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案范文錦集7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記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源記教案 篇1
設計指導思想:
教學札記
1.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
2.突出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 ;注重朗讀和背誦、積累。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
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識記本文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熟讀課文,能用通俗的語言準確流暢的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圖景,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特點。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陶淵明的相關常識,和有關歷史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里老街桃花源記的歷史背景;反復朗讀課文,利用字詞典結合課下注釋掌握本文詞匯,疏通課文大意。
3.用心體味文章內容,注意朗讀的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訓練學生的審美興趣,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文言文中字、詞、句 的含義,積累部分文言常用詞語。翻譯全文
2.引導學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目的,引導學生再現(xiàn)桃源,感知桃源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課文誦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展示有關戰(zhàn)爭的圖片)
師:你能讀懂他們的眼淚嗎?
生討論。(對戰(zhàn)爭的控訴。)
師:是啊,他們的淚水中也充滿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戰(zhàn)爭的惡魔四處流竄,人們卻總想找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之地生活。在中國,有一群人在秦朝時代躲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那時起,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直到東晉末年才被一個漁人發(fā)現(xiàn)。這個隱匿了五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二.陶淵明簡介
讓學生介紹,并互相補充。(出示幻燈片加以強調:)
三.教師范讀全文。
安排學生自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相互討論,學習字詞,教師指導、點拔.
。ㄖ笇W生朗讀。要求:一句讀分明;二節(jié)奏合理;三語速適中,四語句流暢;五注意音韻鏗鏘。老師也可以邊提要求邊做示范。)
對照注釋,理解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
。ㄈ绻潭群玫陌嗉,可以對照課文,直接筆譯,然后站起來讀,同學補充,老師作點撥)
四.檢查自學情況。
字詞訓練(投影)
1.重點實詞和虛詞:緣、窮、然、屬、聞、具、足、之、志、規(guī)、尋、向、詣
2.古今異義詞:鮮美、交通、妻子、絕境、間隔、無論
3.特殊用法字詞:異:意動用法;通:使動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義詞:都:悉--咸--皆--并;邀請:要--延
6.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五.1. 指名翻譯全文,注意上下連貫通順,如成分省略現(xiàn)象要補充完整。
2. 概括文章各段內容(學生討論、歸納,教師總結)
六.討論,分析本文寫作線索(以漁人行蹤為線索)
七.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部分同學能當堂背誦。(指導背誦方法)
教后感
桃花源記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文,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與農民來往與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
感情;但是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與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砣唬洪_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
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
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既:已經。志:做記號。詣:拜見,臥…·怯。如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 說如此
今義:這樣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五、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容。
二、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jié)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通,雞犬相聞。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與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與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書設計
發(fā)現(xiàn)桃花源: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yōu)美)
進入桃花源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huán)境良好)
怡然自樂(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民風淳樸)
離開桃花源
導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無
問津者
似有而無的
理想社會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桃花源記教案 篇3
本次《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我根據(jù)單元教學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制定了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并精心設計課堂的細節(jié)來突破重點難點。整個課堂有幾個值得肯定的地方:
1、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我將課堂流程設計為三大板塊。辯讀文字板塊,析讀文意板塊和品讀文情板塊。
3、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使用成語導入的方法,讓學生在積累成語的同時,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精練、語言容量大的'特點。
4、在課堂教學中凸顯語文教學的特點以及文言文的教學特點。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在自主閱讀中積累知識,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傳達的感情,在讀的過程中獨斷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既活躍了課堂,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從長遠看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
