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經(jīng)過這次對中華古詩詞的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使學生愉快、輕松的學習古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詞大意,積累詩詞的語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詩詞的韻律格調。那么,應該怎么做呢?
一、以讀為主,積累語言
古詩詞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是用最少的字詞,最簡練的結構,最優(yōu)美的音韻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著鮮明的藝術形象和深遠的藝術意境,需要反復誦讀,深刻體會。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我教學生以讀為主,積極引導他們探尋詩詞的意蘊。
二、自主探究,勤思創(chuàng)新
1、誦讀積累
教師在教古詩詞的時候,還要有意識地加大古詩詞的量,以詩帶詩,以詞引詞,用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貫通幾首詩詞,盡可能走進學生的情感深處。如在學習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后,可以讓學生再誦讀四首關于送別的詩:《別董大》、《送別》、《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學習了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后,可讓學生再誦讀《春望》等關于愛國的詩。這樣就達到了以新帶新、拓展詩詞量的效果,還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動探究,想象升華
陶行知主張有行動才能得到知識,有知識才能創(chuàng)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行動中產(chǎn)生思想與智慧。如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借助工具書等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然后借助重點詞、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但要真正領悟這詩中的意境,光理解詩句的意思是遠遠不夠的。古詩詞都是十分精練含蓄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我們無窮的想象空間。在能熟練朗誦古詩詞的基礎上,再抓住古詩詞以最凝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感情的基本特點,把對學生情感的引發(fā)、激蕩、升華,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騰飛的小船進入詩詞的意境。
3、積極引導,關注創(chuàng)新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古文的認識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時肯定會有一些錯誤,甚至鬧出笑話,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又要作適當?shù)匾龑,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偏頗,指明學習古詩詞的正確方法。對于他們在古詩詞學習中體現(xiàn)出來的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新火花,我們都應該小心地呵護,積極地加以肯定,并引導其繼續(xù)沿著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路前進,結出一個個創(chuàng)造智慧的碩果。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教師要給孩子們構建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古詩詞課堂,引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詩詞的美,欣賞詩詞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古詩文的培訓讓我們受到了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讓我們這群新時代的學生浸潤在濃濃的民族精神之中。我們從優(yōu)秀古典詩文中攝取著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潤心靈,培養(yǎng)起對真、善、美的熱愛,領悟人生的真諦。還能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對文學的興趣愛好,打下扎實的文學功底,陶冶我們的情操和審美情趣。
比如從屈原的《天問》中,我們能體驗上下求索與質疑的精神;從“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西出陽關無故人”中品嘗永恒的孤獨感;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領略大丈夫的萬丈豪情;從“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去接近人類的奉獻精神;從“悠然見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對自然的憧憬與和諧?梢哉f,詩歌是人類某種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的靈光閃現(xiàn)。人們讀詩,正是通過對瞬間的把握,以補充自己情感經(jīng)驗的不足,或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體驗到某種人生情緒的極致。
詩,是隨感而發(fā)的,唐前的詩人就是這樣,比如說陶淵明。且那古典詩經(jīng),雖然說也有祭祀時故意歌頌的詩,但是總體還是古代勞動人民因生活感受而寫的居多。詩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會有詩歌。詩是童心的專利,對世對事對人沒有好奇心,沒有強烈的關懷,沒有一片赤誠,就不會有真正的詩歌。所以寫詩,都是為了喚起一種美好的情感,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學習了古詩以后,學生大多數(shù)能夠準確地背誦下來,但是對詩意的理解情況不夠理想,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地利用書上的插圖來講解詩意,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詩歌中所描寫的獨特的意境。
