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時間:2024-06-09 01:03:51 毅霖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2024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還記得那些經(jīng)典的古詩詞鑒賞嗎?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lǐng)悟。那么,大家知道古詩詞鑒賞的主要思路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4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1

  詩歌分類

  體裁――――古體詩、近體詩(絕句、律詩)

  題材內(nèi)容――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詠史詩、詠懷詩

  表達方式――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

  每句字數(shù)――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

  寫作風(fēng)格――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李清照、柳永……)

  常用鑒賞術(shù)語

  表達方式――抒情、描寫(人、物、景)、敘述、議論

  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借代、對比、對偶、擬人、用典、化用、鋪陳

  表現(xiàn)手法――比喻、起興、對比、諷刺、正襯、反襯、象征、想象、聯(lián)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古今對比、以動襯靜、動靜相襯、以樂寫哀、由遠及近、遠近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虛實相生、主客轉(zhuǎn)換、重章疊句、名詞疊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換景、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

  繪景角度――天地、遠近、聲色、動靜、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家饩常ㄖ髦迹

  秋思、思鄉(xiāng)、征人思歸、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離別、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報國無門、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難覓、幽思之情

  歷史興亡、國運衰亡、借古諷今、諷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潔、脫離塵世、厭惡官場、隱逸之志、田園生活、閑情逸趣

  追慕古賢、渴望建功、立志報國、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愛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贊嘆盛世、點評歷史、充滿禪意

  壯美(豪放雄渾闊大、高山大河大戰(zhàn)場、激人向上)、優(yōu)美(小橋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時、玲瓏婉約凄惻)

  意境之大小――國家大于個人;悲壯大于悲慘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鑒賞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間接抒情

  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借景抒情

  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義,如柳象征離別,梅象征高潔,月象征團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融情于景

  即詩人提筆之際內(nèi)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于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因情造景

  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于一時一地或并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虛實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借古諷今、懷古傷情

  ●比喻

  ●夸張

  夸張是指夸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tài)、規(guī)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張)

  ●象征

  象征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對比

  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征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diào)、揭示某一種現(xiàn)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反襯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币浴跋s噪”襯“林靜”,以“鳥鳴”襯“山幽”。與對比相比,不難看出反襯是以相反的一方寫另一方,“犧牲”相反的一方來突出另一方,如以動寫靜、以樂寫悲、以黑寫白等;對比卻不具備這樣的特質(zhì),對比雙方不存在誰為誰服務(wù)的問題,而是雙方都為某一個目標服務(wù)。

  ●正襯(烘托)

  是綠葉對牡丹的襯托,是云彩對明月的烘托。如《山園小梅》的頸聯(lián)“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在這里是虛擬“霜禽”和“粉蝶”對梅的喜愛,烘托自己對梅花的喜愛。正襯與反襯的性質(zhì)一樣,只是正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同一“立場”,反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相反“立場”。

  ●化用

  詩詞的詩句是由前人的詩句變化而來。如王實甫《牡丹亭·長亭送別》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借代

  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胺贝按;“朱門”是朱紅色的大門,這里代指權(quán)貴豪門之家;“絲竹”,“絲”本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本批簫笛一類的管樂器,這里“絲竹”一起代指音樂。

  ●通感

  一種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觸覺“冰泉冷澀”寫聽覺琴聲低沉(“弦凝絕”),傳達出琴聲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時斷時續(xù)。

  ●互文

  一種特殊的省字法,使詩句更精練。

  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王昌齡《出塞》),實際是說“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guān)”,即古時的明月,古時的關(guān);“秦”字后省去了“漢”,“漢”字前省去了“秦”,不僅語言精練,而且給讀者一種時空闊大之感!疤鎏鰻颗P牵ê訚h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實際上是說“迢迢皎皎牽牛星,皎皎迢迢河漢女”。“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辭》),實際上說“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眼迷離腳撲朔”,所以兩兔在地上跑時很難分辨出誰雄誰雌。

  詩歌的意象鑒賞

  ▲雨

  愁思,是古典詩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義。這主要是因為綿綿雨絲常常能引起詩人的情感共鳴,便常用這一意象來寫心中的不盡愁思。借助具體雨意象與抽象的心理活動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聯(lián)系,傳達出了詩人的或離別之緒、或思念之情、或厭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國破家亡之痛。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但有時,雨意象也傳達出一種溫潤與暖意。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園,一一風(fēng)荷舉”(周邦彥《蘇幕遮》)。但總的說,雨意象以表達愁思為主。

  ▲水

  雨意象傳達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傳達的主要是被阻隔的無奈。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毕嗑嗖⒉贿b遠,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遺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睙o論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會因水的阻隔而變得可望不可及。

