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精】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三字經有感1
《三字經》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書中包含了許多優(yōu)秀歷史文化傳統(tǒng)知識和豐富的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讀讀。
當我讀了《三字經》后,我才知道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闭f的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冬天用體溫給父親暖被窩;“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闭f的.是四歲大的孔融,就知道把較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吃。
每當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以前,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爸老媽安排好的,想著想著,我不由得羞紅了臉。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親,體諒父母,幫助父母。各同學、朋友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三字經》里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將花更多的時間認認真真把它看一遍,從中汲取學習、生活的精神食糧。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讀三字經有感2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他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學好問,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席” ﹑“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言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蔽覀兠恳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認真學習,勇攀高峰,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擇鄰的故事,從中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三字經》中有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如果還沒有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獲。
讀三字經有感3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字經》。開始我一直讀不懂,只覺得讀起來有節(jié)奏,很有趣。后來經過媽媽一句一句的分析,我漸漸弄懂了其中的意思,越讀越有滋味,還熟練地背了下來。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人要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努力學習,禮貌待人……
“濤濤,幫奶奶把臉盆拿過來!薄澳阕约喝ツ冒,我要玩游戲呢!”!不行,《三字經》不是教育我們要孝敬老人嗎?“奶奶,等一等,我馬上把臉盆拿過來!蹦棠绦Φ貌[起了雙眼。
“我最喜歡吃蘋果了,大的那個給我吃,小的那個給你吃。”正當我跟弟弟分蘋果時,媽媽向我眨了眨眼睛。哦,“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就懂得禮讓,而我已經八歲了,怎么會做不到呢?我馬上把大的'那個蘋果讓給了弟弟。
自從讀了《三字經》,奶奶夸我長大了,媽媽夸我懂事了。讀書讓我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讀書真快樂,以后我一定會讀更多有益的書。
讀三字經有感4
我告訴他們我已經二十五歲了,不小了。但他一直活得堅硬,兒子的鬧劇只是更加堅定了兒女也不可靠的想法而已。當我進入初三年級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恩師——秦連發(fā)老師,他讓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我的寫作愛好也是受他啟發(fā)的,冥冥中感到一絲悲傷。這時的男人很認真,而且有種片刻的孩子氣,這很會激發(fā)溫存欲望;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本書,因為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那么吸引人,而且還看不懂。媽媽就把《三字經》逐字逐句的解釋給我聽,媽媽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里的故事雖然沒有《格林童話》里的故事好聽,但是它的故事很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蔽矣X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著,搖搖晃晃的,我馬上站起來扶著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著問:“你為什么要讓我坐”,我對奶奶說:“我學習的《三字經》里講‘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讓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懂禮貌又孝順的好孩子”。我聽完奶奶的夸獎心里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讓我體會到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知識流傳到現代不變是有它的道理的,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相幫助、孝敬長輩、愛護公物等等,這些都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到現在的,我們應該把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一代代的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fā)展得更加美麗富強。
讓我們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吧!書是你最好的老師,是你最好的朋友,它會讓你收獲很多知識,讓你明白許多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5
我這幾天正在背《三字經》,為了方便我背誦,媽媽每一段都給我講解意思,讓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背誦,果然快許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經》,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一開始寫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來因各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三字經》每一句里短短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年少的黃金時期好好學習。讀到這,我很慚愧,因為有時候我沒有好好寫作業(yè),經常邊寫邊玩,還容易被別人的一舉一動給吸引去,這些毛病讓作業(yè)的正確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時間。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將來就會碌碌無為。
《三字經》不僅講了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
讀三字經有感6
《三字經》相信大家都在小學階段讀過或背過,大家都有所了解,下面就談談我對它的理解和感悟吧!
