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采訪報道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采訪報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采訪報道心得體會1
這學期前前后后也采訪了許多人,涉及的面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沒能采訪到真正的“高層”人物還是比較遺憾。從剛開始的緊張羞澀,漸漸地到駕輕就熟,對于剛開始接觸的人物采訪我自己還是有著較多的感受。
采訪對象的選擇
對于采訪對象的選擇,我認為是能否造就一篇優(yōu)秀人物采訪的關鍵所在。小組作業(yè)時,我們的選題是“父親節(jié)”。這個選題,對于采訪對象的要求其實比較簡單——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這么多,如何挑選更適合這個選題的人物呢?
剛開始因為小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對于采訪對象的挑選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師開始了采訪,結果就是采訪十分順利,老師十分配合,但寫出來的稿子沒什么新意。而小組其他成員的稿子內容則更加吸引人。有人選擇了有3個孩子的南區(qū)水果店老板,有人則選擇了離家在外與父母妻兒相隔千里的學校保安。對于采訪對象的選擇上,顯然他們的更具有代表性與“新意”,而我的選擇出發(fā)點停留在了任務的完成度上而非質量之上。青年教師也許更適合采訪,他們的語言能力會使采訪更順利,但在這個選題之下,顯然其他的選擇更能表現主題使選題的新意體現出來。
所以對于今后的采訪,挑選一個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將主題體現。采訪也不能一味求穩(wěn),追求一些新意或許才能獲得更好的內容。
采訪的背景準備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訪,我認為不僅要對采訪的對象有充分的了解,對于整個話題的背景也應該要有相當完備的背景知識。不然或許就會遭遇我所遇到過的尷尬。
學期后半段有幸來到解放日報體育部做關于世界杯的專題報道。我主要負責電話采訪一些足球教練紀錄他們對于某一場比賽的看法。我自以為對采訪對象十分了解(大多為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知名教練與體育評論員),但實際采訪中卻是漏洞百出。
首先,語言上遭遇了危機。由于一些主教練來自上海講著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對于我來說理解起來就成了大問題。即使后來用普通話對話也時常在一些關鍵語句上因為口音問題而不能正確理解意思。記得一次采訪一位滬上著名教練,因為前期沒有心理準備,電話采訪時才發(fā)現采訪對象的語調“驚人”的低。低沉的語調使很多話變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訪最終也因此失敗。
除了采訪對象的準備外,背景知識的準備也必須充足。還是在實習期間,一次采訪圈外人士預測比賽時又出現了新的狀況。由于前一場比賽我自己也沒有看,而采訪對象對于足球也不夠專業(yè),就出現了采訪過程兩個人無話可說的境地。
兩次失敗的經驗也提醒我做好采訪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對于采訪對象,適當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順利的進行采訪;對于采訪選題的背景,完備地做好先前功課才能在采訪中更好地與采訪對象交流。
采訪稿的撰寫
剛開始接觸采訪稿的撰寫,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練地掌握采訪稿,我的第一篇采訪稿被小組成員批為過于客觀,缺乏適當的文學性修飾。當然,對于一篇采訪稿尊重采訪者話語的客觀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將話語轉變?yōu)槲淖钟植荒苌倭宋膶W的'修飾,不然采訪稿就會顯得索然無味缺乏可讀性。
而實習時,我的一篇采訪稿也被老師批評了。由于我對于采訪對象的話題有著自己很多的見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無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見傾向。這也就造成了一些話語方式與采訪對象身份不符的現象。
在采訪稿的撰寫之中,如何將事實的客觀性與文字的文學性更好地結合顯然是我需要不斷加強的地方。從采訪者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受訪者的意圖,而在文字上則需要部分潤色,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卻也需要不斷的實踐作為基礎吧。
采訪的策略選擇
對于不同的采訪對象我認為應該是選擇不同的采訪策略。策略的內涵即是選擇不同的話語方式、不同的語言氛圍以及不同的話語量。比如采訪“下層”受訪人時,我大都會比較主動,盡量將語言氛圍變得輕松使受訪者能夠較為自然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在采訪中我也會適當的掌握主動權,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受訪者整理自己的思路與看法。
而對于“中高層”受訪者,我一般不會過于主動,而是將采訪的掌控權交予對方,給受訪者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表達展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兩種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兩類受訪者不同的社會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對而言,“中下層”受訪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相對怯于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同時表達中也可能會因多種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問題;而“中上層”受訪者相對文化水平較高,對于特定問題相對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選擇給予對方過多的引導勢必將使受訪者感到嘮叨瑣碎。