  與阻隔的無奈相反,水意象有時又是傳達離愁、思念之類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lián)P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保ɡ畎住督男小罚靶闹鸾鳌保C=菬o限離別之情的生動寫照。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ご夯ㄇ镌潞螘r了》)向東滾滾流去的春水正是不盡愁恨的傳神寫照。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無數(shù)的詩人對此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幾種意義。

  象征故鄉(xiāng),棲息身心。

  “無窮芳草色,何處故山青!保R己《送休師歸長沙寧覲》)“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保ㄋ究帐铩顿\平后關(guān)人北歸》)“行人無限秋風(fēng)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暗示虛無,顯示蒼涼。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臨江仙》)“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許渾《金陵懷古》)“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保ㄥX起《省試湘靈鼓瑟》)

  引為知己,安妥靈魂。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保ㄐ翖壖病顿R新郎》)

  ▲落花

  花很美麗,但這種美麗常常是短暫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詩人心中,飄零的落花總會引起無限的惆悵。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飛花是詩人的無邊愁苦。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保ǘ鸥Α督戏昀铨斈辍罚┮月浠ò凳痉比A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保ǘ拍痢督鸸葓@》)落花變成了墜樓人,傳達的是哀怨與愁恨。

  當(dāng)然,并非所有的詩人筆下的落花都是感傷、憂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yīng)教》有詩云:“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這是以落花寫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詩云:“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傷感,只有縱情,落花也能增加游興。

  龔自珍有詩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還護花。”這更一種積極進取、發(fā)憤有為精神的寫照。

  ▲飛鳥

  像鳥一樣自由飛翔是人類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現(xiàn)在詩歌中,飛鳥意象成為了人們心靈自由飛翔的重要憑籍。

  以鳥的自由飛翔表達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保怠顿浶悴湃胲姟罚┻@是生活在司馬氏專權(quán)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以鳥的翱翔太空表達詩人對超然玄遠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伴_軒臨潁陽,臥視飛鳥沒。”(王維《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

  以飛鳥回巢寫游子的思鄉(xiāng)愁腸。如“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保ㄑΦ篮狻度巳账細w》)

  以孤鳥獨飛寫人的漂泊無定!肮馒櫶柾庖,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阮籍《詠懷》)

  ▲鐘聲

  鐘聲意象在古詩中的意義可分兩個階段來看。

  第一階段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那時的鐘聲多是作為慶典音樂的體驗,帶給人們一種歡快、熱烈的享受,如《詩經(jīng)》開篇《關(guān)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二階段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后,這一階段要比第一階段復(fù)雜。

  王維的詩中的'鐘聲,多回蕩在遠離塵囂的山谷云霧、參天古木之中,傳達的是一種隱遁山林、皈依佛門的空寂與恬淡。如“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保ā哆^香積寺》)

  還有許多詩人都使用過這種具有佛教色彩的鐘聲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聽蜀僧彈琴》)

  在詩人筆下,鐘聲還是對時間流逝的警示。如“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保ɡ钌屉[《無題》)

  有的詩人還借助鐘聲思考“我向何處去”的重大命題。如劉禹錫的《元和甲午歲,詔書盡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懷續(xù)來諸君子》:“雷雨江湖起臥龍,武陵樵客躡仙蹤。十年楚水楓林下,今夜初聞長樂鐘!备镄率。毁H十載。奉詔還京,百感交集。宿于長安附近的驛站,聽到皇宮中隱隱傳出鐘聲,劉禹錫寫下了這首詩。

  鐘聲有時還傳達著離愁。如“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韋應(yīng)物《賦得暮雨送李曹》)

  ▲舟船

  屈原、李白、杜甫,中國三位大詩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這或許是巧合。但古典詩歌與舟船的關(guān)系卻是一種必然。在古代,對于更多的詩人來說,水路比陸路更為方便,因此也更為重要。他們所有的遠行,走的幾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葉扁舟便很自然地進入了詩人的筆下,成了他們詩作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

  一是寫詩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保虾迫弧端尥⿵]江寄廣陵舊游》)

  “暝色況復(fù)久,秋聲亦何長。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xiāng)!保▌⑻摗赌呵飺P子江寄孟浩然》)

  兩首詩所用意象極相似,主題也極相似。無論是“月照一孤舟”,還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將“月”與“舟”兩個意象組合起來,再通過聲色(猿聲、秋聲與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傳達出了漂泊他鄉(xiāng)的孤獨滄涼之感。

  二是寫詩人對自由的渴望。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讀到這些詩句,我們仿佛感到了詩人們急切跳動著的企圖擺脫束縛的自由心。

  詩歌的意境鑒賞

  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中遵從的一個重要概念?梢哉f,中國古典詩詞的優(yōu)秀之作,都創(chuàng)造了具有廣闊藝術(shù)空間的意境。因為營造意境是詩人表情達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讀、辨析詩詞中的意境是鑒賞古詩的重要手段。

