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望詩詞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望》詩詞賞析
《春望》詩詞賞析1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文解釋】
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zhàn)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詞語解釋】
國:指京城長安。
感時:感嘆時事。
花濺淚:看見花就淚水飛濺。
鳥驚心:聽到鳥的叫聲使人心驚。
烽火:這里指。
抵:值。
短:短少。
渾:簡直。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頭發(fā)綰在頭頂上,用一根簪別住。
【現代文譯文】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的長安城滿目凄涼,到處草木叢生。
繁花也傷感國事,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增離恨。
三個月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長久不息,家書珍貴,一信難得,足矣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白了頭發(fā),越搔越稀少,少得連簪子都插不上了。
【解讀】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一句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一個“濺"字,運用了擬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當時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借用花的濺淚表現出來。
背景: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fū)州(現在陜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于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凄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fā)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賞析: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六月叛軍攻陷長安,七月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此時,杜甫自鄜州羌村只身北上欲投奔肅宗,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帶到長安。至德二年(757)春,杜甫在長安眺望美好的春色又降臨到滿目殘敗的京城,傷時感亂,憂國思家,寫下了這首五律名篇。
這首五言律詩,首聯以工對的句式和概括的筆法,描寫了春望所見國都殘破荒涼的景象。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的淪陷,一個“深”字表現了景象的凄涼,并且景物的描寫之中寄托了深沉的感慨,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此聯對仗工巧,“國破”對“城春”景象相反,而“國破”與“山河在”、“城春”和“草木深”也都是意思相背而出,巧用對比反襯,翻新出奇。頷聯以擬人化的手法借物傳情、移情于景,巧妙地傳達出了春望的內心感受,手法別致而意蘊深厚。頸聯寫春望所感發(fā)的國憂家愁,上句緊扣“感時”寫國憂,下句緊承“恨別”抒家愁!胺榛疬B三月”形象地概括了戰(zhàn)亂不息的局勢,“家書抵萬金”又寫出了盼望家人音訊的急迫心情。尾聯以春望中詩人自我形象的描寫而結尾,詩人直接傳達出的是衰老的感嘆,但何嘗不是國破家愁所致?意脈不僅渾然貫通,而且增加了內心深處的愁苦與悲哀的抒寫。
這首詩以“春”為背景,以“望”為線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前四句主要是寫春望之景,睹物。首聯情寓景中,頷聯移情于景。后四句主要是寫春望之情,憂國思家。頸聯借物言情,尾聯以人傳情。此詩結構巧妙,各聯之間注意呼應勾連,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歌以國憂家愁為情感底蘊,風格沉郁悲涼,而又是以景、事、人的形象傳達情感意蘊,因此又有意在言外、含蓄蘊藉的效果。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遍_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保ā稖毓m(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皣啤睂Α俺谴骸,兩意相反!皣啤钡念j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淡淺深,動奪天巧!保ā短埔艄锖灐肪砭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 凹視秩f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全詩八句。前四句寫目睹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想親人愁苦,充溢離情。全詩寫得字字含恨,句句懷痛,沉著蘊藉,自然深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笔茁摷从|題,言明春望所見。國都(長安)淪陷,城池殘破,而山河依舊。雖然江山未改,可是景象大異:亂草遍地,林木森森。詩的起句如飆風驟起,山洪暴發(fā)。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叫人滿懷凄然。宋代魏慶之編的《詩人玉屑》中說:“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涝娙,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薄吧胶釉,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迂叟詩話》)這確是一種簡言蘊意的寫法,只寫山河之上草木蔓生,可見劫后的荒涼蕭索。長安原是豪華繁盛之都,如今只見草木了。往年“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只見她們“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杜甫《麗人行》)現在,王公大臣、貴妃寵姬的冶游歡樂不見了,連市井庶民、耕夫樵子的辛勤勞作也不見了,再沒有那游人如蟻、冠蓋如云的盛況,再沒有那人聲如沸、貨物如流的鬧市,只見細柳新蒲依然綠,昔日宮殿鎖千門。詩人將豐富的意思寓于一個“深”字中。草木深,不僅表明人跡罕見,而且說明拋荒已久。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寫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唐五言多對起”,此聯對仗工巧,圓潤自然,且耐人尋味。