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通用9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1
我參加了20xx部編教材網絡培訓會,聽了張老師和李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聽完課后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重新翻閱教材,認真思考了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學,F將我這次培訓的收獲與體會總結如下:
打開新教材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56個民族孩子的圖畫,這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圖,圖片的類型豐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幼小銜接,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美感的陶冶。第一板塊我是中國人,第二板塊我是小學生,第三板塊我愛學語文,這一板塊讓學生了解在語文課堂上有哪些教學內容。
新教材的課程調整為先識字再學拼音,這也是幼小銜接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識字的重要,本冊教材中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的比例,例如第一課《天地人》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滲透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個新的板塊,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閱讀納入了課程中,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們把閱讀中的所思所想與大人分享,這是一種趣味式分享,而不是說教式分享,在親子閱讀中應減輕閱讀難度,增加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真正享受閱讀。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增加教學趣味性。把插圖編成故事,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比如:在拼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給孩子們講故事,引導高能力的學生自己編故事。將本課所學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在課文教學方面,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幫助他們來理解課文內容,比如《雪地里的小畫家》將每個動物的腳印直觀的呈現出來,有助于孩子們的理解。課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語文有效的教學,更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2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出臺,出現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學習任務群、質量標準……這對我們語文老師來講是理念的更新。無論是哪種,我們的孩子學語文,總要從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中來學習和運用語文,形成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這就離不開一篇篇課文。所以今天我想談這樣一個話題:用課文教語文。踏踏實實用好每一篇課文,發(fā)揮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功能與育人價值,孩子們才會愛上語文,學好語文。
我們現行的教材是文選型教材,文質精美。不但具有原先的閱讀價值,而且被賦予了獨特的教學價值,所以語文教學要教課文本身潛藏的語文概念,包括語言文字、讀寫方法、文體思維、審美意識以及價值觀念等。我們要確立用課文教語文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發(fā)揮語文教材的教學功能和育人價值。
一、存在問題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經常有三個問題
1、教課文,滑向了泛語文的深淵
第一個問題是教課文。我們經常把課文誤當成教學內容,將課文中的思想內容當成語文教學內容。課文寫什么,我們就讓學生學什么,于是就滑向了泛語文的深淵。忘記了語文學科是一門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課程,是要學習語言運用的方法和原理。
2、做習題,陷入了應試的泥潭
第二個問題是做習題。將課文后面的練習題當成教學內容,只求正確答案,不問讀寫過程,陷入了應試的泥潭,偏重于讓學生做題、刷題,這些都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3、講要素,異化成了教知識
第三個問題是講要素。統(tǒng)編教材提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方式,很多老師在教課文時就圍繞單元的語文要素,學課文中的閱讀要素、寫作要素,然后拎出來一個一個地教,分門別類地講。這樣可能會脫離學生的生活語境和語文實踐的需要,異化成了教知識。
文選型的教材,我們對上述的三個問題要引以為戒,不能教課本,更不能異化成做習題和講要素,那么我們怎樣正確地運用語文教材去學語文呢?
二、課文功能
王榮生教授在《語文課程基礎》這本理論書中指出: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是三個不同的內容。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語文課程的內容主題以及組織和呈現方式,它是結構化的。以往的語文課程標準沒有課程,只有課程目標,用課程內容來“規(guī)定教什么”是一個難題。教材內容就是“用什么來教”,現在我們是用課文來教。課文不完全是教學內容。課文中的一些語文元素才是真正的教學內容,是需要語文老師通過解讀文本來進行發(fā)現、凝練以及確定的。理清了課文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才能準確地定位課文的教學功能和用課文教語文的實踐路徑。
1、立足例子“舉三反一”
“舉三反一”就是在一篇篇課文里藏著的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律,是通過多個例子來揭示的。你讀了很多篇課文,才知道原來文章是這樣運用文字來表達的。比如說我們讀古詩,通過讀了許多五言、七言律詩,體會古詩的音律節(jié)奏是什么。語文學習也是通過一篇篇文章,歸納類似的語言現象,發(fā)現其中的語言運用規(guī)律,這叫“舉三反一”。“舉三反一”是兒童學習語文的基本邏輯,孩子認識事物都是這樣的。比如貓,通過看到大貓、小貓,各種顏色的不同的貓,在一只只貓的接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抽象思維概括,最終確定這就是貓。學習語文與數學等理科不一樣,數學等理科是先有一個公式,原理講清楚透徹,然后學生運用這個原理去解決問題,這叫“舉一”。但是語文學科沒有這樣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它只有兒童語文經驗的積累,“舉三”是豐富兒童的語文經驗,“反一”是生長于個體的語文知識。所以我們提倡要多讀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自然對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就有了自己的認知和領悟。