  ▲離別意境

  離別是古詩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大概是因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對相聚的留戀、對分別的感傷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詩詞歌詠的對象。所以,詩人寫離別很少輕松用筆,像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高昂筆調(diào)并不多見,而是大都寫得很沉重,且往往在傷情中引發(fā)出一種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無可奈何之嘆。

  營造離別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綺筵、淚眼、長亭、寒蟬、秋雨、驟雨、蘭舟、別路、暮雨、來帆、去鳥、散絲、楊柳、殘月等等。

  離別意境的感情基調(diào)是纏綿、傷感、悲涼。

  ▲離亂意境

  離別多為私情,離亂則可能更能體現(xiàn)時代特征。中國幾千年的古代社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戰(zhàn)亂與分割。每一次戰(zhàn)亂,都給百姓帶來了無限痛苦。但“國家不幸詩人幸”,有良知的詩人都會以一顆愛憫、憂傷的詩心,去表現(xiàn)人民的的苦難、家國的傷痛以及詩人個體生存的艱辛。這些詩作的意境因多為詩人的親歷之境的再現(xiàn),所以往往表現(xiàn)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賦到滄桑句便工”。

  離亂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陽、大江、悲風(fēng)、鼓角、天涯、星河、飛雁、黃花、梧桐雨等。

  離亂意境的感情基調(diào)是悲壯深沉、孤獨寥落、清冷憂戚、傷感惆悵。

  ▲隱逸意境

  隱逸是中國古代士人們的一個重要情節(jié)。特別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們本可以出仕為官,但因種種原因,最終選擇了歸隱。不過這種生活,也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意境——隱逸意境。他們將自己高超的文化修養(yǎng)投射到山水田園之中,不僅表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園也有了一種性靈。正是人因山水田園而“隱逸”,山水田園因人而“性靈”。

  隱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園、塵網(wǎng)、枯樹、靜水、飛鳥等。

  隱逸意境的感情基調(diào)是從容自在、優(yōu)雅靜謐、惆悵孤獨、哀愁悲涼。

  古代隱逸詩人很多,陶潛被稱為“隱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績自號“東皋子”,唐初的王維、孟浩然進一步豐富了隱逸詩。王維的詩更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思鄉(xiāng)意境

  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愛思鄉(xiāng)、會思鄉(xiāng)。翻開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思鄉(xiāng)之作不可勝數(shù);舉凡一切他鄉(xiāng)風(fēng)物、異域情調(diào)都可成為思鄉(xiāng)的引線。游子思念故鄉(xiāng),是中國古代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

  思鄉(xiāng)意境的意象主要有楊柳、歸雁、宿鳥、明月、晚風(fēng)、落葉、寒山、青山、流水等。

  思鄉(xiāng)意境的感情基調(diào)是溫馨、無奈、哀愁、悲涼。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2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xué)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xué)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nèi)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nèi)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2、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

 。1)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chǔ)上,抓關(guān)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nèi)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diào)。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fēng)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xiàn)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nèi)容、讀注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了答案構(gòu)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nèi)容:結(jié)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fā)(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nèi)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nèi)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yīng),虛實結(jié)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ㄗ⒁猓翰煌愋皖}目的三個要點的側(cè)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jù)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根據(jù)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彪x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xiāng)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xiāng)),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guān)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guān)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橙烁耦悾壕栈ǎㄇ甯撸坊ǎú慌麓輾埜覟槿讼然虮3直逵駶崳,松(傲霜斗雪堅守節(jié)操),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guī)(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3

  高三語文重點古詩詞

  《論語》十則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ǐnɡ)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xí)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xià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于版筑之間,膠鬲(gé)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kōng)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guì)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àn)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iàn),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ó),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ú),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qǐn)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cháo)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xí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tuí)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yí)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dāng)遠離,臨表涕(tì)零,不知所言。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絕(yǎn)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雜說(四)

  韓愈

  世有伯樂(lè),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rú),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tiá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cēn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云歸而巖穴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yǔ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濂

  余幼時即嗜(shì)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guān),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chìduō),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sì)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篋(qiè)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yìng)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燁(yè)然若神人;余則缊(yù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

  1、“松梅竹菊”寓高潔: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xiàn)高潔的情操。劉楨《贈從弟》有云:“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蓖跫对佒瘛穭t言:“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痹 毒栈ā芬辉娪性疲骸安皇腔ㄖ衅珢劬眨嘶ㄩ_盡更無花”。寫梅的詩句也有很多,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薄傲懵涑赡嗄胱鲏m,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蘇軾的《紅梅》,該詩表現(xiàn)出了紅梅不畏嚴寒,不與桃杏爭春的高潔品格。

  2、借“月”托“雁”寄鄉(xiāng)思

  皓月當(dāng)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再如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均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雁是一種候鳥,古詩詞常用大雁南飛的景象書寫在外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語文卷所出的詩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詩的最后兩句寫道:“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痹娙似戳骼耍降资裁磿r候能重返故鄉(xiāng),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歸雁這一意象寫出了作者的思歸之情。

