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孔子的歷史成語故事 推薦度:
- 初一歷史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歷史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1、太公釣魚
在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就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比藗兂靶λ膊焕頃。
最后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xù)釣魚,嘴里念著:“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著:“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后,姬昌就準(zhǔn)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yīng)輔佐(zuǒ)他。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為太公。
后來姜子牙連續(xù)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tǒng)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在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于魯,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wù),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倍烬R之后,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wù),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后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務(wù)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后世必定會北面臣服于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其實“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有時也指文章風(fēng)格淺顯易懂。
3、千金一笑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于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guī)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guān)進(jìn)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guān),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后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入宮后,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于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家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布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fā)現(xiàn)了敵情,就點燃曬干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部隊趕往京都,聽候調(diào)遣。
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yuǎn)望,遠(yuǎn)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沖云天。遠(yuǎn)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于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dāng)。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氣帶兵回去了。
幽王對此并不在意,為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fā)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墒沁@一次,諸侯們還以為天子與王后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顏十分難得,價值千金。
4、高山流水
在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dāng)時著名的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fēng)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dāng)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dāng)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5、道不拾遺
在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chǎn)由于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jìn)鄭國經(jīng)濟(jì)發(fā)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了嚴(yán)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因此,國內(nèi)沒有盜賊!暗啦皇斑z”(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于子產(chǎn)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qiáng)起來了,雖然連續(xù)三年受災(zāi),老百姓也沒受凍挨餓的。
“道不拾遺”這個成語常與“夜不閉戶”連用,形容社會風(fēng)氣良好。
6、大義滅親
在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wèi)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qū)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dān)心自己的王位不穩(wěn)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wèi)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tǒng)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yīng)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笔裾f:“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wèi)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wèi)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wèi)國的大臣們認(rèn)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yīng)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rèn)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xiàn)在指為了維護(hù)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在春秋時,晉獻(xiàn)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后來,晉獻(xiàn)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yuǎn)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dāng)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yuǎn)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在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xiàn)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qiáng)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在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yī)術(shù)很高明的醫(y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y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y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绷硪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yī)到了。名醫(yī)診斷后,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dá)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dá)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y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yī)術(shù)真高明!”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y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齒寒
在春秋時候,晉獻(xiàn)公想要擴(kuò)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xiàn)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yīng)借道的!睍x獻(xiàn)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xiàn)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xiàn)公聽后,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dāng)時就滿口答應(yīng)下來。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庇莨f:“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yuǎn)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歷史成語故事
一、背水一戰(zhàn)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guān)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yuǎn)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jìn),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jìn)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lǐng)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dāng)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zhàn),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zhàn)性質(zhì)的行動。
二、 三顧茅廬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釋】: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
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guān)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guān)羽、張飛冒著風(fēng)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yīng)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guān)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三、 臥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qiáng)。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qiáng)大,領(lǐng)兵攻打越國。結(jié)果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dāng)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fù)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xùn)。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yè),同時加強(qiáng)軍隊的訓(xùn)練。
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qiáng),于是越王親自率領(lǐng)軍隊進(jìn)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zhàn)敗后自殺。后來,越國又趁勝進(jìn)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qiáng)國。
四、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成語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yīng)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于江邊。
以后人們就用四面楚歌這個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得無以為生,而求助于別人時,別人又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五、 指鹿為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解釋】: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語故事】: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quán)。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只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xiàn)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只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么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占整個朝廷,最后終于導(dǎo)致秦朝滅亡。
【歷史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春秋歷史的成語故事10-09
孔子的歷史成語故事11-18
中國的歷史成語故事05-12
中國經(jīng)典的歷史成語故事05-12
初一歷史成語故事10-18
歷史名人的成語故事(精選17篇)08-26
三國歷史故事成語故事(精選21篇)08-01