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菩薩蠻賞析
溫庭筠(812-約870),唐末詩人和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唐宰相溫彥博后代,屬于沒落貴族家庭出身。才思敏捷,屢舉進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溫庭筠,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與韋莊并稱“溫韋”;ㄩg詞的開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詞“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fēng)格。其詞意象綿密,富艷精工。以下是小編帶來溫庭筠的菩薩蠻賞析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牌說明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花間意”、“重疊金”等。
《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diào)”。
唐蘇鶚《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據(jù)此可知其調(diào)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847年以后。但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可能這種舞隊前后不止一次輸入中國。
菩薩蠻為詞調(diào)中之最古者,屬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句句押韻,前后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zhuǎn),情調(diào)由緊促轉(zhuǎn)低沉。定格: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梯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 ◆ ◆
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眉毛。小山眉為唐明皇定的十種眉樣之一!短鞂氝z事》載:“明皇幸蜀,命畫工作十眉圖!睋(jù)《海錄碎事》:“十眉圖:一鴛鴦、二小山……”。
金:額黃,六朝以來婦女習(xí)尚。
楊慎 (明)《丹鉛續(xù)錄·十眉圖》:“ 唐明皇 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煙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
《西京雜記司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
《太平御覽》卷九七O引《宋書》:“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華,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妝,后人多效之!睂m女亦多以五色綢緞或金銀箔片剪為梅花形,貼于面頰上,稱為“落梅妝”。
小山枕?小山屏?小山眉?發(fā)髻?博山爐?
清許昂霄在《詞綜偶評》中說:“小山蓋指屏山而言!
余平伯《讀詞偶得》:“小山,屏山也,其另一首‘枕上屏山掩’可證。此處律用仄平,故變文耳。金明滅三字狀初日生輝與畫屏相映,日華與美人連文!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代婦女喜于發(fā)髻上插幾把小小梳子,當(dāng)成裝飾,講究用金、銀、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多到十來把的(經(jīng)常有實物出土),所以唐人詩有‘斜插犀梳云半吐’語……溫庭筠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即對于當(dāng)時婦女發(fā)間金背小梳而詠!
沈從文《文史研究必須結(jié)合文物》:“把眼光放開,用文物知識和文獻相印證,作新文史和文化各部門深入一層認(rèn)識,才會有新發(fā)現(xiàn)”!靶∩健闭,發(fā)髻也。唐代婦女蓬發(fā)高髻,有層次的插以多把金背小梳,層層疊疊,狀如小山,金光閃爍,這是多么美麗的情境!
葉嘉瑩先生在其《唐宋詞十七講》中,認(rèn)為小山是“山屏”,床頭的那種小屏風(fēng)。
王力在《古代漢語》中也注:“小山,指屏山,即屏風(fēng)。金明滅,指日光在屏風(fēng)的彩畫上閃爍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經(jīng)天亮!
周汝昌先生說:“舊解多以小山為‘屏’,其實未允。此由:一、不知全詞脈絡(luò),誤以首句與下無內(nèi)在聯(lián)系。二、不知‘小山’為眉樣專詞,誤以為此乃‘小山屏’之簡化。又不知‘疊’乃眉蹙之義,遂將‘重疊’解為重重疊疊。然‘小山屏’者,譯為今言,謂‘小小山樣屏風(fēng)’也,故‘山屏’即‘屏山’,為連詞,而‘小’為狀語,‘小’可省減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為屏,又以‘金明滅’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屏’‘日’全無著落,章法脈絡(luò)亦不可尋矣。”(見《唐宋詞鑒賞辭典》)
金碧山水:中國山水畫之一種。以泥金﹑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作為主色﹐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青綠山水始創(chuàng)于唐代。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xùn)、李昭道父子,進一步發(fā)展了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的`格局,采用青綠勾斫,并在山石坡腳勾以金線,開“青綠為質(zhì),金碧為紋”的“金碧山水”畫先河。
◆ ◆ ◆
鬢云欲度香腮雪
鬢云: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白居易《長恨歌》)
香腮(雪):從視覺和嗅覺 兩個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顏的 美艷。
俞平伯:“度字含有飛動意!
葉嘉瑩《迦陵論詞從稿》:“度字生動,……足以喚起人活潑之意象!
