樣的說書人。照這樣算,長印哥還真是我的啟蒙老師呢!可惜,他三年前已經(jīng)辭世了,再也不能聽他講鼓詞了。
每天吃過晚飯,我們就往牛屋跑。去早了,大人沒到,聽不到故事。我們就掏,過了鍘的花生秧子。一把一把地掏,仔仔細細地看,希望能找到夾在秧子里的瞎秕子花生。掏不到,也不生氣,接著再掏。我們知道,摘花生是第一遍,鍘花生秧子是第二遍,背花生秧子是第三遍,到我們這次已是第四遍了,經(jīng)過了多少雙眼睛,能找到一個兩個,已是萬幸了。找到了,喜出望外,也不敢聲張,就暗自嘿嘿地發(fā)笑。剝開皮,將麻雀舌頭大小的花生粒,送進嘴里。然后,慢慢地嚼,細細地品。哎呦,那滋味,又香又甜。心想,鼓詞里說的山珍海味,也不過如此罷了?茨秦澙返某韵啵l也不笑話誰,朱元璋不是也要過飯嗎?我們比他好多了。
天,逐漸黑下來。大人到了,火堆燃了,牛屋熱鬧了。我們耳聽,心想,覺得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大人的煙味,濕柴 的火燎味,有點嗆人。我們就嚷嚷,煙,嗆人。大人嘴里罵著,卻暗暗地熄滅了旱煙鍋兒。
奇怪,煙味火燎味散后,卻飄來一陣陣的清香綿甜味兒。我們又嚷嚷,哪來的香氣兒,哪來的甜味兒。大人笑了,傻小子,那是七仙女撒花了。我們知道,那是在糊弄我們。飼養(yǎng)員洼子大伯指了指老黃牛,說,想一想,它們吃的什么,會是啥味兒。啊,懂了。牛吃了一肚子的花生秧、紅薯秧,發(fā)酵。又一口一口地吐出來,上下大齒,如一盤石磨,慢慢地磨。磨出滿嘴的白沫兒,冒著騰騰的熱氣。飄入鼻孔,不就是香甜嘛。
夜半,大人散去。
我們躺在被窩里,露著頭,側(cè)著耳聽,斜著眼看,聳著鼻聞。
屋外,風拽凍枝,卡卡嚓嚓,咯咯吱吱。
牛屋,炭火正旺,暖和和的。
牛臥在地上,吱吱地倒著沫兒,散著熱氣兒。剛拉的牛糞,熱乎乎的,冒著白氣。聳聳鼻子,滿屋的清香,甘甜。悠悠的,絲絲縷縷,飄逸著。我覺著,是牛的口香,又是牛排泄的草料逸甘散香。這是我聞到過的,最美妙的氣味兒。牛屋的味兒,最美,最棒。
從九歲,到十五六,我在牛屋住了將近七八個冬天。牛屋,我的搖籃。牛屋,我的天堂。我愛牛屋,愛牛屋的人,愛牛屋的事,愛牛屋的氣味兒。因為,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
冬天,天空漫逸雪花?粗炜眨蜁椴蛔越叵氲脚N。懷念那個屬于我的,雖然清苦,但又非常充實的童年時代。
【作者簡介】蘆笛(筆名),原名李志軍,河南上蔡人。自由撰稿人,著有《心理宇宙的閃電》一書。
描寫牛屋我曾經(jīng)的天堂散文 篇2
牛屋,顧名思義,就是牛住的屋子。 生產(chǎn)隊存在的時候,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五七頭牛,梨田耙地拉車樣樣都能,是生產(chǎn)隊的主要勞動力。人們對牛近乎是頂禮膜拜,它是神一樣的存在。當時,對牛的保護是一項政治任務(wù),不能隨便買賣,更不能隨便殺害。夏天,牛栓在樹蔭下水塘邊,可供牛打汪消暑,躲避牛虻蒼蠅叮咬;入冬以后,天氣寒冷,牛就住進屋里,燒火取暖,好好保護。
生產(chǎn)隊為了耕牛安全越冬,早在夏秋兩季,就為牛準備了麥穰、豆秸等草料和黃豆、玉米等食物。一般都是隔三差五用牛屋里的大鍋將黃豆或玉米煮熟了拌在鍘刀鍘碎的秸稈里,給牛增加點營養(yǎng),不能讓牛跌膘,否則影響過年開春耕耙勞作。整個冬季里,牛都在悠閑地吃著草,在牛屋里時而來個漂亮的響鼻,時而發(fā)出熟悉的叫喚,嬉戲逗樂。作為反芻動物,牛總是一邊休息一邊反芻,有節(jié)奏地咀嚼著不時添加的草料。
我門生產(chǎn)隊的牛屋坐北朝南,是六間屋長的通間,西邊的三間拴著牛,北墻根并排放著石質(zhì)牛槽,東邊的三間正門那間生火,接著是一口大缸和一個土灶大鍋,再就是緊貼南墻根的地鋪和放在地鋪一頭的鐵叉笆斗鐵鏟等物件。牛屋南墻門兩側(cè)屋檐下各有一個不大的三角形窗戶,都用一些樹枝稻草遮住的,只有少許陽光照射進來。門是又大又厚的草簾子。由于長期煙熏火燎,牛屋從墻壁到屋頂直至地面都是一片漆黑,從外面乍一進去,根本看不清屋里都有誰與誰。牛屋的味道也很特別,牛糞味,煙火味,老煙葉味,彌漫在空氣中,直入肺腑,也許是呆的時間久了,好像大家都已經(jīng)習慣了,從來沒有人說難聞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生活普遍困難,日常做飯的燒草都很緊張,能燒得起煤炭爐子的幾乎沒有,誰家都很冷。 在漫長的冬天,室外冰天雪地,加上北風呼嘯,寒冷異常。牛屋里用稻草,麥穰,豆秸,樹枝,牛糞等燃起的火苗深深吸引著我們,可以說,牛屋是唯一的去處,最好的選擇。大家都是在借牛的光。
