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張愛玲《留情》讀后感
【張愛玲《留情》內(nèi)容概括】
他們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個火盆,雪白的灰里窩著紅炭。炭起初是樹木,后來死了,現(xiàn)在,身子里通過紅隱隱的火,又活過來,然而,活著,就快成灰了。它第一個生命是青綠色的,第二個是暗紅的;鹋栌刑繗,丟了一只紅棗到里面,紅棗燃燒起來,發(fā)出臘八粥的甜香。炭的輕微的爆炸,淅瀝淅瀝,如同冰屑。
結(jié)婚證書是有的,配了框子掛在墻上,上角凸出了玫瑰翅膀的小天使,牽著泥金飄帶,下面一灣淡青的水,浮著兩只五彩的鴨,中間端楷寫著:
一年乙酉正月十一日亥時生淳于敦鳳江蘇省無錫縣人現(xiàn)年三十六歲光緒三十四年戊申三月九日申時生……
敦鳳站在框子底下,一只腿跪在沙發(fā)上,就著光,數(shù)絨線的針子。米晶堯搭訕著走去拿外套,說:“我出去一會兒。”
敦鳳低著頭只顧數(shù),輕輕動著嘴唇。米晶堯大衣穿了一半,又看著她,無可奈何地微笑著。半晌,敦鳳抬起頭來,說:“唔?”
又去看她的絨線,是灰色的,牽牽絆絆許多小白疙瘩。
米先生道,“我去一會兒就來。”話真是難說。如果說“到那邊去”,這邊那邊的!說:“到小沙渡路去,”就等于說小沙渡路有個公館,這里又有個公館。從前他提起他那個太太總是說“她”,后來敦鳳跟他說明了:“哪作興這樣說的?”
于是他難得提起來的時候,只得用個禿頭的句子,F(xiàn)在他說:
“病得不輕呢。我得看看去。”敦鳳短短說了一聲:“你去呀。”
聽她那口音,米先生倒又不便走了,手扶著窗臺往外看去,自言自語道:“不知下雨不下?”敦鳳像是有點不耐煩,把絨線卷卷,向花布袋里一塞,要走出去的樣子。才開了門,米先生卻又攔著她,解釋道:“不是的——這些年了……病得很厲害的,又沒人管事,好像我總不能不——”敦鳳急了,道:
“跟我說這些個!讓人聽見了算什么呢?”張媽在半開門的浴室里洗衣裳。張媽是他家的舊人,知道底細的,待會兒還當(dāng)她拉著他不許他回去看他太太的病,豈不是笑話!
敦鳳立在門口,叫了聲“張媽!”吩咐道:“今晚上都不在家吃飯,兩樣素菜不用留了,豆腐你把它放在陽臺上凍著,火盆上頭蓋著點灰給它焐著,啊!”她和傭人說話,有一種特殊的沉淀的聲調(diào),很蒼老,脾氣很壞似的,卻又有點膩搭搭,像個權(quán)威的鴇母。她那沒有下頦的下頦仰得高高的,滴粉搓酥的圓胖臉飽飽地往下墜著,搭拉著眼皮,希臘型的正直端麗的鼻子往上一抬,更顯得那細小的鼻孔的高貴。敦鳳出身極有根底,上海數(shù)一數(shù)二有歷史的大商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歲上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方才嫁了米先生。現(xiàn)在很快樂,但也不過分,因為總是經(jīng)過了那一番的了。她摸摸頭發(fā),頭發(fā)前面塞了棉花團,墊得高高的,腦后做成一個一個整潔的小橫卷子,和她腦子里的思想一樣地有條有理。她拿皮包,拿網(wǎng)袋,披上大衣。包在一層層衣服里的她的白胖的身體,實哚哚地像個清水粽子。旗袍做得很大方,并不太小,不知為什么,里面總像是鼓繃繃,襯里穿了鋼條小緊身似的。
米先生跟過來問道:“你也要出去么?”敦鳳道:“我到舅母家去了,反正你的飯也不見得回來吃了,省得家里還要弄飯。今天本來也沒有我吃的菜,一個砂鍋,一個魚凍子,都是特為給你做的。”米先生回到客室里,立在書桌前面,高高一疊子紫檀面的碑帖,他把它齊了一齊,青玉印色盒子,冰紋筆筒,水盂,鑰匙子,碰上去都是冷的;陰天,更顯得家里的窗明幾凈。
郭鳳再出來,他還在那里挪挪這個,摸摸那個,腰只能略略彎著,因為穿了僵硬的大衣,而且年紀大了,肚子在中間礙事……
【張愛玲《留情》讀后感篇一】
