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1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quán),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溃泷{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2
初夏像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說笑就笑,說哭就哭。剛才還是艷陽滿天,火紅的太陽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著大地,熱得奔走的人兒臭汗淋漓,不一會兒,天空中飄過幾片烏云,空氣悶熱,轉(zhuǎn)眼“嘩嘩嘩”下起了雨。雨不見得很大,但是很密,飄飄揚揚。
哦,端午踏著舞步輕快地來了。
走過鄉(xiāng)村,每家每戶忙碌著,歡聲笑語。一陣水汽從鍋里漫開,那種醇醇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嗯,清香、誘人,那是粽香,濃濃的糯米味裹著淡淡的粽葉兒的清香。
來到城鎮(zhèn),蓄滿水的河道上,有節(jié)奏的哨聲、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十幾條龍舟蕩漾在碧波里。龍舟上,十幾個青壯漢子,揮舞著手中的漿,喊著號聲,奮力向前進發(fā)。
眾所皆知,端午的由來,起源于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wù)。主張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nèi)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3
三峽大壩這舉世聞名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大推進了中華民族的強國理想。時至今日,三峽蓄水整整三年了,百萬移民都已搬遷走了;厥滓泼駳v程,從走出故土,重建家園到奔向新生活,一幅幅動人的畫卷中升騰出厚重而又瑰麗的三峽移民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震撼著我的心靈。
“一步三回頭,告別故鄉(xiāng)”彰顯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情懷
三峽工程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強國理想,1992年4月,全過人大通過了三峽工程的決議。這意味著我省`重慶市和21個區(qū)縣的百萬移民將親手拆掉祖輩修建的房屋,親手毀掉一代一代賴以生存的田園……
盡管含著熱淚,后靠移民還是離開肥沃的故土,把新家建在脊薄的山梁上,盡管一步三回頭,但外遷移名還是帶著家鄉(xiāng)的泥土和對親人的思念,奔赴當陽枝江等地建設(shè)家園。
處處涌出移民創(chuàng)業(yè)精神
移民們一錘錘拆去舊家,又用那勤勞的雙手建起新家。如今飛船而下,只見庫區(qū)兩岸幢幢新樓拔地而起,座座橋梁跨江而過,條條大路八達,柑橘產(chǎn)業(yè)帶,名優(yōu)水果產(chǎn)業(yè)帶等羅羅棋布。
“寧可苦自己,決不負移民”書寫移民干部的精神
我常常被這樣的場景而打濕眼睛:我縣移民百姓遷祖墳時,干部給移民當孝子;干部幫助移民百姓抬石頭;移民百姓外遷時,干部們扶老攜幼,依依相送。
這就是一名基層干部所具備的精神。他們?yōu)榱艘泼癜傩,卻使自己受著平常人不能承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
屈原那偉大的精神在我們后人的身上得到了發(fā)揚和禮贊,使屈原精神永垂不朽。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4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但直到現(xiàn)在,對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后,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并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后每年的這一天,當?shù)厝罕姸家e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劃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jié)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zhí)著追求人生的永恒、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guān)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正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著淚,分擔著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jié)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5
屈原,千百年來,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紀念他。可是,我卻并不覺得他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說,我對他很不滿意。人們,正是因為他的才學,他的許多對國家有益的意見而紀念他,可我,卻不能忘記他的一個致命的.缺點。