  3、“杜鵑”“鷓鴣”啼凄凄

  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2004年全國卷Ⅱ詩詞鑒賞題考察的是晏幾道的《鷓鴣天》:

  鷓鴣天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題目問道: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此問的解答就應(yīng)從杜鵑的叫聲入手,詞中也提到了“聲聲只道不如歸”,表達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歸之情。

  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鷓鴣”這一意象也經(jīng)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

  4、“梧桐”葉落透悲意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詩詞鑒賞題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寫到了“梧桐”這一意象: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中,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guān)聯(lián),《詩經(jīng)》中的《采薇》便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6、落“花”流“水”傳愁緒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

  烏鴉這種鳥經(jīng)常在墳頭等地出現(xiàn),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出現(xiàn)“烏鴉”這一意象的高考題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2006年江蘇卷《鷓鴣天》“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對比鑒賞題,分別是劉禹錫的《烏衣巷》、吳激的《人月圓》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過“燕子”這一意象,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如《揚州慢》“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2007年湖北卷詩詞鑒賞題《過華清宮》也用到了樹木的意象:“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唯有樹長生!

  高考語文常被誤讀的詩句

  橫眉冷對千夫指

  誤讀:橫眉冷對敵人的指責(zé)與攻擊。

  魯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灑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贝嗽娮饔1932年10月。領(lǐng)導(dǎo)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就高度評價“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聯(lián),認為“應(yīng)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1931年2月4日,魯迅《致李秉中》里說:“今幸無事,可釋遠念。然而三告投杼,賢母生疑。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笔钦f流言猛于虎。而當(dāng)時魯迅景況窘迫,“運交華蓋”“、破帽遮顏”,似乎,“千夫”應(yīng)該理解為“敵人”。

  其實這里的“千夫”應(yīng)該理解為“群眾”!稘h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里的“千人”就是“群眾”的意思。另外,從詞性方面來說,“千夫指”對“孺子!,才能使對聯(lián)顯得工整,這是一首七律,魯迅應(yīng)該不會犯這個小錯誤。橫眉怒對那些喪盡天良、千夫所指的人——這是魯迅一生的真實寫照——尤適用于現(xiàn)在的反腐。

  朱門酒肉臭

  杜甫詩“朱門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為“腐爛發(fā)臭”,其實這個“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發(fā)出香味的意思,這兩句的含義是:達官貴族的家中酒和肉發(fā)出誘人的.香氣,而路邊還有凍死的骨頭。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無論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極具跳躍性,因此,很多讀者未能領(lǐng)會作者獨具的匠心。著名的詩評家沈德潛認為“詩中互文”,即詞句可翻譯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隘”,這種解釋很有見地,但僅僅停留于詞語的表層意思。事實上,“明月”和“關(guān)”是描寫邊塞生活的樂府詩里常見的詞語,在這兩個詞語前加上“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頓使詩歌顯得新鮮奇妙。這樣落筆于千年以前、萬里以外,一種雄渾蒼茫的意境油然而現(xiàn);而且“人未還”的“人”所指也不僅僅指當(dāng)時的人們了,而是指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杜甫《八陣圖》詩的下聯(lián)“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出句寫八卦石陣與諸葛亮英名不會被江水所淘盡沖走,必將永留人間,一語雙關(guān)。對句突接“遺恨”,不知是說諸葛亮之憾恨,還是詩人之憾恨,“失吞吳”,不知是指諸葛亮生前沒有把吳國吞掉,還是指諸葛亮沒有能阻止劉備進攻東吳,打破了聯(lián)吳抗魏的戰(zhàn)略方針。其實按當(dāng)時的歷史狀況,“遺恨失吞吳”真正的意思是指的是諸葛亮沒有能阻止劉備進攻東吳,以至于打破了聯(lián)吳抗魏的戰(zhàn)略方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作“井欄”解。

  《辭!防锩鞔_注釋,床是“井上圍欄”。李白此詩作于唐開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處”稱為故鄉(xiāng)。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xiāng)之情。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了當(dāng)時八位著名的詩人,其中一段專門寫李白的醉態(tài)。據(jù)說,唐玄宗想召見詩仙,李白仍然保持一副很牛氣的高人派頭。所謂“不上船”,并非不登龍舟,而是敞開衣襟,連扣子都不系!犊滴踝值洹防锩鞔_記載:“衣領(lǐng)曰船”,“或言衣襟為船”。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飛蛾”。

  要了解這句話的意義,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娘L(fēng)物不可不曉。對此,宋代吳曾說:“落霞非云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dāng)七八月間,皆紛紛墮于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庇纱丝磥恚跋肌辈皇窃葡,而是一種飛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飄落”的意思,“落”在句中與“孤”相對,意思當(dāng)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義。而最近從日本的藏本來看,孤鶩的“鶩”是“霧”,是由于讀音相同而被誤寫的。

