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登鸛雀樓》全詩翻譯及賞析
王之渙《登鸛雀樓》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一】
這是一道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作者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
說到“著名詩人”,并不是說他做詩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寫詩四萬,我們也不稱其“著名”),而是說他做的詩非常“經典”,現(xiàn)存其六首詩當中,便有兩首頂級絕句,除了《登鸛雀樓》之外,還有那首《出塞》(又名《涼州詞》),都是婦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寥寥十個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渾壯美的山水圖畫。其氣象毫不亞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筆法的“隨意”、“直白”,又能和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相比!都t樓夢》四十八回,香菱論詩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我們有時習慣于另辟蹊徑、故作高深,反而把詩句弄得不倫不類、生澀怪病。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來時的路。唐詩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詩詞中強用生詞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糾其實質卻十分蒼白,還不如一位老農直來直去一吼一哭來得快活!
以至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納蘭詞時這樣講:“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詩貴在清新自然。“漢人”玩兒慣了文字游戲,反而不如“滿人”的“返璞歸真”了。(當然這話有點絕對)。
而《登鸛雀樓》的高明之處,更是在于結句,不經意間引出了“登高――望遠”的哲意來。哲理詩在宋代比較流行,很多文人做詩也力求挖出哲理來,然而“相請不如偶遇”,與其刻意地“編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賞析二】
鸛雀樓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西)西面,黃河中的一個小島上,高三層,前瞻中條山,下瞰黃河水,為唐代登覽勝地。許多詩人都曾登臨賦詩。暢當這首詩在宋代曾獲很高評價,與王之渙同題名作并舉。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xiàn)看,這里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云,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贊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于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歷戰(zhàn)亂的中唐詩人。他在唐代宗大歷七年(772)進士擢第后,仕途淹滯,有志不騁,也曾隱游,“拙昧難容世,貧閑別有情”(《天柱隱所重答韋江州》)。他自視清高,志不茍俗,又不甘困頓,有一股沖決樊籬的激情。因而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fā)。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當說,這詩的思想內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賞析三】
王之渙,字季陵,很有才華,他一生游歷過許多地方,而且還到過祖國的邊疆地區(qū)。他的詩作感情充沛,氣勢雄渾,很受人們歡迎,常常“傳乎樂章,布在人口”(譜上樂曲流傳,活在人們口頭上),可惜流傳到現(xiàn)在的太少了,只有絕句6首,《登鸛雀樓》就是其中之一。寫的是登上鸛雀樓眺望所見的景色和感受。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的黃河邊上。登樓遠眺,視野極為開闊。此詩乃作者登樓而作。那是一個日落前的傍晚,詩人登上鸛雀樓,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漸漸西沉,而黃河自遠方奔騰而來,又滾滾地向大海奔去。
詩的前兩句很精彩,寫登高所見:極目遠眺,遼闊的高原的盡頭,日頭傍山,就要落下去了(主要寫天空);湍急的黃河,波濤里閃爍著落日的霞光,歡快地奔騰著,好一派氣勢磅礴的畫卷(主要寫河流)。兩句有靜有動,從大處寫起,描摹入神。
實寫幾筆之后,作者施展聯(lián)想的才能,陡然宕出新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眼前的景物闊大壯美,已是異常迷人,但是祖國山河氣象萬千,神州景色萬紫千紅,要想飽覽美景迭出的萬里江山,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站得更高些。寫到此處,嘎然而止。登上更高處,觀賞到何種景物,作者卻是點墨未著,只是喚起讀者去想像。
詩人從實寫引出虛寫,構思高超。隨著讀者經歷見聞的不同,在“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構成的畫面上,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會展現(xiàn)出自己可以聯(lián)想到的、最美麗的各種各樣的奇景異色,那畫面是用多少具體的描繪都難以反映出來的。同時,在這兩行詩中,作者寫出了這樣的一番道理:站得越高,望得越遠。這便使詩句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被后人廣為傳誦和引用。
【王之渙《登鸛雀樓》全詩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登鸛雀樓 王之渙全詩賞析05-26
登鸛雀樓王之渙全詩賞析11-26
登鸛雀樓_王之渙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及翻譯12-22
王之渙《登鸛雀樓》全詩鑒賞11-28
登鸛雀樓 王之渙全詩鑒賞11-26
登鸛雀樓王之渙全詩鑒賞11-25
王之渙《登鸛雀樓》全詩解析03-13
王之渙《登鸛雀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