2、用好例子“觸類旁通”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讀法,因為不同的文體背后有不同的思維。比如詩歌是以想象、聯想為主導的思維方式,那么詩歌閱讀一定要用形象思維,才能辨別什么是詩的語言,讀出詩歌的語言韻味;而議論文或者說明文是理性的邏輯思維,那么在閱讀時就要運用理性的有條理的邏輯思維來閱讀。小說的閱讀重點是故事情節(jié),所以需要預測與推理,才能從情節(jié)與細節(jié)中讀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用意;散文重在情感的體驗與還原,才能從人、事、景物的描寫中讀懂作者的心思、作者的情感。所以“觸類旁通”就是要把課文的例子進行分類,一類一類地讀,發(fā)揮好例子的類化學習功能,觸類旁通,學生就越讀越會讀。
3、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語文學習要重視例子,但是不能停留于例子。例子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的起點,讓學生從讀與寫兩個方面進行拓展。
一方面沿著課文的例子要讀開去,越讀越廣泛。比如讀《刷子李》不過癮,你就可以讀《俗世奇人》這本書,既豐富了精神世界,也熟練了閱讀技能。另一方面是照著課文的例子寫,運用例子中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甚至創(chuàng)編。比如你讀了課文,也可以像馮驥才先生一樣,將生活中特點很鮮明的人物寫下來,既提高了認知能力,又提升了寫作水平。這就是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三、教學要義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按照單元的方式來編排的,有的是按照課文的題材組合的,也就是內容;有的是按照文體組合;還有的是按照讀寫要素來組合的,比如閱讀策略單元和寫作單元。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課文的教學功能,從單篇課文入手,緊扣教學的關鍵點來教,不求完整,但求充分。抓住單篇課文中最有價值的關鍵點,集中讓孩子學充分、學透徹,同時也要看到單元的訓練點。當我們的關注點是著眼于孩子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不是應試時,就會發(fā)現孩子一個單元學一點,學生的整體語文讀寫能力就是完整的。
1、對準“這一類”
一篇文章的教學內容,找到相應的教學核心目標,圍繞這一類課文的文體特點與讀寫要素確定單篇課文的內容落點以及教學的實踐,然后可以嘗試將單元幾篇課文的教學的順序重新排列。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6單元中三篇課文都是講父母之愛的,都是運用典型場景和細節(jié)來表達感情,單元閱讀要素是“體會場景和細節(jié)中的情感”。我們根據這個要素就可以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落點。《慈母情深》的落點在“母親掏錢給我買書”的場景,用反復的手法聚焦母親“直起背,掏出錢,彎下腰”三個細節(jié),進而表達情感。《父愛之舟》的落點在父親為“我”做的一切生活小事,聚焦在那只小漁船,用了象征手法。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落點是父母對“我”寫詩的不同態(tài)度,用了對比手法。三篇課文的細節(jié)和寫作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把握每篇課文的落點,然后教學按照由易到難,從讀到寫的學習邏輯,再來重構單元教學。
2、參透“這一篇”
每篇課文的教學落點怎樣準確把握呢?
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由表及里。由字面的意思到字面背后的含義,需要學生去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和思想感情。第二個方法叫由意及言。課文的語言形式及文本結構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教學的要義就是要學生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謀篇布局的策略,領會語言的魅力,所以語言與結構、語言與形式是語文教學需要著力的兩個教學支點。第三個方法叫由文及人!拔摹笔钦n本,“人”就是我們讀到的作者。學生通過讀文章,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例如老舍先生《貓》當中的小腳印,在他眼中是一朵朵小梅花,透過這篇文章看到作家的生活情趣,我們要像老舍先生一樣來去愛生活,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3、上好“這一課”
教學要義第三條就是上好這一課,需要抓住三個點。
一堂課首先要確定起點,即確定學生閱讀這篇課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經驗,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因為孩子的起點都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把握我們的共性。
第二個,確定目標。這篇課文70-80%的內容學生可能知道,那么接下來的20-30%內容,老師究竟讓孩子怎么關注、怎樣理解,難點在哪里,突破點在哪里?學完后,語文能力、觀念,還有品格等方面,學生可能有哪些變化,老師怎樣才能夠把握這種提升?這叫終點。
第三個,確定關鍵點,即學生學習這一課可能會遇到的學習障礙。比如讀不懂的地方、體會不到的地方、感受不了的地方,我們要提供支持,可以設置階梯式的問題、提供輔助性的資料、代表性的范文,等等。教育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每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所變化。
四、因文而教
因文而教,什么意思呢?課文是一篇一篇的,我們要思考怎樣針對這一篇課文,來教好語文,讓學生學好語文。我們可以轉換一個角度,這個“文”按照我們學生遇到的門類來進行學習。
(一)第一類:長文短教
在教材當中,安排了一些字數比較多,內容比較復雜的文章,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一種考驗,那么這篇文章怎么教呢?怎么讓學生學得更好呢?
1、長文的三大考驗:速度;記性;整體把握能力
第一個是考驗學生的速度,很多學生讀書速度比較慢,這個目的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規(guī)定每分鐘大概300字,那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概要在10分鐘之內完成。第二個考驗記性。第三個考驗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2、長文的閱讀策略:
。1)跳過不重要的生字詞,猜讀。
。2)忘記前面的一些內容,回讀。
這個在教材中它用它泡泡的方式呈現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
(3)讀完一個部分停一停,緩讀。
你讀完一個章節(jié),你停下來想一想這個章節(jié),寫了什么,這叫緩讀。
。4)讀完一段列個小標題,標讀。
列小標題,一段一個小標題,這個是我們教材當中提出來的一個策略,你要列一個小標題,用一個短句或者一個短語來標注,這樣你就能夠留下閱讀的痕跡,它可以幫助你理解,幫助你記憶。
。5)讀完全文和別人交流,議讀。
這是一種理解,可以從多個點思考。
3、《小英雄雨來》教學設計
一篇長文,我們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呢?可以設計哪些活動長文短教?我們以《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為例,這篇文章很長,三千兩百多字,那這篇文章怎么分析?
