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學案
《雨巷》是詩人心靈寂寞痛苦的歌唱,同時有著那個窒悶、殘酷時代的曲折投影。分享了《雨巷》的導學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學習目標:
1、了解戴望舒的生平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
2、品味揣摩詩歌意象并把握其象征意義。
3、把握詩歌意蘊,體味詩人情感。
學習重點:
品味揣摩詩歌意象及象征意義
學習難點:
把握詩歌意蘊,體味詩人情感。
方法指導:鑒賞詩歌要具備“讀、品、悟”三個環(huán)節(jié),讀是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首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朗讀可以把握大意;品味詩歌要從意象入手,意象是品詩的鑰匙;而悟就是要探究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知識鏈接:
1、走近大師 走進雨巷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市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队晗铩肥窃娙嗽缙谠姼璧某擅,影響很大。被譽為“雨巷詩人”。代表詩作是《雨巷》、《我用殘損的手掌》。
他的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詩風明朗、真摯。
他屬“現(xiàn)代詩派”詩人,其流派作品主要寫個人的情感,表現(xiàn)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痛苦與煩憂,有時充滿頹廢氣息;藝術(shù)上,不注重韻和整齊的字句,回環(huán)往復,具有音樂美;善于選取意象,運用象征手法,具有含蓄美。
2、時代背景
《雨巷》產(chǎn)生的1927年夏天,當時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許多熱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一二”政變后,戴望舒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再現(xiàn)了處于迷惘時期的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
教學過程:
(一) 自由朗讀
1、 簡要概括詩歌的內(nèi)容
2、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學生試讀、師生評價)
(二)美讀詩歌
(提示:注意節(jié)奏、重音和語調(diào))
(三)品讀意象
邊讀邊感受形象美:
1、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他們具有什么特點?
2、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你最喜歡的意象。
3、引導學生探討丁香花文化內(nèi)涵:
(1)、知識補充:丁香
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
(2)、丁香情結(jié):
《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璟詞“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浣溪沙》)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瞽Z《浣溪沙》
(青鳥這個信使已經(jīng)不傳送消息了,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的嘆息。)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钌屉[《代贈二首》
(芭蕉頂部的葉子還未展開,丁香仍含苞待放,它們在冷艷的春風里各自懷有心事,愁眉不展)
丁香花文化內(nèi)涵:
4、《雨巷》中寫到希望逢著“一個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這位姑娘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她為何如此傷感?
(四)體會情感:
啟發(fā)思考:本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1、詩中“雨巷”和“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2、“我”情感的變化怎樣?“我”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3、本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4、詩中的作者到底在尋找什么?
(五)鑒賞評價藝術(shù)特色
《雨巷》美不美?美在哪里?
當堂練習:同學們發(fā)揮想象,描繪一下詩中的畫面。
附錄:《雨巷》簡析
雨巷》是戴望舒最負盛名的作品,正是這首詩,為他贏得了“雨巷詩人”的桂冠。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淘洗,這首詩散發(fā)出更加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雨傘、丁香、頹墻,總能把人帶入窄窄悠長的雨巷,然后,像雨絲粘衣一樣,被染上一層愁怨、凄清和惆悵……
詩歌由雨巷、姑娘和抒情主人公三個抒情元素構(gòu)成。“巷”是一個狹窄、逼仄的半封閉空間,給人以壓抑感!坝辍笔堑蜌鈮簹夂蛳碌漠a(chǎn)物,雨滴的下墜,帶給人失落、低沉之感,雨幕密織,又給人屏蔽、阻隔的孤獨之感。詩人的江南人身份,又使“巷”的審美想象是江南小巷,“雨”的審美想象是江南那纏綿無盡的“梅子黃時雨”,這就更為該詩營造了一種凄清、寂寥、壓抑的意境。就是在這種氛圍中,詩人“希望逢著”一個姑娘,這個姑娘孤獨、冷漠、凄清、惆悵,飽含丁香一般的愁怨。馬克思認為,“美是人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詩人所希望逢著的.這樣的姑娘,正是詩人孤獨、凄清心境的對象化。這個姑娘雖然有著丁香一般的愁怨,卻又是像丁香一般的美、丁香一般地香,這樣一個令人眷戀的“審美對象”,卻無法留住,她像夢一般地,從“我身旁飄過”,而且,到了一個衰敗的所在——“雨巷”的盡頭,“頹圮的籬墻”。這個擦肩而過、可望不可即的愛情故事,更加重了抒情主人公的消沉情緒。這樣,江南雨巷所特有的纏綿、凄冷的外部環(huán)境,那個丁香一般的姑娘所烘托出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詩歌在開頭、結(jié)尾所描繪的那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外部形象,立體地塑造了一個孤獨而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直觀地看,詩歌寫了一個白日夢,是一個有關(guān)青春和愛情的故事,甚至可以想到弗洛伊德“力比多”驅(qū)力下的潛意識、意識流。但是,“詩言志”,而人又是歷史的具體的人,因此,要真正理解這首詩,首先必須了解這首詩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處境!队晗铩纷饔1927年夏,正是國共分裂、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時期。年輕的戴望舒像許多同齡人一樣,懷抱理想,熱情投身于這場大革命,但是,清黨粉碎了他們的政治理想,給年輕的心帶來沉重打擊。為了躲避白色恐怖,戴望舒藏身到上海松江鄉(xiāng)下朋友家里。正是在這樣的低氣壓下,對政治氣氛格外敏感的詩人,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因此,《雨巷》中作為環(huán)境出現(xiàn)的“雨巷”,反映了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時代氛圍,那個結(jié)著丁香愁怨、可望不可即的姑娘,代表了詩人及一代年輕人的理想,而孤獨、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則代表了那個時代中青年的普遍的情感狀態(tài)和思想狀況。也正因此,這首詩一發(fā)表,就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
《雨巷》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與詩人借鑒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有關(guān)。象征主義是西方詩壇繼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之后涌現(xiàn)的文學新潮,它的主要理論認為,人的心靈和自然界之間存在一種應和關(guān)系,尋找這種應和的契合點,是詩歌的使命。
【戴望舒《雨巷》學案】相關(guān)文章:
戴望舒的雨巷11-03
戴望舒《雨巷》點評09-13
雨巷戴望舒詩歌12-25
戴望舒《雨巷》教學賞析12-25
戴望舒的《雨巷》詩歌12-22
戴望舒《雨巷》教學反思11-13
《雨巷》學案12-11
戴望舒《雨巷》賞析(12篇)12-14
戴望舒《雨巷》賞析12篇12-13
雨巷戴望舒讀后感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