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 教案
1. 教材分析
《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禈,即劍橋,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 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進修歸國后,有詩《康橋再會吧》;1926年,二次旅游該國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再別康橋》寫于1928年11月6日詩人第三次旅游歸國途中,中國海上。這首詩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即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通過典型意象的塑造渲染了優(yōu)美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學生分析
《再別康橋》被收入高一《語文讀本》中,高一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及鑒賞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鑒賞現(xiàn)代詩歌應該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品讀鑒賞的過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也是新課標關注學生多方位的情感體驗的要求。針對高一學生特點,可采用感情朗讀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鑒賞。
3.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讀詩歌,把握作者感情。
4. 教學準備
(1)研究教材:分析《再別康橋》的詩歌特點,根據(jù)高一學生特點初步確立教學目標。
(2)網(wǎng)上搜索:搜索英國劍橋簡介,徐志摩本人經(jīng)歷簡介,本詩寫作背景介紹。搜索《再別康橋》的網(wǎng)上課件、教案、視頻朗讀及朗讀的背景音樂,對其進行學習研究之后,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編寫學案,制作教學課件,為課堂教學做準備。
(3)組織預習:課前下發(fā)學案,包括課前預習案、課中學習案和課后鞏固案,引導學生預習課文,完成學案上的預習題目,并寫出自己的疑難點或困惑點。
(4)以學定教:教師根據(jù)學生學案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疑難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完成教案。
5. 教學思路
基本以“三步四環(huán)節(jié)”為主,體現(xiàn)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自主導引式生態(tài)課堂特點:
情境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正音朗讀——討論意象,小組交流——朗讀品味,把握情感——鞏固訓練,寫作提升——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6. 教學方法
本首詩語言優(yōu)美,對詩歌語言及感情的賞析是教學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朗讀教學貫穿始終,采用了教師范讀,視頻范讀,學生個人配音朗讀、齊讀,師生合作讀,賽讀等方式,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賞析、學讀、練讀、美讀的提高過程,達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對于詩歌的意象賞析,主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由小組討論找出詩歌中描寫的意象,再討論分析這些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最后由學生畫出作者的感情變化圖,通過分析意象進而把握作者感情。
7. 教學課時:1課時
一、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學生合唱李叔同的《送別》【出示課件】:
李叔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離別是個永恒的主題,自古到今,在“長亭外,古道邊”流傳著多少離別的凄美故事。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來感受徐志摩對康橋的別樣離情。
(二)展示目標【出示課件】
(1)掌握字詞,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讀詩歌,把握作者感情。
(三)檢查預習
檢查預習學案的生字詞【出示課件】
給劃線字注音:
青荇( xìng) 長篙(gāo ) 枯槁 (gǎo) 蓬蒿( hāo )
漫溯( sù ) 朔風( shuò ) 滿載( zài ) 下載( zài )
記載( zǎi ) 笙( shēng )簫
(四)指導朗讀
1. 一學生讀。讀完后談體會:為什么這樣讀?
感情:惆悵、惜別 語調:舒緩、低沉 節(jié)奏:輕柔、和諧
2. 教師指導朗讀方法,范讀兩小節(jié),由學生繼續(xù)朗讀。讀完后學生評價。
3. 播放視屏朗讀【黃磊視頻朗讀】
學生評價:讀的怎樣? 找出錯字:青荇 似的 漫溯
(五)討論交流,賞析詩歌
思考:你最喜歡詩歌中哪個小節(jié),請從意象、修辭或感情等角度加以賞析!境鍪菊n件】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每組推選代表交流展示)
以下是教師提問、點撥及小組討論展示的主要內容,按詩歌小節(jié)順序記錄如下:
(1)第一小節(jié)
學生賞析:三個“輕輕的”創(chuàng)設了寧靜和諧的氛圍,為全詩奠定了寧靜的基調。在“招手”間透露了對康橋難分難舍的感情。
師:古典詩詞中有很多離別詩,離別對象大都是什么?