“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皣啤,一般地說多見斷壁殘垣、碎磚亂瓦,可是以富有生意的“城春”與之對舉,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皣啤敝吕^以“山河在”,詩意翻跌,出人意表;“城春”之后綴以“草木深”,文意直順,合于實情?墒恰吧胶釉凇笔菍崒憣嵰猓安菽旧睢眳s是實寫虛意。實意是說只剩下了山河依舊,虛意是草茂人稀,物是人非。而且“城春”的“城”就是“國破”的“國”,只是先用“國”點明了此城即國都長安,以“破”交代了歷史背景,以“春”標明了節(jié)令。兩句合而觀之,便是說望見春天被攻破了的長安城,山河之上草木叢生,榛莽遍地。但是經詩人吟詠出來的詩句,輒能撥人心弦,引人遐想。因此明代胡震亨極贊此句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淡淺深,動奪天巧。百代而下,當無復繼!(《唐音癸》卷九)此起句確為全詩冠冕,不愧為神來境詣之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此為繼“城春草木深”的具體描繪,由泛覽滿城草木,到收為花、鳥的特寫鏡頭。對這兩句的理解,過去詩評家就有分歧,焦點在于“濺淚”“驚心”的是花、鳥還是人!队刿旁娫挕罚骸盎B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恐,則時可知矣。”(《詩人玉屑》卷六)他認為這句是寫詩人的泣和驚。清人施補華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律句中加一倍寫法。”(《清詩話?峴傭說詩》)對此,今人周振甫解釋說:“加一倍寫法有強調作用。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寫對國事的悲痛。花鳥本是令人喜愛的,詩人對著花鳥還是悲痛,這就更突出悲痛的深切,是加一倍寫法!(《例話》第126頁)這一解釋也是講成詩人的泣與驚,實際上與《詩人玉屑》上的說法相同。 我們認為施補華的“加一倍寫法”,是說花濺淚,鳥驚心,無情花鳥尚且如此,有情的人豈不更甚,這就加一倍表情了。說花鳥泣和驚,這是擬人化的手法。這在古代詩詞中是屢見不鮮的。本來“草無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庾信《小園賦》)現在卻說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就更為生動感人了;ê问露鵀R淚,鳥何情而驚心?詩人為之注明,是因了“感時”和“恨別”而動情。其實是詩人自己感時恨別,看到花上露珠晶瑩,就好像花也淚凝眼角,聽到飛鳥囀鳴,也好似鳥在驚啼。這是詩人以含情之眼視物,則物亦生情。以物之情寫人之情,則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摯。同時,這兩句也是“互文見意”,花感時也恨別,鳥恨別也感時,都是兩種感情兼而有之。 詩的這前四句內容,都統(tǒng)在“望”中。詩人視域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從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鳥,視象也由整體到部分,由渾沌到清晰。借景,由景見情,而不直書其情,其情由隱到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層層袒露。從景與情的變化,使人可以想見詩人由翹首遠望,慢慢地轉入了低頭沉思,從而進入了詩的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比齻月來戰(zhàn)亂不已,整個春季都在動亂之中。據史籍記載,這年一月,安慶緒將尹子奇寇睢陽,張巡敗之;二月,李光弼與安慶緒戰(zhàn)于太原,敗之;郭子儀與安慶緒戰(zhàn)于潼關,敗之;三月,尹子奇又引兵寇睢陽,安守忠引兵寇河東。真是干戈不止,烽火不息。杜甫是前年八月為叛軍所俘的,被困于長安一冬春,一直寄居在州的妻子兒女,因此說“家書抵萬金”。杜甫在寫《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長安就寫有《》:“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表現了詩人對家人的眷眷之懷。在兵荒馬亂之中得到一封家信,報告家小安全,詩人自然欣喜萬分。家書的可貴,就在于它是載著深情冒著烽火而來的,由此也觸動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 詩人珍視“家書”,還包含有對北地消息的關心。他在長安常常盼望王師平定中原。如《悲》的結句是“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哀江頭》的結句為“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望城北”,都寫了向北遙望,如今春望之時,感時恨別,自然既盼家人也盼官軍了。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蔽猜撘栽娙送蟮那閼B(tài)作結,顯示了詩人的愁苦之心。這兩句的意思是:白發(fā)越搔越少,簡直連簪子也要插不住了。古時男子束發(fā),用簪來束發(fā)連冠,故有此說。杜甫寫這首詩時是46歲。一般地說,還在壯年時期,不會白發(fā)?墒且驗槠D難愁苦的生活使詩人早衰,也可能是屬于“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不變!(謝《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因了思念而使?jié)饷艿暮诎l(fā)變白了,這叫做“白發(fā)鑷不盡,只緣根在愁腸中”。杜甫這時確實白了頭發(fā),他在這一年寫的《北征》中也說“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頭發(fā)完全花白了。他自己也感到衰老了,在《哀江頭》中自敘“少陵野老吞聲哭”,已自稱為鄉(xiāng)野老人了。白發(fā)本來就很短了,所以說“搔更短”,短到“渾欲不勝簪”的地步!吧Α笔资浅羁嚯y解時的動作,發(fā)短則是愁苦程度的標志。由此可見一位稀疏白發(fā)的詩人,站在殘破的長安城頭,面對遍地草木,心想遠方親人,老淚縱橫,憂心忡忡,這怎不叫人愴然淚下! 這首詩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觸發(fā)而出,又進一步有所發(fā)展。由前面的景,寫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詩人眺望春景,想望家人,盼望官軍,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結,將前面感時、恨別之情概括無遺,又給人以實感,這是杜甫擅長的表現方法。如大歷二年秋寫的,前面敘登高所見,最后也是以“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的形象收束;大歷三年冬寫的《》,前面述所見,最后以“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壓軸。這樣由所望到望者,使景和情更為統(tǒng)一,主題得以深化。
《春望》全詩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謹嚴而不板滯,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確為難得之佳作,無怪乎時隔一千二百余年仍然膾炙人口 .
