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原文范文
《雨巷》是中國詩人戴望舒1927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現(xiàn)代詩。詩中描寫了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nèi)心卻結著憂愁、哀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巷原文,歡迎大家參閱。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 chì chù )著
寒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注釋
、籴茇(chìchù):小步慢走的樣子。
、阢皭(chóuchànɡ):傷感,失意。
、厶ⅲ撼雎晣@息。
、茴j圮(tuípǐ):倒塌。
寫作背景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后。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缮钬毞,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郁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xiàn)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作者介紹
戴望舒(1905.3.5—1950.2.28)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原名戴朝安。筆名艾昂甫、江思等,被稱為“雨巷詩人”,葉圣陶評價他“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浙江杭縣人,祖籍南京。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币馑际钦f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出身于職員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學求學時即喜愛文學,與杜衡、施蟄存一起切磋詩歌藝術、辦文藝刊物等。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又名戴夢鷗,江思,艾昂甫,姜皓月。
情感經(jīng)歷
戴望舒一生與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緣,他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第二任夫人是楊靜,然而三位女性卻并沒有哪一位能與他相持一生,最后只留下令詩人的一生難以釋懷的愛情悲劇。
1927年,大革命失敗,戴望舒、杜衡到松江縣施蟄存家避難。這個時期,戴望舒愛上了施蟄存的大妹妹施絳年。施絳年雖然比他年幼5歲,卻因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感情,開朗、活潑、富有個性,不像戴望舒那樣既沖動又憂郁內(nèi)向。兩人性格上的差異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再加上戴望舒童年一場天花后臉上留下的瘢痕,也使施絳年不悅,這給他們的愛情蒙上了陰影。1928年,戴望舒以跳樓相逼,施絳年無奈只得接受戴望舒。1931年,兩人訂婚,施絳年此時實已愛上他人,便以希望戴完成學業(yè)以保證以后經(jīng)濟無礙催促他出國讀書。第二年,戴守約前往法國留學。在法國沒過多久便傳來施絳年移情別戀的消息,戴望舒?zhèn)牟灰,無心學習。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證實施絳年已移情別戀,他便當眾打了施絳年一記耳光,然后登報解除婚約,結束了這段長達8年的苦戀。
沉浸在失戀傷痛中的戴望舒,當時住在劉吶鷗的江灣公園的公寓,與穆時英一家挨得很近,為了撫慰戴望舒愛情的傷口,穆時英將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戴望舒。小他12歲的穆麗娟的清純、秀麗一下就迷住了戴望舒,使他很快從感情的困厄中掙脫出來。1936年,兩人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穆麗娟是仰慕他的才華與他走到一起的,兩個人本應該有很好的婚后生活。不幸的是,戴望舒根本不懂得怎樣去愛一個女人,在家只顧自己讀書寫字,很少與妻子交流,直把一顆愛著他的心,降到冰點,離開他時,他才后悔,再次以死相逼,然而這回也沒能把妻子逼回來1940年冬,戴望舒無奈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戴望舒無奈的再次陷入愛情的悲劇之中。
1942年,戴望舒與同在大同圖書印務局的抄寫員楊靜相識,并很快進入熱戀。盡管楊靜的父母竭力反對,但楊靜是個充滿個性的女孩,她沖破種種阻力,毅然與大她21歲的戴望舒結了婚。楊靜從小長在香港,嬌小美麗,活潑好動,結婚時才16歲,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齡的差異,加之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不久便出現(xiàn)了感情上的裂痕,常常因生活上的瑣事吵架。1948年末,楊靜愛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并向戴望舒提出離婚,戴望舒做出了種種努力希望挽回,然而楊靜心意已決無法挽回,戴望舒只得一直不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楊靜無奈之下與姓蔡的青年相偕出走。
嗜書如命
喜歡看書和買書是文人的共同愛好,戴望舒嗜書如命。喜歡書的文化人,即使因為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光是看一看,摸一摸,也會感到其樂無窮。戴望舒最喜歡逛塞納河左岸的書攤,他說:“就是摩挲觀賞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是很滿足的,況且薄暮的塞納河又是這樣的窈窕多姿!”戴望舒留學法國期間,雖然衣食無著,人在異鄉(xiāng),但只要手上有錢,總會量力而行,日積月累,竟然買了不少書。好友施蟄存對此艷羨不已,寫信給戴望舒時說:“聽說你有許多書運來,甚想早日看見。”施蟄存也經(jīng)常委托他幫忙買書,兩位好朋友在面對好書時,總是不可遏止地想著要去擁有它。施蟄存講到戴望舒在信中所講的巴黎書業(yè)的盛況時,總是會發(fā)出可憐兮兮的嘆息:“我只恨無錢,不然當寄你三四百元給買大批新書來看看也。珍秘書之嗜好至今未除,希望繼續(xù)物色,雖無書寄來,目錄也好。
雨巷賞析
雨巷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xiàn),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diào)。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队晗铩愤\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圣陶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
雨巷的影響
這首發(fā)表于《小說月報》1928年8月號上的《雨巷》,曾經(jīng)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受到包括葉圣陶、朱自清在內(nèi)的諸多名家的推薦和贊賞。不少專家、學者都認為戴望舒這首詩具有明顯的象征主義詩歌特征,是中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典范。也有人認為,戴望舒的這首詩并非象征主義詩歌,而是帶有濃重感傷情調(diào)的浪漫主義作品。不管《雨巷》屬于什么流派、有哪些特征,戴望舒卻因這樣一首詩一夜成名。當時的大都市的大街小巷里,都有失戀的或渴望愛情的少男少女們在低頭背吟著《雨巷》。戴望舒成為感傷主義的一個符號以及無數(shù)青年男女的偶像。同時,他也成為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一座高峰,是繼徐志摩之后,中國新詩的杰出代表。他的詩歌深受法國象征主義大師魏爾倫、德波茉爾的影響,哀婉淒涼,意象悠遠,在中國詩壇獨樹一幟。他一生只發(fā)表了92首詩歌,卻靠這寥寥92首詩確立了他在中國現(xiàn)代詩壇的崇高地位?墒牵淮F(xiàn)代主義詩歌大師,卻命運多舛,盡管有過輝煌與得意的日子,然而,他人生中的更多時間卻處于痛苦與失落之中,婚姻生活的不幸、幾次的牢獄之災、抗戰(zhàn)勝利后被誣為漢奸,徹底摧毀了他的身體和意志,1950年,還未滿45歲的一代詩歌巨匠撒手人寰。
【雨巷原文】相關文章:
雨巷原文06-09
《雨巷》原文09-27
關于雨巷原文03-22
雨巷原文及翻譯05-16
《雨巷》原文及賞析06-06
精選戴望舒《雨巷》原文09-22
雨巷原文賞析11-17
戴望舒《雨巷》原文03-25
《雨巷》原文及賞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