第一個活動,列一串標題。這里每讀一段,停一下,想一想寫了什么,然后自己用一個標示把它表示出來,要讀得懂、記得住。這篇課文第一個部分是“雨來水性好”,第二個部分“雨來上夜校”,第三個部分“雨來掩護李大叔”,第四個部分“雨來被鬼子拷打”……每讀完一個部分,列一個標題,當然每個孩子念的標題不一樣,然后我們老師就要比較哪一個孩子的標題更準確。我們讀過《小英雄雨來》這一部小說,原文也有一個一個的標題,也就是小說的目錄,這個小說的目錄和我們學生在閱讀中概括每一個部分的標題,有什么區(qū)別呢?小說的小標題非常吸引人,讓人一看這個小標題就產生一種好奇心,急著想去了解發(fā)生了什么事,作者列的標題為的是吸引讀者,而學生閱讀這部小說里的小標題是為了幫助他理解、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所以目的不同,所列的標題也有所不同,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線索的把握來列標題,并非只有一個標題。第二個活動,講一個故事。把標題連起來講完整、講連貫、講生動,要注意的是標題和標題之間,怎樣才能夠連貫起來。不但要注意內容的連貫,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連貫,這是考驗我們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以及語法表述的能力!缎∮⑿塾陙怼犯鶕祟},要被提示的是重要事件中的關鍵點,即課文中的出現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這是雨來能成為小英雄的精神的支柱,所以這句話是不能丟的。在概括的時候,可以省略掉很多其他內容,但是關鍵語句、關鍵細節(jié)不能省,否則主題、思想就不深刻,沒有靈魂了。第三個活動,提一個問題。哪些事證明雨來是個小英雄?這個問題從頭到尾每一個部分都涉及到。在這個過程中完善對雨來是個小英雄的理解,這樣雨來的形象就把握得更準確、更豐滿,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思考什么是英雄?從雨來這個小英雄再到知識英雄這個話題,那么孩子就從《小英雄雨來》讀下去,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故事卻有相同之處,那就是作為英雄的本色了,這樣一句話就能串起來了,能夠加速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ǘ┑诙悾弘y文易教
維果斯基提出學生學習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已有的水平,一種是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距離就其實是最近發(fā)展的區(qū)域。
1、難文的三種類型
難文是課文的理解難度高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難文有三類:第一類文言文,第二類含義深刻的散文,第三類議論文。如最難的課文——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對學生來說有三大挑戰(zhàn),第一個挑戰(zhàn)是文白相間,因為此文章的寫作年代是文言文到白話文的一個過渡階段,所以有些語句里面夾雜了文言文,甚至有文言文的語言句式,生澀難懂。第二個挑戰(zhàn)是背景復雜,《野草》完成于1924年到1926年,此時正處于魯迅人生的低潮期和革命動蕩期。第三個挑戰(zhàn)是用意隱晦,文章中運用了大量象征的手法,通過做的夢表達對現實的抨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難文的教學策略
(1)詞句熟讀:陌生的詞語、句式
多熟讀是一個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越是難的課本越是要做到熟讀。
。2)資料鏈接:寫作背景;生活經驗;名家解讀
第一點:借用寫作背景!逗玫墓适隆返膶懽鞅尘昂軓碗s,將時代背景呈現出來,孩子們就能理解了。第二點:借助生活經驗。生活中我們也有彷徨苦悶的時候,與文章共情就能遷移理解。第三點:借助名家解讀。實在讀不懂的地方看看水平高的專家名家解讀,我們可能就會受到啟發(fā)。
。3)問題支架
怎樣讓學生將難文學得透且簡單?就要借助問題來幫助學生學習。
比如魯迅先生《好的故事》提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好的故事其實沒有故事,只有一個夢,你哪里看出來這是個夢?此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結構。一開始他在讀書,后來做夢,最后夢醒。第二個問題是這是一個怎樣的夢?魯迅先生夢中所寫的兩段文字都是描述一路看到的美景,不同點在于最前面那幅畫的底色是青色的,而后面這幅畫的底色是紅色的,紅色的這個畫面更美,更有沖擊力。孩子們學過很多寫景的散文,有很多類似的閱讀經驗,能幫助他們理解。第三個問題是為什么要寫這個夢?孩子不一定讀得懂,這時需要補充寫作背景,提供名家解讀激活生活經驗。讓孩子們自己來談為什么要寫這個夢?揣摩一下魯迅先生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心境如何?他實際上是想表達什么?他為什么不直接表達而是借助夢境?這樣的層層追問,就讓孩子的思維的逐層深入,讓孩子們充分理解消化一篇篇難文。
以問促讀,讓學生形成理解思路,這個思路與作者的構思相契合,達到難文不難。
(三)第三類:群文類教
1、群文的三個層次
。1)單元組文
教材有些是按照人文主題來組文,有些是按照語文要素來組文。
(2)一篇帶多篇
選擇課本相關的多篇文章,進行了延伸的閱讀或者延伸到整本書。
。3)主題探究的多個文本
即圍繞問題解決而選擇相關的文本材料,包括非連續(xù)性文本,跨學科文章等等。在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任務群圍繞學習主題來進行,全文的主題一般都是圍繞解決問題的需要進行探究,從單篇到群文再到整本書,使學生閱讀思域不斷擴展,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進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人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單篇教學的咬文嚼字上,而應該是多篇閱讀的觸類旁通。
2、群文的三個挑戰(zhàn)
。1)速讀能力
(2)整合思維
因為群文閱讀除了讀得多讀得快以外,還要求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圍繞議題來分析或者解決問題,從多個文本中進行思考,整體把握融合理解。所以整合性的思維方式不僅是閱讀思維方式的變化與深化,更是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閱讀思維的境界,所以整合思維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促進學生思維的容量思維方法,思維品質的提升。整合思維對學生來講是一大挑戰(zhàn)。
。3)遷移水平
群文教學的范疇一般都在特定議題下創(chuàng)設開啟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發(fā)現自我實現,從一篇當中尋找閱讀或者寫作的方法,然后再遷移到第二篇、第三篇閱讀寫作當中。
群文類教的核心理念就是內化,一個方面是從多個單元的學習中發(fā)現規(guī)律性的方法,實現舉三反一。另一方面是運用單篇中獲得的讀寫方法學會閱讀這一類的文本,實現舉一反三。最為關鍵的是舉三反一和舉一反三,這兩方面是在實際中相互轉化,彼此促進、螺旋上升。
3、群文的教學策略
(1)議題統(tǒng)籌
群文閱讀可以圍繞一個共通的問題,一個大概念進行整體設計。把單篇課文中的關鍵點進行整合。議題具有聚合功能,統(tǒng)整功能。如圍繞”愛的體會與表達“主題整合了《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三篇課文。
。2)分層遞進
形成有層次有梯度的閱讀的階梯,比如將《貓》、《母雞》、《白鵝》三篇課文整合逐層遞進體會對動物的情感。在這組群文中,老舍寫貓的性格古怪,既老實又貪玩,既膽小又勇猛,既溫柔可親又冷漠無情?此撇挥懭讼矚g,其實作者這是通過正話反說來表達對貓的喜愛。《母雞》一文中,老舍說我非常討厭母雞,這是為贊揚后文母雞作為母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做鋪墊。豐子愷先生的《白鵝》是明貶實褒。這三篇文章都是將情感藏在反語中,學習這三篇文章,抓住這個特點就找到了路徑,破譯了作者表達對動物情感的一個秘密。
。3)遷移運用
在圍繞“愛的體會與表達”主題后有一個習作是《我想對您說》?梢园才乓韵氯齻活動:
第一個是“愛”的細節(jié)。從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背影等等尋找“愛”的細節(jié),體會愛的深意。再回憶父母愛自己的細節(jié),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用兩三句話寫下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的感應。
第二個是“愛”的回放;胤拧皭邸钡氖录蛘邎鼍埃噩F那個感人的細節(jié),可以回放一個事件,也可以回放兩個、三個事件,重復出現那個“愛”的細節(jié)。
