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寓言故事《天經地義》
【成語】: 天經地義
【拼音】: tiān jīng dì yì
【解釋】: 經:規(guī)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舉例造句】: 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每個學生天經地義的事。
【近義詞】: 理所當然、千真萬確
【反義詞】: 天理難容、豈有此理
【成語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后,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于是,周王室發(fā)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
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么叫“禮”。
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guī)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
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
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并且?guī)椭淹跏疫w回王城。
后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