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作用和影響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作用和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走入社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家庭是兒童學習的第一課堂,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子女的重要園地。目前,隨著獨生子女的激增,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獨生子女素質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我們民族的素質和未來,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黨的事業(yè)的興衰、成敗!皼]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這就說明,孩子不良的性格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是來自于不恰當?shù)慕逃hb于許多家長在教養(yǎng)子女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解決的辦法。
一、期望過高。
所謂的期望過高,指的是家長給孩子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期望過于理想化。研究表明,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水平較高,則子女受到的激勵越大。但如果期望過高,高到子女不可能達到的地步,孩子就會失去信心,F(xiàn)實生活中,不少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期望過于理想,希望自已的孩子是個全才、希望將來能上大學、能出國,能從事社會上的熱門職業(yè)等,把自已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惜傾注大量心血、過分重視智力投資,參加各種學習班,買各種資料;為了讓孩子進入重點小學、重點中學花錢、托人、找關系,家長的這種心理過程所表現(xiàn)得急功近利而忽視了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水平不但對孩子起不到積極的促動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從而,喪失了上進的勇氣。這樣易造成兒童自卑、刻板、對抗、謹小慎微、情緒緊張等不良性格特征。
造成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家長認為自已的現(xiàn)狀(職業(yè)、地位、收入)已無法改變,便寄厚望與子女,希望他們出人頭地、希望他們能實現(xiàn)自已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所以對孩子過高要求,這是一種補償心理。還有些家長自認為自已社會地位高,怕孩子不成器給自已丟面子,影響自已的形象,這是虛榮心理。還有些家長存在著攀比心理。
家長要避免對孩子期望過高,應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降低期望值。心理學研究當中表明,在某一限度內,人的動機越強,解決問題的效率越高,當超過了這一限度,解決問題的效率不隨著動機的`增強而增強,反而降低。這就告訴我們:生活當中,家長不能對孩子過高期望,過高期望就會引起孩子過強的動機,引起心理上的焦慮,不利于問題的解決。人們常說:期望越大,失望也會越大,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家長在對兒童提要求時,適當降低期望值,要注意從孩子的實際水平及發(fā)展狀況出發(fā),確保他“跳一跳、夠得到”,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小的目標,然后家長再一步地提高要求,使他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二、早期定向培養(yǎng)。
指由父母單方面為孩子設計未來發(fā)展方向,全然不顧孩子自身條件與素質、興趣等。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成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確定了發(fā)展方向,讓孩子專攻某一方面的技藝,如音樂、書法、繪畫、舞蹈等等,其它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則棄之不顧,以為只有早“定向”早下功夫,才能成為專門人才。我們知道,對某一技藝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專門興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一些家長,想把孩子培養(yǎng)造就成專門人才,不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不管孩子有沒有某個方面的興趣,而是根據(jù)家長的主觀愿望,強制孩子學習某個方面的技藝,或者有些家長受社會上某種風氣左右,趕什么時髦。學鋼琴、學舞蹈,孩子本身卻并不是很有興趣,調查表明,有50%的家長不能了解孩子的實際需要。這種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只發(fā)展孩子一個方面的智能,過早地專業(yè)化,易導致兒童內向、消極被動、性情煩燥、好發(fā)脾氣等不良性格特征。
對兒童早期定向培養(yǎng)是受家長預定模式的影響。一是家長的自身模式。父母是科學家、藝術家、畫家,就認為子女理所應當走父母之路;二是家長羨慕的模式。
孩子小時候,其興趣愛好是非常廣泛而又很不穩(wěn)定的,常常是朝三暮四、變來變去,家長這樣按固有的模式按自已的主觀愿望去發(fā)展孩子特長,勢必會阻礙孩子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付出了很多,收效甚微、甚至事與愿違。
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堅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原則,在促使孩子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發(fā)展孩子的特長,做到因材施教。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大力支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活動。特別是學齡前兒童(3—7歲)主導活動是游戲,在游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心理過程能更快更好的發(fā)展,兒童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培養(yǎng),所以,家長應積極引導孩子的游戲,當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對某方面的活動產(chǎn)生了較為穩(wěn)定的興趣愛好,并有了較為強烈的追求之后,再因勢利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興趣愛好發(fā)展為特長,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成功。
三、過度教育。
指不顧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水平,不顧孩子的特點,進行成人化的教育。表現(xiàn)在:
一是任意提前進行智力活動。孩子剛會說話,就教他們背古詩,算術、學外語;還未上學,就先學習小學課程;未進中學,就提前學習中學課程。
二是任意增加學習內容,加大學習難度,增加學習負擔,吃“小灶”請家教、做補充練習題,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沒有一點娛樂、休息、活動時間。
家長脫離了孩子的實際,違背了兒童、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事與愿違的。這種過度教育直接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及恐懼心理,并且易使兒童形成孤僻、刻板、抑郁、冷漠、創(chuàng)造力差等性格特征。
家長對孩子盲目地進行“過度”教育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家長不懂教育科學,把“提前教育”、“強化教育”當成了“早期教育”強調知識灌輸而忽視興趣培養(yǎng)、智力開發(fā)。
二是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理迫切、攀比心理作怪,使孩子成為全才、超人、想一步登天,盲目給孩子增加負擔。
三是有些家長受社會上那種對早期教育、早期智力開發(fā)作用過分夸大的影響。
認為小時候教育不抓緊、抓不出成效來,以后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避免過度教育,家長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任何事物的發(fā)展總是有一個過程。人的身心發(fā)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齡前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他們的思維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維,要得到一些知識也只能是在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在與成人交往中。另外,學齡前兒童的大腦還未成熟、過早地給大腦加重負擔,會使大腦過分早熟,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時,大腦便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和惰性,反而影響孩子智力的發(fā)展。
所以,家長要從實際出發(fā),量力而行。另外,學習知識、發(fā)展智力,也不是任意增加學習內容、加大學習難度、加快學習進程、大搞突擊便可以奏效的,它是一個漸漸積累的過程,孩子還沒到那個年齡階段,心理水平還沒發(fā)展到那個程度,接受和理解能力還沒那么強,硬要提前學習他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識,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所以,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即按照兒童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能力發(fā)展水平,遵循科學知識本身的發(fā)展秩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要求。
從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多么巨大。所以,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父母,也就是說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關鍵是要解決父母的認識問題。家庭教育是一抓抓兩代,是兩代人的素質教育。為了促使兒童的最佳發(fā)展,父母必須增強自已的教育能力,增加自已的教育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向著科學化、藝術化的方向前進.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作用和影響】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影響的測評分析01-18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01-20
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09-16
氨基酸對人體的功效和作用03-03
幼兒園轉學對孩子有沒有影響03-19
新學期對孩子的期望和寄語小學02-15
對孩子的教育01-20
莖的輸導作用和貯藏作用課件05-18
新學期對孩子的期望和寄語9篇02-14
老師對孩子新一年的希望和寄語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