5、在教學《桃花源記》的朗讀和翻譯時,就特意讓那些不愛發(fā)言的人,站起來讀給大家聽,或者寫給大家看,讓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體會到自己在組內的存在價值。許多學生從過去不敢讀、不敢寫,到主動上臺,而且表現(xiàn)很不錯。
但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有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
1、雖然安排了不同層次的閱讀活動,但因課堂容量大,文言文誦讀積累本身比較枯燥,所以學生讀書的激情不夠,讀得比較被動。
2、學生對課堂上設計的小組活動很感興趣,積極參入,但組織紀律性不夠好。多體現(xiàn)在急于表達自己的見解,任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
針對上述情況,我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多種朗讀競賽,調動大家讀書的興致,讓課堂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2、注重教學細節(jié)。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表述。
3、提高自己組織、管理課堂的能力,使課堂充實活躍的同時井然有序。
桃花源記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熟讀并背誦全文;品味簡潔而蘊含豐富的語言。
3.正確看待作者的社會理想。
【學習重點】:
1.積累詞語,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學習難點】:
1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節(jié)都是虛構的;開頭渲染神秘色彩,結尾又不知所蹤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似真而幻的虛構境界。
【課前預習】:
1、 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給重點詞語注音并解釋。
2、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疏通文章的大意。
3、朗讀課文,2—3遍。(朗讀時,讀準字音,停頓分明,不讀破句,語速適中,語句流暢,富含感情,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
4、默讀課文,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問題。
、艥O人的行進路線: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5、查閱資料,介紹一下陶淵明,制成知識卡片。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6、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課堂學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陳思思的音樂視頻《夢入桃花源》,老師導入新課:陳思思的一首《夢入桃花源》把我們帶到如癡如醉的桃源夢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把理想中安樂而環(huán)境幽美的地方稱作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虛構的故事,為什么千百年來它一直吸引著人們,具有如此長久的魅力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跟隨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踏上快樂的"桃源之旅"吧。ò鍟鴺祟}、作者)
二、檢查預習情況。請學生上講臺來介紹陶淵明
哪位“小老師”了解陶淵明?請向“學生”介紹。之后要問他從哪里獲取的知識。歷史課本有對他的介紹;語文課本上夜學過他的詩《歸園田居》,下面注解中有“陶淵明”一條;網上也有(有學生上網搜索到有關知識,請他拷貝下來向大家展示如下)。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詩人。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的時代。他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躬耕僻野,過著儉樸的生活。
三、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jié)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儼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①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jié)奏。
②讀完后結合課下注釋理出難解的字詞句。然后暢談:桃源帶給你怎樣的"世外"感受?(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比如:奇、美、樂等。)
四、檢查自讀,落實字詞。
1.請三位同學讀完全文。
教師要糾正讀音錯誤,不明顯的句讀錯誤暫時不予糾正,留待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2.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可讓學生發(fā)言提出。也可讓學生自由上講臺寫在黑板上。教師在此基礎上歸類整理。
重點字詞如:異 窮 屬 悉 咸 延 語 尋
古今異義詞語如:鮮美 交通 妻子 絕境 無論 不足
五、加強誦讀,教給方法。(鍛煉朗讀能力,加深課文理解。)
教師應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讀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云’中“語”舊讀玉,現(xiàn)不作要求。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壅Z調、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何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應重讀,語調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
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六 點撥講解
(1)以四人學習小組的形式,學生對照注釋,試講課文。
。2)學法指導: 要將古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如“鮮——鮮嫩”、“美——美麗”、“交——交錯” 不可望文生義。 翻譯句子時,先弄清句式特點、關鍵字的意思,然后做到準確,通順,省略的部分要補上。例如: “具答之,便要還家”具,詳細;要通邀,邀請。(漁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漁人)還家 譯文,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桃源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
第二課時
一、探究桃源之"奇"
故事確有傳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說一類。仔細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寫讓你產生"奇"的感受?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3.交流展示。在學生展示中,教師相機點撥、糾正、穿插、強化重點詞句的積累。
。1)入源經過奇。奇在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如此美景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所為?奇在--洞口僅容一人通過,且深不可測,不知其中有何怪異,而漁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
。2)桃源中人奇。"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若為仙,何以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皆與常人無異;若為隱,何以憑一洞之隔便與塵世相去萬里?
