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文言文的詞類活用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文言文原文及譯文 推薦度:
- 文言文桃花源記翻譯原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桃花源記文言文(匯編15篇)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記文言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桃花源記文言文1
。ㄒ唬16分)
。祝┝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小題1:、本文選自課文《 》 ,作者 ,又名,字元亮, (朝代)著名詩人。(2分)
小題2:、下列劃線詞古今意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B.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單指男方的配偶
C.無論魏晉古義:(更)不必說今義:表示條件的連詞
D.來此絕境古義:極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今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小題3:、從下面兩句中任選一句翻譯。(2分)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選( ),譯文:
小題4:、請寫出兩個源自《桃花源記》的成語。(2分)
和
小題5:、下列各句中與“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陶淵明《桃花源詩》)”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2分) A.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C.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D.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小題6:、桃花源人是什么時候來到這里的?為什么要來到這個地方?(2分)
小題7:、《桃花源記》敘述的是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這個故事為什么具有長久的魅力?
請談談你的看法 (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桃花源記》陶淵明 潛 元亮 東晉
小題2:D
小題3:(1)(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補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譯為“邀請”,得1分。) (2)漁人為(他們)一一具體地說出自己聽到的事情,(他們聽罷)都感嘆驚訝。(“具言”譯為“具體地說出”、“嘆惋”譯為“感嘆驚訝”,各得1分,意近即可。)兩題都選者,改第一題。除標準外(1)只出現(xiàn)半句,如“設酒殺雞作食”被譯為“去吃飯”,須扣1分。(2)“具”譯為“詳細、詳盡”亦算對!巴铩北仨氉g為“驚訝”,否則扣1分。
小題4: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得)、無人問津、雞犬相聞,正確寫出一個,即得1分。)
小題5:C
小題6:秦時;躲避秦時戰(zhàn)亂
小題7:因為它勾畫了一個理想的生活境界,環(huán)境優(yōu)美,人們各得其所,自得其樂,彼此關(guān)心、愛護……這符合人們對理想社會的審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 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們千百年來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桃花源記文言文2
、侪h(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大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谌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小題1】.上面兩段文字選自《 》,作者是北宋文學家 。(2分)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題3】.選文第①段在總寫滁州山景之后,由遠及近依次寫了西南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小題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第②段的內(nèi)容。(2分)
答案
【小題1】醉翁亭記 歐陽修
【小題1】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小題1】瑯琊 釀泉
【小題1】山間早晚(朝暮)和四季的`優(yōu)美景色(早晚、四季各一分,樼鹕剑ㄉ介g)美景、山水之樂均給滿分。滁地美景扣一分。)
解析【小題1】考查對文學常識的準確掌握。
【小題1】文言文翻譯原則:1、以直譯為主:能直譯的一律直譯,實在不能直譯的才能意譯。2、字字落實(一一對應):每一個詞語都有與之對應的譯文。另外注意關(guān)鍵字的解釋:
得:領(lǐng)會 寓:寄托
【小題1】聯(lián)系原文: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梢愿爬ǚ秶纱蟮叫。何髂现T峰 瑯琊 釀泉 醉翁亭
【小題1】概括能力的考查。
桃花源記文言文3
《桃花源記》
陶淵明(1)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2)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3)繽紛(4)。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5)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7)。阡陌交通(8),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9),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10)答之。便要(11)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12)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13)來此絕境(14),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15)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16)所聞,皆嘆惋(17)。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8),處處志(19)之。及郡下(20),詣(21)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22),遂(23)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24)往。未果(25),尋(26)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釋詞】
(1)陶淵明:東晉田園詩人。
(2)緣:沿著
(3)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4)繽紛:繁多的樣子。
(5)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6)儼然:整齊的樣子。
(7)屬:類。
(8)交通:交錯相通。
(9)黃發(fā)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象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
(10)具:全都。
(11)要:通“邀”,邀請。
(12)咸:全都。
(13)邑人:同鄉(xiāng)的人。
(14)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5)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16)具言:詳細地說出。
(17)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
(18)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19)志:做標記,名詞作動詞。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22)尋向所志:尋找以前做的標記。
(23)遂:終于。
(24)規(guī):計劃。
(25)未果:沒有實現(xiàn)。
(26)尋:隨即。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捕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他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于是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閑快樂。
那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必說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起來。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因病去世了。此此后就再也沒有去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記文言文4
,完成小題。(16分)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①桑竹之屬:②阡陌交通:
、郾阋家④怡然自樂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賳柦袷呛问溃瞬恢袧h,無論魏晉。
、诖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小題3】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
【小題4】盛世少有隱者。面對當時的社會,作者在不茍且、不同流、難釋懷的復雜情感下,隱居山林并描繪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請你說說作者創(chuàng)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題1】(4分)①類②交錯相通③通“邀”,邀請④愉快的樣子
【小題1】(4分)①(村中人)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
②村中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小題1】(4分)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愉快;民風淳樸;社會安定。