2、對一些適合表演的內(nèi)容,要適當?shù)刈寣W生自己演一演,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更積極,更主動。
3、可以讓學生練習把詩的內(nèi)容改寫成兒歌,學生對詩的理解情況就能更一目了然地展示在教師的面前。
其中,我特別欣賞第1和第2種做法。
《山行》教后記:石徑、比花還要紅的楓葉這些對學生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幸好,我們新教材安排的插圖是那樣的逼真、形象。因此,在課堂上,我就要求學生自己先對照插圖自己來理解詩句,然后在具體分析的時候,若學生碰到難點,再從觀察插圖中去理解。結果反映,學生根據(jù)插圖明白了很多,對詩的意境也更加理解了。
《贈汪倫》詩是李白乘舟欲去,好友汪倫前來相送,深深的友誼感動了李白。李白有感而發(fā)寫下此詩送給汪倫!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好一幅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人場景,這段的學習我就通過讓學生來演一演。當學生上來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踏拍起歌、揮袖道別,我想他們也一定在努力體會其中的情感吧。
對于古詩的教學是難點,我想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和摸索中,我也一定能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容,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tài),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肌,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上課伊始,這段文字就出現(xiàn)在了屏幕上,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引來一片贊嘆之聲。于是,懷著這種美好的情愫,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徜徉于“詞!敝,了解少女懷春時“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的熾熱情懷;體會少婦“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離愁別怨;感受牛郎織女“兩情若是長相久,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無奈與豁達……
不知不覺中,一上午的時間悄然而逝,大家都方興未艾。老師選的內(nèi)容美,講解美,讓我們體會到詩詞之美。上這樣的課,使人如沐春風,感謝邵老師。
課上完了,“以詩詞為心”這幾個字深深的烙進了我的心里。是啊,古人都知道,真正的美女要有豐富的內(nèi)涵,更何況我們這些和古人眼中美女相差甚遠的女人?容顏易老,金錢易散,但如果我們用學識來裝點自己的生命,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就會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中洗盡鉛華,尋找到一方精神上的凈土,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
從今天開始,努力做一個有“詩詞之心”的女子,從容、優(yōu)雅的生活。這樣的女子才能靜下心來,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引導學生在古代文化中自由地徜徉,傳播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詩詞。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毙W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
低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低年級學生閱歷淺、閱讀量少,要讓他們從精煉、跳躍的詩句中體會到詩中之情更是難點。因此,借助直觀的材料手段或學生生活資源,以“畫”的形式豐富詩句的內(nèi)容,使學生在頭腦中或紙上、補充組合再創(chuàng)造詩的表象,從而在古詩教學中“身臨其境”,進而激起與詩人情感的共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為古詩配插圖,并把課堂中教學的古詩畫下來,看著自己用畫筆把古詩給“畫”了下來,學生既有了興趣,也積累了古詩的表象,豐富了想象。
古詩的意境多半藏于字里行間,詩往往只擷取生活中美麗的鏡頭加工而成,因而并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就能體會詩的意境。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身臨其境走入詩意的“畫面”中,“賞畫”吟詩,把詩景詩情統(tǒng)一起來,讓作者當時的情感得以回歸,使學生、文本作者、環(huán)境實現(xiàn)對話,無疑是最好的方法。
許多詩描繪的離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無法直觀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體中鮮艷的色彩、典雅的音樂,把古詩中描繪的意境直接呈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形成視覺、聽覺上的強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誦古詩來。讓孩子們像古代的詩人那樣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吟誦古詩,這“風景”有些是寫意的國畫,有的是寫實的照片,但卻以強烈的畫感引起孩子與詩人的共鳴。