所以在這樣的考慮下,針對不同的受訪者采取不同的采訪策略既能使采訪順利的進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動環(huán)境。
這個學期開始全面的接觸采訪與寫作,實地采訪與電話采訪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覺還是遠遠不夠。實習期間指導老師也告訴我,采訪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覺,文字、語言上面才能有進步。或許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反復強調的實踐的重要性的很好體現吧。
同時,在采訪中我也發(fā)現自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對不同的受訪者,可能會因對方身份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對于普通的農民工或許我更能放得開,而面對著名運動員或者知名教授則會顯得拘謹。起初,我也是總因為緊張而使采訪不那么順利,但隨著采訪次數增加自己也變得自信,并且能夠做到與受訪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動,不再只是那個被動的記錄者,開始成為了互動者。而這樣自信的由來,既來自戰(zhàn)勝自我膽怯心理的一次次實踐,也源于對受訪者、采訪背景的充分準備。
在采訪的實踐中我也發(fā)現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受訪者特別健談,于是便需要將他的大篇幅內容微縮到小篇幅;有時候則會遇到受訪者遲遲不能點到問題的內核而游離與提問之外。第一個問題考驗的是自己的文字壓縮能力,第二個問題則考驗的是記者的提問技巧。在采訪中,我也發(fā)現,問題的設計往往趕不上實際中的變化,所以在提問過程中設計問題顯得尤為關鍵。而設計的串聯點就是和受訪者的良性互動,通過互動將自己的觀點傳遞,同時將自己的疑問拋出將受訪者引入自己的設計之中。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訪內容。
這學期的采訪與寫作課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許多采訪的理論知識。而實踐中,一次次的采訪經歷則讓我明白了理論與現實結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脫離理論而自成一套也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而無視實踐中的變化。
現在只是一個起點,希望這樣的總結與體會能夠給我今后的采訪以提醒,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采訪實踐又能給予這份體悟以更多的內涵。
有關采訪報道心得體會2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培訓會,本身就感覺非常榮幸了,能聆聽各位編輯老師的指點,更是倍感難得的機會了,而且能在這個會議上發(fā)言,就更是欣喜
而激動了。作為一名業(yè)余通訊員,在這里介紹經驗是談不上的,但是能談談我個人在新聞采訪和寫作中的一點心得與各位老師、同仁交流,也是讓我殊感榮耀的一件事情。
我本人是一名中學教師,業(yè)余愛好新聞攝影,很多時候是隨心所欲的拍攝,沒有什么目的,后來在一個朋友的建議和指點下,有意識的拍攝新聞圖片。
首先,我覺得作為新聞攝影的通訊員必須是一個有心人。
記得我剛開始拍攝新聞照片時候,用心的確不多,這可能與一個攝影者的技術無關,主要是我們業(yè)余通訊員的心理問題,因為我們不知道正在拍攝的內容是不是能發(fā),有時候等到新聞照片發(fā)了,你才看出當時拍攝的時候要是再用心一些,可能會拍得更好。例如我拍攝的新聞組照《鎮(zhèn)安板栗好紅火》,當時慌里慌張的拍攝下來,投給報社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里,沒有想到就成功了。后來發(fā)表在商洛日報的一版,看著這些發(fā)表的照片,反思了很久,想想要是覺得一定能發(fā),我會咋樣拍攝,肯定比原來的效果要好。
還有我拍攝的《桂花扮靚你的家》,當時只是覺得自己對這個買桂花和賣桂花的各種人感興趣,走上去就拍攝,結果出來后,看見背景很亂,人物表情和動作很不協(xié)調。反思后是我的拍攝角度有問題。
有了上兩次失敗的經驗,我在后來的拍攝中,如感覺不是很特別的新聞事件,就不急著拍攝,先和拍攝對象交流,表達清楚自己的意圖,再留心周邊環(huán)境,選擇拍攝時機,用心拍攝出自己滿意的照片為止。我在采訪和拍攝街邊賣布鞋、鞋墊的婦女時,我先不說采訪,上去先交談,結果一說人家還是我的老鄉(xiāng),感情就親近的多了,后來采訪和拍攝就順利地多了,而且采訪的深度也得了到保證。我個人認為一副好的攝影作品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畫面要有沖擊力,力爭用圖片告訴讀者一個故事,第二畫面要簡潔,把干擾主題的東西全部裁掉,第三圖片要有動感,抓住事件發(fā)展的高潮瞬間,人物表情真實生動。
有關采訪報道心得體會3
剛接到這個暑假作業(yè)的時候,我十分苦惱.因為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訪,另外我家遠在遼寧.如果這個作業(yè)是在學校期間布置的,我想我會完成的很好.就是這樣一件讓我一籌莫展的事情,卻讓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決了.我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務,而且還受益匪淺。