《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古代名書,是小學階段必備的課本!度纸洝分饕嬖V我們要尊敬師長,講禮貌,還要有孝心和愛心。其中,對我感悟最深的是: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段話,講的'是母親把我生下來,不僅僅是要讓我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如果父親沒有教育好我們,那就是父親的失責,同樣,我們一定要自覺學習,以后報答父母。相同,在學校里,如果老師不把我們管嚴,那也就是老師沒有做好,但我們班的老師可好了,她上課嚴肅,下課就像朋友,感謝可敬的老師,您讓我們在快樂中收獲知識。還有, 玉不琢,不成器。我更喜歡這句話,是比喻一個人就像一塊玉,學習了,等于把這塊玉打磨,進行加工,就成為一個物器。相反,如果不學習,那塊玉等于碰也沒碰過,就是塊普通的石頭,沒有價值。最后: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是說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他這種兄弟情誼,不自私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種行為也可以用在生活當中,比如: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你爭我搶,而是要懂得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是好的。
《三字經》這本書給我的啟發(fā)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認真并快樂地學習。同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和老師,這不是在喊口號,我要一步一步用實際行動做好,要做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時,因住在墓地附近,學到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語言動作。孟母就把搬到大街附近,孟子便怎天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一塊沒磨的玉,玉不磨,怎能成玉呢?我們應刻苦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本好書,大家一定要多讀讀。
讀三字經有感8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他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最近我專心的讀了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敝v的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軻,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貧窮,但他的母親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邊,見多了出殯的.,孟軻就模仿著做喪事,孟母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孟軻的學習,就搬到集市上,于一家屠夫為鄰,可孟軻又模仿起殺牛宰羊來。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著私塾中的先生學習禮儀,學業(yè)不斷長進。孟母認為這里的環(huán)境對兒子的成長有利,便長期定居下來。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這些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許多知識。你如果還沒有讀過這本三字經,我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獲。
讀三字經有感9
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教會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明白書與我們是好朋友。
記得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買了很多啟蒙書:《格林童話》、《弟子規(guī)》、《三字經》、《伊索寓言》。剛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看這些書,覺得好枯燥無味,但又對《格林童話》和《伊索寓言》十分有興趣,那書中一波三劫的情節(jié)很吸引我。雖然看不懂,但還是興趣十足。
對于國學《三字經》和《弟子規(guī)》我是提不起興趣的,連封面那幾個大字都懶得瞄一眼,早已被我棄忘在一旁了。媽媽見狀就拿起《三字經》逐字逐句的解釋給我聽,剛開始我十分不樂意她講的`這些。慢慢的,我發(fā)現它其實也是有故事可聽的。我漸漸喜歡看了,從她的講解中我知道了《三字經》里雖然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很耐人尋味…
漸漸的我愛上了《三字經》。他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經典。書中以三個字為一句話,四個字為一段話。他主要講述人的善、惡、學、孝、禮、儀,是很好的一本教育書,它教育我們愛國愛校,親師親友,勤奮好學等做人道理。
“香九齡,能溫席”。小黃香九歲時,便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為父親暖被子。他不僅孝順,還勤奮刻苦,還博學多才呢!而如今,我們生活中許多同學家境優(yōu)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卻還是對這對那不滿意,亂七八糟的學了一大堆,不懂知恩圖報,孝敬雙親,整天大吵大鬧,不把心思放學習上,而去追求時流,趕時髦,攀比吃穿…
父母為養(yǎng)與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此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種很偉大的恩情。我們應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時,父親的朋友送來了一盤梨子,父親于是讓孔融七兄弟自己挑著梨子吃,并讓最小的弟弟先挑。小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备赣H聽后十分欣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這種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們應學習孔融這樣精神。
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爺爺在我身旁站著,隨著車子的顛簸,搖晃危險,我馬上站起來扶著他,讓他坐在我位子上。他笑著問:“小姑娘,你為什么把座位讓給我呀?”我說:“長者坐,命乃坐!睜敔敃牡男α,我也笑了。
讀了《三字經》,我學會了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相幫助、愛護公共財物,我們應把這些一代代相傳下去,讓文明之花開遍我們的祖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與《三字經》為友,其樂無窮!
讀三字經有感10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這個寒假我又仔細讀了一遍,從中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其實孝順父母是很簡單的事情,比如為爸媽倒杯水,給爸媽捶捶背,理解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讓他們操心,關鍵是用心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和上進來報答他們,他們一定會歡樂開懷的。
《三字經》,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讀三字經有感11
在五月份下旬,我認真地讀了《三字經》,發(fā)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
《三字經》向人們講述了古代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中我知道昔孟母為了兒子的學習,不斷更換他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兒子還不學,就讓他懸梁刺股,可真是個好母親!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稱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長知識,這對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大的幫助!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經》沾邊的事,比如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盡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現在的小孩,也一點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歲就能幫父母暖被,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卻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點也沒想回報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別。
《三字經》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它流傳至今,仍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我喜歡《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2
一天,老師要我們買一本《三字經》讀,這時我心里想《三字經》有什么好讀,還不如動畫片好看呢!放學后,我無奈的來到了書店。
來到書店后,我找到了《三字經》,翻開一看,我的眼睛頓時定住了!我輕聲吟誦起來,人之初,性本善……讀起來朗朗上口,讀著讀著,我的肚子開始鬧起了空城計,我這才回家。從這以后,我每天寫完作業(yè)都不會去理會動畫片了,而是看《三字經》。我最喜歡“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這句,這是講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個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而我呢?要大人說才會讓,我真慚愧。以后我也要做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小學生必讀的金典書呀!我也要刻苦學習,為著我的理想奮斗!