當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歡,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終。雖說,他是為自己抱憾,為自己的才華無人應(yīng)答而自盡,但是,我想問一句,他這種行為正確嗎?“跳江”,這是一種正確的反抗方法嗎?縱使他一心為國,才華橫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許你會說,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為了國家,大膽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議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說他無膽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對于國家興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對于種。種打擊后的'放棄。跳江代表著他對一切都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已拋入九霄云外,他面對這個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頭腦、才華、忠誠,又有何用?他的這一舉動,真是讓人失望無比,一個人,如果對待事情只有絕望,沒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偉業(yè)?跌倒1次要從第2次爬來,跌倒2次要從第3次爬起來……跌倒100次要從101次爬起來。屈原雖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終沒能堅持下來,他沒有堅信著自己總有一天不會再“跌倒”,會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這樣,他失敗了。僅僅留下了那樣一篇《離騷》,絕唱千古,書寫著他一生的遺憾。
雖然人們一直贊揚著他,但是,我贊揚他的忠心為國,也鄙夷他的放棄懦怯。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6
回首遠望這條坎坷的道路,才發(fā)覺一路走來的中化文化飽經(jīng)滄桑,在歷史的小徑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滄桑的中華文化將人們引領(lǐng)到記憶的深處,將往事悉悉數(shù)過。萬千的感慨從心底由然而生,但腦海中沒有足夠華麗的辭藻來抒發(fā)心中的感慨,只能將記憶駐藏在思想的某個角落里。
在冥思遐想之時,思想的腳步偶然間觸到屈原文字。當我駐足欣賞的時候,不覺間被他華麗的文辭所吸引,也深深地感悟著屈原的那顆赤子之心。
他那種獨具特色的風格閃躍在字里行間,令人久久不能釋懷。于是慢慢地開始欣賞起屈原這個孤寂的詩人,為他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漸漸地,就把他當作我們迷惘的文學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啟明星,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初讀屈原的作品,覺得難以了其大旨。而后來才深入分析那些詩句,仔細地聆聽著屈原內(nèi)心寂寞的聲音。
偶爾會在時間的罅隙里瞥見屈原孤獨的身影和簡實的文字。然后就閉目回憶,將塵封已久的記憶又一次開啟,瀏覽著那些熟悉的文字。
在那黑暗的年代里,能像屈原一樣保有本心的人確少之又少。舉世皆濁惟吾獨清,舉世皆醉惟吾獨醒。在歷史的乎板舞臺上,即使只有自己獨自演繹,他也依舊義無反顧地邁步向前,讓歷史的記憶中留下自己深厚的腳印。
無論如何,屈原永遠作為一個名垂青史的偉大人物鐫刻在我們的腦海中。并且永遠會以他為榜樣,以他的高尚品格作為行動的準則。
感悟屈原,感悟燦爛的中華文化,開啟塵封已久的記憶,隨著時間的腳步再次行走在歷史的道路上。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7
屈原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劇中,第一幕的時候如果沒有秦國丞相張儀和楚懷王的寵姬南后這一陰惡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許會一直長久下去。而從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這也為第三幕的結(jié)局做下了一個鋪墊。
第二幕,朝廷的陰險與爭紛使屈原免職。從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謀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詐。一個人如果真心報效國家,在遇見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詐小人時,所用的不應(yīng)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無可奈何。他沒用智謀反擊,使他們離開這個“平臺”中,而不再受此威脅。因為即使小人一次失敗,難免不會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三幕,因為靳尚等人的誣陷,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從這里也看出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實也不應(yīng)該這樣說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會失敗。但從這一點也可以說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奸臣關(guān)系拉擾卻不做謀害國家利益的事,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么?
在第四幕,屈原的堅貞不屈直得感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值得贊賞。但是,這明知徒勞卻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說是做最后垂死的爭扎,但楚懷王卻并不信任他。但此時也為楚懷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結(jié)局做鋪墊。
最后結(jié)局悲慘結(jié)束:死了嬋娟,做了逃犯。這就是屈原忠心換來的結(jié)局,無數(shù)的酸心和無奈。一個人又怎么敵得過這滿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貪昏頭腦的君王呢?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8