每學一首古詩,都問一問學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倡導學生吟詩作畫,把古詩想象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畫,融想象于畫面,這也是一種詩文、詩情與學生的品味、感悟的對話和交流。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畫畫既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拉近了他們與古詩的距離,同進有助與學生理解古詩,感悟意境,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在掌握一種學習方式的同時,更為內(nèi)心增添了一份情趣,一股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一、初讀詩文,略知大意,學習生字詞
在低年級的學生中,知識面窄、語言貧乏,認識的字也不多。所以當務之急是解決障礙。當引出了課題之后,就要引出課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帶出,也可以提問題引出。例如:“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首古詩,你們會讀嗎?”“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自覺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首詩了。讀完后找出生字詞,接著引導學生自己去找出不會讀的字詞。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從來都不急著去回答,先問學生有誰知道答案,讓會的學生來解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全班學生都不會的情況下,我才說:“你們想認識它們嗎?”隨著學生的一個“想”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到一個高潮。從而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快樂。
二、精讀課文,了解詩意
熟讀古詩后,就要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語文課本中,都會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詞翻譯出來。這時,我就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發(fā)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自己在旁適當點撥。有時,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去翻找工具書,然后,在課堂上匯報,這樣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三、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古詩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lián)想去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了詩意,知道作者是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這樣我叫學生閉上眼睛,老師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獨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現(xiàn)在你一個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靜悄悄的……”“這時你的心情怎樣?最想的是誰?”“你在家都那么的孤獨,特想你的爸爸媽媽,那你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人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看著家鄉(xiāng)的月亮卻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會想誰呢?”學生會脫口而出:“孤獨,想家,想家里的人!边@樣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四、課外拓展的延伸
課外拓展的延伸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以及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鄉(xiāng)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從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們平時要怎樣做呢?”這一個問題進一步深入教育。從而達到最終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總之,我們只有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7
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詩的世界……”這是語文書中的一句話。
這次活動結束后,我雖然不能算是受益無窮,但也可以說成是感受至深。
通過這次詩歌學習,我仿佛真的看見了那個詩的美麗的世界。
我學會了怎樣寫詩,自己也嘗試了寫詩。以前都是寫作文,幾乎沒有寫過詩,就算寫了一兩次,也都是胡亂寫的,因為那時還不會。而現(xiàn)在,我真正學會了寫詩。寫第一首詩時有點困難,但寫第二首就漸漸熟悉了,不再那么難寫了。后來,寫的雖然不算好,可也是得心應手了,就像有無數(shù)的想象力和靈感充斥在筆端上。
讀詩,光看字面不叫讀詩,而叫看詩。真正的讀古詩,不光要理解古詩的字面意思、整首詩的意思,還要想想古詩表達的情感及寓意,并要體會古詩的意境?梢缘脑捵詈脤旁娺M行拓展方面的閱讀。了解詩的作者以及他的相關資料、寫詩的時代背景、寫詩的時間……還可以積累一些你喜歡的詩句。你瞧,有時候讀詩讀詩,讀著詩,可不就讀出味道來了嗎?
現(xiàn)在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什么了,你知道嗎?哈,是《詩經(jīng)》,它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不過,我以前還以為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呢!因為我以為是現(xiàn)代,可就算是現(xiàn)代,《繁星·春水》也是不正確的,你記住了嗎?
詩的世界真精彩!你注意過嗎?原來啊——有些詩還沒有標點的呢!你一定會很奇怪吧?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寫文章都有帶標點的,可有的詩是怎么沒有呢?這是為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讓感情不被標點符號所拘束,一些詩不帶標點符號的原因就是這個了。你明白了嗎?