讀了《三字經》后,我覺得它里面含有一種要為學習“更上一層樓”、尊敬長輩、友愛互助的道理,從小就要立志進取、明理、有德、將來就會成為優(yōu)秀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3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我覺得,如果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天空中沒有太陽,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就像饑餓的人沒有食物。自記事以來,我看過不少有趣的書,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三字經》、《藍色經典神話》等。其中,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的良師益友。記得有一次我的數學考砸了,一整天都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百無聊賴之時,我漫不經心地捧起《三字經》來讀。當我看完《刺股苦讀》這篇故事后,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一個連家人都看不起他的蘇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順,發(fā)奮苦讀,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纯刺K秦,想想自己,自信似一股清泉重新噴涌而出,瞬間滋潤了整個心田。于是,我暗暗地下定決心,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下次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還有一回,我在語文單元檢測中取得了滿分,這可是全班絕無僅有的一份殊榮。我不禁飄飄然了,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回到家,我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捧起老朋友——《三字經》讀起來,希望能和她一起分享我難以言表的開心和快樂。但讀著讀著,我的驕傲和得意忘形慢慢地消失了,因為書里《孔子讓路》一文中,博學多才,受人敬仰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都那么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和他相比,我的這點雞毛蒜皮的成績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字經》,是一條通往我心靈深處的小徑;是一面能時刻讓我發(fā)現自己不足之處的明鏡;更是一個我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的窗口。有她相伴,在我悲哀的時候可以給予我安慰;在我消沉的時候可以給予我自信;在我得意的時候讓我恢復平靜;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我喜歡看書,更愛看《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4
晉朝,義興市有一個人叫周處,從小就死了爹,沒有人管教他,他總是用蠻力行兇,動不動就把街坊鄰居打得頭破血流。因此鄰居們看到他就像看到山洪猛獸一樣躲得遠遠的。
后來聽到村里的人都在議論紛紛,他走近打探到村民都在討論村子里的“三害”,自己被村里的人稱為三害中的“一害”,他決定為村民做好事除掉“二害”。
周處跑到山上找了很久很久,終于找到那只跛腳虎。他私毫沒有害怕老虎的意思,想跟老虎決一死戰(zhàn),他見老虎向他撲來就順勢一閃,然后勇猛地騎在老虎的'背上,一拳就把老虎打死了。周處很輕松地除了一害,接著他又去殺蛟龍,他跳里水里追了三天三夜,不睡也不吃,最后蛟龍被追得沒有力氣了,周處追上去一刀把蛟龍殺死了。
后來周處痛下決心,痛改前非,刻苦學習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后做了大官。
讀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痛改前非,仍然是人們心中受歡迎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5
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這本書分成上、下兩本。
《三字經》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兒童必須要學的、要讀的一本書,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經》被錢文忠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講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guī)律。第二部分講的是史,即歷史,《三字經》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清朝。第三個
《三字經》開頭的六個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講的是學,即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這六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于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說,人性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也就有了“性惡論”與“性善論”。
在《三字經》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學說,那就是五行學說,“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五行分別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
《三字經》第二部分講的是史,《三字經》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因為它可以用兩句話講完了三、四個朝代,幾百年,比如“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這一句話里講了三國、兩晉、宋、齊、梁、陳這么多的'朝代,牛吧1
《三字經》第三個部分,講了許多古代人勤奮讀書的例子,也是激勵我們要好好讀書,比如:頭懸梁、錐刺股、映雪、負薪、掛角等等、、、、、、
接著又講了一名才女,名叫蔡文姬,她非常會彈琴,她也寫下了著名的《悲憤詩》。
《三字經》雖人只有幾千字,但它所講的內容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是一本值得我們看的書。
我喜歡《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相關文章:
讀三字經有感10-23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30篇)03-28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20篇)10-17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29篇)06-25
【精】讀《三字經》有感25篇10-30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范文三篇07-03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30篇)08-25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49篇)08-14
學習從讀三字經開始09-17
讀趙譯《三字經》的啟示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