第三個是“愛”的理解。就“愛”的細節(jié)發(fā)表你的看法,比如說母親經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看似很啰嗦,但是處處體現母親對孩子的愛,沒有母親的嘮叨也就難以體會到作為孩子的幸福。在細節(jié)中理解“愛”,有理有據有分寸。尋找“愛”的細節(jié)到表達對“愛”的理解,這一篇作文遷移了這三篇文章,現在我們把它整合了,這叫綜合思維,并且在一次習作當中來綜合運用,這就是遷移運用的活動設計。
。ㄋ模┑谒念悾豪穆
教材當中出現長文、難文,還出現群文,還有一類我們要注意的是例文。
1、例文的兩種指向
不是每篇課文都是例文,我們所講的例文是統(tǒng)編教材當中特別的單元,如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
閱讀單元和習作單元當中的例文教學,重在這兩例文所列的閱讀要素或者寫作要素,關于寫的原理性知識、實用性方法與指導性策略,所以例文需要時間慢慢地理解消化,更需要時間來遷移運用,所以我們提出的一個教學要求叫既要讀的透,更要用得熟。例文要讀得透,讀學理方法策略,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直含糊其辭。所謂用得熟就是從單向運用到綜合應用。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要化為我們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所以記住“讀得透、用得熟”這是我們例文慢教的基本目標。
2、例文的教學要義
一是概念理解,二是方法運用,三是圖式建構。
。1)概念理解
每個例文單元(策略單元或者習作單元當中)都會提出一些關鍵性的概念——語文大概念,其實我們統(tǒng)編教材已經呈現了一種概念:在我們學生語文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語文知識。而且在后期的學習當中,它還能夠不斷進行豐富拓展延伸。這些基本概念就像我們一棵樹的樹根,在這個樹根上面它會能夠生長出枝干、生長出枝條、生長出葉子,枝繁葉茂。所以對大概念,我的理解是在我們教材當中實際上是有的。
第一個就是新概念,是在我們這個閱讀當中提出來的。
比如說《牛和鵝》當中提出的批注,批注是一個新的概念。不是在邊上隨便寫寫就是批注。批注首先是要理解、要發(fā)現、要見解,沒有發(fā)現和見解就不叫批注,甚至是批判性的閱讀、意見,所以批注的內涵很豐富的。但是我們在教學當中,如果把它簡單化——在閱讀一段文字邊上寫下你的閱讀看法,這個就簡單簡單化了。目前對這個概念應該由淺入深,應該做一個系統(tǒng)化的一個教學,否則我以為像這種閱讀策略對孩子來講僅僅是知道而已,他不會后續(xù)的學習當中持續(xù)的運用這一個策略來幫助學生的學習,比如批注。我們?yōu)槭裁匆谥懈吣昙墸ㄟ^自覺地應用批注來預習呢,養(yǎng)成了有批注的良好閱讀習慣呢?我看很多學生都沒有啊,因為我們老師對批注這個概念窄化了,簡單化了。四年級、五年級的批注和六年級的批注,它的內涵是不斷豐富的對吧,所以六年級要不要應用批注,當然要,批判性閱讀啊,更重要的是批課文的表達方式,甚至作者的構思技巧,這種東西你讓孩子做,孩子的閱讀理解力,那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新改我們要把它單列出來進行解讀,不要簡單化。
第二個是——近概念。
什么叫“近概念”?就是相同的、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注意區(qū)分。比如我們這個教學當中出現“想象”“預測”“推測”,這三個概念初看都差不多的,都要想的。想象要想的,預測也要想的,推測也要想的,但是“想”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想象是什么?甚至和“聯想”也有區(qū)別。這些都要結合具體的課文范例,讓學生反復地比較,這就是方法。最后原理性的東西要搞清楚,就像孩子學數學,小數、分數、整數、正數、負數,都是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語文經常會出現似是而非的問題。想象,怎么才能想象?有些孩子就不會想。老師有沒有教?沒有教,就是只說“你去想象吧”。從什么去想開去?怎樣想才能有創(chuàng)意呀?從來不教。預測怎么預測,推測怎么推測?推測是一個邏輯思維。依據在哪里,往哪個方向推?其中有沒有因果關系?我們對概念的辨析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所以語文概念理解很重要。
第三個概念——大概念,我今天不展開,因為大概念有爭議,大概念就是支撐學科學習的基礎性概念、基本性概念,它是生長性的,這個不是我們隨便說說的。大概念統(tǒng)領的單元整體設計,大概念怎么來的?這是學理的考證。所以概念理解,我舉出新概念、近概念和大概念。這是例文教學第一個。
。2)方法運用
關于方法運用,方法怎么用?要把握方法的實質。比如學習提問,絕不是說隨便問的,是從課題、字詞、用意、表達方式等等,要有結構化。那么孩子對提問要有完整準確的把握,而不是點點滴滴的經驗,這個就是方法,它一定是結構化的。
第二就是表述。這個方法怎么運用,什么時候運用,用到的度,什么時候不能用,什么時候能用?方法要有使用的條件的。
第三個要梳理方法之間的邏輯關聯。我們語文學習有很多方法,提出了很多閱讀策略,我們孩子拿到新的課文基本沒策略,為什么?他不知道方法。每個不同的閱讀方法背后是閱讀思維、文體思維,文體有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思維有不同的學法。邏輯鏈條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方法才不會用。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之間有共通之處,方法是可以連成整體的,一篇課文它有多種方法的。我們老師經常是教一種方法,之后他體會這篇課文只用這一種方法。你換一種方法、換一條思路,這才能讓孩子越學越聰明。
所以方法運用一要把握實質,二要精準表述,第三要梳理。
。3)圖示建構
這里有一個新詞叫圖示。圖示這個詞是外國人講的,其實我們講的是認知結構或者叫心智模式。
比如閱讀小說《跳水》,孩子們很感興趣,但是他關注的是小說的情境,讀到小說的情境就夠了嗎?這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我們要追問一個問題——為什么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如此吸引你?或者再追問,作者是怎么構思出這么扣人心弦的小事情,他怎么創(chuàng)造出這本小說的?如果你能夠追問到這個點上,那么就觸及到了作家構思小說的認知模式,或者叫心智模式。小說《跳水》的模式是什么?很簡單,先制造一個危機,這個小孩子明明在甲板上,最后怎么上去的?它制造出了一個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就追猴子,追猴子以后就陷入困境。邏輯線條就是這么構思起來。發(fā)現了這個構思,我也可以設計一個危機。比如兩個小朋友是好朋友,一個小朋友把另外一個小朋友推下河了。兩個小朋友好好地在一起玩,怎么把他推下河了?這時候就要制造危機。這叫構思情節(jié)。這就是心智模式、認知圖式。小說《跳水》,先造一個危機,但是后來這個危機解除了。他的第二個構思——如何解決危機。危機怎么解決?猴子不可能解決危機,孩子自己能不能解決危機,前面故事情節(jié)當中出現的猴子、孩子、水手都無法解決孩子陷入危機的這個困境。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路了,死路一條,這時候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化險為夷,一定要出現一個人物——船長。船長是什么人物?是英雄。當出現一個危機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出現一個英雄。這是小說逆轉意外,讓閱讀更扣人心弦。所以船長拿著槍對著孩子說,可以跳到水里,不跳就打死他。船長英雄體現在哪里?第一是快,第二是準,第三是狠。心智模式就是構造英雄形象的思維模式。掌握心智模式,也可以構思出一個英雄。所以學生閱讀小說一定要讀到這個層面,我們的孩子才真正成長。心智成長了,超越了語文能力。這就是例文教學的要義,把握三點:概念理解、方法運用和圖示建構。
3、例文的教學策略
我們簡單的列一下例文教學策略。
第一個策略叫由個而類,由一個個例來涉及到這一類文章怎么閱讀,有點群文閱讀的意味,這里我就不再贅述。
第二個叫由仿而變,例文當中所列的讀的方法在實踐當中轉化。第一個階段叫模仿,就像做練習題一樣。第二個階段叫熟練,做語文練習和數學不一樣。數學一道例題掌握一個方法,然后做三道習題,練熟了,再給你練習三道變式題,你就去運用,那么這個原理、公式就能成為自己的東西。語文經常是這樣,只有一道題,練完就結束了,根本沒有掌握。我的建議是模仿+熟練+變式練習。
第三個叫讀寫互逆,就是如何寫的方法,讀與寫相互可以轉換的。在策略教學當中,學生學到了提問。寫作當中要不要提問?當然要提問。《難忘的一節(jié)課》用提問的方法能不能來構思寫作?當然可以。難忘的一節(jié)課,什么課?這節(jié)課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難忘在哪里?為什么是難忘的?這些問題就能夠把這篇文章基本的構思思路推薦出來了,所以讀寫是互逆的。
最后一個叫由人及己。例文教學里的例子是作家的,人家寫的文章,但是讀者要讀到自己。例文所涉及到的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策略,一定要和我們孩子已有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進行勾連。這個方法對我們來講是不是新方法,新在哪里?與我們已有的方法相比,哪里是相似的,哪里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提出三條:激活已有的讀寫經驗;體驗新方法與我們已有經驗之間的差距;嘗試運用新方法改造自己的經驗。這樣,例文才能真正發(fā)揮例子的功能,才能根據這一篇形成對一類的學習經驗。