體會詩中的意境,你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詩中的畫面,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你也會體會得一清二楚。
詩的世界真奇妙!當你讀著讀著你才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被詩歌所深深地吸引了。而且,如果你讀一些詩人的勵志故事的話,你還會從中獲得啟示呢!我們不應該把時間都浪費在玩上。在疲勞學習后適當?shù)膴蕵房梢允婢徠冢潘缮硇,讓你“繃緊”的皮膚得到放松;而要是沒有限度地玩不學習的話,那就等于浪費時間了,那么你原本“放松”的皮膚就會松弛。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是事情,但有的人卻十分的厭惡學習,這就在于你看待學習的心態(tài)了。一個人要是對學習一直充滿厭惡,久而久之,你對學習就只有厭惡了;而你要是對學習樂觀看待,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那慢慢的,學習對于你來講,就是充滿快樂的了……
“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里,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伴我們一生!”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8
3月21日,我讀了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132-138頁,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杜甫在王昭君故居前寫下“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痹姷淖詈髢删,如此描述這位奇女子的一生,寫得多么玲瓏,多么明艷,又有著多少凄寒。她遠嫁匈奴,走向大漠,最后留下什么呢?一個美麗的傳奇,一個凄涼的青冢。如果說斜陽只是一個人的心事,那它不會留下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斜陽照徹古今,見證江山更迭。劉長卿面對金陵城,想起惆悵南朝事,寫下了“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币粋王朝的興衰,與斜陽的光芒、寒磬的聲音、長江的流水勾連在一起。斜陽曾經(jīng)探望過多少人,見證過多少事?劉禹錫在《烏衣巷》中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痹诮裉欤切┮安蓍e花都融入了夕陽晚照中,春天里燕子飛來,它們落腳的地方,當年的華麗樓閣,如今卻變成了尋常百姓人家。真正的驚心動魄不是風云突變的瞬間,而是再大的輝煌也終將歸于平淡。殘陽照徹人生,每個人在黃昏落照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也許殘陽如血,永遠映照在興衰交跌的關隘之上,永遠照徹人們的心事。
3月22日,我讀了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138-154頁,至此“斜陽晚鐘”已全部讀完。黃昏多情,黃昏無奈,將黃昏刻畫得最細膩的是南渡之后的李清照。由北入南,失去夫君,失去家國山河,這樣一個走向暮年的女人,黃昏時刻,她的心事又能怎么書寫?我們都記得她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她的眼里,黃昏格外悠長,滿眼的景致已經(jīng)不堪,何況又聽見了這樣一種聲音:‘“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番景象,一個“愁”字能了嗎?人心已怨黃昏長,偏偏雨打梧桐,點點滴滴,格外渲染了她的憂傷。有誰的黃昏能如此細膩?還有不少人寫過斜陽的晚鐘,傾聽時間的流逝,傾聽空間的永恒。斜陽里晚鐘的回蕩,會令人心中驀然一驚。韋莊說:“萬古行人離別地,不堪吟罷夕陽鐘。”這首詩作于灞陵道中,灞橋折柳,南浦送別,都是古人的離別之地,離別時一碰就碎的心情,才特別不堪夕陽鐘聲。那個愛斜陽的韓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學習古詩,要欣賞詩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意會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直覺理解古詩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詩意全部解釋出來,這種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這種模糊性并非是摸不著頭腦,而是理解過程的一個階段,這種“霧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覽無余地說白更能達到理想的理解境地。我總結了幾種方法:
一、語言意會法
例如《村居》一詩教師通過散文詩似的語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讓學生從教師如詩的語言中得到熏陶。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歷是再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啟發(fā)孩子巧妙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記憶,孩子們從教師、學生的描述中喚醒對春天的記憶。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風箏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礎,順理成章地進入春天這個美好的情境中,在學習古詩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感悟到詩中的樂趣,情趣。
二、繪畫意會法
古詩的意境,絕大多數(shù)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在教學時,可利用現(xiàn)有的插圖,仿制的幻燈片或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繪制的詩意圖,再現(xiàn)形象,使學生觸景生情,感受詩的意境。如教《所見》這首詩時,畫面以詩的內(nèi)容為背景,一片森林濃蔭覆地,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自得,吹著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樂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聲,這樣就有助于幫助學生進入小詩所設的情景,又能喚起對夏天撲蟬趣事的回憶,使學生在領會詩的意境時,不知不覺中完成由學生到牧童的角色換位。又如在教學《草》時,我采用全詩配畫的方法,讓學生給每一句詩配上一幅畫,使幾幅畫面相連,形成完整的系列畫面,學生也在配畫過程中直觀地理解詩意。運用古詩配畫教學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又能夠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強化記憶。
