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1
孔子傳道給曾子,曾子寫了篇論文《大學》;曾子傳道給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又寫了篇論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來自于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認為中庸太難了,普通人很少能夠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講的中庸與仁一樣,有體有用。中庸的主題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處講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個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間有一豎直貫下來,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無論偏左、偏右都不行?鬃又艘徊繗v史,叫《春秋》,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熱,溫度不適中;冬日長、夏日短,日照不適中,都不合乎標準。只有春秋不冷不熱,白天與黑夜一樣長,有中才可以作為標準?鬃拥奈宓率恰皽亓脊讓”,溫是第一的,太熱太冷都是偏,只有溫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們說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長久,普通才是偉大,這是宇宙間的基本法則。我們現(xiàn)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講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處沒有道只有險,高處不勝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準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訴我們“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這兩句話是宋儒程顥、程頤說的,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長久。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有中才能達到和,和是宇宙萬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貴子,家和才能萬事興,和氣才能生財。總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沒有生氣。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時時保和就能達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復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嗎?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種客觀的思想,也是一種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說,中庸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才是世界的永遠不變的平衡態(tài)。
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2
話說,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里,有兩種人,一種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學會合度適中,做事有底線、有原則,這種人道德修養(yǎng)高“君子”。一種違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穩(wěn)重最后一事無成“小人”。
難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反思而得到,學習中庸思想,獲得中庸品行。行是實踐,明是認知。中庸之道,聰明的人過頭自以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間萬物都是理開頭,有理當先,無理當后,做事的時候,要給自己自信,不要太過自卑,對于消極的思想要去除,對于積極的思想要推薦。
善于向人學習,光明正大發(fā)揚正能量。一個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懂時,向他人請教,經長時間積累,知識便加多,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往往是勝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聰明的人不是智慧過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護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護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說自己很聰明,可是,最后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了太多的誤事。
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確的路;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確的方向;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心靈開闊。懂得牢牢抓住,這種抓住是有道理的,沒有違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輕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對。中庸之道,是遙不可及的、深遠的。
通過讀《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帶著虔誠的心,學習中庸之道吧!
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3
和諧是古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強盛、民主、文化、協(xié)調的社會主義國度。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精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向眾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立場。對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感性看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置問題。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進程,通過書本獲得悉識,通過常識傳遞思維,,進而到達書中請求的道德水平。通過瀏覽,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樂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罢司右滓再姑∪诵须U以幸運”,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察看事物,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當今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壓力充斥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端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畸形的景象。因而,我們要溫和的對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其化,在意識問題的基本上,一直空虛自己,是自己變的強盛,同時要堅持一顆謙遜謹嚴的心,不要戒驕戒躁,任何事件,當時有準備就會勝利,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負,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干兼容并包,使為學存在世界目光跟開放胸懷,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咱們要逐漸的進行學習的五個檔次,終極使本人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幻想。
激動是魔鬼,在面對難題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不要心急,緩緩的處理,只有這樣能力戰(zhàn)勝艱苦,最終達到成功的此岸。所有任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于自己的貨色,就永遠跑不了!
在《中庸》中,我領會到了知識的主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運氣。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轉變人的思惟境界和文化層次。博學之,審訊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質變才能達到量變,在我們積聚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近多少年來,爆炸性新聞比擬多,比方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消息從側面反應出中國的國民生活程度差距很大,其中,確定有良多人在埋怨為什么自己不那么富有,認為生涯不公正。實在,我感到,生活是最公平的,只有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盡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非常的努力做到的,我們能夠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假如這樣子的話,即便我們再貧困,再笨拙,也一定會靠自己的才能將生活水平進步,必定會變的堅強起來!
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4
很喜歡看“平衡木”比賽,因為在如此狹窄的木板上運動員不但能穩(wěn)如泰山,而且還能做出優(yōu)美高難的體操動作,用人體線條勾勒出一副副動感的藝術畫面。她們的每一跳,每一次轉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謂恰到好處。因為無論是力量偏大還是不足,都會從平衡木上掉下來。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體現(xiàn)了“恰到好處才是真!”
讀過《中庸》一書,對于恰到好處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子曰“過猶不及。”就是無論是“過分”還是“不足”都是錯誤的。仔細觀察,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無論是人生軌跡還是心靈的成長歷程,無一例外地都圍繞著中庸之道在運行。
就拿香港回歸來說,中央政府并沒有強硬地要求香港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國兩制”。這一舉措,舉世無雙,因而香港回歸順利,發(fā)展平穩(wěn)!耙粐鴥芍啤狈现杏怪,充分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政治遠見和智慧。
我再舉一個反面例子,現(xiàn)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機”,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國的超前消費方式實在過頭;其二是美國的金融界和房地產商人的過分貪婪;其三是美國的監(jiān)管力度不夠。既有過分也有不足,總之離中道太遠,所以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簡單地說就是偏離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離了中道。比如有時候擴展量偏多,難度偏大,這都會影響教學效果,使學生產生畏難情語》先后購買了3個版本,《中庸》記憶中購買了至少5次,先后閱讀了不下10次,都沒有什么感覺,也沒有觸動我的心靈。前天,在機場又購買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認真的進行了閱讀,邊讀邊對照自己的生活,認真的進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給其下個定義太難,但很多人還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義:“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薄吨杏埂纷鳛槠矫竦恼軐W,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謂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為準則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從而達到和諧的境界,這種境界來自于內心的“誠”,懷著“誠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進行主觀心性的修養(yǎng)。在修養(yǎng)方法上,強調“擇善而固執(zhí)之心”的勤奮精神,以達到“至誠”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個人的稟賦。任何一個人的稟賦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當做什么,不當做什么,這就是道。在修行道時,強調“教化”。在教化過程中,強調“慎獨”,謹慎的修養(yǎng)自己,并強調“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樂,但發(fā)出來要有節(jié)制。在天命之節(jié),作者開宗明義,“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們天生善性,通過修養(yǎng)達成我們高尚的道德,以我們的德行影響、感化、勸化周圍的人們,抵達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認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義:純凈、透明、和諧。當我們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與教養(yǎng)以及社會的影響,確定了我們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實踐中,隨著人的成長,人要懂人情世故、學會待人處世、與人為善,并且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找到適合自己的處世方法。當我們行走在命運之路上時,面對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快樂,當痛苦時,要學會節(jié)制自己的哀傷,做到“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快樂時,也不能過度。為人處世時,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與自私。做事要遵從規(guī)律,用道來規(guī)范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經》中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須臾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在此句中,非常強調慎獨,嚴格要求自己。專注于內心的修養(yǎng),凝神靜修,心存對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謂:“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者,自知也”。在強調慎獨時,作者也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說話要慎重,三思而后說,說話辦事時,一定要看場合,區(qū)分對象,要說不同的話語。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與社會發(fā)展進化的哲學。上天之大德,在于寬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與包容。中,“把東西放在中”“中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境界;不苛求、在厭棄、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認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學問。
這是我讀完前三章,《天命》、《時中》、《鮮能》中的一小點感悟。但是越讀越感覺自己無知,有很多東西還沒有參透。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國學經典《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中庸》有感國學征文06-20
國學經典《中庸》讀后感04-22
國學經典《中庸》讀后感作文01-28
中庸讀書筆記03-14
國學經典《中庸》讀后感(精選18篇)07-27
中庸高中讀書筆記11-22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10-19
中庸讀書筆記500字03-21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