所以對于語文書例文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和寫作單元),我們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要稍微慢一點,多花點時間讓孩子把例文中閱讀和寫作的原理、方法慢慢領悟,逐步運用。這個時間應該留給孩子。
今天講用課文教語文,針對教材中的長文、難文、群文、例文這四種類型,我們談了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我們這四類文章的教學策略。每位老師要真正把握這每篇課文的教學價值,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用課文教語文。要更進一步用于發(fā)展人,我們教語文不止就到此為止。教語文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學生為本,不是以課文為本,從課文轉向以人為本,這是我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大的理念轉型。后續(xù)我們再來探討在任務群視野中,如何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課文育人功能,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任務單元和課文的學習任務。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3
20xx年x月x日,我參加了部編本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fā)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了熊寧寧等各位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自己才對一年級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
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師主要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剛開始我對教材的認識沒有那么的精深,不過聽了專家老師的`詳細分析,知道了新編教材在內涵上注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梯度上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在選文上注意營養(yǎng)與趣味并重;注重教本彈性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有機聯系。從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編排特點。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這一點,讓我在潛意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拉近課本與學生的關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教學內容提示及一些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們要充分地發(fā)揮課文中的插圖作用,借助圖畫猜識生字,讀通句子。必要時,我們可以采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老師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而是加強引導學生注意發(fā)現的層次性,將發(fā)現的識字方法遷移到學習中,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和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不過要時時對生字進行復習和鞏固。
部編教材增加了趣味性,讓一些耳熟能詳的有趣的兒歌進入了孩子的視線,讓孩子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倡導大量閱讀,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體系,重視閱讀與表達的關系,培養(yǎng)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能力,新編教材特別關注言語實踐活動,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去思考、去實踐,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讓孩子感受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這次小學語文教材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認真閱讀筆記,結合實際,把本學期教學開展得更好。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4
20xx年9月1日,達坂城區(qū)教育局組織全區(qū)語文教師進行了部編教材的培訓。通過遠程直播我們參與了此次培訓,在培訓中三位專家級的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部編教材的改編思想,分析了教材如何運用。
從講座中我們得知教材的改編里程:從20xx年4月28日以來,部編教材的編寫已歷時近五個年頭,在大家的熱切期盼中終于看到了教材的真面目。讓我們也知道了這一套教材很好地接受了國外的一些教材編寫的經驗,涉及語文教學改革,讓語文老師不再糾結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對于這套教材我還有一個認識就是“部編教材好教,農村也好城市也好,拿到我們這套教材第一印象就是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蔽膶W修養(yǎng)、漢字的一些理論、文化等方面對老師的要求都非常高。盡管部編教材不好教,但是我們一起來努力,爭取把教材教好。
還有“增強目標意識,強化訓練意識”是新教材的一個“根”,所以教我們這套教材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語文要素。新版教材在編寫上也有改變,首先是教材模塊調整,由原版的開始是拼音教學,改為識字教學,這樣設計便于和兒童學前生活相連接,識字難度低于學習拼音的難度。其次,識字和拼音的比重調整,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學由原來的四單元減少到目前兩單元,識字由原來的八課調整為現在的十課,體現了新課標中識字寫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基礎。然后,是選文調整,選文突出了時代性、經典性,選用文質兼美、適宜教學的內容,一些經典課文又恢復了。最后,是字種調換,調換為兒童使用的高頻字。
從課本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識字量減少了由原來的400個減少到300個,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出入學的難度,放緩坡度,減輕負擔,保護孩子愛好學習的天性。從內容上也是添加了中國傳統(tǒng)元素,也極具哲學感。過去小學階段古詩文很少,這次有了較大增加,漢樂府進入一年級上冊教材,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增加了筆畫、筆順規(guī)則、偏旁,其目的是拒絕殘缺,留下完整的印象。也有部分圖片的設計聯系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