  依據(jù)日藏唐本,一些專家認為,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霧”而不是“孤鶩”。因為,落霞、秋水、長天等都是自然景觀,冒出來動物“孤鶩”一詞,不那么對仗。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華》本以來,兩宋、明、清,歷代官、坊諸本均作“孤鶩”,惟見此日藏唐本作“孤霧”。霧、鶩音近,正偽難分。日藏古本寫于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閣詩序》面世不足32年,應(yīng)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個方位名詞——屋西北角。

  杜甫詩《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逼渲小拔萋倍謿v來被解釋為屋子漏雨。“屋漏”其實是一個名詞,它是屋內(nèi)西北角的特定名稱!掇o源》修訂本“屋漏”條的第一個義項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設(shè)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開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稱屋漏!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所謂“紅酥手”可作紅潤的手指,還可解釋為一種點心。

  陸游著名的詞作《釵頭鳳》,寫給表妹唐婉。詞中以“紅酥”形容紅梅蓓蕾之色,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兒。陸游用“紅酥”來形容膚色,便寓有愛憐之意。另有一說是點心,“紅酥手、黃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飲品糕點。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4

  一、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運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要力求準確優(yōu)美。

 、诟爬ň拔锼鶢I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鄯治鲎髡叩乃枷敫星椤G屑煽斩,回答要具體。例如只答出“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還應(yīng)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明確: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①)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②)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③)

  二、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來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就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方法三大類。

  答題步驟:

 、贉蚀_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诮Y(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圩ⅲ蓠労郑ǎ瑷ǎ厚劽频纳弦。闌干:縱橫錯落的樣子。這兩句是說,露水浸濕了外衣,寒氣襲人;星斗橫斜下沉,天將要亮了。

  此詩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明確:主要采用了反襯手法。(步驟①)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②)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感。(步驟③)

  三、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fēng)格。能用來答題的術(shù)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含蓄委婉、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

 、儆靡粌蓚詞準確點明詩歌的語言特色。

 、谟迷娭杏嘘P(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壑赋霰磉_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明確:此詩的語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①)“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②)自然貼切地表達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③)

  四、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句中最生動傳神的是哪個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須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來分析。

  答題步驟:

 、俳忉屧撟衷诰渲械暮x。

  ②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埸c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明確:同意!翱础痹谠娭兄富赝。(步驟①)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②)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了離別的酸楚。(步驟③)

  五、一詞領(lǐng)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或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僭撛~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趶脑撛~在全詩的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2002年全國卷)

  明確:“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步驟①)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②)可見“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5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jié)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chuàng)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chuàng)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shù)境界。優(yōu)秀的古詩詞都創(chuàng)造了具有廣闊藝術(shù)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guān)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guān)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shù)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lián)(一、二句)、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尾聯(lián)(七、八句),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后產(chǎn)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fā)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shù)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fā)展而來)。根據(jù)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diào)(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diào)(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shù)”。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guī)定的字數(shù)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有關(guān)詩詞知識的測試范圍很廣。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從詩歌體裁、押韻、對仗等方面對考生進行了測試。掌握詩詞知識,不但要記,還要會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題就是一例。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 6

  一、分析形象型

  1、提問格式:

 、胚@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

 、圃囌f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⑶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

  c、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現(xiàn)形象。

 、菩蜗筇N含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jù)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zhì),在讀懂詩歌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

  3、答題步驟:

  ⑴概說塑造了什么形象。

 、平Y(jié)合詩句內(nèi)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

 、墙沂拘蜗蟊憩F(xiàn)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題示例: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ú襟E一)本詩展現(xiàn)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fēng)而發(fā)的形象。

 。ú襟E二)“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xiàn)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xiàn)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zhì)。

 。ú襟E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悄硯拙湓娒鑼懥耸裁礃拥木拔?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題步驟:

 、琶枥L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

  考生應(yīng)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聘爬ň拔餇I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明凈絢麗、幽靜深寂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欠治鲎髡弑磉_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yīng)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4、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步驟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

 。ú襟E二)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

  (步驟三)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

  ⑴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xiàn)手法、藝術(shù)手法、藝術(shù)技巧)?

 、普埛治鲞@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藝術(shù)手法、表達技巧)。

  ⑶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冗@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點?