三、想象意會法
葉圣陶先生說:“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fā)而構成的畫面。”錢正權老師說:“引領學生進入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尋求詩詞的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在詩詞的語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須進入意境,須發(fā)揮想象!蔽覀円孟胂笕ジ惺茉娙松鷦、形象、凝練的語言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例如: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許多學生都沒有去過廬山,單靠一些呆板的圖片是無法體會廬山三疊泉的雄偉和壯觀。這時我在教學是運用多媒體播放了廬山三疊泉的視頻,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著瀑布的聲音再想一想三疊泉就在你的眼前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是多么的雄偉和壯觀。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古詩,以她那豐富的內(nèi)容,深遠的意境,優(yōu)美的韻律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古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小學生接觸了解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好教材。經(jīng)過幾次的古詩教學的學習,是我對怎樣教古詩又有了新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古詩教學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反復吟誦,感受形象美。宋代大家朱熹曾經(jīng)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敝挥薪(jīng)過充分地、反復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在吟誦時要正確流利。古詩語言是非常優(yōu)美精煉的,它經(jīng)過了詩人反復推敲錘煉,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平仄押韻,瑯瑯上口,可以把它當作一首樂曲來看待,這就是古詩所獨特的音樂美。正確流利地誦讀,就是在初步教學古詩時,就指導孩子們大聲地朗讀,力求把古詩讀準確、讀清晰、讀出節(jié)奏感;進而要求把古詩讀流利,讀出古詩的平仄押韻的韻律美,提高孩子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學膾炙人口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曉》時,就注意讓孩子們正確的基礎上,大聲地、流利地朗誦,稚嫩的童聲隨著優(yōu)美的韻律,讓人陶醉不已。
吟誦時,還要咬文嚼字。古人作詩是十分注意錘煉詞句的。教學時要注意從語言入手,斟詞酌句,在孩子們初步理解古詩大意后,組織孩子們咬文嚼字地吟誦,細細品味,慢慢品賞,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回環(huán)曲折之美,進而感悟古詩的意境。
吟誦時,要反復不斷、要有感情。在孩子們深入理解詩意,把握詩人思想感情之后,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復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復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這首詩表面是在寫景,實際上寫的是朱熹對讀書的感悟,詩人在讀書時心情舒暢,心中突然有了感悟,于是拿筆寫了下來。
前兩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一個比喻句,將書比作“半畝方塘”,將讀書時的感受比作“天光云影共徘徊”,整體上是說,半畝見方的池塘像鏡子一樣清澈明凈,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池塘里,隨著池塘里的水波不停地晃動,好像是人在徘徊。后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什么池塘里的水這么清澈呢?是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進來,實際是說,為什么讀書讓人有這樣愉快的感受?是因為讀書的人不斷地將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融入書中的內(nèi)容,不斷地受到啟發(fā)的緣故啊。
詩人運用巧妙自然的比喻,寫出了讀書的愉快感受。全詩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帶來很大的啟發(fā)。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開墾出豐美的田園。我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問爸爸"綠絲絳"是什么意思,爸爸說,"綠絲絳"是柳條垂下來像一條條絲帶,就像妹妹頭上扎的綠色蝴碟結,這就是"綠絲絳"了,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背了下來,讀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春天陽光普照,江山秀麗,春風拂面,春風送來了花草香氣,春回大地,泥土松軟,燕子來飛飛去銜泥做巢,鴛鴦在暖和的沙地上睡著了,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圖!"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這首詩仿若把我們帶到了黃師塔前,望著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心中的煩憂也隨之而去,春風吹來,頓覺又懶又困,我明白了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