總之,改版后的語文課注重兩個延伸:往課外閱讀延伸,往語文生活延伸。更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5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再次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自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于我的教學之中是理所應當的。新課標的學習又給我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呢?我作為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發(fā)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fā)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學生生活中,便發(fā)現學生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chuàng)造力!毙抡n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tài)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學生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望,因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痹诮虒W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fā)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fā)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于參與。閱讀課中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jié)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參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寫作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寫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著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tài)是什么,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于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探究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為,應抓住“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后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只有做到了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合作探究,才能成為新課程改革后合格的語文教師!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引領、教導。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fā)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6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的頒布,讓大家翹首以盼的同時惴惴不安,欣喜若狂之余又滿心焦慮,靜下心來細看又甘之如飴,如活水一般滋潤心田。
它是活水——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
以“文化自信”為例,部編版教材的編寫特點中提到“選文注重經典化,多樣化,文質兼美,尤其注重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接觸人類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對中外經典文化產生尊重和認同,以經典為主,使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文學大師、思想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同時新加革命文化,注重反映理想信念、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斗爭和英勇無畏等革命傳統(tǒng);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確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主題,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等一系列主題,由此占據語文學習的制高點,為終身發(fā)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活水流淌地,處處盛開育人花。教學是育人的一項“大工程”,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高度體現了課程育人的價值,就好比人的言行舉止,到裝束打扮,再到學識積累,最后散發(fā)出自信。氣質是與生俱來的,但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一定是日積月累的產物,就如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四者緊密相連,堪為整體,共同體現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
它是活水——學習任務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以“雙減”背景下的作業(yè)分層為例,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建議》,結合總體要求及具體學情,將作業(yè)進行了一下劃分:A層基礎性作業(yè),B層發(fā)展性作業(yè),C層提升性作業(yè)。而本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也按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群安排可有所側重。
活水流淌地,處處盛開平等花。從不同的層面分布任務,大到課標,小到教學,這何嘗不是一次很好的實踐?課程內容設定上循序漸進,課堂教學上更注重全體同學,關注每一位同學的發(fā)展,即是獨立中的個體,同時也是整體中的部分。內容組織上極力的尊重了學生的受教育權,在自我所處的階段自由發(fā)展、熱情綻放,要明白不是適合所有的才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
它是活水——教學情境。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創(chuàng)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學習情境的設置要符合核心素養(yǎng)整體提升和螺旋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語文學習情境源于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于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以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為例,材料作文中的那只“雞”叫醒了我們內心沉睡的那根弦——情境。繼而陸陸續(xù)續(xù)的任務發(fā)展群中提到:“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教學評價中也提到;“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交流與閱讀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泵}指向也隨即發(fā)生了改變,素養(yǎng)立意,教考一體,指向素養(yǎng)立意的試題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的特點;更關注任務的價值導向;更追求用做事活動來牽拉、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探究水平;更關注思維、探究的動力狀況,以及思維結果、探究結果的價值意義。
活水流淌地,處處盛開實踐花。新課標的頒布,徹底的斬斷了學習是學習,生活是生活的念想,反之使將學習和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進行學習。教學方式上,并不是強調多做題,多刷題就能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除了采取紙筆形式,也可以設計綜合的學習任務,如誦讀、演講、書寫、展示、讀書交流、戲劇表演、調查訪談。作業(yè)布置上,應該緊密結合課堂所學,關注學生校內外個人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熱點,設計主題,考察跨媒介創(chuàng)意表達等多種類型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學習的能力。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個人、學校、社會等多角度去創(chuàng)設情境,向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邁進,關注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的語言實踐,突出語文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達方式。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在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指導性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體現了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為我們繪制了未來學校的育人藍圖。但課程藍圖無論多么美麗,最終必須落實到學校中,落實到課堂上,轉化為貼近實際的具體教育教學活動,進而滋潤一位位學生的心田,讓他們似雄鷹翱翔天際,釋放夢想。