◆ ◆ ◆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寫她起床后的行動:懶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著一“懶”字和“遲”字,說明女主人公對梳妝打扮并無興致。因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給誰看呢?其惆帳倦怠之情,生動可睹。
《詩經(jīng)·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寫丈夫作為國王先鋒到東方去征戰(zhàn),妻子在家憂怨心疾無心梳妝,而使首如飛蓬。
蛾眉:古典詩詞中關(guān)于美女的傳統(tǒng)意象,以對女子眉毛美好形狀的形象刻畫,來代指美女的整體氣質(zhì)的。
如李白《怨情》中“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詞人還多用“翠黛”、“翠蛾”“遠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 ◆ ◆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承上寫妝扮的具體情形,襯出一幅花面相映圖;ㄋ迫嗣,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紅顏易老,青春難駐,只怕也跟花一樣易開易落啊!
于客觀地描寫人物活動中,暗寓其人對鏡時自賞自憐之意。自賞:人而如花;自憐:盛年獨處。
◆ ◆ ◆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對鏡的時候,看見自己美貌如花,不免興起盛時獨處、顧影自憐的傷感;
穿衣的時候,看見衣上的對對金鷓鴣,又觸動了物雙人單、情何以堪的哀愁。(一說,非穿衣,而是梳妝完畢開始做女工,貼花樣時看到雙雙鷓鴣。)
“新貼”兩個字,有的本子作“新帖”,“貼”與“帖”可以通用。一種解釋是“熨貼”,另一種解釋是“貼繡”(把一種繡花貼在衣服上),這兩種解釋在唐宋人的詩詞中都常被使用。
唐人王建的七言絕句“熨貼朝衣拋戰(zhàn)袍”(《田侍郎歸鎮(zhèn)》),是說一個征戰(zhàn)還朝的將軍脫棄戰(zhàn)袍,穿上熨貼的朝服。
李清照有句云“翠貼蓮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是指她衣服上繡貼的花樣。
鷓鴣尚懂得成雙成對,而人呢?溫庭筠以高超的語言技巧揭開了女主人公懶起、遲妝、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領(lǐng)神會。
《本草綱目·禽部》:“鷓鴣性畏霜露,夜棲以木葉蔽身,多對啼,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
“鷓鴣”這個語碼和“鴛鴦”一樣,有歸宿圓滿,鸞鳳和鳴之意。作者這里借成雙的鷓鴣反襯孤單的閨中女子,抒寫了一個孤獨的女子沒人賞愛的寂寞的心情!霸缸鲽x鴦不羨仙” 、“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
唐代的女子服飾,大體來看,與上衣下裳連屬在一起的“深衣”不同,多半是“兩截穿衣”款式。上衣有襦、衫、袍、半臂、披帛等,下裝則是裙、褲之類。加之鞋帽瓔珞束帶等等,可謂豐富多采。
在和暖或酷熱的季節(jié),便是“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春衫鈿薄馬蹄輕”、“夏衫短袖交斜紅”,而秋天來臨天氣轉(zhuǎn)涼,則有“細風(fēng)欹葉撼宮梧,早怯秋寒著繡襦”。
唐婦女服裝普遍重視衣裙色彩的美化功能。唐代的襦、衫、裙上多有織文及繡文,如陳羽詩“十三學(xué)繡羅衣裳”;溫庭筠詩“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在服裝色彩上,流行紅、紫、黃、綠色,尤以紅裙為時尚。
此詞通過對人物的肖像、動作(細節(jié))、著裝的描寫、用“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fēng)格,描繪出女子閨中生活情態(tài),帶給人女性化的審美感受的特征。
這首《菩薩蠻》,是溫為宮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綿密、精致的描繪,通過客觀與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寫盡了閨中人的懨懨情態(tài)和寂寞心懷。
【溫庭筠的菩薩蠻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菩薩蠻溫庭筠賞析01-02
溫庭筠《菩薩蠻》 賞析06-08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11-13
溫庭筠的《菩薩蠻》賞析03-02
溫庭筠菩薩蠻的賞析12-31
菩薩蠻溫庭筠的賞析12-21
溫庭筠菩薩蠻情感賞析11-03
菩薩蠻溫庭筠作品賞析11-02
菩薩蠻溫庭筠及賞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