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延展美韻的散文
早春,在蘇州小住,夢回時,感受的晨雨,多是淅淅瀝瀝的小雨。此時,我既不愿效仿顧影自憐的李后主,更不愿追想仰天長嘯的岳鵬舉。在煙雨江南,撐傘獨行、任春情與詩意相擁,應該很受用。
推開酒店旋轉門,一片泛著泥土香的清潤感撲面而來。我避開名街、深入老巷,沿著由鵝卵石鋪就的蜿蜒小路慢行。聽風雨在輕吟“東方威尼斯”的百代興亡。 沿途青磚黛瓦內,偶爾傳來2500余年從未間斷的絲竹簫音與吳儂軟語。被佳句、名畫、美樂浸染千百年的古城水街,吸引我佇立良久,怎不細細品味一番“風流繁華地、富貴溫柔鄉(xiāng)”的醉人之處?
從深巷走出,收傘,登上水巷茶樓,目光伴著茶韻,變得愈發(fā)懶散,此時,掃視著石拱橋、竹吊樓以及遠近的波光塔影,便是很愜意的休閑方式。
面對顫動在朦朧中的集市,我忽然生發(fā)尋找“姑蘇名品”之想。此時,恰好彈唱初歇、懸壺續(xù)水。我遙指集市,向鄰座的蘇州女士詢問城內有何傳世名物。她笑了,笑得很甜美,繼而軟語相告:“當然是我們的蘇繡啦!”
茶色淡、春雨遠,我走下木樓,在閶門外山塘街書攤上翻閱舊書,試圖找尋到蘇繡的前世今生。知識廣博的書商見我探問蘇繡,微笑告知,吳越之地的刺繡史,至少可追溯5000年之上。與之不遠的吳興錢山漾古遺址,曾出土5000年前、以家蠶絲織成的絲織物殘片,足以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取絲的國家,發(fā)源于太湖流域,由此,為蘇繡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至于蘇州刺繡究竟始于何時,目前尚難以確切說明,但據(jù)劉向《說苑》一書記載,早在2500余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繡衣而豹裘者”。
書商說到動情處,從展柜下拿出一本冊頁發(fā)黃的清印本《拾遺記》。我從其中一段文中,發(fā)現(xiàn)“蘇繡公用”的源頭!隨即認真默讀。或許太過投入的緣故,讀著讀著,三國時期那情那景,便浮現(xiàn)在眼前……
那是烽煙四起家書斷、金戈鐵馬入夢來的年代。三國紛爭、天下大亂。一個春雨如酥的上午。東吳國主——孫權登上高臺、遠眺敵營,忽然想起軍事地圖的重要。于是,立即升帳,請丞相趙達的妹妹趙夫人繪一張軍用圖,以方便阻擊曹兵。趙夫人為此沉吟良久,認為筆墨丹青若遇風雨難免退色,不如繡圖。于是“以針代筆,以繡為墨”獨坐靜室、飛針走線,潛心制作。
當一幅包容了山川、河海、城邑、行宮的軍用圖掛在軍帳時,全軍將士無不喝彩,這或許就是華夏大地第一件“軍用繡品”!
讀罷此文,忽覺漫天絲雨去而復返。我撐傘走入虎丘景區(qū),但見古松聳翠、古塔巍然,千年古跡靜如處子。瀏覽自然景觀,發(fā)現(xiàn)劍池的'石與波,似乎在詮釋堅實與柔順互動之哲理。聯(lián)想精美蘇繡,當年不過是深閨尤物,一旦遭逢戰(zhàn)火,剛與柔,便相得益彰,難解難分。
遙想明、清兩代,蘇州已“家家養(yǎng)蠶、戶戶刺繡”,被稱為“繡市”。纖纖玉手、彩細殷勤,留下無數(shù)件令人不忍撫觸的名作。
我看到,為展現(xiàn)蘇州古城的名繡,虎丘景區(qū)也有蘇繡攤點。于是,穿過被面、掛毯、枕套等“零剪”類攤位、沒有在裁衣、掛屏的攤位前留連,真奔蘇州人引為自豪的“雙面繡”展位前,在蘇繡《小貓》邊長時間凝視,感知“蘇繡小貓”的靈氣與神韻。
似乎是命運之神的安排。翌日,蘇州旅游部門領導請我吃早茶時,在介紹旅游商品時,反復提及蘇繡,并邀請我采訪一位蘇繡工藝大家。如此,正合我意。與繡品代表人物攀談,看繡品行家的精致操作,我記下《小貓》工藝中的精要:為使貓身上茸茸毛絲既可愛又逼真,須把一根絲線劈成十二根,用其中細如毛發(fā)的一根線由淺入深層層施繡方可成品。為使小貓的雙眼神光炯炯,要把十余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層層繡入、一絲不茍,那活靈活現(xiàn)的眼神便有了“呼之欲動”之感。
屈指算來,“江南撐傘訪蘇繡”已是10年前的事了!當年帶回幾款蘇繡。至今擺放在書房多寶槅中。閑時,賞讀那款《小貓》,總是睹物思義。感覺世間錦繡,即便飽受蒼涼、盡管歷經(jīng)磨難,只要堅守本真、砥礪前行,依然不失本真,持續(xù)錦繡之內蘊。由此,獨特之美,便能延展傳承……
【蘇繡延展美韻的散文】相關文章:
淺吟春之韻,醉賞春之美散文10-03
雨韻閑思散文10-01
冬夜之美散文10-06
月韻禪心經(jīng)典散文11-11
家鄉(xiāng)美散文精選作文11-24
凄亦為美散文12-02
三情之美散文10-06
遲子建散文的意境美06-15
心靈之美最重要散文10-05
賞析朱自清散文《背影》之美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