如: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生:離別的對象大都是人。
師:很多離別詩感情是很悲傷的,《再別康橋》的感情有何特點?
如: 柳永《雨霖鈴》,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杜甫《兵車行》,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生:再別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沒有叮嚀囑托,沒有痛哭流涕,沒有塵世的嘈雜,是那樣寧靜和諧,給人清新飄逸的感覺。只有淡淡的憂愁,憂傷中充滿美感。
(2)第二小節(jié)
師:為什么是金柳? 生:柳樹在夕陽籠罩之下,帶有了一層金黃色。
師:柳樹和新娘有什么相似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生:姿態(tài)婀娜柔美,溫婉多情,有依依不舍之態(tài)。作者把無生命的景語比做有生命的活物,表達作者對康橋的愛戀、眷戀。
師:你能把這一小節(jié)寫成情景性描寫的句子嗎?
生:康橋邊的楊柳柔媚無限,在夕陽映襯下,發(fā)出燦爛的金光,猶如一位羞澀的新娘。粼粼的波光里映著嬌艷的倒影,同樣也深深地映在我的心里。
師:在古詩中柳樹這個意象通常有什么含義?【出示課件】
“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表達眷眷難舍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jīng)》)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確定:柳樹表示送別時的難分難舍或者離別后的思念傷感之情。
師:送別詩常用的意象還有哪些?
確定:柳樹 長亭 雨 酒等,渲染悲傷的氛圍。
學生朗讀這一段,要讀出感情。
(3) 第三小節(jié)
師:青荇有什么特點?“招搖”有什么效果? 把它換成“飄搖、晃動”可以嗎?
確定:“招搖”有主動的感覺,是擬人的寫法。類似“逍遙”的意思,顯現(xiàn)出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很形象很生動。
“油油的”:“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因此作者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水草。【出示課件:康橋情結】
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者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開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
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煙與文化》)
教師讀,然后解釋含義。1922,康橋再會吧 1926 我所知道的康橋 1928年作者第三次到康橋,在歸國途中滿含感情的寫下了《再別康橋》,這也是作者最后一次到康橋。3年后,作者乘坐的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時年35歲。
一學生朗讀這一小節(jié)。
(4)第四小節(jié)
學生賞析: 把潭水比喻成天上虹,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夢指昔日的愿望和理想。
師:為什么說“沉淀著”?作者的夢實現(xiàn)了嗎?
【出示課件】胡適曾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
(胡適《追悼徐志摩》)
徐志摩的理想主義和詩化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不免顯得單純和虛幻,在他回國后不久,便在現(xiàn)實中碰壁,雖然他也悲傷和絕望過,但“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
作者對愛、自由、美的追求,沒法成為現(xiàn)實,在康橋作者對林徽因的愛也未成為現(xiàn)實,所以他的夢碎了。但一直深深的沉淀在自己心里。
這段的感情應該是傷感的。
朗讀這一段。
(5)第五、六小節(jié)
學生賞析: 尋夢——漫溯——放歌——高興、愉悅,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甚至要放聲歌唱了。
師:但是詩人為什么又說不能放歌?前后矛盾嗎?
討論后確定:詩人思路急轉,由幻想回到了現(xiàn)實,想到今晚要和康橋別離,不僅別情縷縷,離緒重重,消失了的夢永遠無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不想打破這寧靜與和諧 無限依戀、百般珍惜。
夏蟲為什么沉默?
夏蟲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懷,為作者的深情而沉默。在此,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朗讀。
(6) 第七小節(jié)
師:作者為什么不帶走一片云彩?