天剛蒙蒙亮,老少爺們就會掖緊棉衣跨出家門,迎著刺骨的寒風,踩著咔嚓咔嚓的'冰凍,快步走向社場的牛屋,圍著正旺的火堆,伸出冰涼的雙手,在火苗上下翻動,盡情享受冬天牛屋給我們特有的饋贈,每每想起,總有一股暖流涌上心頭。自然也會想起生產(chǎn)隊的喂牛人。他姓楊,是我遠房親戚中的一個長輩。他烤火取暖,驚心動魄,一般是下午或晚上,常常脫掉上身唯一的一件空心棉襖,光著身子烤“大火”,還一邊烤火一邊用手撓,總是留下一條條很深紅印子。每當這時,我都會偷偷嬉笑。我知道,他一直孤身一人,負責看社場和喂牛兩樣工作,所以常年住在牛屋。每天夜里,當人們散盡的時候,他就睡在用麥穰鋪成的地鋪上,蓋著老舊的被子。夜里,憑人體生物鐘調(diào)節(jié)起來,按時按點給牛添草料、加飲水。因為牛屋內(nèi)干燥,必須保證牛有足夠飲水,也叫“飲牛”;當然也給即將熄滅的火堆添柴草牛糞,不讓其熄滅。
那時,人們衣衫單薄,從家到牛屋渾身凍透,暖和以后,會隨便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或斜依墻根,或靠著大鍋臺,或坐在雜草上。故事就在大人們旱煙的一閃一閃中開始了。他們說什么的都有,講什么都無所謂。整個一個冬天,他們饒有興趣地說著張家長,拉著李家短,說著狐仙,話著鬼怪,演繹著道聽途說的各種奇聞事,而且活靈活現(xiàn),常常令人毛骨悚然。有個故事說,有一年春天的一個夜晚,有個人帶槍走夜路,看到麥地邊有火團在移動,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一槍打過去,鬼火熄滅,第二天路過竟看到是一塊帶著洋釘?shù)母嗟墓撞陌濉N覀冸m然半信半疑,但還是十分害怕。幸虧有隔壁鄰居或同伴作伴,否則家都不敢回。此時,有點文化又上了年紀的人,會打趣地對講故事的人說:“這槍是你打的吧?怎么不把那塊板扛來烤火的?”大家在說笑聲中十分開心!有幾個半躺的老大爺,則完全與己無關(guān),管他什么妖魔鬼怪,自顧自“吧嗒吧嗒”地吸著旱煙,煙袋含在嘴里都能睡著,迷迷糊糊中還打起了鼾聲。
暖和的牛屋令人流連,人們常常忘了回家吃飯。所以早飯晚飯的時候,在家負責做飯的婦女大都會喊自己的丈夫孩子回家,因為社場在東邊,一定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喊話。那時候沒有電,也很少有機械,自然噪音極少,聲音可以傳得很遠,一個莊上的人都能聽清楚,而且能準確知道誰家的飯做好了。此時,在牛屋里的人們會陸陸續(xù)續(xù)三三兩兩往回走。
牛屋是孩子們的避難所。冬季里溝渠汪塘結(jié)著厚厚的冰,是孩子們滑冰、打陀螺、破冰捉魚最好的季節(jié)。因為調(diào)皮,孩子們常常把冰層砸壞,鞋子衣服弄濕是常事。怕大人打罵,只好奔跑著一頭鉆進牛屋,脫下來在火上烘烤,這時候,一般會有同牛屋的大人,一邊責備一邊幫忙,穿上烤干后溫暖的鞋子衣服,這時才會沒事人一樣溜回家里。
年三十的晚上,喂牛的人都會在牛屋早早開始燒熱水,將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大鍋裝成八分滿,供人們洗澡,解除一年的疲乏。為了迎接新年,生產(chǎn)隊總會安排年夜飯,豬肉燉粉條、一鍋干飯、幾斤散裝山芋干酒,供在牛屋守歲的人吃喝一頓。在酒香、肉香、飯香和彼此的祝福以及不知誰帶頭燃放的鞭炮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生產(chǎn)隊隨之解散,集體沒有了耕牛,牛屋逐漸消失在歷史的茫茫煙塵中。苦難的歲月常常成為最美的回憶。牛屋的味道、牛屋的溫暖和牛屋延伸而來的故事一直在我的記憶里并且溫暖著我。
作者:趙金浩(供職于江蘇省沭陽縣南湖街道辦事處,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農(nóng)民日報》《文學百花苑》《中國文藝家》《花溪》《參花》《青年文學家》《現(xiàn)代快報》《楚苑》等國家省市級報刊,并數(shù)次在全國性征文比賽中獲獎。)
【描寫牛屋我曾經(jīng)的天堂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曾經(jīng)-散文05-11
我從天堂來散文09-07
曾經(jīng)高三散文06-27
忘卻曾經(jīng)的生活-散文09-04
散文:愛,曾經(jīng)來過09-09
傷感散文:男人曾經(jīng)哭了06-12
關(guān)于《愛是曾經(jīng)的記憶》的散文10-24
懷念天堂的母親散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