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峨眉山的詩句描寫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句都不陌生吧,詩句以強烈的節(jié)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xiàn)其語言的藝術。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詩句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峨眉山的詩句描寫,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峨眉山的詩句描寫1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人說峨嵋好,我說好個球!不是郭老提虛勁,哪個舅子才來游!
峨眉山的詩句描寫2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
《峨眉山樵歌》[原](古風)
峨眉天下秀,氣象起萬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
新春萌萬物,入夏百花鮮;金秋紅葉艷,隆冬冰裹巖;
雙橋清音美,雷洞涌云煙;靈巖疊翡翠,羅峰彩虹翻;
象池新月夜,洪椿曉雨潸;大坪賞霽雪,九老遇神仙;
龍門觀飛瀑,虎溪聽響泉;崖陡懸棧道,云斷有橋連;
虹飛接引殿,花鋪迎賓灘;臥云浮舟捷,幽林藏冷杉;
琴蛙彈奏急,靈猴嬉戲歡;彩蝶翩翩舞,云雀啾啾喧;
佛頂最高處,云濤卷巨瀾;圣燈飄渺夜,萬佛朝普賢;
崖上佛光現(xiàn),凡人能成仙;晨昏鐘聲響,平安保萬年;
金頂觀日出,金光照佛壇;四面八方佛,世代佑全川。
《舍身崖》[原](古體二首)
《舍身》
躍下懸崖落塵埃,
化作飛虹繞蓮臺。
瞬間了卻舍身愿,
換得因緣下世來。
《惜緣》
我佛常修來生福,
今生愿惜前世緣;
崖邊拉手同祈禱,
以沫相濡過百年。
附記:每當清晨,自金頂下望,可見云霧似海,時而波濤翻涌,時而風平浪靜,變幻無窮。蒼茫的云海,似雪、似棉,厚厚的,無邊無垠,似能讓你臥、讓你踏。風一吹,一縷微云便撲到臉上,薄薄
的涼意沁入心脾,讓人剎那間忘卻身后的世界,似乎只要縱身云海,便能到達神仙居住的地方。難怪叫它舍身崖。原來美麗到了極致,竟成為一種危險的誘惑,讓人產(chǎn)生想飛的'渴想。或許,傳說中的成仙之人就是受了云海的誘惑,在這里舍卻肉體凡胎,成為美麗的殉道者。
《靈猴擋道》[原](順口溜)
《靈猴擋道》[原] (順口溜)
靈猴態(tài)可掬,
好吃又貪婪;
結伙擋道口,
留下買路錢。
左牽衣,
右扯衫;
揭帽又脫鞋,
衣袋朝底看。
游客不施舍,
群猴鬧翻天,
上躥下跳不依饒,
舉步難向前。
《峨眉一線天淺吟》[原](古體)
《峨眉一線天淺吟》[原] (古體)
低頭一棧道,
抬首一線天;
黑白一江水,
蜿蜒一峽間。
巖泉碧碧生秋色,
林樹蕭蕭帶紫煙;
空谷幽蘭留清境,
幾點云鴉出翠巖。
回首夕陽中,
黃昏落崖前。
附記:一線天在清音閣西的黑龍江峽谷,兩岸對峙,險如刀削,寬約6米,最窄處僅寬3米,傾崖壁立,直落江底,形勢十分險要。黑龍江棧道一線天,是清音閣景區(qū)的泉峽景觀。位于黑龍江上白云峽內,在清音閣西面1公里。黑龍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龍?zhí),?jīng)洪椿坪,至清音閣,會白龍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嶺下,沿著黑龍江西行上山,山徑總是在江兩岸縈回紆曲。舊時步行需來回涉水踏石過溪,并在亂石中淌水行走,故這一帶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腳不干”。后來,景區(qū)管理部門已建起數(shù)座小橋,整修成一條平坦的水泥游山道。沿途兩岸瀑布轟鳴,怪石崢嶸,山道隨著溪流峰回路轉,頗有“曲徑通幽”之感。
《靈巖滴翠》[原](七律)
經(jīng)年古剎今何在?
霧繞云牽萬樹蔥;
四八廟堂空有跡,
百千和尚更無蹤;
朝輝掩映幾山秀,
暮靄飛翻數(shù)嶺雄;
但愿此崖常滴翠,
不參菩薩拜蒼穹。
附記:靈巖寺遺址位于高橋左側,在報國寺西南5公里。創(chuàng)建于隋唐年間,曾名護國光林寺、會福寺。明洪武、永樂年間重建,仍名靈巖。明代是靈巖寺的鼎盛時期。此寺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巖凝翠,層層疊疊,呈現(xiàn)出靈巖的雄偉壯觀,“靈巖疊翠”便成為峨眉十景之勝。
古剎于20世紀60年代全部毀坍,而“靈巖疊翠”的自然景色卻依然如故,去靈巖山,賞疊翠層,仍有“仿翠摹青情不盡”的感受。靈巖地處金頂三峰后面山麓,在靈巖寺遺址上向北眺望,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如三座巨型翠屏橫亙天際,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廊線十分清晰。由低至高,由近至遠,青青的山色,由翠綠轉黛青,由灰藍到灰白,向遠方層層擴展,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線,這是何等壯麗的奇觀! 從山下觀望峨眉三峰,有幾處絕好的地方,即山東麓的連香壩、低山的會燈寺、中山的白龍洞古德林;但均不如在靈巖遺址,那里距近、開闊,能令人從更深的層次上,靜觀峨眉山另一奇妙的側影,欣賞“疊翠”剛與柔、壯與麗相依互存的秀美。
《峨眉圣燈》[原](五律)
月黑風高夜,
群燈崖下翩;
蘭光千點聚,
綠火萬堆湮;
閃爍過幽壑,
飄搖上碧天;
普賢香火盛,
佛蔭佑全川。
峨眉山的詩句描寫3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賞析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短圃姽{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fā)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扒铩弊忠蛉腠嶊P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lián)P明輝”)。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讀者聯(lián)想到青山吐月的優(yōu)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fā)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罢虅θ,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xiāng)土,對故國故人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fā)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詩中詠月的地方,都在抒發(fā)江行思友之情,令詩人感到很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xiàn)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跨度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個字中,地名出現(xiàn)了五處,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于: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tǒng)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于變化!岸朊忌皆隆、“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虛用;“發(fā)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這樣,詩句就顯得沒有痕跡,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漢族,出生于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峨眉山的詩句描寫】相關文章:
描寫團圓的詩句08-16
描寫太陽的經(jīng)典詩句09-06
描寫烤全羊的詩句05-23
描寫晚秋的詩句07-12
描寫祖國的詩句10-23
描寫郁悶的詩句10-07
描寫少年的詩句08-27
描寫大暑的詩句06-28
描寫秋收的詩句08-07
描寫菊花的詩句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