。3)桃源消失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漁人出洞后既已"處處志之",何以再去找時竟茫然無所見?這樣看來,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間了!奇在后來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而"未果",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個尾聲:有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出來作證,故事就更顯得亦真亦幻,傳奇色彩也就更濃了。
二、感受桃源之"美"
1.請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從文中找出答案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口頭描繪桃源的環(huán)境美。
(用一個問題將全文內容串連起來,引發(fā)學生思考,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積極參與到個性解讀過程中,并加強了古文朗讀的份量,可謂一舉多得。)
預設: 1段 自然風景美
2段 鄉(xiāng)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會環(huán)境美
然后對照這些地方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展示讀——競賽讀——齊讀),讓學生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對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2.桃源的美,不僅表現(xiàn)在環(huán)境,更表現(xiàn)在人們之間的關系上。請先認真讀一讀第三節(jié),然后把它改寫成一組具體生動的人物對話。
先由同桌之間表演,然后指兩名學生到講臺上表演。師生共評。
3.觀看《中國水墨動畫系列之桃花源記》
水墨動畫以其畫面的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人物形象的詼諧對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于他們來說,他們能夠理解動畫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動畫加深了課堂的趣味性,也讓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進入桃花源的歷程,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文章的脈絡一目了然,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有些東西用言語表達時總感到比較蒼白。借助多媒體則可以讓學生在情感的河流中徜徉。
三、設計對話采訪 深化文章主題
先齊讀一遍課文。然后進行以下活動,活動分兩組進行:
1.如果讓你對桃源百姓說一段話,你會怎樣說?
2.如果讓你以小記者的身份對陶淵明進行采訪,你會問哪些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先擬出采訪提綱。
(說明:活動一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與文中人物的直接對話,深化對桃源社會實質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把課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活動二的目的是,促使學生深層次探究本文的寫法。對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其他學生回答:你覺得陶淵明會怎樣回答?譬如:
--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結尾為什么要寫漁人的復尋而迷失?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可以選擇,你是愿意生活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還是桃花源里?請談談你的理由
。ㄕf明: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桃花源里生活的理解,并征對現(xiàn)實生活來談談感受。老師引領學生將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桃花源里的生活狀態(tài)作對比。學生可能會談到很多的理由。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又可引領學生理智地看待我們今天的生活。并學會生活。)
。2)老師下課結束時出示自己寫的《桃花源記》的讀后感(此活動的目的是引領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寫讀后感)
讀后感呈示:《桃花源記》讓我們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寧靜祥和之美。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桃花源里人們那種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簡單而幸福的生命狀態(tài),一定讓你羨慕不已,老師也有很多的感悟,在感受到這些簡單而充滿幸福的生命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注意到,這些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只存在于陶淵明的“社會理想”中,或者說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夢境。讀著這些充滿靈性的文字,我們隱隱感到作家的一種深深的憂慮之情。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也有一種深深的憂慮之情。因為人性中最為本色美好的東西,最簡單而樸素的向往已經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悄悄流失。在今天這個日漸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們周圍有著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漸憔悴的面容。有著因太多對物質的渴望而墮落的靈魂。甚至包括我自己。沈從文先生在散文《桃源與沅州》中曾這樣寫道:“全中國的讀書人,大概從唐朝以來,命運中注定了應該讀一篇《桃花源記》,因此把桃源當成一個洞天福地”。
感謝陶淵明,他那超脫的人生韻味,那灑落的生命境界,在于他為后人確立了一種新的理想人格。是他讓我們看到滾滾紅塵中還可以有這樣的一種生活。還可以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委任自然,任真自適。而這樣的生命狀態(tài)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有的,只是我們在行走的路上不小心給弄丟了。
站在來路和去路的現(xiàn)實人生路口,我們是不是該不斷地回望來路。去撿拾那些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幸福起來。
桃花源記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掌握本文的重點字詞,能讀懂課文大意。
3、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注釋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異義、省略成分等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
〖教學設想〗
通過讀課文,根據(jù)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同學間互相進行試講的方法,學生基本在指導下自學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師介紹:
