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字經(jīng)是孔子寫的嗎
當然不是孔子了,其實孔子本人少有著作,一般是他整理的或是他的學生對他的言行所整理的。
關(guān)于《三字經(jīng)》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jīng)》,以課家塾"。王應(yīng)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的時候,編寫了一本融會經(jīng)史子集的三字歌訣,據(jù)傳就是《三字經(jīng)》。
一說是宋代人區(qū)適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一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jīng)乃宋末區(qū)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jié)不仕",認為廣東順德人區(qū)適子才是《三字經(jīng)》的真正作者。
一說是明代人黎貞。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jīng)》,南海黎貞撰。"即以為明代黎貞撰。
中國寧波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如安在《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二期上發(fā)表了《歷史上最早記載〈三字經(jīng)〉的文獻--〈三字經(jīng)〉成書于南宋中期新說》一文,判斷《三字經(jīng)》應(yīng)成書于南宋紹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間,其時代要早于王應(yīng)麟(1223年-1296年)和區(qū)適子。而寧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經(jīng)》最早流傳的地區(qū)。
下面附“孔子相師”的故事,供參考.
孔子師項橐的傳說
一天,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游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么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并不怎么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項橐.”
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沒有石頭?什么水里沒有魚兒?什么門沒有門閂?什么車沒有輪子?什么牛不生犢兒?什么馬不產(chǎn)駒兒?什么刀沒有環(huán)?什么火沒有煙?什么男人沒有妻子?什么女人沒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長?什么樹沒有樹枝?什么城里沒有官員?什么人沒有別名?”
問完,孔子盯著項橐露出微笑.
項橐想了想說:“您聽著——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無門扇的門沒有門閂,用人抬的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生犢兒,木馬不產(chǎn)駒兒,砍刀上沒有環(huán),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長,枯死的樹木沒有樹枝,空城里沒有官員,小孩子沒有別名.”
孔子大驚,這孩子竟智慧過人!
項橐這時不容孔子多想,反問他說:“現(xiàn)在輪到我考您了——鵝和鴨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么善于鳴叫?松柏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于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大聲說,“龜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于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莖心堅實嗎?”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后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要不恥下問.”經(jīng)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以后《史》、《志》有關(guān)章節(jié)都有記載.據(jù)《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yīng)麟編寫的《三字經(jīng)》勸諸后生說:“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蓋出于此.
【三字經(jīng)是孔子寫的嗎】相關(guān)文章:
三字經(jīng)故事之孔子相師11-25
三字經(jīng)白話文有嗎09-14
三字經(jīng)誰寫的呀12-01
寫三字經(jīng)的手抄報素材06-16
《孔子》經(jīng)典句子03-08
《三字經(jīng)》兒歌及《三字經(jīng)》全文03-23
孔子的名言(精選170句)05-30
孔子游春課文講解06-29
《孔子勸學》原文及翻譯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