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月幾時有》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所作的一首中秋感懷詩,也被錄入了中學的課本中。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注釋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2達旦:到天亮。
3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執(zhí)、持。
5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6歸去:回去,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
7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8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jīng)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12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14但:只。
15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誦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詩歌的能力;設置情境,引導想象,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從而把握詩歌的意境;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是我給你們上的最后一堂課。為此,老師想給同學們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就在后面。對啦,今天學校領導和語文組全體教師都來到了我們班,一起見證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光,也為一睹我們185班同學的風采。相信你們能用你們的妙語連珠,用你們的真知灼見,用你們熱情似火讓在座的老師嘆為觀止,有沒有信心?(有!)會不會喜歡老師后面送的禮物?用掌聲來給我答案,也讓后面的老師感受一下你們的熱情。(掌聲熱烈)
二、猜謎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得學學孫悟空,變變身,我從身上扯一毛,用口呵一氣,變、變、變,嗯,同學們接招,聽好嘍,俺要出招了。猜猜我是誰:有時我被懸掛在高空中,有時我可憐呀,被掛在樹梢,有時呢,我很豐滿,胖如圓盤,為了減肥,有時我餓得兩眼昏花,枯瘦如鐮刀,請猜我是誰?(月亮)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以月為詩,我們學過的也不少吧,誰能給大家背幾首?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以月為題材的詞中極品,可以說“中秋詞自它一出,余詞盡廢”。想不想一睹為快?
打開書191頁,板書:水調(diào)歌頭
三、解題:
1、“水調(diào)歌頭”是這首詞的什么?(詞牌名)
2、請一名學生說說他了解的蘇軾。
師小結:是啊!蘇軾一生坎坷,官運不通,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
四、學習課文: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正音、句讀。
2、自由朗讀——指名吟詩(扮蘇軾,表演讀,氣氛熱烈)——齊讀。
3、小組學習:質(zhì)疑——釋疑。
4、分析:
(1)齊讀詞前小序,從小序里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作詞時間、當時情形及緣由。)
(2)速讀課文,小組交流,這首詞的上、下闕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請分別用兩個字來概括。(望月、思圓)
(3)望月乃寫景,思圓乃抒情。齊吟上闕:寫了哪些景物?——明月、青天、酒、“我”、風、清影(實寫);宮闕、瓊樓玉宇(虛寫)。月圓中秋之時,作者把酒臨風,形單影只,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宮闕、瓊樓玉宇,雖高雖豪華,卻同樣是孤身一人,獨愴然而涕下,此情此景與作者“我”是何等相似啊!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孤寂、苦悶,與“高處不勝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淪落人。
(4)整個上闕,作者沒有只字片語涉及到孤寂,卻時時處處讓我們感覺到孤寂。這就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老師也想讓同學們感同身受,發(fā)揮你的想象,假設你就是蘇軾,面對一圓月、一清影、一孤樹、一壺濁酒(老師即興作簡筆畫),極寫當時之孤寂、郁悶的心情。記得,要感動你我,必須得先感動自己,讓感動流瀉于我們筆端!
(學生寫作幾分鐘,后請幾位同學展示成果,師生評價。)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是啊!月光如水,地上藻荇交橫,乃竹柏影也,微風輕拂,樹葉婆娑,沙沙作響,似情人的呢喃,如好友的竊竊私語。“我”雙眸癡癡凝望孤月,把酒臨風邀圓月,無奈何,月光融融影子單,長夜漫漫何由徹。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惟有歌能釋懷,細心聆聽,共同感受《久別的人》(播放歌曲)
這首歌可以說是作者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他是多么渴望家人重逢、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來排遣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啊!所以呀,才有了下闕的懷人思圓。
(5)齊讀下闕,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怎樣?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曠達樂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guī)律。沒有離別的悲傷,哪來相逢的喜悅?更何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哪里月不圓,何處月無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輪圓月。
(6)此詞之所以為不朽之佳作,是因為它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詞中的許多句子已成了我們今天許多人失意苦悶時心靈按摩的良藥。自由地朗讀詩歌,說說你對詞中哪句話感觸最深,結合實際,談談你的體會。(生各抒已見。)
師小結:是啊!人生是一道風景,快樂是一種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觀菊,冬賞雪,月圓是詩,月缺是畫。風柔雨潤,花好月圓,能不讓我們賞心悅目嗎?讓我們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一起去聆聽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歌《明月幾時有》,唱熟了這首歌,詞你也就能背了。一舉兩得哦!
四、唱“月”
同學們,一個月的時間眨眼而過,在這里,老師有很多的不舍,還有一個未了的心愿,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我給了同學們一份如此珍貴特別的禮物,你們也應該有所表示吧!對,我們用唱的方式,唱出你的心聲,不過得唱與“月”有關的歌曲,作為禮物為老師送別,好嗎?
【《明月幾時有》 蘇軾】相關文章: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