今天咱們來認識中國古代東晉時一位杰出的詩人——陶淵明。他生于東晉后期,經歷了晉宋易代的變遷,當時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少年起就經歷了許多政治上的紛擾,出仕到辭官歸隱更是遇到了晉宋易代的變遷,他對社會的動亂和官場的丑惡的和不滿的!安豢蠟槲宥访渍垩薄w隱后,安貧樂道,樂天知命,清高自賞,消極遁世,多寫田園風光,文風清新質樸,恬淡自然,簡潔含蓄而又富有韻味。歷代都有很多人為陶淵明的詩文作注,其人數(shù)僅次于杜甫。
二、解題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小序,詩和序的內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對詩的說明,用客觀記敘的方法,有人物、環(huán)境、和故事情節(jié)。
三、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1、讀得清楚: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
。病⒆x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四、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強調部分字詞的讀音
生字:儼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詣、驥、津
多音字:豁然、衣著、間隔、舍、語、屬 答 還 遂
通假字:要—邀
一詞多義:志、尋、遂
一義多詞:悉、并、具、咸、皆
古今異義:妻子、無論、交通、絕境、間隔
五、學生兩人一組,參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意,之后請幾位學生起立說課文大意,老師和其他學生傾聽并糾正他們翻譯得不夠準確的地方
六、作業(yè)
。、讀課文三遍;
。、整理課堂上找出的幾種文言文的語言現(xiàn)象,寫在作業(yè)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順序,詳略得當?shù)財⑹鏊乃娝劦挠洈⒎椒ā?/p>
。、學習鞏固關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異義的區(qū)別以及一詞多義等古漢語知識。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社會理想,認識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教學重點〗
。、從分析作者所描繪的桃花源這一社會入手,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鞏固古漢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源這一社會理想 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設想〗
用指導自學、學生試講、啟發(fā)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逐段分析課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朗讀。
。、說本段的大意,注意幾個地方的準確翻譯:
、盼淞耆耍何辶昕び幸粋人,二不是指整體
⑵緣溪行:行,指乘船行
、峭分具h近:遠近,偏義復詞,實指忘了路多遠
、葕A岸數(shù)百步:指兩岸數(shù)百步之寬,不是指沿河多長。
、缮醍愔褐,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體是指文中的句子“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矢F:走到頭,窮盡
。、討論明確幾個問題:
、耪页鼋淮鷿O人行蹤的語句: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
、票径谓淮耸录l(fā)生的哪些情況?(時間、地點、人物)
、敲鑼懱一置谰暗木渥邮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注:語言簡潔,形象鮮明,是千古名句)
、葷O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異之”)
、煽偨Y:桃花林的突然出現(xiàn)和漁人的'欲窮其林,使讀者產生了懸念。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學為主,學生理解內容,進行試講,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語言現(xiàn)象,翻譯本段文字的大意:
。、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盡(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山口)初極狹,……(漁人)復行,……(山口)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
。、一詞多義:
舍:舍船(舍棄);屋舍(房屋)
。、古今異義:
交通:今義指交通運輸,而在文中指交錯相通
4、然:做形容詞的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5、同義詞:
悉、全、都、并、一齊、都
第二:討論分析:
。薄⑦@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先寫進入桃花源的過程;再寫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
。、文中寫初入桃花源 所見所聞,主要寫了哪些事物?
明確:
、艑懱一ㄔ粗械沫h(huán)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
、铺一ㄔ粗械娜藦氖碌墓ぷ、衣著和神態(tài)。
。场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
土地、屋舍、雞犬之類的描寫——和平寧靜,社會安定
人們往來種作——人人辛勤勞動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安居樂業(yè),過著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作者寫桃花源的初步見聞,有何意義?
明確:
與現(xiàn)實生活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現(xiàn)實——桃花源
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壓迫
人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怡然自樂,生活快樂幸福
戰(zhàn)禍四起,民不聊生——一派優(yōu)美、寧靜、安定的景象
作用:明寫桃花源,暗在諷刺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第三、齊讀第一、二段,熟讀成誦。
學習第三段:
第一、引導學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和一些詞句的理解。
。、著重注意幾個省略賓語的句子。
、艈枺O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拼巳艘灰粸椋ㄖ┚哐运劊ù逯腥耍┙試@惋
、怯嗳烁鲝脱樱ㄓ嗳耍┲疗浼
、绒o(村中人而)去
。、古今異義: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更不必說)
3、一詞多義:
乃:乃大驚(就,表前后兩個動詞的連接)、乃不知有漢(竟,表出乎意料之外)
4、同義詞:
具:詳細、一五一十地,表無所遺漏。
咸:全、都,指熱鬧的全體。
皆:都,指人、物、事的全數(shù)。
要:邀請。
延:迎接、邀請。
。、翻譯段意。
第二、討論分析:
這一段是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遇所談
。薄⒋逯腥耸窃鯓訉Υ凉O人這個不速之客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這些說明了什么?
