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鄉(xiāng)石》閱讀答案
到“鵝庫瑪”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藍(lán)得很特別。
每次看到海,總有一種癱瘓的感覺,尤其是看到這種碧入波心的、急速漲潮的海。這種向正前方望去直對著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們說。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遠(yuǎn),也許比銀河還迢遙吧?每次想到上海,總覺得像歷史上的鎬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樣讓人牽起一種又凄涼又悲愴的心境。我們面海而立,在浪花與浪花之間追想多柳的長安與多荷的金陵,我的鄉(xiāng)愁遂變得又劇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來時,全交付給了千林啼鴃①。
有兩三個人影徘徊在柔軟的沙灘上,揀著五彩的貝殼。那些炫人的小東西像繁花一樣地開在白沙灘上,給發(fā)現(xiàn)的人一種難言的驚喜。而我站在那里,無法讓悲激的心懷去適應(yīng)一地的色彩。
驀然間,沁涼的浪打在我的腳下,我沒有料到那一下沖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著海水所來的方向,想著上海某一個不知名的灘頭,我便有一種嚎哭的沖動。而哪里是我們可以慟哭的秦廷?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淚水的地方?②此處是異國,異國寂涼的海灘。
他們叫這一片海為中國海,世上再沒有另一個海有這樣美麗沉郁的名字了。小時候曾經(jīng)多么神往于愛琴海,多么迷醉于想像中那抹燦爛的晚霞,而現(xiàn)在,在這個無奈的多風(fēng)的下午,我只剩下一個愛情,愛我自己國家的名字,愛這個藍(lán)得近乎哀愁的中國海。
而一個中國人站在中國海的沙灘上遙望中國,這是一個怎樣咸澀的下午!
海水在遠(yuǎn)處澎湃,海水在近處澎湃,海水徒然地沖刷著這個古老民族的羞恥。
那些島上的人很幸福地過著他們的日子,他們在歷史上從來不曾輝煌過,所以他們不必痛心,他們沒有驕傲過,所以無須悲哀。他們那樣坦然地說著日本話、給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國民學(xué)校旗桿上豎著別人的太陽旗,他們那樣怡然地頂著東西、唱著歌,走在美國人為他們鋪的柏油馬路上。
他們有他們的快樂。那種快樂是我們永遠(yuǎn)不會有也不屑有的。我們所有的只是超載的鄉(xiāng)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煢獨。
海浪沖逼而來,在陽光下亮著殘忍的光芒。海雨天風(fēng),不放過旅人的悲思。我們向哪里去躲避?我們向哪里去遺忘?
小圓石在不絕的浪濤中顛簸著,灰白的色調(diào)讓人想起流浪的霜鬢。我揀了幾個,包在手絹里,我的臂膀遂有著十分沉重的感覺。
灰色的小圓石一共是七塊,雕琢它們的是中國海的浪花,是來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們聽著遙遠(yuǎn)的消息,把七塊小石轉(zhuǎn)動著,它們便發(fā)出瑯然的聲音,那聲音里有著一種神秘的回響,呢喃著這個世紀(jì)最大的悲劇。在流浪的歲月里我們一無所有,而今,我卻有了它們。我們的命運多少有些類似,我們都生活在島上,都曾日夜凝望著一個方向。
“愁鄉(xiāng)石!”我說,我知道這必是它的.名字,它決不會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鵝庫瑪?shù)暮K谖冶澈笏{(lán)得叫人崩潰,我一步一步艱難地擺脫它。而手絹里的愁鄉(xiāng)石響著,響著久違的鄉(xiāng)音。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來時,全交付給了千林啼鴃.
愁鄉(xiāng)石響著,響一片久違的鄉(xiāng)音。
后記:鵝庫瑪系沖繩島③極北端之海灘,多有異石悲風(fēng)。西人設(shè)基督教華語電臺于斯,以其面對上海及廣大的內(nèi)陸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國十八年,雖望鄉(xiāng)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注 ①啼鴃,即“鶗鴂”,杜鵑鳥。阮籍詩句有“鳴雁飛南征,鶗鴂發(fā)哀音”。②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他為請秦王發(fā)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晝夜,終于感動秦王。他的愛國精神為后人所景仰。③沖繩,史稱“琉球”,明清時為中國的屬邦。甲午戰(zhàn)爭后為日本占有,二戰(zhàn)后美軍于此建立軍事基地。
1.(1)作者寫海,有時從感覺下筆,比如“每次看到海,總有一種癱瘓的感覺”,試從文中再找兩例這樣寫海的句子。(2分)
、
②
(2)作者為什么說“每次想到上海,總覺得像歷史上的鎬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2分)
2.文章前后兩次說“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來時,全交付給了千林啼鴃”,請從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說明其作用。(6分)
3.作者為什么把那七塊灰色的小圓石叫“愁鄉(xiāng)石”?(4分)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們”)分別跟兩種人進(jìn)行了比較,請找出這兩組比較;并分析
“我”(“我們”)和他們的不同。(6分)
參考答案:
1.(1)例如“這個藍(lán)得近乎哀愁的中國海”、“鵝庫瑪?shù)暮K谖冶澈笏{(lán)得叫人崩潰”。
(2)用時間上的遙遠(yuǎn)間隔來說明心理(感覺)上的巨大距離。
2.內(nèi)容上,強化了作者對故國深切思念的情感,飽含著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遺憾、悵惘、無奈(3分);形式上,運用反復(fù)手法,使文章前后照應(yīng),文氣連貫(3分)。
3.因為這七塊小圓石被來自上海(大陸)的潮水淘洗雕琢,(1分)訴說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悲劇(恥辱)(1分),寄托著作者的思鄉(xiāng)憂愁,所以作者稱它們?yōu)?ldquo;愁鄉(xiāng)石”(2分)。
4. 兩組比較:一組是“我”和其他游人,還有一組是“我”(“我們”)和島上的居民(2分)。不同:其他游人揀拾沙灘上的貝殼,陶醉于島上的風(fēng)景,我揀起的是波濤中的小圓石,沉浸在鄉(xiāng)愁和歷史的傷痛之中(2分);島上的居民無所知覺地在他人的統(tǒng)治下“幸福”地生活,和他們相比,我們有悠久輝煌的歷史使人驕傲,也有近代的衰落和恥辱使人悲哀(2分)。
【《愁鄉(xiāng)石》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那愁也是愛》閱讀答案11-19
竹石閱讀答案06-12
《元史石普》閱讀答案11-18
河中石獸閱讀以及答案11-07
河中石獸閱讀及答案06-22
河中石獸教案閱讀答案06-16
河中石獸古文閱讀答案05-09
《河中石獸》閱讀答案7篇05-30
河中石獸閱讀答案5篇03-18
河中石獸閱讀答案6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