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與三杯雞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hào)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1] )人,宋末政治家、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 ,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于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三杯雞是江西寧都的`傳統(tǒng)名菜。其獨(dú)特之處在于:在烹制時(shí),把宰殺洗凈的雞切成小塊,放入砂鍋中,不放湯水,只用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醬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雞”。其以肉質(zhì)酥嫩、原汁原味、濃香誘人、味道醇厚而聞名于世。
關(guān)于三杯雞的來歷,傳說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guān)。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廣大人民群眾十分悲痛。一天,一位70多歲的老婆婆手拄拐杖,提著竹籃,籃內(nèi)裝著一只雞和一壺酒,來到關(guān)押文天祥的牢獄,祭奠文天祥。老婆婆意外地見到文天祥后悲喜交集,原來外面?zhèn)魑奶煜橐驯粴⒑,她是前來祭奠文天祥的。她見文天祥還活著,后悔沒帶只熟雞,只好請(qǐng)求獄卒幫忙。那獄卒本是江西人,也很欽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動(dòng)。想到文天祥明天就要遇害,他心里也很難過,便決定用老婆婆帶來的雞和酒,為文天祥做一道菜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將雞宰殺后切成塊,找來一個(gè)瓦缽,把雞塊放入缽內(nèi),倒上米酒,加點(diǎn)鹽,用幾塊磚頭架起瓦缽,將雞用小火煨制。過了一個(gè)時(shí)辰,他們揭蓋一看,雞肉酥爛,香味四溢,二人哭泣著將雞端到文天祥面前。文天祥飲酒湯、食雞肉,心懷亡國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文天祥視死如歸,英勇就義,這一天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九。
后來,那獄卒從都城回到老家江西,每逢農(nóng)歷十二月初九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雞祭奠文天祥。因?yàn)榇瞬宋睹,便在江西一帶流傳開來。后來,廚師為使此菜更鮮美,便將三杯酒改為一杯甜米酒、一杯醬油、一杯香油。
【文天祥與三杯雞】相關(guān)文章:
忽必烈與文天祥11-10
文天祥與客家美食07-04
楊貴妃與“貴妃雞”06-28
獼猴與雞寓言故事12-10
楊玉環(huán)與“貴妃雞”典故10-10
文天祥與他的祖國觀11-24
黃鼠狼與雞寓言故事11-21
民間故事之楊玉環(huán)與“貴妃雞”10-16
文天祥詩詞12-22
文天祥從容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