明確:
⑴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朴嗳烁鲝脱又疗浼,皆出酒食
這說明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好客,慷慨大方;且家家備有酒食,生活富足。
。病⑽闹袑懘逯腥俗栽埔欢卧,含有什么意思?
明確:通過自述,補充交代了他們的來歷和長時間與世隔絕的原由。作者還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當時東晉社會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黑暗現(xiàn)實,似乎想給人指出一條出路:要想擺脫黑暗統(tǒng)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時亂”一樣,去找一個絕境過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但這僅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场⒔試@惋是內容是什么?
明確:外世人們的生存境況
。础⑦@段話結尾寫“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句話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此話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為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社會。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則為下文人們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伏筆。
。怠⑿〗Y:第二、三段是課文的主干,通過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見所聞所遇、所談,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第四段:
第一、著重弄清以下詞句的解釋。
。薄⒈惴鱿蚵罚合,從前。
2、處處志之:志,做標記。
。场は蛩荆簩,尋找;志,標記。
4、及郡下,詣太守:及,到達;詣,拜見。
。、遂迷:遂,竟然,終于。
。、尋病終:不久。
第二、討論明確:
。薄⑦@段話是文章的結尾,交代漁人出桃花源后的情況。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具體地寫漁人回來路上“處處志之”,“詣太守,說如此“,高尚士劉子驥聽了也欣然規(guī)往,而結果或迷路或病終,未能找到這個桃花源呢?
明確:
⑴目的是給人真實的感覺,似乎真有其人、真有其地、真有其事、不厭其煩地寫,為了使人產生真實感。
、铺叵雽ふ覅s遂迷,不復得路,劉子驥也因病而未果,結局的巧妙安排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更能激起讀者 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個安居樂業(yè)的世外桃園。
、亲髡咦约阂裁鞔_這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第三、小結:
作者寫出了對現(xiàn)實 的強烈不滿,對理想社會的無比向往,反映了東晉人們希望擺脫苦難過上 豐衣足食的幸福社會的要求,因此,本文既有逃避現(xiàn)實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記敘詳略得當?shù)奶攸c。
。、理解作者怎樣描繪出這個虛幻的世界來寄托他的理想的。
〖教學過程〗
一、理解作者怎樣描繪這個虛幻的世界來寄托他的理想的
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美好的社會?
學生討論明確:
。、環(huán)境美好: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寧靜和平,人們社會富足,安居樂業(yè),氣象升平)
2、人美:
、艧崆榭畲馊,民風淳樸,熱情待客,和睦友好
語句: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平徽劊鹤栽葡仁辣芮貢r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追求自由和平的社會,厭惡戰(zhàn)爭,這也是作者精神的寄托和向往)
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但是這樣的社會別說在東晉這個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社會中不能存在,就是現(xiàn)在也找不到這樣的世外桃源。咱們就從作者的寫法構思上考慮陶淵明怎樣描繪這個他渴望的又明知不可能存在的理想境界。
。、始終注意在虛構故事的同時結合逼真的情境,即以實寫虛:
如:開頭點出時間、地點、人物的身分和職業(yè),結尾寫到劉子驥欲尋訪,而 劉子驥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晉太元年間的名士,與陶淵明為同時代人,這樣渲染真真假假的氣氛,似乎確有其人其事。
。病⑶刍丨h(huán),層次分明,寫出似有似無的仙境。
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但沒有指出明確的年份、地點和人物的姓名。
接著寫桃花林的無確切地址,僅僅寫忘路之遠近,小山通桃源,更為奇特,另有一番洞天,而復尋桃源時,標記消失,無跡可尋,虛無縹渺。劉子驥的尋而未果,似帶來一絲希望又破滅,成了千古之迷。這個情節(jié)可以概括為一喜一疑一驚一迷,極大地激發(fā)了讀者的興趣。
。、為什么作者要虛構出這樣的一個虛幻帶有理想色彩的世界?
