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進化過程
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huán)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魚的進化過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魚的進化過程
在脊椎動物5大類中,魚類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現(xiàn)的時間也最早。我們對現(xiàn)生魚類都較熟悉,但對地質的早期魚類、以及它們如何進化為現(xiàn)生魚類,就比較生疏了。讓我們順著時間的長河,向前追溯。
現(xiàn)知最早的魚類化石,發(fā)現(xiàn)于距今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地層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鱗片,未能給我們一個有關魚類身態(tài)的輪廓。到距今4億年至3億5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和泥盆紀時,才有大量魚化石被發(fā)現(xiàn)。這些魚化石,有的在構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樣,說明當時已有多類魚類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記錄之前,它們業(yè)已分道揚鑣,在各自進化途徑上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路程。
最早出現(xiàn)的魚類是無頜魚類。顧名思義,它們還沒有上、下頜,只有一個漏斗式的口位于身體前端。這種口,不能主動攝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帶進口內。再者是它們沒有腹鰭,但有膜質的外骨骼,包裹在身體外邊。所以無頜魚類又有甲胄魚類之稱。由于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關學者的一番爭論:到底是軟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動物胚胎發(fā)生過程中,總是先出現(xiàn)軟骨,然后由軟骨形成硬骨。一般認為,個體發(fā)生反映系統(tǒng)發(fā)生。據(jù)此,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應該是軟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動物先出現(xiàn)的卻是硬骨,這怎么解釋?有人說,還是軟骨在先,只是軟骨不能保存為化石而已。到底怎樣,未有定論。
無頜魚類包括迥然不同兩大類:頭甲類和鰭甲類,每類又各有分支,有不同類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時。但好景不長,到泥盆紀中期(距今約3億5千萬年前),它們絕大多數(shù)絕滅了。只因現(xiàn)生的七鰓鰻和盲鰻的某些特征與頭甲類的一致,學者揣測,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現(xiàn)生代表。按此,頭甲類應還沒最后絕滅。可是,從頭甲類到七鰓鰻和盲鰻之間,從泥盆紀到現(xiàn)代3億多年里,都沒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究竟這些營寄生生活的現(xiàn)代無頜魚類是如何從身披甲胄的祖先進化來的,還是一樁懸案。鰭甲類無現(xiàn)生代表,被認為是一絕滅的類別。但是,由于鰭甲類中的異甲類的某些特征與后期有頜魚類的近似,有人說,異甲類可能是有頜魚類的遠祖。是否這樣,尚需更多的論證。
最早的有頜魚類是盾皮魚類,它不僅已有上、下頜,并還有了偶鰭。這樣,它便有可能主動攝食了。盾皮魚類通常分節(jié)甲類和胴甲類,它們都披有甲,在泥盆紀晚期最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魚為代表,后者可以溝鱗魚為代表。有人認為,盾皮魚類可能與現(xiàn)代鯊類有親緣關系,但另一些人認為可能與硬骨魚類的關系更密切。
板鰓類也稱軟骨魚類,包括鯊類和全頭類。鯊類常被認為是比較原始的魚類,因為它們具軟骨骨骼。軟骨在先,硬骨在后。但也有人認為鯊類的軟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來的,硬骨在先,軟骨在后。甲胄魚類和盾皮魚類不是都具硬骨嗎?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軟骨魚類出現(xiàn)于泥盆紀早期(距今3億8千萬年前),裂口鯊常被視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鯊類的祖先。它是一種近于1米來長的鯊類,有一個典型的鯊類體型——紡錘形,眼大,靠近吻端。兩個背鰭,第一背鰭前有一粗壯的背刺。胸鰭特別大,腹鰭小。尾鰭外形上、下葉對稱,內部構造上脊柱卻一直伸到尾鰭上葉的末端,故仍為歪形尾。偶鰭基部寬,末端尖,為原始類型的鰭。牙齒“筆架”形,中央的齒尖高,兩側的低。從裂口鯊這種近似軟骨魚類中心基干出發(fā),進化出后期的各種鯊類,包括典型的鯊類和身體扁平的鰩類。這些鯊類從中生代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沒有特別昌盛過,但也沒有被淘汰。
硬骨魚類是最進步的魚類,也是現(xiàn)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認為,硬骨魚類是從棘魚進化來的。棘魚是早期有頜魚類,早志留世(距今4億年前)便已出現(xiàn),一直延續(xù)到二疊紀(距今2億5千萬年前)。這是一種小型魚類,曾被認為與盾皮魚類有關,與軟骨魚類有關,通過對新材料的研究,才確定它與硬骨魚類有關。
硬骨魚類分兩大支,一支叫輻鰭魚類,一支叫肉鰭魚類。前者最早出現(xiàn)于距今約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期,經(jīng)過軟骨硬鱗類(部分軟骨、斜方鱗、明顯歪尾)、全骨魚類(部分軟骨、斜方鱗、輕歪尾)和真骨魚類(硬骨、圓鱗、正尾)三個進化階段而至現(xiàn)代魚類。肉鰭魚類包括總鰭魚和肺魚,而總鰭魚又分空棘魚類和扇鰭魚類。拉蒂邁魚是空棘魚類的的現(xiàn)生代表,而扇鰭魚類則全為化石種類。后者曾被認為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但被我國學者所否定。肺魚類從泥盆紀(3億6千萬年前)開始出現(xiàn),還有澳洲肺魚、非洲肺魚和南美肺魚為代表。顧名思義,肺魚是可用肺呼吸的,這可是陸生脊椎動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魚曾被認為可能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后來這“祖先”地位被“具有內鼻孔”的扇鰭魚所取代。20世紀80年代,隨著扇鰭魚類內鼻孔的被否定,扇鰭魚類祖先說動搖了。于是有關學者又回到肺魚中去尋找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了。
擴展:生物的進化知識點
1.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jù)——動植物化石。
在地層中保留下來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都稱為化石。
2.生物進化的順序和意義。越是古老的地層(深層)里化石生物越簡單、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層(淺層)里化石生物越復雜、越高級。
進化順序: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植物:藻類→苔蘚類→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現(xiàn)代人。
意義:化石在地層按一定順序出現(xiàn)的事實是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jù);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說明了生物是經(jīng)過 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它反映了生物進化的順序(生物演化)是: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
更先進更科學的推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是通過分析比較DNA和蛋白質的差異。
3.進化論的演變。最早較為系統(tǒng)地闡明生物如何進化的是法國博物學家布豐,他認為物種是可變的,現(xiàn)在活著的種類是從今天已經(jīng)不存在的種類演變而來的。1809年,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觀點,認為現(xiàn)存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是由其他物種變化而來的,現(xiàn)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種進化的原因是自身存在著一種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力量。對神創(chuàng)論造成致命打擊的是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的《物種起源》,其中解釋物種進化原因的自然選擇理論被人們普遍接受。
主要觀點:
、俚厍蛏系囊磺羞m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谶_爾文的進化論的核心: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內因是不定向的遺傳和變異,外因是環(huán)境的選擇,結果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③變異對生物個體來說分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遺傳的作用是積累微小變異,遺傳和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自然選擇學說的四個要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魚的進化過程】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的論證過程08-31
恐龍的進化-初一-說明文01-12
魚魚的悲哀_800字02-15
剪紙的剪法過程02-26
錢包的折紙過程05-11
過程的近義詞是什么12-04
窗花的剪法過程圖02-26
紅雙喜的剪紙過程10-06
過程中的景色01-13
學芭蕾的過程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