用意象來反應(yīng)主人公的命運,一直是張愛玲的最愛。而張愛玲在《留情》中一開頭就用了意象“炭”來解釋女主人公的命運。張愛玲之所以用“炭”背后含著兩層意思。首先“炭”向我們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生活的物質(zhì)的滿足與優(yōu)越性。“他們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但這在一般家庭里卻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小說的另一戶人家沒落的楊家卻沒有如此的優(yōu)待!读羟椤防锏呐魅斯伉P的命運就像是爐里的炭一樣,貌似盆里的炭火紅的燃燒著,充滿著生命力,但實質(zhì)卻是消耗著自己的生命,最終化為灰燼,直至死亡。“炭”這一意象成功的反應(yīng)了敦鳳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看似光鮮華麗的生活,背后卻隱藏著女主人公無盡的無奈和愁苦不滿。“炭”本身意味著死亡。“樹木"意味生命。炭是樹木死亡所遺留下的產(chǎn)物,敦鳳第一次婚姻失敗本已宣判敦鳳“生命”的“枯竭”與看不到希望的“死寂”,但米先生的出現(xiàn)給予她第二次生活”燃燒”的希望,但這種“希望”卻直逼讓敦鳳聯(lián)系到了“死亡”這種死亡不僅是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她嫁給了一個六十歲的老頭,敦鳳和米先生生活在一起雖有物質(zhì)的優(yōu)越,但卻掩飾不了她內(nèi)心的“惆悵”在別人羨慕的背后,卻是內(nèi)心對這種婚姻的不滿與羞恥。
可以說如果敦鳳有更好的選擇覺不會嫁給六十歲的老頭,但已有一次婚姻的敦鳳,本已沒有什么選擇,守了十多年寡的敦鳳在這期間的生命只有孤獨與寂寞。米先生的出現(xiàn)給予了敦鳳逃離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機會,但她卻不得不忍受那種和老年人生活所帶來的死亡感與沉寂感。不到四十歲的敦鳳雖已不再年輕但依然盼望有著激情與充滿活力的生活,但嫁給米先生后這種生活再也不可能出現(xiàn)了,以后只可能出現(xiàn)在敦鳳的幻想之中。但敦鳳嫁給米先生也不是沒有一點滿足感的,至少別人看來敦鳳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因為一般人總是用物質(zhì)來評價一個人的婚姻幸福與否。而那些婚姻不幸福的人往往片面的把自己婚姻的不幸歸結(jié)為“金錢”的缺乏。但現(xiàn)實很多婚姻的“名存實亡”除了金錢的因素,還有許多因素起著決定作用,比如兩人的溝通,理解。我覺得自私的人是永遠得不到“愛”的,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幸福”的婚姻。因為“愛”就是不計回報的付出,而自私的人把這種付出往往當(dāng)做是“無意義”。因此自私就沒有“愛”。有功力性和目的性的婚姻也就是沒有“愛”的,因為這種婚姻往往把“物質(zhì)”看到第一位,而不是先看那個男人。這種婚姻雖帶著點惆悵,但依然會有許多女人選擇和敦鳳一樣的路,這種婚姻至少外人是羨慕的,至少可以向外人證明自己還是有點魅力的,但這種證明也付出了青春的代價。
張愛玲把敦鳳置于兩種三角關(guān)系中,首先敦鳳處于米先生和他另外一個太太的三角關(guān)系之中,又處于米先生和楊太太的微妙關(guān)系之中,這也是整部小說寫得最成功的一部分,敦鳳的處境是尷尬的對于米先生她只是個姨太太,對于楊太太來說米先生只是她扔掉的不要的“爛鞋”罷了,在這些關(guān)系中她毫無優(yōu)越感(物質(zhì)除外),這些都不免讓敦鳳感到失望,也透著她光鮮生活背后的無奈與蒼涼。但她的選擇至少逃脫了寂寞,獲得了物質(zhì)的滿足,在沒有“愛”的婚姻里,獲得的東西總是要付出相應(yīng)代價的。
從小說中來看米先生對敦鳳其實是不錯的,但他也對原來的太太表現(xiàn)出了“留情”,米先生的太太生病了,他是關(guān)心的,雖然她在敦鳳面前極力的掩飾,但他在同敦鳳去舅媽家里所表現(xiàn)的急躁與不安,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但米先生和原來的太太生活在一起時,只有整日的爭吵,有時人真的很奇妙,當(dāng)你失去一個人時你想到的總是他的好,敦鳳也一樣。當(dāng)他和年老的丈夫同坐著一輛車時,她居然懷戀起他那個“花花公子”的前夫起來。敦鳳與米先生的“留情”也是很多人再婚中所擁有的一種“微妙”心態(tài)。