明確:聯(lián)系寫作背景。東晉統(tǒng)治者的奢侈、殘酷剝削,政治瀕臨崩潰,作者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當時實行的門閥制度,保護高門氏族貴族官僚的利益,而出身中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卻走不上仕途。再加上陶淵明本身不愿攀附權貴,與統(tǒng)治者格格不入,三次辭官,41歲歸耕田野,面對紛亂的世道他無力改變,只好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境界,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及美好的情趣。
二、體會本文敘述詳略安排的特色
找出詳略的安排,分析原因。
明確:詳寫:漁人在桃花源里的見聞,來介紹美好的世外桃源。
略寫:漁人進村前和出村后的情形。
原因:要寄托理想化的社會理想,只能通過多介紹桃花源里的情形,因此要具體詳寫地描述。而其余的只能是輔助地敘述事件,只需簡單介紹。
三、了解其他的寫作特色
語言簡潔生動。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桃花源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1.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2.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點。3.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部分文言常用詞語。
教學重點;以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
教學時數(shù):用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1.由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2.介紹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老師范讀課文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老師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朗讀。要求:一 句讀分明;二 節(jié)奏合理;三 語速適中,四 語句流暢;五 注意音韻鏗鏘。老師也可以邊提要求邊做示范。)5.對照注釋,理解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如果程度好的班級,可以對照課文,直接筆譯,然后站起來讀,同學補充,老師作點撥)6.第一段翻譯與評點: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漁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重點詞語:行:指船行。忽:說明是偶然的。之:指見到的景象。異之:為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窮:窮盡,走到頭。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yè)。(有一天)他順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夾著溪水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評點: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林經過。這是故事的開端。
7.讀第2段課文,翻譯并評點:
原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砣婚_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重點詞語:舍船,丟下船。才:只,僅僅。悉:都。屬:即類,之屬:即這一類事物。
譯文: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座山,山有個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人通過。只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很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竹一類的樹林。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狗的叫聲不斷傳來。里邊的人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邊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地自由自在地娛樂。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環(huán)境,見到一片安寧和樂的世外天地。
朗讀第3段,翻譯并評點
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重點詞語:乃:竟然。妻子:妻子和兒女。焉:相當"于之"、即"從這里"。語:()告訴。足:值得。"問所從來":即"問從何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乃",即"竟然","無論"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跟現(xiàn)代漢語用的"無論"不同。"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
譯文:桃花源里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了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他們便邀請漁人到家中,擺酒殺雞招待他。村中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桃花源的人說自己的先輩們?yōu)榱硕惚芮爻牡渷y,帶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起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對他們說了,大家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住了幾天,漁人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叮囑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2、3段為第二部分,是故事的發(fā)展。
朗讀第4段,翻譯并評點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重點詞語:志:同"",做標記。"便扶向路":向:從前,"向路":去桃花源時走的路。詣:到……去,這里指謁見。如此:象這樣。
譯文:(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見太守,告訴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所作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條路。
讀第5段,翻譯并評點
原文: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重點詞:劉子驥,與陶淵明明同時代的人,把他寫進去,表示真實可靠。
譯文:南陽的劉子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聽了這件事。很高興地前往,還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
桃花源記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3.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4.熟讀并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把握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要求學生運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細節(jié),培養(yǎng)其想像能力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4.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使學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同學們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
“詩”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jié)、有優(yōu)美環(huán)境、有人物、有對話的《桃花源記》。
三、學生借助校本教材《桃花源記》“整體感知”,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相互討論,學習字詞,教師指導、點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內容(學生歸納,教師總結)
第一段:寫漁人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過。
第二、三段:寫漁人進入訪問桃花源的經過。
第四段:寫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
五、分析本文寫作線索(以漁人行蹤為線索)
六、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部分同學能當堂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
【桃花源記教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案07-25
《桃花源記》教案05-17
桃花源記 教案09-25
桃花源記教案05-21
桃花源記教案08-25
桃花源記的教案07-26
桃花源記教案10-17
桃花源記經典教案08-18
《桃花源記》教案08-16
桃花源記的教案及板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