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xiāng)愁》的詩句全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句吧,詩句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究竟什么樣的詩句才是好的詩句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xiāng)愁》的詩句全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生平:
曾闊別大陸40余年 《鄉(xiāng)愁》被廣為傳誦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讀中學。1950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xiāng)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里寫下《鄉(xiāng)愁》。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廣為傳誦。
1974年至1985年,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1985年后定居高雄,在臺灣中山大學任教,去年退休。
1992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陸。雖然不是小時候的故鄉(xiāng),但看到的北京的胡同、故宮和梁啟超故居,還是十分親切。他真正回故鄉(xiāng)是2000年,當時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學,感慨萬千。
余光中說:“雖然出生之地已到處高樓大廈,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長著的一株株桂樹枝葉茂密,它讓我聞到了小時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尋覓不到兒時捉迷藏的小伙伴了!
20余年來,余光中回大陸60余次。到了山東、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時候都沒去過的地方”,寫了許多關于返鄉(xiāng)的詩。他說,大陸變了,人口多了,道路也順了;故鄉(xiāng)的菜、方言還保留,可是有些自然環(huán)境已經改變。
創(chuàng)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頻繁的奔波和遷徙之中,多次與親人的聚散離合。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xiāng)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xiāng)愁》這首詩。
作品賞析
《鄉(xiāng)愁》是余光中詩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鄉(xiāng)愁四韻》《羅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風抒發(fā)鄉(xiāng)愁的經典之作。
余光中被稱為“以鄉(xiāng)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鄉(xiāng)愁”是其眾多詩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題。《鄉(xiāng)愁》對一個抽象的、很難作出描繪卻被大量描繪所覆蓋的主題作出了新的詮釋。在意象上,選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生活中常見的物象,賦予其豐富的內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個物象,在鄉(xiāng)愁這一特定情感的維系之下,反復詠嘆。余光中本人曾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后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后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國大陸這樣“大母親”,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
內容上,按時間順序,從“幼子戀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對祖國大陸的感情,不斷發(fā)展的情感,逐漸上升,凝聚了詩人自幼及老的整個人生歷程中的滄桑體驗。不同階段的鄉(xiāng)愁,凝聚兩端的分別是:我——母親;我——新娘;我(生)——母親(死);我(游子)——大陸(祖國)。鄉(xiāng)愁的對象,由具體的“鄉(xiāng)”,到抽象的民族的“鄉(xiāng)”,從地域之鄉(xiāng),到歷史之鄉(xiāng)和文化之鄉(xiāng)。使“鄉(xiāng)愁”逐漸沉淀出豐富的內涵和表現(xiàn)力。
詩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數(shù)、句式上基本一致:“……(時間狀語),鄉(xiāng)愁是……(作為意象的具象化的‘鄉(xiāng)愁’的載體),我在這頭,……(具體的‘鄉(xiāng)愁’的對象)在那頭”。一氣呵成,回環(huán)往復,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嘆,余音繚繞,歷久彌篤。