【小題1】(4分)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與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意愿。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nèi)容,提高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小題1】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桃花源記文言文5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雖“嘆惋”卻仍然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4分)
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2分)
A. 選文中加點的“儼然”的意思是整齊的樣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兒女。
B. 從這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人”的行蹤是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
C.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了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D.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 下面是陶淵明《桃花源詩》的節(jié)選,選擇對其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3分)
相命肆①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②王稅。荒路曖③交通,雞犬互鳴吠。俎④豆⑤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注釋】①肆:盡力。 ②靡(mǐ):沒有。 ③曖( ):隱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選文中“土地平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段文字,與《桃花源詩》節(jié)選部分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
B. 節(jié)選的詩句與前面的'選文有許多內(nèi)容上相對應的句子,如:“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C. 詩中的“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和選文中的“其中往來種作”都暗含了作者對桃源人終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二者都是通過虛構(gòu)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愿望。
參考答案:
。ㄈ┨一ㄔ从
1. 不足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寧靜 ②百姓能安居樂業(yè) ③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2分,以上三點答出兩點即可) 2. D(2分) 3. C(3分)
桃花源記文言文6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他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漁人于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抢锏娜耍┛匆娏藵O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起來。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臨別時)村里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O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一、識記
1.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時著名詩人。
2.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3.繽紛:繁多的樣子。
4.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5.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6.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7.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
8.儼( )然:整齊的樣子。
9.屬:類。
10、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1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黃發(fā)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特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
14、要( ):通“邀”,邀請。
15、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6、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盁o”“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無論”。
17、具言:詳細地說出。
18、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
19、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詣( ):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22、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
23、遂:終于。
24、規(guī):計劃。
25、未果:沒有實現(xiàn)。
26、尋:隨即,不久。
27、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28.下面各加點詞語的意思跟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不同,試做解釋。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這里指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在現(xiàn)代漢語中,“交通”是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妻子,這里指妻子及兒女。在現(xiàn)代漢語中,“子”是詞尾,無義。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在現(xiàn)代漢語中,“無論”是表示條件的連詞。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這個意思仍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的成語中,如“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不足為奇”(不值得奇怪)等。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時條件下能實現(xiàn)嗎?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答:建立一個沒有君主統(tǒng)治、沒有剝削壓迫的原始共耕社會 這在當時的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種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
2.世外桃源“是怎樣虛構(gòu)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摘錄原文回答。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場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處這樣的所謂“世外桃源”,請一一列舉出來,并說說都是何人所居。
答案
諸葛亮所居住的南陽;一百單八將聚義梁山;賈寶玉及眾姐妹住的大觀園;孫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桃花源記文言文7
文言文閱讀
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完成第10-13題。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①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不迷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賉余]有版本寫作“馀”。
10.下列各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良田 無論 B.絕境 問津
C.問訊 間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1)便要還家 要:
(2)欣然規(guī)往 規(guī):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1)才通人 翻譯:
。2)便扶向路 翻譯:
13.請你用自己的話,說出桃花源人與漁人的交談都涉及了哪些內(nèi)容。(3分)
答:
參考答案:
10答案:D
11答案:(1)邀請 (2)計劃;打算
12.答案:(1)僅容一個人通過。
(2)就順原路回去。
13.答案要點:①桃花源人問漁人從哪里來。②挑花源人向漁人說明自己來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漁人詢問外界的情況。④桃花源人囑咐漁人不要向別人提起這里的情況。
桃花源記文言文8
文言文閱讀(19分)
、贂x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年。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 芳草鮮美 , 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诹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1) 屋舍儼然儼然: (2)具答之 具:
。3)芳草鮮美 鮮美: (4)無論魏晉 無論:
