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匯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事跡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么擬定事跡材料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1
楊德品,男,漢族,家住施甸縣老麥鄉(xiāng)楊柳村寺后組。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52歲盲人,眼睛里只有黑色,面對重重困境,他卻依然昂首闊步,微笑著面對生活,勇敢地肩負著家庭的重擔,在黑暗中用超出血緣的孝愛親情書寫著人性光輝。
八個月大,從壩區(qū)到山區(qū)
1963年4月,楊德品出生在由旺鎮(zhèn)木蘭村的一戶普通人家,12月的一天,家里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正是老麥鄉(xiāng)楊柳村寺后組楊水榮、余正英夫婦,由于夫婦倆先前生過幾個孩子沒到一歲就都夭折了,所以這次來目的是領養(yǎng)楊德品。就這樣,八個月大的楊德品被養(yǎng)父養(yǎng)母帶到了新家。
八歲患眼疾,雙目失明
一轉眼,楊德品來到新家已有八年,雖然當時的家庭生活是苦了些,但是楊德品八年的童年生活還算開心。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天,楊德品對父母說他眼睛痛,父母當時就急了,連忙把他送到大隊聯(lián)合診所找醫(yī)生看,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太差,醫(yī)生看了之后也沒說出導致眼痛的具體原因,父母只好帶著楊德品回家了;氐郊液,楊德品整整睡了五天,第五天的一個早晨,睜開眼睛,突然眼前一片黑暗,父母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可憐的孩子雙目失明了。雖然到了上學年齡,可是由于雙目失明,當同齡人都開心上學時,楊德品就只能在家里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楊德品一天天長大,到了婚嫁年齡,可是像這樣一位盲人且家庭困難,又有誰家的姑娘愿意嫁給他呢?所以,至今楊德品還是孤身一人。他總說,上天還是對他好的,雖然眼睛瞎了,卻讓他健康地活著。
母親摔跤變癱,失去生活一大支柱
母親是家庭生活的一大支柱,20xx年的.一天,家里沒有做飯的柴火了,楊德品當時83歲的老母親余正英就背著籃子到山上打算找些柴火回家做飯,由于年紀大了,在背柴火的過程中不小心傷到了腿,回到家又因下雨地面太滑,又在自家院場重重地摔了一跤,把髖關節(jié)給摔斷了。由于家里太窮了,沒得到正規(guī)治療,從那時起,母親余正英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由當時已經(jīng)80歲的老父親楊水榮照顧,父親到地里干農活時,總會帶著楊德品去,指導他做些簡單的農活。雖然日子依然困苦,但是父子倆干完農活回到家里,看到母親總微笑著看著他們,他們的內心卻是快樂的。他總說:“聽見父母笑,我就開心了!
父親病逝,肩負起家庭重擔
,父親突然病逝,無疑給這個本來就困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自父親去世后,楊德品就肩負起了家庭的重擔,家里、家外、照顧母親都由他一個人打理。
在村里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楊德品常常在晚上12點以后去村里的一口井里挑水,從楊德品家到井邊必須經(jīng)過一條進村公路,白天車多人多危險,所以楊德品只能選擇晚上去,常常摔得鼻青臉腫。母親見了每次都哭,母親說他愛笑,盡管摔得很疼,可是楊德品總會微笑著安慰她說:“媽,不疼,不疼!