雖然敦鳳與米先生的結(jié)合是各懷目的的,但他們都彼此在乎對方的想法,比如米先生沒有一開始便去他另一個太太那里,這是在乎敦鳳想法的表現(xiàn)。而敦鳳故意放慢腳步讓米先生跟上,也是愿意得到米先生的關(guān)心與在乎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愛”,但就是這“在乎”也可讓他們沒有爭吵,和諧的生活一段時間了。
張愛玲在小說中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這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婚姻的現(xiàn)實。
【張愛玲《留情》讀后感篇二】
《留情》并不是張愛玲最有名的小說,初讀起來有些寂寥,再讀卻像嵌在你心里的一幅景兒,幾個人兒,在你耳邊說著話似的。1945年發(fā)表,那時張愛玲25歲,剛剛和胡蘭成戀愛結(jié)婚。我特別喜歡弄清每個作者寫每篇文章時候的年紀,因為人在不同的年紀生活經(jīng)歷在變,心態(tài)在變,跟著作品的風(fēng)格和構(gòu)思的起源也在變。25歲的年紀,剛剛進入幸福的婚姻,卻關(guān)心起了一對老夫少妻日常生活中小小別扭的片段。
看了很多人對這篇小說的評論,大都認為敦鳳和米先生的二次婚姻是不幸福的。敦鳳前夫待她并不好,而且死了,守寡十年后嫁給米先生只是為了衣食無憂,只是為了生活,卻嫌“他與她同坐一輛三輪車是不夠漂亮的”。而米先生和前妻日日爭吵,因此這一次他是“預(yù)先打聽好,計畫好的,晚年可以享一點清福艷福,抵補以往的不順心。”似乎兩人都有目的,于是便幸福不起來了。
然而幸與不幸、愛與不愛是沒有定式的。我也看見文中的幾處細節(jié),卻透著暖暖的愛意。米先生要去看望病重的前妻,敦鳳當(dāng)然不樂意了,獨自也出門去。“她挽了皮包網(wǎng)袋出門,他也跟了出來。她只當(dāng)不看見,快步走到對街去,又怕他在后面氣喘吁吁追趕,她雖然和他生著氣,也不愿使他露出老態(tài),因此有意地揀有汽車經(jīng)過的時候才過街,耽擱了一會。”這個動作是每個女人都熟悉的吧,因為愛他,所以鬧別扭的時候縱然賭氣的走開,也會暗暗期待他會追上來,因此故意找了理由放慢了節(jié)拍。不管敦鳳如何在外人面前說自己對米先生是沒有愛的,然而關(guān)心和期待還是滲入了瑣碎的生活。米先生呢?因為他在乎敦鳳的感受,才會在是否去看望前妻的問題上左右為難,對過去,不是愛,但還有痛惜。因此,最起碼,他們的心里是升起了愛的。
就連當(dāng)初的不幸,現(xiàn)在想起來也全都去了苦澀的外衣,也留下甘甜的幻象。當(dāng)失去后重新回憶,敦鳳覺得“第一個丈夫縱有千般不是,至少在人前不使她羞,承認那是她丈夫。他死的時候才二十五,窄窄的一張臉,眉清目秀的,笑起來一雙眼鏡不知有多壞!”米先生與前妻“只記得一趟趟的吵架,沒什么值得紀念的快樂的回憶,然而還是那些年輕痛苦,倉皇的歲月,真正觸到了他的心。”現(xiàn)在“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著死了。他和她共同生活里的悲傷氣惱,都不算了,不算了。”他們各自回憶起當(dāng)年自己認為并不幸福的生活,可是時間就像三棱鏡,隔著時間望過去,就像從三棱鏡里望太陽,總是五光十色,美艷異常的。
因而我更喜歡積極的去看待感情,即使生活真如文末的那一句經(jīng)典所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我也更愿意時常想起文頭那一段帶著希望的文字:“小小的一個火盆,雪白的灰里窩著紅炭。炭起初是樹木,后來死了,現(xiàn)在,身子里通過紅隱隱的火,又活過來,然而,活著,就快成灰了。它第一個生命是青綠色的,第二個是暗紅的”。生活與感情,就像一段樹木,后來變成了炭,也許不久就要成灰了,在各個階段有不一樣的狀態(tài),那又怎樣呢?只要它還被暖著,還有生命,又何必計較它的形式呢?
【張愛玲《留情》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留情》10-11
詩歌:嘴下留情11-25
怎奈時間不留情散文09-02
青春怎敢彌留情感散文09-04
丹青點素墨留情只為伊散文08-31
張愛玲語錄11-06
張愛玲的散文08-02
張愛玲情話08-16
張愛玲的名言08-17
張愛玲經(jīng)典段落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