活水匯聚處,是溪,是江,更是海,我不是掌舵人,但求成為耕耘者。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7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力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效落地實施,需要有能夠真正理解它、執(zhí)行它的“新”教師。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一線教師,要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學習新課標是非常必要的,課標猶如導航!皩W然后知不足”,感悟多、體會深。印象最深的是:新的課程理念深入我心。
1、課程目標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立德樹人是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角度看,我們要凸顯出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yǎng)型課程目標體系;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性,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養(yǎng),建立文化自信,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fā)展。
要堅持落實素質教育,不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多注重學生的性格與本性發(fā)展。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地位,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能掌握知識,還能學會怎么學習,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相信他們,讓他們能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2、課程結構要注重階段性、發(fā)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不同,高中是三年,義務教育階段是九年。所以九年的課程結構,實際上給整個課程設計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zhàn)。相對于高中學段,義務教育階段實際上是四個學段。如何體現出學段的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求,是一個非常難的工作。因此,在這次課程標準修訂的過程中,通過構建六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交流、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來體現整個課程結構強調整體規(guī)劃。
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guī)劃,根據學段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
3、課程內容要突出時代性、典范性。
時代性非常容易理解,實際上,每隔十年,我們的語言和文學研究,包括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都出現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充分吸收語言、文學研究新成果,關注數字時代語言生活的新發(fā)展,體現學習資源的新變化,就體現出了當代的時代性語言生活的最新發(fā)展。
強調內容的典范性,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诤诵乃仞B(yǎng)培養(yǎng)要求,明確課程內容選什么、選多少,注重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關聯,加強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突出課程內容結構化,探索主題、項目、任務等內容組織方式。
4、課程實施要增強情境性、實踐性。
情境性就是我們希望在未來的課程實施過程當中能夠創(chuàng)設從學生的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特別是希望能夠在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滿堂灌、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難以培育出核心素養(yǎng)的,需要運用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不同差異和需求,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這也是20年一貫的要求,特別是這次課標中強調了一句,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yǎng)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5、課程評價要倡導過程性、整體性。
評價是個“指揮棒”,要從考知識向考素養(yǎng)轉變,將核心素養(yǎng)轉換為可觀察的外顯表現。所謂的過程性,就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在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選用恰當的評價方式,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加強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評價方式的變革。
課程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
理念決定方向,思想決定行動。我深知,教育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思維,總結經驗。我們要研判學情,統(tǒng)籌謀劃,錨定改進領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強自我評估,以創(chuàng)造性落實新版課程方案為契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升課程的整體育人能力。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8
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網上發(fā)布的第一天,我就制作了紙質版《課標》先睹為快。每天捧讀的同時,心想:什么時候能有解讀課標的培訓呢?想著想著,竟令我生出“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惆悵。有幸能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語文學科專家鄭國民教授在4月30日上午講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講座,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聽完講座,對照兩本《語文課程標準》,對我的沖擊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課程實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例如,2022年的課程總目標跟2011版對照比較,我發(fā)現新增了兩個內容:一是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二是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由此發(fā)生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的改變。2011版的課程目標是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而2022版的課程標準已經改變?yōu)閺摹白R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四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以此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目的。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倡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現在,我們終于在2022版的課程目標中找到了核心素養(yǎng)的明確定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币簿褪钦f,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方面:一、文化自信,二、語言運用,三、思維能力,四、審美創(chuàng)造。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無法割裂開來單獨實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文化自信都必須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在學生的語言經驗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在這次的聽課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課程實施”中“教學建議”體現的四大特點。