生:“不帶走一片云彩”,不想破壞康橋的和諧美。
作者已把對康橋永遠的愛裝在心里了。
其實本來云彩也無法帶走,是夸張的寫法。
師點撥:
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了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古詩中也叫重章疊唱,叫復沓。這對于表達感情起什么作用? 強調那種難分難舍的離情。
(六)把握感情,朗讀品味
師點撥:意象的運用使得文章充滿美感,我們眼前宛如出現(xiàn)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這畫面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是靜態(tài)的還是動靜結合的?在這搖曳多姿,寧靜和諧的畫面里,作者就要離開他深深眷戀的康橋了。
賞析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感情是起伏變化的,同學們能畫出作者的情感變化圖嗎?
小組討論后兩個小組板書,學生稍作解釋。
師:理清了作者的感情變化,我們可以順著這條線索,更好地朗讀品味這首詩。
2生配樂朗讀【配樂朗讀】,全班齊讀。
(七)鞏固訓練,寫作提升
師:有人說詩人對康橋的欣賞和贊美,實際上就是對大自然的美和愛、對和諧的欣賞和贊美。我同意,但我同時覺得詩人更愛康橋的博大、包容以及康橋給人的精神濡養(yǎng)。我們濰坊一中同樣有容雅文化,包容大度,志趣高雅,同學們也深愛著我們的學校吧?
下面同學們創(chuàng)作離別詩一首!境鍪菊n件:鞏固訓練】
4位同學朗讀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離別詩。教師評價。
結束語:
同學們,愛我們的學校吧,做個感恩的人,做個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人,那樣,濰坊一中也會成為你心中“永遠的康橋”!最后送給同學們兩句話:讓美充滿詩的心靈,讓詩的心靈充滿美。
(八)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完成課后鞏固學案題目。
二、 教學反思
筆者在2011年4月參加了濰坊市區(qū)的優(yōu)質課比賽,所講的《再別康橋》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學生合唱送別詩導入,為本節(jié)課學習離別詩渲染了濃濃的悲傷氛圍,便于學生進入情境;重視詩歌朗讀,朗讀形式多樣化,并且貫穿整節(jié)課,有利于學生把握作者感情;突出詩歌意象的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學會了賞析詩歌的基本方法;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深入,參與面廣,師生互動較好;教師板書以意象和感情為主,重點突出,學生板書情感變化圖難度較大,但完成得較好,直觀醒目。
自己的課講完后,我又聽了市區(qū)其他學校教師講的幾節(jié)《再別康橋》,發(fā)現(xiàn)大家各有所長,但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過分注重意象的分析。面面俱到,導致課堂理性分析較多,學生完成了很多難度較大的問題,而其他教師的課堂,大多不涉及難度大的問題。對高一學生來說,也許沒必要處理得這么深透,而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體會。其次,自己設計的問題不夠巧妙。沒必要讓學生賞析每個小節(jié),費時又費力,完全可以選取幾個重點段落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這幾個問題的基礎上完成對這幾段的賞析即可。最后是學生活動積極帶來的困惑。高一學生活動積極,踴躍回答問題,這當然是好現(xiàn)象,但一個問題往往有幾個同學回答,觀點各不相同,爭來爭去很費時間,當然不能都由老師確定正確答案,對詩歌的解讀本來就是個性化的;如果看到一些學生舉手不給他們表達的機會,就體現(xiàn)對學生的不尊重;如果讓學生表達多了,授課時間就不好控制。
怎樣解決以上問題呢?首先改變自己。教高三時間長了,對高一學生特點不太了解,導致給高一上課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其次,大膽取舍教材,取舍得適合高一學生學習。最后,要注意課堂的預設和生成。設定彈性教學目標,運用板塊式教學結構,隨時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掌控教學時間。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多學習,多思考,多鍛煉,多積累,不斷增強自己的教學機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再別康橋 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 教案03-25
《再別康橋》教案04-13
再別康橋教案04-13
《再別康橋》的教案04-21
《再別康橋》教案01-16
【精】《再別康橋》教案11-08
【熱門】《再別康橋》教案11-08
【薦】再別康橋教案11-08
【熱】再別康橋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