詩歌在語言上純凈、清淡,淺白真率而又意味雋永。“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疊音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中心意象,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這首詩在藝術風格上,一反詩人早年“現(xiàn)代時期”那種刻意錘字煉句、苦心經營意象和矛盾語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驚人之語,在晦澀中求深奧的特點,轉而追求恬淡、圓融的美學風格。以簡代繁,以淡取勝,也算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鄉(xiāng)愁》教案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在誦讀中體味詩人濃烈的懷鄉(xiāng)思國之情。
3、學習作者運用鮮明的意象表達情感的寫法。
【教學設想】
通過反復誦讀,體味詩中包含的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通過揣摩品味,理解詩歌中語言之美。
通過點撥指導,讓學生理解詩歌用意象來表達情感的妙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走近鄉(xiāng)愁: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播放《兩地書母子情》
師:下面我給大家讀一段文字:我班朱慧慧,是個淚姑娘。自到校第一天起,她沒有一天不咧嘴的,不說話,一張嘴先是哭;一讀書也哭,整天一幅淚眼模糊的樣子!鞍澈ε隆薄鞍诚爰摇薄敖o俺家長打電話吧”“俺有點不舒服”如此一類的話,每天都說好幾遍,家長一周至少到校兩次來看她,她還是想回家……這是我們學校的鄭英杰發(fā)表在校園網上的一篇文章,是他去年剛接新生不久寫的。同學們,你聽過之后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師:對家的思念,是多少游子的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痛,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可又無計可施。現(xiàn)實中就有這樣一位游子,離家時,還是一個黑發(fā)少年,等他再踏上回家之路時,已近古稀之年,這期間經過了漫長的40年,40年!他對家的思念該是多么地熾烈、濃重!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臺灣作家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世界,感受他濃重的思鄉(xiāng)之情。(出示幻燈片:大屏幕顯示課題)
1、首先我們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點擊幻燈片走進作者)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赴臺。歷任臺灣師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曾在美國講學四年。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 為自己寫作 的 “四度空間”。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靈河》、《舟子的悲歌》等。雖然,詩人的后半生是在臺灣度過的。但他卻與大陸有割不斷的血脈聯(lián)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詩人有家難回,思鄉(xiāng)之情也愈來愈濃。鄉(xiāng)愁》就是詩人思鄉(xiāng)的代表作,F(xiàn)在,我們一起傾聽《鄉(xiāng)愁》。
。病⑼ㄟ^讀詩,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教師:關于讀詩,我知道大家已積累了不少經驗。誰能給大家分享一下?(學生說:節(jié)奏、重音、語速)下面大家自己試著朗讀一遍,把詩的節(jié)奏、重音標示出來。
教師:找個同學朗讀一遍,大家仔細聽這位同學讀的與自己有哪些不同?(語調不當、感情不投入等)
教師:這首詩每小節(jié)各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ㄟ@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思母、念妻、失去母親的悲痛、對祖國的無比思念之情,感受情越來越強烈。)
第三小節(jié):“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要重讀“矮矮”,讀出一種如泣如訴的深深的哀傷之感!拔/在外頭”,語調上揚,“母親/在里頭”語氣轉為激烈,“在里頭”要拖著顫音,表達出一種撕心裂肺的悲痛之情。
第四小節(jié)是全詩的高潮,所以要讀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按箨憽币刈x,“在那頭”語調上揚,一字一頓,拖音稍長些。
。场⒍嗝襟w播放《鄉(xiāng)愁》的視頻朗讀。
品味鄉(xiāng)愁
1、詩人借助時空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請把表示時間變化的詞找出來。
明確:這四個詞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人生的四個階段。而這四個階段,恰恰是詩人的整個一生。
2、鄉(xiāng)愁本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通過意象憑借具體可感的事物把鄉(xiāng)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本首詩中,詩人借助了哪些意象來寄托鄉(xiāng)愁的?