一、彰顯育人性
《課程標準》建議要“立足核心素養(yǎng),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蹦侨绾尾拍苷蔑@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呢?這又必須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回到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教學目標中,從每一節(jié)課具體落實“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目標,去整體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達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二、體現整體性
我們都知道,部編版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體現了教材的整體性。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一個學段為一個整體,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又為一個大的整體。因為教材的整體性,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注意整體規(guī)劃教學的內容。特別提到的是,2022版課標中新設置了三個層面的“學習任務群”。在“教學建議”中要求老師要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此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凸顯實踐性
“教學建議”中提到:“創(chuàng)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边@里提倡的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其好處就是避免了單調、重復的機械練習,把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放到創(chuàng)設的各種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教會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例如,我們在教學識字和寫字中,以前經常是機械重復地抄寫生詞以達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按照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生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去練習拼寫,既達到掌握書寫的目的,又達到了理解和運用的目的。
四、把握時代性
“教學建議”中提到:“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革新變化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勢必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極大的改變。這既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需要積極探索的新問題。因此,2022版《課程標準》順應時代要求,特別對互聯網時代語文中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進行了深度解讀,為一線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作出指導性意見。其中特別提到的就是教師要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語文學習,但是又要深度思考可能產生的影響,要揚長避短,使用適度,避免造成學生網絡沉溺的現象。
新舊兩版《課程標準》的對比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積極思考和深入探索的問題,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展開來作具體的論述,僅僅是通過一個講座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蔽覀円诮窈蟮恼Z文教學中繼續(xù)學習和踐行2022版《課標》的要求,以此達到吃透新課標的目的,更好地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而不懈努力!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9
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孩子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語文教學應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語文教學中不只是單純的就課本而講課本,而應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fā)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圖書、網絡等搜集資料,拓展課外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同時擴大自己的視野,F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zhèn)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yè)務修養(yǎng)。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墩Z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赐晷抡n程標準,對于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yǎng)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qū)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yè)就等于是空的;
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于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
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于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缎抡n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fā)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yǎng)。
在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推動之下,“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fā)展。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8-16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2-12
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通用14篇)11-06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1-09
小學語文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體會01-04
語文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大全)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