  2、解答分析:

  這類提問注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特色,主要應(yīng)從詩歌的整體構(gòu)思、詩歌整體的藝術(shù)技巧方面來解答。

  3、答題步驟:

 、琶魇址ǎ簻蚀_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漆尷碛桑航Y(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俏鲎饔茫捍耸址ㄔ鯓佑行鬟_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4、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

 。ú襟E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

 。ú襟E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古詩的“虛”,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的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實”則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四、古詩中的“虛”“實”運用

  1、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gòu)構(gòu)之景為虛

  以《雨霖鈴》為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年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些詩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實情,是“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句,則是半虛半實。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三句,是想象之景,屬虛寫。

  2、現(xiàn)實之景為實,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為虛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是蘇軾游黃崗城外的赤鼻磯所見到的景象,當(dāng)算是“實”。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三句,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這一歷史畫面,顯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的實景,故屬虛寫。

  3、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以《虞美人》為例: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句,寫愁緒。愁緒本是很抽象,李煜卻將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氣勢洶涌,不可遏止,化抽象為形象,化虛為實。

  又如《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以少勝多,以有限之紅杏表現(xiàn)無限之春意。這是化實為虛。

  4、側(cè)面為實,正面為虛

  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子以溫馨景象,反襯人的孤獨、凄涼的心境。

  5、虛實結(jié)合的作用

  虛實結(jié)合,可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有時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有時能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詩歌的中心。

  五、鑒賞手法

  詩歌藝術(shù)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手法、寫作技巧、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篇章結(jié)構(gòu)、語言特色等。

 。ㄒ唬┍磉_方式:記敘、描寫(虛實、動靜)、議論、抒情等。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與記敘有關(guān)的還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敘述角度(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注意“移位即變換角度”)。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敖氯ト酥粩(shù)尺,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fā)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gòu)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描寫有關(guān)的:寫景狀物、鋪陳、渲染、工筆(細描)、白描;描寫的角度: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tài)、味!靶巍薄ⅰ吧笔且曈X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tài)”分為動態(tài)和靜態(tài);“味”是觸覺角度。包括立足點的變化,如移步換景、定點換景、換點定景等,角度變化,包括俯視、仰視,遠景、近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等。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安皇腔ㄖ衅珢劬,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fēng)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俺科饎诱麒I,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廷筠《商山早行》)首聯(lián)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huán)境三者相互照應(yīng),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與“故鄉(xiāng)”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與抒情有關(guān)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懷、托物言志。抒情方法從題材和表達方式兩方面加以判斷和區(qū)分。如果題材是描寫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達方式更容易區(qū)分,如果是抒情、議論,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寫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蘇庠的《菩薩蠻。宜興作》:“北風(fēng)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内榇苟繁北编l(xiāng)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边@首詞的上闕寓情于景。開篇兩句寫風(fēng)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場面,以風(fēng)、云、溪、谷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氣氛。然而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上闕就是這樣寫出了風(fēng)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下闕前三句直抒胸臆,開始寫北斗星低垂于荒陂,點明方位。丹陽在宜興之北,因而說“鄉(xiāng)山近”。家鄉(xiāng)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較容易,那寫出回鄉(xiāng)之思完全順理成章?墒墙Y(jié)拍兩句卻詞意陡轉(zhuǎn),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xiāng),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詞人的心意是:政壇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石亭春滿枝”以景結(jié)情,寫的是想象之景,是虛寫,它在告訴人們:山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如果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真是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二)表現(xiàn)手法:起興、比興、襯托、烘托、渲染、對照、用典、點化(化用)、想象、聯(lián)想、曲筆、逆筆、照應(yīng)、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后揚、先揚后抑)、正側(cè)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借古諷今、運用典故、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1、總論情與景關(guān)系:①“情”、“志”的區(qū)別:在詩歌里,“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例如,宋人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屬于言志。②“情”、“景”關(guān)系區(qū)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敖杈笆闱椤北磉_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fā)現(xiàn)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2、抒情手法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兩種。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jié)情,三是緣情寫景。注意樂景與哀景的關(guān)系: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1)、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弊髡叩母星槿缃又毕,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ㄍ踔疁o《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俳杈笆闱槭亲髡咄ㄟ^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弊髡呗涞诘氖б猓嗖〉目嗤,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余味無窮。

  ②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fā)感情、表達志向和意愿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guān)以及落日、夜月、清風(fēng)、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對象。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③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④以景結(jié)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zhuǎn)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jié),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弊詈髢删鋵懮缴贤妼嵕,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fēng)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fēng)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痹娙藬⑹聲r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jié)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

  (3)、以樂景寫哀情,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fā)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fēng)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

  3、鋪排:即《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xiàn)她的從容鎮(zhèn)定。

  4、渲染:渲染就是通過對環(huán)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huán)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帮L(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5、烘托:烘托屬側(cè)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后用于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jié)合起來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卻從“千古風(fēng)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6、襯托: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qū)φ。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保ㄌ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fēng)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7、化動為靜: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tài)的瀑布化為靜態(tài)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ゴ蟮馁濏灐?/p>