明確: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濃濃的鄉(xiāng)愁濃縮在四種具體的事物上: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點擊幻燈片顯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作者選取了這四個意象表達了自己一生的鄉(xiāng)土情結,讓人耳目一新。)
3、王維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首詩每一小節(jié),人、情、景俱在,讓讀者讀過之后腦中出現(xiàn)了一幅幅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愁圖。如老師讀過第二小節(jié)后腦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我手中摸索著這一張窄窄的船票,思緒又回到了妻子與我分別的那天;一聲汽笛,幾縷輕煙;駛去了,港口的船;垂下了,告別的手臂;拉開了,彼此的思念……(相思殷殷,夫妻離愁。)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把這些畫面描繪出來。
例如學生回答:(第一小節(jié):小時候離家讀書,外出求學的少年思念母親,可路途遙遠,只有讓這枚小小的郵票把心中的思念帶給遠方的母親。真是郵票小小,含情依依。 點擊幻燈片顯示:含情依依,母子情愁)。
。ǖ谌」(jié):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xiāng)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可是,當詩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xiāng)時,卻再也看不見母親慈愛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的隔開了。所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點擊幻燈片顯示:哀痛深深,生死別愁)
。ǖ谒男」(jié):而現(xiàn)在,這淺淺的海峽,又把我與祖國隔開。它阻斷了多少親人的團圓夢,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離;這淺淺的海峽之水,是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淚,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鄉(xiāng)愁之淚!所以海峽淺淺,鄉(xiāng)愁濃濃。點擊幻燈片顯示:鄉(xiāng)愁濃濃,祖國鄉(xiāng)思。)
小結:詩人從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從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濃濃的母子情愁、纏纏綿綿的夫妻離愁、撕心裂肺的失去母親的哀愁,也感受到了世上最濃重、深情的祖國愛愁。
4、下面全體同學起立,讓我們再次帶著感情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課堂拓展
中國是詩的國度,鄉(xiāng)愁詩更是古典詩詞中一朵奇葩。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留下了很多的鄉(xiāng)愁詩,你能吟一兩句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家是游子永遠的期待,希望臺灣和大陸早日統(tǒng)一,到時“月圓人也圓”。
《鄉(xiāng)愁》說課稿
一、說教材。
《鄉(xiāng)愁》是長春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詩歌,本詩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詩歌凝練的語言。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抒發(fā)了千萬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達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盡快實現(xiàn)的心情。
。ㄒ唬⿲W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鄉(xiāng)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以通過了解余光中解詩,也可以通過讀詩品余光中。考慮到一方面本詩是寫實性很強的特點,另一方面語文課文的學習首先是通過篇章完成的特點,確定本文總體的教學順序是先讀詩,然后在解詩中讀人。對詩歌的分析,注重先整體感知,再具體分析,理解感悟。
。ǘ┙虒W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本課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培養(yǎng)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詩歌教學重在閱讀,通過作者對詩歌的范讀自身的簡介及談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領會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ㄈ┙虒W難點:
因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通過品析詩中文字詞語提煉作者情感,透過文字讀出作者在文字當中像杜鵑啼血一般寫出來的情感和其中所蘊含的悲歡離合。
二、說教法。
《鄉(xiāng)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說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
作者胸中的境界具體表現(xiàn)在文章,文學作品的言語情景之中,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在本課教學中通過觀看余光中朗讀《鄉(xiāng)愁》以及他的簡介談寫作背景,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理解詩歌情感。
2、誦讀法:
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詩歌教學重點應在讀上下功夫,本文我采取學生自讀、齊讀、余光中讀詩方式進行教學,在反復誦讀中不斷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感。
3、點撥法:
教師是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信息,把學生導入“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斯基心理學發(fā)展理論),給學生搭建“腳手架”。
三、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出令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而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我們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播放一九九二年春節(jié)晚會歌曲《鄉(xiāng)愁》,學生觀看后拋出問題,這樣一首不到一百字的唱詞,曲調也談不上悠揚,為何能引起人們的推崇?(設計意圖: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認知積極性,通過音畫結合,引導學生感受愛國之情,欣賞鄉(xiāng)愁之美)
。ǘ┰姼栀p析。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想要詩歌成功重要一點是情感遷移。遷移到自己、到學生身上,受感染,有感悟。就要給學生搭“腳手架”,也就是臺階,支點。
第一環(huán)節(jié):對比賞讀。
屏幕呈現(xiàn)《鄉(xiāng)愁》全詩,同時提供學生朗讀的背景音樂《江河水》。
讀詩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要像演奏家一樣,把詩歌的潛在生命激發(fā)出來,這樣的引導學生情緒飽滿,有感染力。但還有比學生讀的更好的,那便是余光中,提出問題:余光中和我們讀的有什么不同?