穿越歷史的迷霧,遙望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羅江,隱約可見一位步履蹣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于江畔,他一臉的疲憊與滿面的塵灰難掩肅穆與莊重之色,而那雙盛滿了滄桑與迷茫的濁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時候卻難以抑制地涌出了大滴晶瑩的淚水。
天地之間一片渾沌,人人緊閉雙目,不愿醒來面對國家的衰敗。貴族們醉生夢死,緊抓住權(quán)勢與財富不放;百姓們水深火熱,漸漸消褪了往日的笑顏。舉世之間,唯有他一人保持著清醒與正義,但這清醒只能帶給他遠多于常人的痛苦,而對這個已入膏肓的國家毫無用處。如今已國滅家亡,空留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義?唯有用這清白的身軀血祭故國,才能消除內(nèi)心的痛楚啊!于是,這位對于兩千三百年后的我來說顯得過分神秘與孤傲的詩人高聲吟著“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的詩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結(jié)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輝但悲壯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后便恢復了平靜,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來。它給了詩人想要的安寧,而詩人留給它的則是一則龍舟傳說與一卷離騷古辭。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個兩千多年來為人們傳頌與紀念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騷體,開創(chuàng)了楚辭的先河。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與精神財富。他的偉大,光耀千古,“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但是,這是專家們的說法。在既不了解歷史也不欣賞楚辭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個孤獨的靈魂,一個中國文人的精神圖騰。
屈原是孤獨的,他是一個貴族,有著與生俱來的高貴與驕傲。他博學多才,機敏善辯,精通政治,滿懷興國的熱情。他聰明過人但卻十分天真,他沉浸于興國大業(yè)中卻忘了籠絡(luò)權(quán)臣,終致讒謗之禍。他的高潔使他無法容忍丁點兒臟污,于是他從此再也沒有再進入廟堂,再也沒有機會去實現(xiàn)他的理想。他的滿腹怨憤為中國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卻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國家。無論是在昏聵無能,喜聽饞言的楚王身邊,還是在普遍信奉“與世推移、和光同塵”消極處世觀的國人那里,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誰聽?滿腔的熱忱無處傾訴,他只能在流放地的凄風苦雨中苦吟詩篇,以稍減內(nèi)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凄涼悲苦,但他的精神卻能光耀千古,為歷代文人所稱頌。他最終獻身于故國,卻因此不再屬于那個搖搖欲墜的國家、那個晦暗血腥的時代,而屬于永恒的歷史。他知識淵博、情感豐富、滿腔熱血、懷抱理想、嫉惡如仇、蔑視丑惡、攻擊起來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協(xié)。他處處不合時宜但卻始終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這是一個中國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個生命體,而是一個被無數(shù)代有氣節(jié)的文人賦予了各自精神氣質(zhì),深深崇拜的圖騰。
楚國是一個充滿神話的國度,而生長于斯的屈原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神話。他是一個天真而純潔的神靈,無法生存于這險惡的人世。他的到來,仿佛只是為了向人們展示神秘的古楚風情,為中國以莊重為基調(diào)的文化壁畫上添一抹無法復制的鮮亮色彩。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9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們所懷念,我也不例外。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偉大的人物,將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佩戴花花線、荷包,喝雄黃酒,還要吃粽子和賽龍舟,這種習俗已經(jīng)連續(xù)了兩千年之久,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jié),贏得了后人對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為他一定能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吹竭@里,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從而在楚懷王面前造謠,說屈原的壞話,令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絕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關(guān)心著楚國的一切。