提起干農活,父親去世了,去地里只能靠自己,所以楊德品只能在去地里的路邊或是地邊放個石頭做記號,以防走錯。每逢雨水季節(jié)去地里干活,是最讓母親心疼的事。常常在地里干著活,突然就下起大雨,楊德品就只能站在地里任雨淋,他也想找個避雨的地方,但是由于眼盲,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可以避雨。
11月份,家里沒做飯的柴火了,楊德品就到離家1公里的地里去砍長在地邊3米多高的核桃樹。連爬了好多次都沒爬上去,楊德品就在樹干上砍了好多階梯,最后才爬了上去。他一邊摸索著一邊砍,突然一不小心砍到了左腳的大拇指,由于眼睛看不到,他自己以為傷的不嚴重,所以還是堅持繼續(xù)砍余下的樹枝。后來,有村民去地里干活,看到他在樹上,而且樹干上和地上有好多血,就告訴他腳趾傷的很嚴重,他這才從樹上下來,去村衛(wèi)生室包扎。在他腳受傷疼得厲害的時候,他也從未喊過一聲,在家里,他依然像往常一樣,把每頓飯做好,端到母親床前。
這次受傷后,母親很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去地里,楊德品也擔心母親一個人在家里,所以他們家的地上經(jīng)常有這樣的場景:母親坐在田埂上或柴草垛上,陪著在地里干活的兒子說說話。干完活,背上的母親再指引著兒子回家……
村民們都很感動,經(jīng)常替他到地里干農活,他也懂得知恩圖報,經(jīng)常幫助鄰居做些輕巧的活,比如掰玉米、剝核桃。
由于家里太困難了,楊德品母子倆一年到頭舍不得吃一次肉,他在家邊的菜地里種了些蔬菜,他說自己種的蔬菜就夠他們母子吃了。他在地里種的兩畝玉米收成還不錯,打算養(yǎng)上幾只雞,自己用石磨把玉米磨成面,等母雞下了蛋,再孵出些小雞。這樣,母親就能夠吃上雞蛋和雞肉了。
遵從母親心愿,放棄住進養(yǎng)老院
鄰居們都說楊德品喜歡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他都從來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始終保持微笑。
楊德品母子雖然納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但生活起居困難的情況讓大家牽掛,民政、殘聯(lián)等部門也為他們安排了入住養(yǎng)老院,這樣母子倆的生活算是有了著落。可當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的時候,母親心里卻不愿意離開,她只想在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家里度過余生。細心的楊德品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卻能感受到母親的焦慮,他不愿母親為難,微笑地婉言謝絕了大家的關心。他說:我看不見,我媽就是我的眼睛;我媽走不了,我就是媽的雙腳;媽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在哪里,都不會讓媽餓著,生活再難,也要笑瞇瞇地走下去……
這個目不識丁的盲人,因為自強不息的精神,讓生命有了內涵;因為善良,讓歲月溫暖而綿長。孝,或許就是面對困境微笑前行的依靠!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2
“作為黨員,我不僅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更要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如果我不償還這個債務,我一輩子都會受良心的譴責,一輩子都過得不舒心!边@是20年來,一位老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管自己多忙、多累,他從未忘記自己的這份堅守,把諾言履行到底,這位老人就是山東省威海高區(qū)雙島街道西山村原黨支部書記黃晉經(jīng)。
1.一份擔當一份誠信:我一定要替村里還清這筆貸款
80年代,40歲的黃晉經(jīng)開始擔任威海高區(qū)雙島街道西山村黨支部書記,在負責管理西山村大小事務的同時,也負責管理西山村的村辦企業(yè)——量具三分廠。
那個年代,帶定時功能的電風扇開始在國內暢銷,一時間,電風扇上的手動定時器成為熱銷零部件,國內很多機械廠開始跟風生產電風扇用定時器。黃晉經(jīng)也抓住這個機遇,帶領量具三分廠工人加班加點生產定時器。時機就是商機,量具三分廠的定時器銷往大江南北,廠子的規(guī)模也不斷發(fā)展壯大,廠子工人最多時有130多人。