  8、動靜結(jié)合: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痹姷奈簿渑c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9、抑揚,人的反駁,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fēng),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毕葘憚畹姆N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伴|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保ㄍ醪g《閨怨》)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0、白描與工筆: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采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11、意象組合:意象組合類似于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電影導(dǎo)演為表現(xiàn)影片的主題思想,把許多鏡頭組織起來,使之構(gòu)成一部前后連貫、首尾完整的影片。詩歌中的意象組合是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將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邏輯,有機地組合在詩中,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贝饲汕叭渚艂名詞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了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象,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筆: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薄吧膛恢鰢蕖本褪乔P,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fēng)調(diào)之中,表現(xiàn)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3、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反復(fù)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鄙掀瑢懙氖悄贻p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guān)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在反復(fù)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nèi)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14、以小見大: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v然一夜風(fēng)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比娨孕∫姶,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xiàn)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diào)。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15、鋪墊: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jié)做主要情節(jié)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16、虛實: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cè)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jié)合,可以使作品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比木洹盁o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zhàn)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17、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跋氘(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dāng)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fù)中原的決心!按猴L(fēng)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8、點化: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就是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句子。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一句點化了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內(nèi)容。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點化了韋應(yīng)物的“西施且一笑,眾人安所妍”詩句的意境。

  19、倒裝:倒裝是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辛棄疾《西江月》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應(yīng)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后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頭)忽見”,應(yīng)為“溪橋路轉(zhuǎn),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后移也可強調(diào)驚喜之情。再如“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應(yīng)為“神游故國,應(yīng)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

  20、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guān)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保ㄙR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21、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保▌⒂礤a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2017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過關(guān)必讀

  22、照應(yīng):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dāng)運用這種方法使結(jié)構(gòu)顯得緊湊、嚴謹!俺⒂昀铮I(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yīng)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yīng)了詩題中的“送”字。

  23、正側(cè):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cè)面描寫。“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王詩第二句側(cè)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詩風(fēng)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24、比興: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案摺敝赶s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fēng)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25、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的《錦瑟》)首聯(lián)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26、虛實結(jié)合: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保馈队炅剽彙罚┥掀澳钊トデЮ餆煵,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shè)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jié)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ㄈ┬揶o手法: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對比、象征、通感、雙關(guān)、用典、疊詞、互文、列錦等。

  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古典詩歌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形象,強化對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以生動的形象強化表情達意,從而深化詩歌的主題。如賀知章的《詠柳》巧妙而形象地將春風(fēng)喻為剪刀,表現(xiàn)得自然有活力!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diào)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借代,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爸,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朱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中的“風(fēng)騷”。

  3、比擬,把物當(dāng)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dāng)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八萦孪韧笛,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lián)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

  4、夸張,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征,說話時有意將事實夸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夸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夸張的描寫,表現(xiàn)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5、對偶,用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nèi)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jié)構(gòu)來講,這首詩四聯(lián)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6、排比,把內(nèi)容緊密關(guān)聯(liá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fēng)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純用名詞組合,構(gòu)成典型環(huán)境

  7、設(shè)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shè)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shè)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皢柸碎g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保ㄔ×,阿魯威作)以設(shè)問開篇,點明題旨,領(lǐng)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

  8、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敖瓥|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diào)了歷史之必然。

  9、對比,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霸酵豕篡`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保ɡ畎住对街杏[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10、象征,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扒嗌剿朴羧俗。僭亚г饫@郡城”(李德!兜茄轮莩亲鳌罚┻@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謙的《石灰吟》。

  11、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

  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將視覺中的“紅杏”與聽覺和視覺中的蜂蝶在花叢中起舞,嗡嗡嚶嚶的聲音溝通了,因此,用“鬧”將春天的景物寫活了。這里將視覺與聽覺溝通的情景。

  12、雙關(guān):為了使某一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guān)。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fēng)趣。如韋莊的《憶昔》中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guān);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guān)。

  12、用典: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lián)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①點化前人語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為杜甫點化,在《詠懷五百字》中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②引用神話故事,如李賀的《李憑彈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有“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還有“吳質(zhì)不眠倚佳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都是形容李憑彈的好。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構(gòu)成奇特的藝術(shù)境界。③運用歷史故事,比如,漢文帝(劉恒)愛賈誼之才,將他從長沙招回,在宣室接見,而李商隱寫《賈生》,卻用“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諷刺漢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賈誼,這是對漢文帝接見賈誼的反用。通過反用,實則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

  13、疊詞,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作用: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fù)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tài),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diào)。

  難理解的一下兩種手法:

  14、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秦”、“漢”兼及“明月”和“關(guān)”。

  15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jīng)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gòu)成生動可感的圖像,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煙村”、“人家”、“亭臺”、“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gòu)成一幅田園風(fēng)光圖,創(chuàng)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給人的情趣和詩味是濃醇、深長的。上句是視覺畫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飛的雁,下句是聽覺意象—————千家萬戶的砧杵之聲,上下句的串聯(lián)迭合,不但鮮明準確地描繪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構(gòu)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運用此修辭可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是:①凝煉美。②簡遠美。③含蓄美。