《春望》詩詞賞析2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接下來分享春望杜甫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甫春望翻譯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翻譯: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qū)里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戰(zhàn)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fā)疏稀插不上簪。
杜甫春望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痹娖婚_頭描寫了春望所見。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被o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案袝r”、“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痹娙讼氲剑簯(zhàn)火已經連續(xù)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疬B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
杜甫春望詩意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春望》詩詞賞析3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春望》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賞析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
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huán)環(huán)相生、層層遞進,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夠引發(fā)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
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春望》原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詩詞賞析4
《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于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之情。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國家動亂不安,戰(zhàn)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面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fā),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zhèn)涠挥坞x,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洞和穼懹诖文耆。 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詩的一、二兩聯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 ‘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視秩f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白發(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tài)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么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杜甫陷賊中八個月,大約寫了二十來首詩,論深沉含蓄,當以此詩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春望》詩詞賞析5
作者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變時期。山河依舊然而國家卻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長安城一片殘破景象。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憂民的五言律詩《春望》。
詩句:《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愁緒纏繞,白發(fā)愈搔愈短。頭發(fā)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詩句賞析: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思家之情。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安史之亂爆發(fā)后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睹物神傷。詩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高度凝練地熔鑄在40個字里,這就是有名的《春望》詩。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前四句寫目睹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想親人愁苦,充溢離情。
首聯: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后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頷聯: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此聯向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āⅧB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另一種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這自然是詩人移情于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并無區(qū)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币馑际亲蚤_春以來戰(zhàn)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鞍最^”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tài)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么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這一細節(jié)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國”點明了此城即國都長安,以“破”交代了歷史背景,以“春”標明了節(jié)令。詩人將豐富的意思寓于一個“深”字中。草木深,不僅表明人跡罕見,而且說明拋荒已久。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寫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詩的`這前四句內容,都統(tǒng)在“望”中。詩人視域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從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鳥,視象也由整體到部分,由渾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見情,而不直書其情,其情由隱到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層層袒露。
詩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觸發(fā)而出,又進一步有所發(fā)展。由前面的景,寫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詩人眺望春景,想望家人,盼望官軍,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結,將前面感時、恨別之情概括無遺,又給人以實感,這是杜甫擅長的表現方法。
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望中所見,頷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
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一個細節(jié)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詩詞賞析6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接下來分享《春望》的意思和賞析。
《春望》原文及翻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qū)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zhàn)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fā)疏稀插不上簪。
賞析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huán)環(huán)相生、層層遞進,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夠引發(fā)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春望》詩詞賞析7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一、作者介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鞏縣(今鞏義),中國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又因為他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二、背景: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至德二載(757)。詩人當時為安史叛軍所俘,身陷長安。
三、主題:
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生情,發(fā)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
四、譯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來了,長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看見花開就想流淚,悵恨別離聽到鳥鳴反而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幾個月,一封家書抵得上萬兩黃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愁白了的頭發(fā)越搔越稀疏短少,簡直不能插簪。
五、句子理解:
1、首聯
一個“破”字,寫出國都長安淪陷,城池殘破,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寫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涼,令人滿目凄然。眼前人事和永恒時空的對比,使詩人更強烈地感覺著內心的荒涼寂寞,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頷聯
感傷國事,花也會流淚,懷恨離別,鳥也會驚心。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花鳥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憂國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硪环N說法是:詩人從小處落筆,情因景生,景隨情移,詩人為國家殘破和親人離別而傷愁,所以看見繁花爛漫,反使之痛苦流淚,聽到鳥鳴也感到心驚。運用了反襯的手法。)
3、頸聯
寫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一封家書抵得上萬兩黃金。運用對偶、夸張的修辭,寫出了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長,家書的彌足珍貴,表達了作者憂國思家的感情。
4、尾聯
愁白了的頭發(fā)越搔越稀疏短少,簡直不能插簪。寫愁之深切,情境悲苦!鞍最^”因愁而生,“搔”,即抓撓,表示心緒煩亂!案獭,言愁的程度越來越深。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六、藝術寫法:
1、前兩聯以“望”字統(tǒng)攝,詩人俯瞻仰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2、借景抒情,情注全詩。開篇四句寫景,寫國都淪陷,一片荒涼,后四句直接抒情,詩人憂國思家。
3、格律嚴謹,對仗工整。
【《春望》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春望詩詞賞析03-21
杜甫詩詞《春望》的詩意賞析12-06
《望岳》與《春望》的對比賞析03-27
《望岳》《春望》對比賞析11-29
《春望》原文賞析11-03
杜甫《春望》的賞析06-08
杜甫《春望》分句賞析12-11
杜甫《春望》詩意賞析11-23
白居易唐詩《杭州春望》古詩詞全詩賞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