原以為,量具三分廠就會這么順風順水地發(fā)展下去,可是到了后來,電風扇手動定時器的市場逐漸被電子定時器所取代。西山村量具三分廠由于缺少相應的技術人員,未能及時跟上產品更新?lián)Q代的步伐,生產的手動定時器一下子沒有了市場,成了一堆廢鐵堆積在倉庫?粗鵁o人問津的手動定時器,黃晉經(jīng)心里有些發(fā)慌。生產這些產品的'原料、發(fā)給工人的工資等生產成本可都是貸款貸來的,定時器銷售不出,這60萬的貸款該怎么還? “老黃,這個廠子虧了就虧了吧,反正是村集體的企業(yè),個人簡歷欠的錢以后讓村集體償還,跟你也沒多大關系,”看著一籌莫展的黃晉經(jīng),親朋好友都來相勸。
可黃晉經(jīng)不這么認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做有損國家、有損集體的事情,我一定要替村里還清這筆貸款。”
1996年,黃晉經(jīng)承包了已經(jīng)虧損的量具三分廠,改名為正工機密機件廠,承擔起償還村辦企業(yè)欠款的責任。為促使企業(yè)盡快盈利,黃晉經(jīng)先帶領機件廠轉型為全國各地的量表廠生產配套零件,后又轉型為廣泰、北洋等企業(yè)加工零部件。“為了讓廠子實現(xiàn)快速盈利,什么零部件有市場,我們就生產什么,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轉型!秉S晉經(jīng)說。
船小好調頭,緊跟市場的策略,為機件廠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黃晉經(jīng)將這些錢除了用于發(fā)放工人工資、更新設備外,其余的錢全部用于償還欠款,從未想過自己用來好好享受。
“在外人看來,我當了個廠長,應該有很多錢,日子也會過得很瀟灑,實際上并不是他們想得那樣,為了省錢,我一件老頭衫都能穿五六年!秉S晉經(jīng)說。
2.一聲招呼一份責任:當代的“活雷鋒”生活的“軍大衣”
“晉經(jīng)叔,我家漁船掛機子的輪子銹了,現(xiàn)在市場上沒有賣這種型號的了,你看看能不能幫我修一修?”村民黃金永來到黃晉經(jīng)家尋求幫助。
黃晉經(jīng)小心翼翼地拿起掛機子上下左右仔細研究了一下,用手專業(yè)地在上面打量測量了一下,而后慢慢敲擊!斑@個輪子已經(jīng)報廢了,得重新用車床加工一個,三天后你來取,保證給你修好!秉S晉經(jīng)說。
衫都能穿五六年。”黃晉經(jīng)說。
2.一聲招呼一份責任:當代的“活雷鋒”生活的“軍大衣” “晉經(jīng)叔,我家漁船掛機子的輪子銹了,現(xiàn)在市場上沒有賣這種型號的了,你看看能不能幫我修一修?”村民黃金永來到黃晉經(jīng)家尋求幫助。
黃晉經(jīng)小心翼翼地拿起掛機子上下左右仔細研究了一下,用手專業(yè)地在上面打量測量了一下,而后慢慢敲擊。“這個輪子已經(jīng)報廢了,得重新用車床加工一個,三天后你來取,保證給你修好!秉S晉經(jīng)說。
聽黃晉經(jīng)這么一說,黃金永心里十分高興,放心地回家去了。送走黃金永后,黃晉經(jīng)拿起卡尺對著掛機子仔細測量了一番,找出主要對量點,隨后拿起紙和筆,開始畫圖紙,沒過一會兒,一份完美的設計圖紙展現(xiàn)了出來,而后準備材料,準備用車床重新加工一個輪子,三天一晃而過,黃金永像往常一樣取回了所期待的掛機子,不停言謝?墒屈S晉經(jīng)卻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舉手之勞而已,如果以后還有這些小事用得上我的,跟我說就行。”一天下午,黃家疃村的一位村民找到黃晉經(jīng),說他漁船的螺旋槳掉到海里了,看看黃晉經(jīng)能不能給加工一個。聽了這位村民的訴說后,黃晉經(jīng)二話沒說,立即起身拿著工具就跟著他去海邊到漁船上測量螺旋槳的螺距等數(shù)值,回來后又馬不停蹄地畫好圖紙,啟動車床加工螺旋槳。等到黃晉經(jīng)將加工好的螺旋槳安裝到漁船上后,xx時針已經(jīng)指向凌晨一點。外面靜悄悄的,大家伙已經(jīng)入眠好久,而黃晉經(jīng)卻剛剛完成。
看著嶄新的螺旋槳,村民非常感動,他拿出幾百元錢向黃晉經(jīng)表示感謝,被黃晉經(jīng)婉言謝絕。他說:“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幫點小忙是應該的,我要是圖掙錢,我就直接開個修理廠了!币宦曊泻,或許對別人而言只是一聲問候,一句話,可對于黃晉經(jīng)而言卻是一份責任,一份用暖心包圍著的責任。他從來不接受鄰里鄉(xiāng)親物質上的感謝,總說:“大家一起生活就是一份緣分,我做這些也只是舉手之勞,談不上感謝!