  (四)詩歌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術(shù)語有首尾照應(yīng)、首句標目、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渾然天成、卒章顯志、曲筆入題、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dāng)、層層深入、過渡照應(yīng)、伏筆鋪墊、畫龍點睛、渾然天成等。

  具體說,就是一首詩詞是如何開頭、展開、變換、銜接、結(jié)尾的。如皮日休的《館娃宮懷古(其一)》:“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边@是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五絕》的第一首。第一句“綺閣飄香下太湖”,從正面著筆寫吳王如何迷戀聲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轉(zhuǎn)到對越軍出其不意進襲,爬上姑蘇臺的情景的描寫,說是“亂兵侵曉上姑蘇”。前二句揭示了吳越的不同表現(xiàn):一個通宵享樂,一個摸黑行軍;一邊輕歌曼舞,一邊短兵長戟,在鮮明對比中,蘊含著對吳王夫差荒淫誤國的不滿。然而從三、四句看,詩人不去指責(zé)吳王,卻把矛頭指向了越王。批評勾踐只送去一個美女,便賺來一個吳國,“大有堪羞”之處。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難道吳越的興亡真就是由西施一個女子來決定的么?顯然不是。但寫詩忌直貴曲。所以詩人故意運用指桑罵槐的曲筆。他的觀點,表面上看似批評越王打敗吳國太容易了,只靠一個西施。但仔細玩味全篇,是在說,越國只靠一個西施,怎么能夠打敗吳國呢?可見,打敗吳國的,只能是吳王的荒淫腐敗而已。這種轉(zhuǎn)換,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錯覺,明嘲勾踐,暗刺夫差,使全詩蕩漾著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

  二、鑒賞意象、意境

 。ㄒ唬┮庀笈c意境的定義

 、僖庀螅耙狻笔亲髡弑磉_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體可感的事物!耙庀蟆焙现缸骷翌^腦中所形成的客觀形象和主觀情趣的有機融合,也指表現(xiàn)在作品里的、包含著主觀思想情趣的具體形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詩歌中的具體的人、物、景等(物象)。

 、谝饩,就是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和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內(nèi)在的意蘊的融合統(tǒng)一。“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就是意象。這些意象與“獨”、“縹緲”、“恨”、“寂寞”、“冷”等詞的感情色彩和“揀盡寒枝不肯棲”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詩句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了孤獨、凄涼的氣氛,但詩人的心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意境。

  ③意象與意境的關(guān)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

  如果意象是落葉,意境就是冷蕭的清秋

  用這樣簡單的關(guān)系式來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圍

 。ǘ┏R姷囊庀螅

  1、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yè)、人生的坎坷、順利。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挺拔、傲岸、堅強、生命力。竹:氣節(jié)、積極向上。梧桐:凄苦、悲傷。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燦爛。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yè)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菊:隱逸、高潔、脫俗、堅貞。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勇敢面對逆境。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草:荒涼、偏僻、離根,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guī):悲慘、凄惻。猿猴:哀傷、凄厲。鴻鵠: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雁: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消息。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yè)的成功。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

  4、風(fēng)霜雨雪水云類:

  海:遼闊、力量、深邃、氣勢。海浪:人生的起伏。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fā)展趨勢。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暴雨:殘酷、熱情、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春風(fēng):曠達、歡愉、希望。東風(fēng):春天、美好。西風(fēng):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耧L(fēng):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會環(huán)境惡劣,惡勢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雪:純潔、美好、環(huán)境惡劣、惡勢力猖狂。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漂泊。天陰:壓抑、愁苦、寂寞。天晴:歡愉、光明。

  5、器物類:

  玉:高潔、脫俗。珍珠:美麗、無瑕。簪纓(冠):官位、名望。

  6、顏色類:

  白:純潔、無瑕、喪事。紅:熱情奔放、青春、喜事。綠:希望、活力、和平。藍:高雅、憂郁。黃:溫暖、和平。紫:高貴、神秘。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秘、命途多舛、對死者的懷念。

  7、時間類:

  破曉:初現(xiàn)希望時段。正午:熱烈、熱情奔放,惡勢力對社會、人民的摧殘。深夜:愁思懷舊。

  8、場景類:

  鄉(xiāng)村:思歸、厭俗、田園風(fēng)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草原:遼闊、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

  9、日月類:

  月亮:人生夢圓、缺憾,思鄉(xiāng),思親。朝陽:希望、朝氣、活力。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類:

  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嘆。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聯(lián)系)。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匯總05-25

高考古詩詞鑒賞李商隱07-27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11-12

最新中考語文必考古詩詞08-23

最新中考語文必考古詩詞03-28

2024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大題專項練習(xí)05-24

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及解析11-25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06-13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