進而分析出余先生雖然沒我們讀的激情,但在感情上多了滄桑和難以言表的哀愁,所以讀一篇文章就是通過文字讀出文字背后的人生。
第二環(huán)節(jié):背景填充。
播放余光中簡介及他談寫作背景的資料。
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讓學生們更加了解詩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才能了解他的感情,學生便對詩人對詩歌的理解大大加強,在此基礎之上學生的誦讀也更有情感。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字煉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會學生善于思考是學校的首要任務!薄敖探o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痹谛抡n程標準下,教師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我設置了幾個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能力。
1、請學生找出詩歌中表現(xiàn)時間的詞,作者以此寫出的四個鄉(xiāng)愁是并列關系,還是側重其中一個?
明確:
這組表現(xiàn)時間的詞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xiàn)在。相比第四個鄉(xiāng)愁,之前三個都是往昔的,是隨著時間推移,也就變得不那般濃重了!岸F(xiàn)在”的“而”的轉折以及片段視頻里,作者在讀這這三個字時語氣較之前要沉重,語速要緩慢,同時讀前三個“鄉(xiāng)愁”兩個字的時候,遠不如第四個讀的凝重,那樣滄桑,所以作者有所側重第四小節(jié)。這些都是學生能夠分析出來的,老師只是給予點撥便可。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組形容詞所蘊含的深意以及四組形容“鄉(xiāng)愁”的意象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明確:
這四組形容詞都是形容微小的,那么這幾個詞真就那么微不足道嗎?學生能分析出郵票、船票和墳墓確實很小,但海峽并非淺而是很深。而作者并非認為淺,而是他希望海峽淺容易渡過,由他內心情感所左右。文學講究的是合情而非合理,也因此才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白發(fā)三千丈”的詩句。
四組意象中郵票表明他與母親的來往可以書信,船票表明可以通過坐船與妻子重逢。前兩個作用相同,這種鄉(xiāng)愁是可以聯(lián)系見面的。可墳墓是他和母親的一個障礙,不能相見了,縱有萬般思念,也無法再對話,只能深深的祭奠。海峽與墳墓起到相同的作用,也是障礙,是隔離,但墳墓是穿越不了的,可海峽穿越就能跟大陸相見了。前者是死別,作者內心會逐漸接受,而后者則是生離痛于死別,所以這種情感在作者看來更凄楚、沉痛。
第四環(huán)節(jié):情境創(chuàng)設。
講述余光中對家鄉(xiāng)思念的緣由。
同學們會更加理解游子余光中對那片土地的想念,想念那片土地上的歷史,想念那片土地上的文化,現(xiàn)實無法穿越,所以詩歌更能傳情達意。
現(xiàn)在海峽真如作者期望已經變淺,可以通郵通航,余光中也終于回來了,我們一同接他回家,跟他說幾句話,此處環(huán)節(jié)是對詩歌情感延續(xù)的表達。
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從內容、語言、結構、情感等對課文加深理解,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思考的機會,然后全班同學再深情的朗讀課文。落葉終能歸根,有傳說狐貍死的時候,他的頭一定朝向出生它的那座山丘。草木尚能如此,動物尚能如此,人怎么能忍受得了呢?回來吧!他一旦聽到可以回鄉(xiāng)的消息,他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回來的!最后在余光中回家視頻的歌曲《回家》中結束課堂(設計理念: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和作者的情感體驗融為一體,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思家——愛國
【《鄉(xiāng)愁》的詩句全文】相關文章:
鄉(xiāng)愁的詩句全文賞析04-11
《鄉(xiāng)愁》全文與賞析09-27
鄉(xiāng)愁的詩句12-07
鄉(xiāng)愁的詩句集合08-16
有關鄉(xiāng)愁的詩句07-29
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全文02-20
鄉(xiāng)愁 余光中全文01-07
思鄉(xiāng)愁緒的詩句09-15
關于鄉(xiāng)愁古詩句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