人們常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做好事。”30年來,黃晉經(jīng)每天都會按時按點出現(xiàn)在自己的機械廠,除了處理自己手頭上的工作,還經(jīng)常義務給村民修理各種工具,任勞任怨。他從未抱怨過這個難、這個不好做、這個做不了,也從未接受過來自村民的恩謝。就這樣30多年來,不管自己多忙、多累,老人從未拒絕過一位村民的請求。村民們都稱他為當代的“活雷鋒”,生活的“軍大衣”。
“老黃叔這人沒得說,特別熱心腸。這么多年了,他給鄉(xiāng)親整修工具,解決了許多生活上的麻煩。四周圍鄉(xiāng)里百姓聞聽說他修理技術高,也慕名而來。老黃叔也不厭其煩地全部給修理好。至于做了多少事他自己可能都記不清了。我們在心底里感謝他、敬佩他。”提起黃晉經(jīng),村民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說起村民們對自己的一致稱贊,黃晉經(jīng)卻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搭把手兒、地圖微不足道的事兒。“一聲‘謝謝’已經(jīng)夠了,我的手藝能為大家服務,我打心底里高興,只要有需要,我愿意隨時為大家排憂解難!秉S晉經(jīng)說。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3
貴州省畢節(jié)市有一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他以誠信立身,連夜歸還顧客遺失的貴重物品;他用愛心行事,跑長途將受傷的孩子送往醫(yī)院卻分文不取。他的名字,叫劉波。
11月16日晚,劉波像往常一樣開著出租車。因為天色已晚,他本打算再接幾單生意就收工回家,無意間瞥了一下后視鏡,發(fā)現(xiàn)出租車后座上放有一個棕色格子的男士手提包。
由于接的乘客太多,劉波一時也想不起來是哪位乘客落在車上的。但是劉波知道,失主現(xiàn)在一定很著急,他馬上撥打了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廣播電視臺的熱線電話,并立即動身將手提包送到廣播電視臺工作人員手里,等待失主領取。
不一會,失主羅先生尋來。原來,當天羅先生將裝有一萬元現(xiàn)金、貴重手表以及重要證件等物品的手提包遺落在了劉波所駕駛出租車的后座上。但是他沒有記清自己乘坐的是哪家公司的出租車,也沒有記清出租車的車牌號碼,百般尋找無果。焦急萬分的羅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撥打了七星關區(qū)廣播電視臺的'尋物熱線電話,才得知自己失物的線索。當?shù)弥痔岚莿⒉ㄟB夜送來時,羅先生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有人曾經(jīng)問劉波:“你開出租車掙不了幾個錢,就沒想到把手提包留下嗎?”劉波說:“雖然我每天奔波只能換來微薄的收入,但我從做好事中收獲的快樂要比金錢更多。況且,別人丟失的東西我怎么能要呢?”
事實上,這已經(jīng)不是劉波第一次做好事。早在20xx年,劉波就參與了一場真實版的“極限救援”。一天晚上,兩名女子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坐上了劉波的出租車。通過對話得知,孩子的食指不慎被機器切斷。孩子的奶奶因為擔心沒有足夠的錢,打算放棄治療。劉波當時就急了:“這么小的孩子,如果不治療落下殘疾,以后的人生可怎么辦!”他當即表示不收這一家人的車費,并通過貴州交通廣播積極聯(lián)系醫(yī)院,連夜開車把孩子從畢節(jié)送到了貴陽的一家醫(yī)院里進行治療。
生活中的劉波并不富裕,他家里還有一個患病的女兒需要治病,并因此欠下了很多外債。在這種情況下,劉波依然能堅守職業(yè)道德,拾金不昧;依然能急公好義,幫助他人。這一切都歸因于劉波常說的四個字:“善念在心”。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4
對隱患把關嚴
6月,上萬名鐵路建設者集結在內蒙古額濟納至新疆哈密之間的大戈壁上,短短18個月,他們要在這“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生命禁區(qū),修建延綿600多公里的鐵路。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剛剛被任命為安全質量部部長的王鎮(zhèn)一頭扎進大漠戈壁,沒日沒夜地忙碌在現(xiàn)場,不厭其煩地組織克缺,全力以赴盯控施工安全,決不放過絲毫安全隱患。
一次,一個施工隊承建的'15個涵洞基礎墊層厚度比標準少了幾毫米,施工負責人認為差得不多沒關系,而且戈壁灘上干旱少雨,不會有問題?赏蹑(zhèn)不聽對方辯解,毫不留情地下發(fā)了處罰通知書,要求立即返工整改。還有一次,他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一個橋涵墻模板放偏了,現(xiàn)場十幾名施工人員都說看不出來?赏蹑(zhèn)卻偏不信,經(jīng)過反復測量確認,模板果然偏移了2毫米。由于王鎮(zhèn)工作精益求精、敢于較真碰硬,一些職工戲稱他為“黑臉包公”,后來這個綽號竟隨著一張張檢查通報傳遍了整個額哈線。
在額哈鐵路建設期間,王鎮(zhèn)帶領安全質量部檢查發(fā)現(xiàn)各類安全質量問題12781個,下發(fā)檢查通報30余份,因為個別嚴重問題,還給施工項目部上級單位發(fā)公函15次。
對自己要求嚴