當楚懷王決定與齊國絕交時,屈原不顧自己已經(jīng)沒有了官職,窮困潦倒,毅然決定親自去齊國說明,但是,齊國已經(jīng)沒有人相信他了,他無功而返,傷透了心。后來,楚懷王又放走了秦國人質(zhì)張儀,更令屈原悲憤不已,不顧自己的處境,徑直去宮里參見楚懷王。但是,做出來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把屈原徹底流放了?蓱z的三閭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還是一片赤誠,把整個的心思放在了對國家的挽救上?墒鞘虑椴⒉幌袼M姆较蛉グl(fā)展。結(jié)果是,不久秦國便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國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在絕望和悲憤之下,高聲呼喊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投進汨羅江,自盡了。這更令我悲傷不已,感動不已。悲傷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去世了。感動的是因為屈原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但是,正因為這樣,讓我認為屈原并不應(yīng)該死。如果他聽了漁夫的勸告,能夠忍著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鋒芒畢露遭人嫉恨,楚國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錚錚的屈原終究是忍受不了內(nèi)心的痛苦,投江自盡,讓楚國再無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頌屈原,又一個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我不由得深深感嘆:屈原之死,悲哉!壯哉!惜哉!真可謂是: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10
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記載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獻。這篇傳記通過對屈原一生事跡的描述,歌頌了屈原熱愛祖國,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質(zhì),同時也贊揚了屈原在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他“博文志強,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曾經(jīng)得到楚懷王的信任,24歲任次于宰相的官職:“左徒”,在朝廷內(nèi),參與國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賓客,他主張改革內(nèi)政,任用賢才,東聯(lián)齊國,西抗強秦,但是,由于小人離間,楚懷王聽信了上官大夫的誹謗,不但疏遠了屈原,而且轉(zhuǎn)而親秦,使屈原的聯(lián)齊政策終告失敗,光明正大,正直無私的屈原,誠信而被懷疑,忠誠而被誹謗,懷著滿腔義憤,寫出了《離騷》這部偉大著作,他的志向高潔,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懷沙賦》,懷中抱石,投汨羅江自殺,屈原的自殺,表現(xiàn)他對楚國熱愛,表現(xiàn)他潔身自好的志趣,同時也表現(xiàn)他對楚國朝廷抗議到底。
屈原是我國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終與親秦派作不懈的斗爭。
1953年,屈原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會號召全世界人民都紀念他。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11
屈原的精力不是"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而是"高度的精力自發(fā)"。"申遺"樂成后它已經(jīng)于上年景了法定節(jié)日。端午節(jié),讓我對于它孕育發(fā)生些須聯(lián)想:我以為,屈原的精力不是"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而是"高度的精力自發(fā)"。何故然?大凡傳統(tǒng)節(jié)日,必有其奇特的精力內(nèi)在儲藏此中,不然,它不成能傳播直到現(xiàn)在。因端午節(jié)這個節(jié)日與作為奇特人格符號的屈原和作為特色食物的角黍和龍舟等平易近間想象接洽在一路,故,其精力,無非就是屈原的精力——端午節(jié)的精力就是屈原的精力。那末,屈原的精力又是啥子呢?受教本和言論宣傳和平易近眾質(zhì)樸思維的指導,絕大大都神州人自小就對于屈原的精力形成為了同一的熟悉——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熱愛自己的國家"的最大程度就是如屈原那般愛到"死"。至于其它精力如人格自力、同情平易近眾等,僅只是其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的粉飾罷了。
家喻戶曉,這是個主流的根深蒂固的有關(guān)屈原精力的不雅點。我要說,這個不雅點是紕繆的——真實的屈原精力其實不是所說的的"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既云云,那末,真實的屈原精力是啥子呢?我以為,真實的屈原精力是一種高度的精力自發(fā)。它就蘊含于婦幼皆知的"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這句千古絕唱之中。同時代的人全都胡里顢頇——精力沒有真正醒覺——而單單屈原本身一清醒,它申明的恰是,屈原是1個精力高度自發(fā)的理性的成熟的個別。正是以,屈原才具備了與其今世人判然相另外人格魅力:。堅決拒絕"哺其糟而啜其醨"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12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guān)于端午的種。種傳說,又再現(xiàn)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guān)于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羅泊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zhì)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后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guān)于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羅泊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尸體,于是后人為寄哀思,于此日蕩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huán)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上磳⒄胬砬蟪觯韵缺几跋娼,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zhuǎn)眼即逝。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13