采訪前我通過各種關系了解了校友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其次我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方式,搜集了大量與采訪有關的資料。這樣我可以在了解采訪對象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提問及采訪技巧來使此次采訪順利的進行,從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20xx年畢業(yè)的她,已經工作8年了,現在也已經是2歲孩子的媽媽,但當我問及她的大學生活,從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覺到她心里的那份快樂與幸福。"大學生活是難忘的,值得回憶的"她肯定的說。隨后她回憶江財的校園,一草一木,問我學校的變化,就這樣,我們的談話在回憶與現實這八年的對比中開始了。
清晨湖邊的瑯瑯讀書聲,中午食堂里擁擠的打飯場景,還有夜晚宿舍的臥談,這些都是我們的共鳴。當我說起江財的變化時,學姐露出驚訝和羨慕的神情,說"條件是越來越好了""什么時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師,那里的花草,我住過的宿舍,我走過的江財的每一條路。都是回憶。""憶往昔"的開場,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打開了被采訪者的心。回憶就像老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腦海里是江財的過去,我的話語中是江財的現在,就仿佛我們做了一次時空的轉換,我回到了過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帶回了母校。
不知為什么,突然在想:三年后,我真正的離開了江財,會是什么感覺,什么心情,悲傷?喜悅?戀戀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憂參半吧!但有一點我敢肯定地是,我不會忘記,我的大學生活,我的老師同學,我的母校。不論我在哪里也不論我在干什么,我依舊是江財人。也許兩年,也許十年,抑或是更長的時間,我才會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財的變化,我希望聽到令我驚訝的消息,就像現在學姐的表情一樣,為江財的進步而驕傲,也為自己曾經是江財人而自豪。
接下來,我就開始提問我最關心的話題了。學姐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女人來講,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問的是這樣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嗎?與她上大學時候的夢想,以及大學畢業(yè)時的夢想是一樣的嗎?她沒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說理想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堅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現實。也許你會說你可以堅持下去,但有些時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能簡單的說說你的理想嗎?簡單的談談大學剛畢業(yè)時的理想就行。""大學剛畢業(yè)時,說實話我很矛盾,一點也不興奮,因為我在考慮留在南方還是回來(回遼寧),江財在南方還是很好的,所以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現在南方找找工作,闖一闖,因為還年輕,我想有我自己的事業(yè)。但我的父母是反對的,因為我是獨生女,這四年在南昌我們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時候見面,他們說很想念我,并且我一個人在南方他們不放心,南方那邊沒有親友,就只能我一個人,他們堅決不同意。一直勸我回來。在加上我沒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終,我還是妥協(xié)了,我回來了。""你我一樣,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慮到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會有更好的發(fā)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著職業(yè)規(guī)劃是沒有用的呢?理想會被現實打敗?"我繼續(xù)追問,也不全是這樣的,如果當初我回來后的情況很糟糕,也許我還會去南方追尋我的夢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現實的差距,一直在提醒著你的人生是否偏離了軌跡。也許你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會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是規(guī)劃的作用。"
暑假過后,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學生,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這次談話讓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讓我知道了該做什么,該注意什么。大學學什么?總結一句話就是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進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采訪報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參觀小學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12-08
參觀酒店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02-18
村官創(chuàng)業(yè)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10-18
軍訓心得體會_軍訓心得體會08-22
成長的心得體會,成長心得體會11-10
法規(guī)心得體會心得體會06-12
心得體會 企業(yè)培訓心得體會05-29
出差心得體會 出差心得體會06-08
心得體會 學習ps心得體會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