“黑臉包公”王鎮(zhèn)不僅對工程質量要求嚴,對自己要求更嚴。工作中,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無怨無悔地付出著、奉獻著。
去年10月,額哈鐵路進入收尾的關鍵時期,一場大雪卻不期而至,想到前期的問題整改肯定會受影響,當時身患重感冒的王鎮(zhèn)著急得整宿沒睡著覺。為了不給整體進度拖后腿,第二天天剛亮,他顧不上吃藥就到工地殺了個“回馬槍”,看看施工現(xiàn)場的情況。不料,許多人覺得天氣惡劣,理應進行休整,可王鎮(zhèn)卻毫不讓步,硬是“盯著”施工人員熬了個通宵把剩下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件事情,王鎮(zhèn)意識到日常管理存在不規(guī)范問題。于是,在施工分析會上,作為領頭人的他做了檢查,主動承擔了責任,并在隨后幾天連續(xù)加班加點,帶領職工們制定出《冬季施工作業(yè)指導書》,規(guī)范了作業(yè)標準、明確了管理職責,使冬季施工更加安全有序、質量可控,受到了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呼鐵局質量監(jiān)督站的一致好評。
對家庭虧欠多
因為一心撲在施工現(xiàn)場,王鎮(zhèn)根本無暇顧及家庭,心中滿是對家人的愧疚。女兒去年剛滿13歲,正是最依賴父親的年齡,可連升學考試的時候都沒見到爸爸,一打電話就怪爸爸不回家;同為鐵路職工的妻子,工作雖然沒有丈夫那么忙,但因年近50,工作和家庭一肩挑,已經(jīng)明顯力不從心。為此,王鎮(zhèn)曾不知多少次對妻子說,等額哈鐵路通了車,就申請回呼和,把這些年欠娘倆的都補回來。可眼看著火車開進了茫茫戈壁,王鎮(zhèn)依然很少回家,因為他又要奔向新的戰(zhàn)場,對家人的承諾再次成為泡影。
然而,對于王鎮(zhèn)來說,屢屢食言固然有愧家人,但一想到額哈鐵路將在“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建設中大放異彩,他覺得心里一陣陣溫暖。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5
李黎明,男,1998年12月退伍后,他被分配到林業(yè)處蒼石林場工作。
李黎明是個踏實敬業(yè)的人。20xx年初,林場安排李黎明到條件異常艱苦的牛肺溝護林,負責守護9780畝林區(qū)的3百多萬顆林木。這日行一趟的“必修課”,他是用雙腳徒步走完這40多里的崎嶇山路。18年來,他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地走了46萬多里,相當于沿著中國陸地邊境線走了近10圈。
李黎明是個任勞任怨的人。李黎明值守的護林點位于林區(qū)深處,交通相當閉塞、條件異常艱苦,糧食蔬菜通常隔一段時間往山里背一回,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夏天就喝溪溝水、冬天則嚼野坡雪。剛剛度過39歲生日的`李黎明,卻是一個頭發(fā)花白、滿臉皺紋、有點駝背的“糟老漢”。盡管如此,李黎明卻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李黎明是個一心都只在工作的人。護林點不通車、不通電,甚至沒有廣播和通訊信號,最近幾年,護林點逐步覆蓋了廣播信號,李黎明的生活中才添加了一部半導體收音機。上任之初,從護林點到最近的汽車站要走36里山路。他常常要十天、半個月才能下一次山,到了防火期更是要4個月都不能下山。婚后的13年里,他下山回家的時間累計不超過2年,有9頓年夜飯都是在護林點里吃的,快9歲的兒子至今還常常錯把這個很少回家的爸爸叫“叔叔”,每每到這時,這個平日里堅強的漢子都要忍不住流下淚水。
李黎明是個認真到“較真”的人。牛肺子溝林區(qū)溝深林密、資源豐富,是不少想發(fā)歪財之人“惦記”的“肥肉”。之前,林區(qū)內亂砍盜伐、偷挖山苗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李黎明到任后,這個“缺口”就被堵死了,也因此斷了一些人的“財路”。有人找過他,求他“睜只眼、閉只眼”;也有人勸過他,讓他多想想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沒工作的實際困難;甚至有人罵過他、誣告他、打過他,可他一律“不開竅”。時間久了,他又多了個外號——叫“黑臉包公”。
有一次,李黎明巡山時發(fā)現(xiàn)了盜伐分子留下的車轍和拖痕,為了將保住國家財產,他在來不及向上級報告的情況下,只身一人循著印跡展開追蹤,翻山越嶺幾十里,渾身汗水濕得精透,終于追回了被盜林木,就連落網(wǎng)的盜伐分子都只能無奈地說:“遇上這么個拼命三郎,我們只好認栽了!”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01-14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篇05-19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5篇01-14
身邊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5篇)01-14
身邊的好人好事事跡材料06-09
身邊好人好事事跡材料06-17
身邊好人好事事跡材料08-11
好人好事先進事跡材料06-15
身邊好人好事事跡材料優(yōu)秀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