宋朝詩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和南宋詩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同樣是寫春風,詩人一個喜,一個憂,兩相對照,反映出兩位詩人當時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領悟了不同的寫作手法。古詩不僅給我的生命田園抹上了綠色,而且讓我的心靈騰飛,融入那千年唐風宋詞中,遙望天外云卷云舒,聆聽海天相接處漁歌唱晚,更讓我這個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煙壯闊。古詩,讓我的生命豐富多彩!我愛古詩!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5.18——5.21,我有幸參加了在諸暨市教師進修學校和城東實驗小學舉行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培訓活動,聽了5位老師的精彩課堂,以及4位特級教師的講座,我感受頗深。
一、感受經(jīng)典 :深悟古詩文化底蘊
每一位授課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中華古詩文誦讀成果匯報演出,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唐宋、明清的歷史脈絡,盡顯古今詩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發(fā)出濃郁的書香氣息,蕩氣回腸,令全體老師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偠灾瑥倪@樣一堂集古典與現(xiàn)代、文學與藝術之美于一體的課堂中傳遞出了中華文化的神韻和不朽魅力,并足見各位老師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師:用心細細聆聽,盡情領略風采
這次活動有省內(nèi)特級教師設計全新的觀摩課,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將我們帶到經(jīng)典詩文教學的神圣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場報告都呈現(xiàn)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一個個教學案例讓我們感到真情蕩漾,自然流暢,活潑生動,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淺的是黃吉鴻老師上午講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熟悉讓我們深深折服。整場報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語如珠,他對古詩詞文本獨到的理解與深刻的解讀,是我在過去的教學中所不曾用心關注過的,這一點讓我們望塵莫及,帶給大家的震憾是無窮的。張英老師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聽課的人如同走進了一個詩意的天地,整堂課中,張老師始終是如此的沉穩(wěn),一字一句,細細推敲,優(yōu)美的視頻,生動并帶有回味的聲音將學生們慢慢地帶入詩境中,學生也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到了古詩文的經(jīng)典魅 力,同時用朗讀、吟誦、想象、小練筆等教學手段更是將詩文教學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名師的風采,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鉆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淀,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腳踏實地,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方能點燃和引發(fā)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教學的境界,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我從四個方面談學習詩詞的個人體會:
一.詩詞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較注重聲韻之美與對仗之美,由此產(chǎn)生了詩詞格律的規(guī)范要求。它涉及中國文體學、音韻學、詞學、音樂學等多方面的學科,是中國古人對形式美高度關注后的產(chǎn)物。我們?nèi)绻麑懜衤稍姡热粯肆寺山^,就要遵守格律詩的規(guī)格要求,不守規(guī)矩,不成方圓。
有的人說,格律不可以過分遵守,差不多則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當然,一個字或詞在無法用其他字詞更換的時候,我們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辭害意,如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靜夜思》等。以前,我也在這方面不太注意,后來,寫完一首詩以后,自己反復讀,才真正感覺到了抑揚頓挫的美,有的詩,寫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韻律,讀著拗口,沒有此起彼伏的感覺,這些大家以后試著去切身感覺一下吧。
所以我們盡可能去遵守格律上的要求,符合格律,不要因此而誤導初學者,寫一些不倫不類的格律詩,不過也可以不標律絕,古風也有好的詩詞,像《詩經(jīng)》等也是一大寶典。要學好格律,首先要知道中華新韻,平水韻,格律詩詞的替,粘,對,這里的內(nèi)容很多,雖然不是很深奧,也需要下一些功夫,特別是學水韻,入聲字的認識相對麻煩一些,這里就不一一講解了。
二,詩詞的煉字
詩詞鑒賞從要從語言入手,鑒賞詩詞的煉字猶為重要。煉字的本質在于煉意。可以抓住“字與意”這個綱,從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體會詩人煉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體會詩人賦予所描繪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詩意,體會詩人主觀情感的外化,體會煉字創(chuàng)造的意境的和諧美和注意虛詞的運用對情感的強化等角度進行鑒賞。
說到詩詞煉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賈島寫詩詞“推敲”。想想到煉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是因為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xiàn)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要想寫出好的詩詞,煉字猶為重要。