小題2:.選出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2分)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B.嘻,技亦靈怪矣哉!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D.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小題3:.選出劃線詞詞義相的一項( )(2分) A.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佛印絕類彌勒
B.為: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中軒敞者為艙
C.復:復前行不復出焉
D.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神情與蘇黃不屬
小題4:.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是( )(2分) A.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小題5:. 有些成語出自選文所在的課文,請寫出其中的兩個(2分)
小題6:.翻譯句子(2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2)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小題7:.桃花源中的人們?yōu)槭裁炊跐O人不足為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2分)
小題8:.“桃花源”是陶淵明虛構(gòu)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請用簡潔的'文字回答。(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整齊的樣子 (2)詳盡(3)鮮艷美麗 (4)不要說,更不用說
小題1:B
小題1:C
小題1:C
小題1: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等。
小題1:⑴ (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⑵這個漁人為他們詳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嘆驚訝不已。
小題1: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的寧靜祥和。
小題1:學生回答只要能緊扣“表達作者美好理想,反映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并言之有理即可
略
桃花源記文言文9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選自《桃花源記》)
1.解釋下列加粗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俦阋家___________________
、诖巳艘灰粸榫哐运刜__________________
③詣太守說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
、軐げ〗K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票惴鱿蚵罚幪幹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余 人 各 復 延 至 其 家。
4.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與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桃花源記》寫法與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寫法一樣,以美好的'想象反襯現(xiàn)實的黑暗。
B.桃源人“不復出焉”是因為與世隔絕時間太長,他們適應不了外面人的生活習慣。
C.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gòu)的社會,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
D.文章結(jié)尾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無人問津”。
5.從《桃花源記》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沒有戰(zhàn)亂,安定團結(jié),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huán)境優(yōu)美。你認為作者的理想境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實現(xiàn)了?請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一個例子闡述個人見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同“邀”,邀請 ②詳細 ③到 ④隨即,不久
2.⑴桃源人帶領(lǐng)妻子兒女以及相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凭晚樦郧暗穆罚幪幎甲隽擞浱。
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4.B
5.示例一:沒有完全實現(xiàn)。桃花源中環(huán)境優(yōu)美,而我們今天的社會,大量良田被占用,環(huán)境污染嚴重。我們村附近建立一個藥廠,村子里的溝凼全部變成了臭水溝。
示例二:沒有完全實現(xiàn)!短一ㄔ从洝分腥藗兿嗵幒椭C。而今天,雖然人們物質(zhì)生活富足了,但人際關(guān)系緊張,人人自危。前不久報上還刊登了一個消息,一個司機扶起馬路上倒下的老人,結(jié)果被說成這個司機撞到老人,被索賠。(答案合理即可)
桃花源記文言文10
閱讀文言文段,回答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起首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個“忽”字,透露出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寫什么?寫山的小口與后面什么文字呼應?同后面的描寫有什么關(guān)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寥寥數(shù)語,寫________寫________,筆墨間洋溢著一種________的情緒,展示著桃花源里_________的景象。
5.為何“大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誰問的?誰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嘆惋”的內(nèi)容你能想像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足為外人道”,擔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劃線的兩個“志”,用法相同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為什么“不復得路”,你對此是怎樣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這段是不是多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漁人偶逢桃花林)
2.驚奇.驚喜的心情
3.寫源內(nèi)外景色及人們的生活,寫小山口為后面的豁然開朗,源中美景作鋪墊。
4.景物 人物驚喜 欣喜 和平、富足、快樂
5.因為源中人幾百年未見到過“外人”
6. 源中人問 漁人答
7. “略”。
8.(要點)美好生活不愿被破壞
9.前一個是動詞,作標記;后一個是名詞,標志。
10.(要點)因為源中景物生活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本不可尋,(學生能各抒道理都可以。)
11.由學生說道理,理由同上題同。
桃花源記文言文11
完成后面的問題。(18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1)來此絕境(2)尋病終
。3)屋舍儼然(4)仿佛若有光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小題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3分)A.水陸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花之君子D.能以徑寸之木【小題4】作者筆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現(xiàn)在哪里?(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小題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4分)
答案
【小題1】(1)與人世隔絕的地方(2)不久(3)整齊的樣子(4)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的樣子。(4分)
【小題1】(1)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2)就順著原路(回去),處處作了記號。(每句2分)
【小題1】B(3分)
【小題1】答案要點:①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②社會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樂。 (3分)
【小題1】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4分)
解析【小題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如:“交通、向、志”等重點詞語要理解精準。
【小題1】明確“之”的四種用法,B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其他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小題1】這是文言文中內(nèi)容理解考點。學生篩選并提取文言文閱讀語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礎上的考查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讀懂讀通的目的,能夠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問題。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中心主題理解和表達。學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考生在分析歸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基礎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敘述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的主張和看法。能結(jié)合文章做具體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桃花源記文言文1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 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目,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1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初極狹,才通人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二者不可得兼
