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賣劍買牛成語故事
賣劍買牛成語故事1
【注音】mài jiàn mǎi niú
【出處】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漢書·龔遂傳》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務(wù)農(nóng)或壞人改惡從善。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停止戰(zhàn)爭
【結(jié)構(gòu)】連動式
【近義詞】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反義詞】投筆從戎、南征北戰(zhàn)、東征西討
【押韻詞】鱗集仰流、海屋添籌、獨占鰲頭、跌蕩風(fēng)流、未兆易謀、春雨如油、荷橐持籌、頭上著頭、諫爭如流、萬金油、......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渤海一帶農(nóng)民因饑荒被迫當(dāng)上了強盜,漢宣帝劉詢派70多歲的龔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傳只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再做強盜的一律不咎既往,他開倉借糧,救濟饑民,于是這些百姓紛紛賣劍買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安居樂業(yè)!
【成語示例】惟有躬耕差可為,賣劍買;诓辉纭 宋·陸游《貧甚作短歌排悶》詩
賣劍買牛成語故事2
賣劍買牛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漢宣帝時,渤海地區(qū)災(zāi)荒嚴(yán)重,人民饑不得食,無以為生,于是持刀舉劍起義。為了平息人民的起義烽火,朝廷派龔遂到渤海地區(qū)去任太守。龔遂是如何改變這種情況的呢?
1 賣劍買牛的故事
漢宣帝即位后,過了很長時間,渤海郡及其相臨地區(qū)鬧饑荒,盜賊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選一個能勝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薦了龔遂,皇帝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當(dāng)時龔遂已七十多歲,皇帝召見時,見他身材矮小,宣帝見到后,認為龔遂并非像人們說的那樣,不免對他有輕視之感。宣帝問龔遂:“渤?ひ黄膩y,我十分擔(dān)憂,你準(zhǔn)備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盜賊,而使我不再憂慮呢?”龔遂回答:“渤?さ靥幤h,沒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為饑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濟,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盜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邊需弄耍弄罷了。您打算讓我去剿滅他們,還是去安撫他們?”宣帝聽了龔遂的回答很高興,說:“選賢良之臣前去,本來就是想對他們進行安撫。”龔遂又說:“我聽說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順亂繩一樣,不能著急,只能慢慢來,才會達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們對我的工作暫時不要按常規(guī)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許我見機行事。”宣帝答應(yīng)了這一要求,并特別賜給龔遂黃金,還為他增派了驛車。龔遂進入渤?さ牡亟绾,郡府的官吏們聽說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龔遂讓他們都回去,并命令所屬的縣把專管追捕盜賊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農(nóng)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對他們問罪,攜帶兵器的人,才屬于盜賊。接著龔遂獨自一人乘車來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來,盜賊也停止了活動。渤?ぶ羞有一些結(jié)伙搶劫的人,聽到龔遂的教令后,便自動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鋤頭和鐮刀。這樣偷盜搶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開始安居樂業(yè)。龔遂于是打開糧倉,把糧食借給貧民,還選任了一些好官吏對百姓實施安撫管理。
龔遂發(fā)現(xiàn)齊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歡從事工商之類的末技,不重視耕種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則,追求儉仆的生活,鼓勵老百姓務(wù)農(nóng),命令每人都種一棵榆樹、一百棵薤、五十棵蔥、一畦韭菜,每家養(yǎng)兩頭母豬、五只雞。老百姓有持刀帶劍的,龔遂就讓他們賣掉,購買耕牛,并說:“為什么不帶牛佩犢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勞作,秋冬之季檢查督促老百性收獲,鼓勵人們多積蓄農(nóng)副產(chǎn)品。(龔遂)還巡視勸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nèi),家家有積蓄,官民都富裕起來。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2 賣劍買牛的材料
【注音】mài jiàn mǎi niú
【出處】《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或棄惡從善。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停止戰(zhàn)爭
【近義詞】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反義詞】投筆從戎、南征北戰(zhàn)、東征西討
【例句】王將軍戰(zhàn)爭后~,種豆南山,無疾而終。
3 賣劍買牛的點評
賣劍買牛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dāng)故事里的百姓們開始改做農(nóng)業(yè),家家都有收成,都能把日子過的有聲有色的。所以我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樣你的興趣能支撐你走下去,哪怕遇到困難,你也不會輕言放棄,這樣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