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長城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城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城的作文 篇1
暑假,我去了北京的萬里長城。
我登的是八達嶺長城。長城曲曲折折,蜿蜒起伏,象一條巨龍盤旋在山巔,非常難爬。在長城上,我感覺微微的風吹來,非常涼爽。有一位宇航員曾經(jīng)說過:在太空往地球上看,只能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和荷蘭的.圍海大堤。爬長城的過程中,我不怕苦不怕累,和好朋友一起并肩作戰(zhàn),他得了第一,我得了第二。
到了頂峰,我心里想,中國有句古話:不到長城非好漢,F(xiàn)在,我是一個好漢了!
我的朋友,如果你想登長城的話就去北京吧,我可是第二次爬長城了。
長城的作文 篇2
我游覽過古城荊州,也游覽過北京天安門,但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登八達嶺長城。
那是個晨曦微薄的星期天,我站在如巨龍般蜿蜒盤旋的長城腳下,心里激動萬分,這就是凝聚了中國人民心血的萬里長城啊,今天終于能目睹它的雄姿,實在是幸運!八達嶺長城分南北兩道,我去的是南道,因為北道有太多的旅游團。
終于登上了長城,長城上的'人可真多:有做買賣的人,有游客們,還有旅團。
這時候,太陽也漸漸升起來了,和煦的陽光灑滿了大地。這長城的城磚本來就是黃的,被陽光一照,顯得閃閃發(fā)光,但是又被襯托得格外冰清玉潔。
我爬呀爬,來到了一個60度的大斜梯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來,但是后面又有幾個斜坡,我望著它們直咂嘴,但有句俗語說的不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嘛,我可不想臨陣脫逃。
終于,我又一鼓作氣爬上來,突然我看見遠處不到兩百米的漢碑,我又興奮起來了,我馬不停蹄的向那邊趕去,原來在長城頂上又是一番景象:連綿起伏的山嶺蒼翠如畫,一群飛鳥飛過,風輕輕地吹過,云隨風飄動,一切都是那么愜意。
那次登長城,真讓我難以忘懷呀!
長城的作文 篇3
前些天,我參加了一個去北京的夏令營,這次旅行有愉快,有挫折,更有收獲。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登長城了。
那是夏令營的倒數(shù)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坐車準備登長城。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顛簸 了一個多小時,終于來到了長城腳下,抬起頭望著入口處“天下第一雄關(guān)”這幾個大字時,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爬到頂峰做好漢。
這座長城我并不是第一次爬,但是每次爬心中的感覺都不一樣,每次爬長城都讓我熱血沸騰,胸中感慨萬千。看著延綿數(shù)前里的長城,我不禁暗暗贊嘆,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偉大,能夠建造出這么雄偉壯觀的'長城。
我一鼓作氣爬了一半的路程,感覺有些疲勞,就休息一會兒,猛然一回頭,在連綿的群山中,竟然臥著一條雄偉的巨龍,這條龍,延綿起伏,身上雕刻著歷史的滄桑,它的身子仿佛一直延伸到大地的盡頭。它張牙舞爪,連群山都被它所征服,仿佛有直沖云霄之勢。長城,是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龍。
想到這兒,剛才我那沉重的雙腿仿佛又充滿了力量,繼續(xù)向前攀登。我每爬上一步,心中就一陣激動因為我腳下踩著的是千年不倒的長城,是雄偉壯觀的中國龍!
此時,我又想起了長城的歷史,我似乎看見了秦朝時,三十萬人以血肉之軀建造長城,我似乎看見了長城以它的身軀去抵擋外國侵略者。長城,歷經(jīng)二千多年風風雨雨,始終躺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從不抱怨。長城,是中國人民的象征,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守護神。
此刻,我真想對著長城吶喊:我是中國人!
長城的作文 篇4
俗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我這就到長城去。
去往長城的路上,一棵棵小樹排列整齊的歡迎我們。“居庸關(guān)長城到了!”
開始爬長城了,為了做個好兒女我盡量往上爬。當爬到第四個烽火臺時,媽媽說:“該下去了吧,要是再不下去,等會兒連下去的力氣都沒有了!”沒有辦法我只好下去了,而且邊下去邊照相。這時我才知道什么叫“上樹容易,下樹難”。要知道此時的腿已不住的閃軟、無力。
下到山下,我還是鼓勵鼓勵自己吧,我給自己發(fā)了一塊“好漢證書”。以此表示:我到長城是好漢。
接著我們爬八達嶺長城。你可別認為長城大同小異,否矣,八達嶺長城和居庸關(guān)可有很多區(qū)別。
八達嶺長城可真難爬,比居庸關(guān)長城難爬多了。原因在于八達嶺長城是陡坡,而居庸關(guān)長城是石階。
爬八達嶺長城不僅要忍受那很大的'斜度,還要忍受像波浪一樣的起伏,眼看已爬上了山,卻突現(xiàn)一道溝,又得下山,再爬山,真是憋死我了。
下坡真是嚇死我了。只要稍不注意就會像皮球一樣“骨碌碌,骨碌碌……”滾下去。這真是上山腳發(fā)軟,下山腳打閃。
不過樂趣還是有的,我空手都這么難,想想古代修筑長城的人們,還要抬石頭上山又有多難。我這才明白了“不到長城非好漢,好漢才能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