D.遂與外人間隔 奉命于危難之間
【答案】B。
12.下列句中加點字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C.何陋之有? D.愿陛下親之信之
【答案】D。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
【答案】譯文:(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久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
14.“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nèi)容?(3分)
【答案】示例:“如此”是指代詞,指上文所說。漁人見太守的目的是告訴他武陵郡中有此“絕境”,希望他派人去探個究竟,因此他一定會談到:①發(fā)現(xiàn)桃源村的經(jīng)過;②村中的生活情狀;③歸途中做標記的事。(答對一點給1分,共3分。)
15.在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家鄉(xiāng)的今天,請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3分)
【答案】示例: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物質(zhì)極大豐富,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人安居樂業(yè),人與社會和諧相處,每一個公民都能分享到社會文明成果的美好社會。(開放性試題,扣緊題意,文從句順即可。)
桃花源記文言文13
【甲】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趙簡子①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②。將置后③,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④,以授二子,日:“謹識⑤之!比甓鴨栔,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詞甚習固。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是為趙襄子,而果昌趙。(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釋】①〔趙簡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③〔置后〕選立繼承人。④〔二簡〕兩片竹簡。⑤〔識(zhl)〕記住。⑥〔甚習〕很熟。習,熟悉,熟練。⑦〔果昌趙〕果然使趙國昌盛起來。
小題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 )
A.自云先世/避秦時亂B.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
C.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D.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悉如外人 悉: (2)便要還家 要:
(3)伯魯不能舉其詞 舉: (4)出諸袖中而奏之 諸:
小題3:下列句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于舅家見之
B.以授二子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
C.問其簡其真無馬邪
D.出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慍
小題4:翻譯下面句子。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
小題5:文意理解。(6分)
(1)[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①[乙]文中趙簡子通過觀察無恤“ ”“ ”這兩個細節(jié),認為他賢能,最后選定他做了繼承人。(用原文作答)
、谶@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2:(1)全,都;(2)同“邀”,邀請;(3)列舉,說出;(4)之于
小題3:A(2分)
小題4:1)(村人)問(漁人 )現(xiàn)在是什么年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2)問他的竹簡在哪里,從袖子中把竹簡上呈給趙簡子。
小題5: (1)甲段描寫展現(xiàn)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圖景,與黑暗現(xiàn)實形成對比,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的美好生活的追求。(2)①誦其詞甚習 出諸袖中而奏之(2分)②示例:①細節(jié)決定成敗。②要選賢任能。(2分.從小事、細節(jié)、教誨、機遇、品格、選人等任一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
試題分析
小題1::試題分析B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C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D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小題2:試題分析:“悉、舉、諸”都是常見的文言詞語,根據(jù)語境很容易理解出來。“要”是重要的通假字,先解釋通哪個字,然后譯出意思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 A項中的兩個“于”,都是“在”的意思。B項中的“以”前者可譯為“來”,后者卻是“認為”之意。C中的.“其”,前者是代詞,后者是語氣詞。D中的“而”前者表順承,后者表轉(zhuǎn)折。
小題4: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 “無論” “諸”等。“無論”是典型的古今異義詞,應譯為“不用說,更不必說”。“諸”相當于“之于”,“之”代詞,“于”是“從”的意思。了解了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5:試題分析:第一步,關(guān)于原文的思想感情,一般應是通過理解識記住的內(nèi)容,不難作答。第二步,審題后,在原文中找到寫“無恤”的兩個“細節(jié)”的句子,從前向后找很容易可見“誦其詞甚習固”“出諸袖中而奏之”。啟示可任選一角度,但整體上來看,可得出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
桃花源記文言文14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漁人甚異之( ) ②具答之( )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
、鼙惴鱿蚵罚 ) ⑤尋病終( ) ⑥后遂無問津者( )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俾势拮右厝藖泶私^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譯意: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意:
9.研讀第二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
答:
10.“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毕胂霛O人說了些什么?為什么皆嘆惋?
答:
11.本文的語言簡潔而含蘊豐富,試舉一例進行說明。
答:
12.作者陶淵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樣的一種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得以實現(xiàn)?試作評價。
答:
桃花源記文言文15
文言文閱讀。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鄙息墼唬骸凹妆鋫洌\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
2.解釋下面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還家 要: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
(3)誠不可缺 誠:
。4)卒亡天下 卒: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譯文:
4.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愿望。如何實現(xiàn)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
[幫幫你]可回憶《治水必躬親》、《捕蛇者說》、《岳陽樓記》、《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等文章內(nèi)容。
答:
參考答案:
1.桃花源中人說自從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就再沒有從這里出去。
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請
。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確實
。4)終于
3.(1)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認為關(guān)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捕蛇者說》中蔣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明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guān)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關(guān)鍵。
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xiàn)場,風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言之有理即可)
【桃花源記文言文】相關(guān)文章:
桃花源記文言文及翻譯02-21
文言文《桃花源記》原文09-23
文言文桃花源記原文07-08
文言文《桃花源記》鑒賞02-22
桃花源記文言文原文08-12
文言文桃花源記習題07-29
桃花源記文言文知識07-28
《桃花源記》的文言文翻譯05-17
桃花源記文言文翻譯09-13
文言文《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