三,詩詞的布局
也就是詩人常說的“起承轉合”,其實,詩詞的寫作和我們講一個故事,寫一篇小說散文是一樣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場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流動與前后呼應的互動,曲折靈活的轉換與自然有機的貫通;局部組接曲折流變、靈轉暢達,整體架構充盈飽滿、一體渾成,充分體現(xiàn)古典詩詞“婉曲回環(huán)”的結構形態(tài)特征,絕句創(chuàng)作尤為遵循。不是東一句西一句,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詩詞,讀了好多遍,不明白說什么了,零零亂亂,一會兒春,一會兒夏的,看著都是一些美麗的辭藻沒有順序的堆在一起,讓人看了無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銀有銅,此篇蓋詠熔鑄之景也!奔礌顚懬镆挂睙捛榫,寓意謳歌生命創(chuàng)造之美。起句“爐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間意象組合,爐火熊熊燃燒,映紅天地,夜幕遠眺,景色壯觀,境界開闊;第二句“紅星亂紫煙”,中近景承接,動態(tài)視覺折射紫煙飄繞,火星跳躍,色調濃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將“赧朗”、“明月”、“夜”三個意象組接,構成靜態(tài)時間意象組合體,巧妙轉接,從空間意象轉為時間意象,與前句之意達到“相避”,亦將動態(tài)美并存于靜態(tài)美,與前句之意達到“相應”,從而完美演繹“相避相應”之規(guī)范。
結句“歌曲動寒川”,順靜態(tài)意象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揚放歌,寒川激蕩,使靜態(tài)聽覺承接更為深邃遙遠。全詩從“起”“承”二句空間性的動態(tài)視覺表現(xiàn)遞換為“轉”“合”二句時間性的靜態(tài)聽覺表現(xiàn),視聽應合與動靜應合相組接,造境婉轉幽眇,跌宕深沉,充分體現(xiàn)出絕句婉曲流轉的結構特色。
詩詞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剛剛學習詩詞,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較亂的的毛病,湊句的毛病,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看,才能感覺到。也就如你講一個故事,無論順序還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講給別人聽。詩詞的布局有好多種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講了。
四,詩詞的立意,這是寫詩詞最主要的
立意,又稱命意。詩詞的立意,是指詩人在構思過程中,根據(jù)想要表現(xiàn)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題材,確立作品要表達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諦。臺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詩學概要》中說:“命意即先于心中醞釀出所欲表達之詩意,如作畫必始于構圖,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諸筆墨!
立意決定詩詞的命脈,好的詩詞,立意一定要高,詩詞是雅的文化寶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現(xiàn)在看到有一些詩詞,讀了題目,就讓人臉紅的詩詞,讀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認為不可取,雖然詩詞是發(fā)自心里的聲音,但是這樣的聲音需要發(fā)出來讓人欣賞嗎?當然這里說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虛,之乎者也,讓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詞。
詩人要胸懷大志,大氣磅礴,為國為民,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傳世警句,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流傳千年經(jīng)久不衰,主要是因為詩人面對當時世風不濟、賢能受貶或國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說說不出的、飽含激情和正氣的感嘆,立意準且高。歷朝歷代也有很多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頌德或釋放不滿的詩作,而流傳下來的卻甚少,其關鍵原因則是立意不準、不高、不深。但也不是唱高調,寫一些老干體的口號類詩詞,沒有實質性的內(nèi)容,這也是做詩詞不提倡的。而是也可以小見大,通過一個點,來擴大成面。一首好的詩詞作品,往往給人以開闊、豁達、大氣,且激情澎湃、產(chǎn)生共鳴、百讀不厭之感,其主要引發(fā)人們共鳴的關鍵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選取。
然而要做到詩詞的立意深遠并非易事。要善于觀察、想象、揣摩、提煉、升華,善于撲捉稍縱即逝的時空等等,這些都與作者自身的修養(yǎng)有關。其中,學習立意的有關知識,掌握必要的表達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現(xiàn)在有的詩詞,寫了許多景語,最后沒有綰結詩詞總體要表達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實,寫景主要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不是讓作者作畫,我們初學者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毛病,這是大家必須注意的。
總之,我的體會是:詩詞要在立意,布局,煉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準確,格律合轍,詩詞是詩人心里聲音的飛揚,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
【古詩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古詩的學習課件05-18
怎樣學習古詩12-05
關于學習的古詩03-22
學習的古詩句11-07
古詩春水學習12-04
學習古詩方法12-08
學習古詩的方式12-05
學習古詩的教學反思01-08
關于學習的古詩句04-24
古詩的學習寫作范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