在中華民族悠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他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歷史的星空,是他們支撐起民族的大廈,傳承著人類的文明,屈原就是其中的一顆。
屈原,出身楚國貴族,一生忠君愛國、廉潔奉公,是我國古代士大夫與文人精神的寫照。他熱愛祖國,同情人民,“恐皇輿之敗績”,“哀民生之多艱”。他廉潔無私,忠貞不渝,以香草為伴,以圣賢為師,重“內(nèi)美”,重“才能”,重“修名”。他敢于斗爭,勇于求索,不畏權(quán)貴,一心為人民謀福祉。當他年輕的時候,秦國侵擾楚國疆界,他當機立斷組織當?shù)厍嗄攴纯骨剀。遭受讒言而被流放,還是心懷故國,赤膽忠心。他寫《橘頌》,贊揚“受命不移,獨立不遷”的高風亮節(jié);他寫下《招魂》《國殤》,表達他矢志不渝的愛國憂民之情;他寫下《離騷》,潔身自愛,一片赤子之心可昭日月,奠基浪漫主義文學詩篇;他知難而進,奮不顧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秦國攻占郢都,頃襄王攜帶一幫奸臣避難陳城時,62歲的屈原見故國沉淪,一腔愛國熱情無法釋懷,終于懷石投身汨羅江,給他的悲壯人生畫上了一個巨大的驚嘆號!他的人格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
如今,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屈原精神無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幟。在當下新肺疫情肆虐的時期,我國大地上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帶有屈原精神的杰出人物,他們果斷抗擊疫情,不顧生命安危,不畏病魔攻擊,誓死保護病患脆弱的生命,譜寫出壯烈的抗疫史詩。你看,一批批支援武漢的醫(yī)務(wù)工作者,正值青春年少,卻剪下了烏黑的秀發(fā),穿上沉重又臃腫的防護服,帶上沉悶的口罩,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卻仍然要在各病房間來回穿梭,有的累倒在崗位上,還有的付出了生命。這些可敬的醫(yī)務(wù)工作者們,明知道可怕的后果,但毅然與病毒做對抗。這些受屈原精神激勵的炎黃子孫,就像白紙黑字上一枚枚鮮紅的指紋,染紅一面面鮮艷的紅旗,在抗疫前線隨風飄揚。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屈原,不僅是荊楚大地上的一個精神符號,更是神州大地上閃耀的星光!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14
汨羅江邊,殘陽如血。一個高大的背影臨風而立,礦野無邊,孤憐而沒落。驀地,他仰天長嘆"世人皆醉我獨醒"只是心醉醉的心碎。猶記,那一刻抱石投江,哀傷猶如隔世。屈原為自己找到了歸宿,為人民靈魂的覺醒與奮起現(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
倚望江水,耳畔仿佛傳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吶喊!當縱身跳起的那一瞬間——雷為你而轟響、電為你而狂閃、江為你而咆哮……你沒有淚水,沒有拖泥帶水,只有狂風、閃電、風暴般堅強的意志!你欲用自己單薄的生體去抵擋與喚醒無邊的黑暗。但,失敗了。而在你身后仍然有無數(shù)同你一樣有著堅強意志的人,繼你只后他們無不時時刻刻為著廣大人民利益去與黑暗勢力做著艱難的斗爭。你手帶刑具,頸系長鏈,腳套鐐鏈,披散著頭發(fā),雖步行受限,擔心早已隨理想飛出九霄云外,飛到百姓的身邊去了!你的感嘆激起了世人奮起向上的波濤,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并沒有忘記你,你的灑脫離去,給愛你的人留下了傷心與難過,他們將你去世的那一天叫做端午節(jié),每年的那一天他們乘著龍舟用葉包上糯米煮好(粽子)撒到江里給魚兒們吃,希望它們不要吞噬你的肉體。這個紀念活動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執(zhí)行著這項"使命"。
漸漸地人們將吃粽子拋粽子形成一種習俗,每到這一天吃完拋完粽子,人們都要賽龍舟,這意味著人們生活好了,千百年來中國無數(shù)愛國人士的愿望實現(xiàn)了,我們應(yīng)該感到自豪和驕傲?桑厥自谕,我們?yōu)槭裁匆^端午節(jié)?為了紀念屈原。我們?yōu)槭裁匆o念他?因為他跳江了。他為什么要跳江呢?因為他愛國,不希望看到國家的衰亡與百姓的痛苦,希望通過他這一跳喚起人們的無知。是。】涩F(xiàn)在的我們沒有戰(zhàn)爭、沒有壓迫,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那么我們要怎樣去愛國呢?愛國是從心理發(fā)出實踐于生活中的,不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看電影。愛國并非只是"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還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禮貌待人使我們國家成為友誼之邦;團結(jié)奮進讓我們國家戰(zhàn)勝一個個大災難。你撿起一片垃圾,我不破壞一片綠蔭,這不都是熱愛我們供用的家園——祖國嗎?
端午節(jié),在紀念屈原之后我們應(yīng)當做點什么?學習屈原的精神,我們更要"愛國、明理、誠信。"
【屈原精神的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作文01-04
端午節(jié)屈原精神演講稿04-13
繼承屈原的愛國精神作文550字10-04
高中端午節(jié)屈原精神演講稿03-07
紀念屈原愛國精神端午節(jié)演講稿08-05
屈原簡介12-07
屈原的詩07-29
屈原經(jīng)典詩句11-11
屈原的詩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